分享

张宝泉|同学不了情

 夏德明 2025-06-21 发布于山东

      今年五月底,我应上海高中老同学王冠生和金友林的邀请,准备去上海相会,同时想在上海之行结束后,再去杭州会见同事、学生和五七大学的同学。

       行前,我给在杭州的五七大学同学陈坚老师打电话,说了我的行程安排,希望他提前联系在杭州的同学,以便届时相聚。

       陈坚同学马上回道:“张老师好!你下星期什么时候来杭州?  请提前告诉我,以便妥善安排给你接风,大家一起畅叙友情。上次你来杭州,我们在杭州酒家大厅聚会,有点乱哄哄的感觉。这回,我准备定个包厢,咱们五七大学的老同学好好聚一下,机会难得啊!望注意联系。”

       二〇一九年秋,我曾携老伴去杭州游玩,陈坚老师组织了不少住在杭州的五七大学同学,安排在西湖附近的杭州酒家饭店相聚,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老弟好!先谢谢你啦!计划是本月三十号去杭州,由于老伴身体不适不能同行,孩子们不支持我一人出去游玩,现在我正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届时,会提前三四天通知你。”我说道。

      “老哥,年纪大了,行动受'管制’了,这也是孩子们对你的关心,要理解啊!你到杭州来,尽量少走路,杭州交通四通八达,地铁、坐船都比较方便,打的士更便捷,我等你的消息。”陈坚老弟说道。

       第二天早晨,陈坚老弟又发来微信道:“宝泉老哥,早上好!我已经定好六月一号中午的包厢了,是拱宸桥景区运河上街的新白鹿餐厅。这个餐厅的包厢非常难定,要提前十天左右才可以定到。请老哥记住聚会的时间。这里交通方便,可以乘地铁到拱宸桥东站,也可以乘公交车,有多路公交在这里设有站点,还有游船都能到达。”

       不一会儿,陈老弟又发微信道:“我想邀请十二个人参加聚会,都是五七大学的。我联系了一中黄志伟裘桂芝夫妇以及杨静琤刘志彤夫妇参加。我想十二个人参加聚会,应该是问题不大的。”说完又补充,“你把具体行动方案告诉我一下,我好安排。”

      “谢谢老弟!我计划二十八号去上海,三十号下午去杭州,现在还在做孩子们的思想工作,争取按计划出行。二十八号我会告诉你的,再次谢谢你!”我回道。

      “我已经定好六月一号中午的包厢,等老哥出行时间确定下来,我就可以通知同学们了。五月三十号、三十一号的包厢已经定满了,请你确定一下。”陈坚老弟说道。

      “好的,再次谢谢老弟!”我说道。

        待到二十八号上午,陈老弟发微信问道:“今天是二十八号,老哥动身去上海了吗?”

      “我将在今天中午十二点二十六分乘高铁去上海,计划住两晚,三十号下午去杭州。”我回道。

      “好的,六月一号中午,我们虎林五七大学的老同学给你接风,我现在就发通知,联系同学们啦!”陈老弟兴奋道,接着说:“热烈欢迎老哥来杭州游玩,预计参加聚会的有,陈坚夫妇、杨静琤夫妇、王强、鲍彭碧、韩琴娟、朱银花、陈学兵等九人,加上老哥,共十人,可谓十全十美。”

      “太好了,谢谢老弟!朱银花从七一年毕业,我就再也没有见过,这次能见到,真是意外的惊喜。只是裘桂芝,竺银凤没能参加,有点遗憾。”我说道。

       当年我们在五七大学师资专业学习的同学共二十一人,其中杭州知青九人。他们积极向上、开朗乐观、勤奋好学、顽强拼搏的精神,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裘桂芝因家事脱不开身,竺银凤失联了,剩下的七个同学一定会准时参加。”陈坚说道。

       放下手机,我眼前浮现出陈老弟的模样。他短小精悍,两只眼睛炯炯有神,沉着稳重,显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

        陈老弟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一九六九年三月,响应党的号召,不远万里,从杭州下乡插队到黑龙江虎林杨岗乡农村,当上了一名新型农民。

       一年后,由于陈老弟吃苦耐劳,表现突出,被贫下中农推荐到县五七大学师资专业学习,和我成为了同学。

        陈老弟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刻苦钻研,很快在物理学科崭露头角。当时号召“一帮一,一对红”,陈老弟主动“一帮二”,和李亚军、接然州两个同学结成对子,帮助他们学习物理。他热情辅导,耐心答疑,使这两个同学的物理成绩,逐渐有了起色。

        陈老弟钢笔字写得不错,有一定的功底。记得实习时,我和陈老弟分在同一组,被安排到伟光中学进行教学实习。行前,学校在布置任务时,有一项是要在实习的学校定期出黑板报。会议结束后,陈老弟主动对我说:“老哥若不嫌弃,我来抄写黑板报,只要你把审核的稿件提前准备好,我保证按要求完成任务。”

        陈老弟说到做到,不辞辛苦,利用业余时间抄写板报,有时是在晚上点着蜡烛(那时经常停电)抄写,每期都按时完成。工整的字体,艺术的版面,赢得了一片赞扬声,为五七大学争得了荣誉。

        还有一件事情,我记忆犹新。那是学校举行篮球比赛,师资班在一场关键比赛时,突然一个队员称病不上场了。师资班一共才六个男同学,一个病了,陈老弟又不擅长篮球,我们四个队员一时不知怎么办好。

       “我上。”陈老弟坚定道,话语掷地有声。大家深受鼓舞,顿时焕发了精神,超常发挥,赢下了比赛。

        陈老弟毕业后分配到虎林三中工作,由于他敬业爱岗,踏实肯干,深受师生们欢迎,先后担任了学年主任,教导处副主任等职务,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

        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陈老弟考入牡丹江师范学校大专班物理专业,带薪学习两年,毕业后分配到重点中学——虎林一中,任教高中物理。由于陈老弟业绩突出,先后被提拔为政教处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等。期间获县记功奖一次,记大功奖一次,多次获“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在一九八四年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后来陈老弟调到县教委工作,先后担任村第一书记、职改办主任等职务。

       陈老弟于一九八七年十一月调回杭州,在杭州市师范大学下属的东城中学任教。陈老弟踏实肯干,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教学成绩突出。他所辅导的初二学生项小峰,在杭州初三物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又在全国初中物理竞赛中,荣获三等奖,曾引起了一定的反响。由于陈老弟业绩显著,被杭州市高级中学评为优秀园丁,同时颁发奖金二百元,一时间传为了佳话。

        陈老弟先后担任过学年主任、教导处副主任、工会主席等职务,于二〇〇九年退休。退休后担任校退休党支部书记,发挥余热,继续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陈老弟从教四十年,据不完全统计,他十二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等,六次获“优秀党员”“工会积极分子”“优秀园丁”等称号,学术论文四次获省、地(市)奖。

        话说回来,我在五月三十一号离开上海前,给陈老弟发微信说:“今天下午去杭州,明天中午,咱们新白鹿餐厅见。”

      “欢迎老哥!杭州的老同学期待和你见面,我会提前把地址和定位发给你,方便老哥乘地铁、公交或打的过去。”陈老弟回道。

      “学生驾车送我过去,这个学生你见过,一九年我来杭州时,他请我吃饭,我曾邀你作陪。”我说道。

      “想起来了,他姓崔,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当老师。”陈老弟回道。

      “老弟记性真好,他叫崔佳冬,已评上副教授,我这次过来,为安全起见,他全程陪护。”我说道。

       六月一号中午,佳冬陪我提前十多分钟到达新白鹿餐厅,没想到,已经到了六个老同学。近耄耋之年的老友相见,激动得热泪盈眶,唏嘘不已。互相问候落座后,佳冬马上拿起茶壶,给大家倒水。

      “张老师没多少变化,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反应敏捷,哪像是近八旬的老人啊!”韩勤娟说道。

        韩勤娟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毕业不到一年,刚过十八岁,就响应号召下乡插队到黑龙江边陲虎林通河村。

       这个村位于虎林的最南面,靠近前苏联。当年由于珍宝岛事件,全民皆兵,通河村成立了武装民兵营,每个民兵都配枪在手,一边劳动一边训练,保家卫国。

       有一天,民兵营长和一个人吹嘘,说自己枪法如何如何,那人不信,让他打一枪试试看。营长不服,掏出驳壳枪寻找目标。看到不远处有一木制厕所,横向的门板下方有块凸出的地方,“我就打那块鼓包。”营长说道。

       说完,他抬手就是一枪, “哎哟!”随着枪声,厕所里传来了痛苦的喊叫声。

       他们赶忙过去查看,原来韩勤娟在里面刚方便完,就在她站起来系上裤子的霎时间,枪声响了,子弹钻进她的大腿根里。

       后来,人们都说韩勤娟福大造化大,若她晚起来几秒钟,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啊!

       韩勤娟在医院治好伤,回到村里一如既往的不怕脏不不累地劳作,令贫下中农很是感动,后来推荐她上了五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东升学校任教。

        话说回来,我对韩勤娟说:“老了,腿脚跟不上了,不服不行啊!”接着问她:“你是哪一年调回杭州的?调过来做什么工作?”

      “我于一九七六年八月调入杭州市肖山区工作,那年我二十五岁。一九七八年九月脱产带薪去进修学校复习一年,然后考入杭州师范学校,毕业后调入肖山体育路小学(市重点,'文革’前该校只接收师范学校毕业的尖子生任教),在这里我得到了历练与提高。

       通过不断学习与努力,我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教学之路,所指导的学生征文曾在省、市、区获奖,曾多次登在区文艺报上。我申报的课题被批准为市级课题,其中一篇题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写作思路》的文章,发表在浙江教育杂志上,论文在市里获奖。由于自己的工作得到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我曾被评为杭州市优秀班主任,浙江省优秀导读员,区优秀园丁等。一九九三年我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后又调入区第一实验小学工作,至退休。”

      “好!”我不由得鼓起掌来。

      “五七大学出来的,个个无白丁,都是单位的中坚力量。”陈老弟说道。

      “听说张老师退休不退岗,又在教育一线打拼多年,真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啊!”王强说道。

      “哎,王强,我记得在五七大学学习期间,你还主动给患者输过血,此举着实令人敬佩。”我说道。王强是六八届高中毕业生,杭州知青,因下乡表现突出,被推荐上五七大学。当时,和她一起下乡的闺蜜没有被选上,伤心难过好长时间。没想到,几个月后,国家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光是清华和北大就给了虎林县四个名额,从而使五七大学的学生,一度在思想上产生了波动。

       为此县里派出工作组,做了大量工作,才稳定了局面。王强的闺蜜就是在那时被推荐上了杭州大学,终于圆了大学梦。

      “换作谁都会这样做的。”王强说道。

      “我记得你输血后,脸色煞白,没有血色,也就喝了点开水冲鸡蛋补一下,让我们很受感动。”我说道。

      “那时,学校给我们每月只补助九元钱,连饭钱都不够,还怎么补充营养啊!”陈学兵同学叹道。

      “陈学兵调回杭州做什么工作?”我问道。

      “改行到法院工作。”陈学兵说道。

      “她可是杭州颇有名气的法官,秉公执法,伸张正义,人们交口称赞。”陈老弟说道。

      “陈老师言重了,我只做点份内的事情,不足挂齿。”陈学兵说道。

      “在校期间,陈学兵同学就口齿伶俐,思维缜密,逻辑清楚,崭露出口才天赋。当时我曾预言,陈学兵将来一定会在杏坛上展示出风采,没想到竟做了法官,真是人尽其才,作为同学,我们为你感到由衷的自豪。”我说道。

      “我一般般,杨静琤才厉害呢。”陈学兵说道。
      “是吗?那你说说。”我来了兴趣。
       杨静琤同学正在接听电话,听到说她,举手向我示意。
      “杨静琤回杭州后,进了隶属于一轻局的杭州脚蹬厂,被分配在厂办公室当打字员。两年后,她担任了厂办公室主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任工会主席兼纪委书记。在退休的前两年,厂长被职工举报受贿。随即一轻局派考查组进驻厂处理。核实情况后,厂长被免职,静琤被一轻局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同时担任厂书记兼纪委书记。
        静琤退休后,被一家造房子打桩机的注册公司聘请,担任了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就这样,静琤发挥余热,一边上班,一边带外孙,两不耽误.。”陈学兵说道。
      “ 杨静琤同学五十岁退休后,又工作了二十年。直到这家公司去印尼发展,准备带她过去,静琤表态说,年龄大了不去了,要管家了,才没有跟去。现在这家公司发展得很好,雅万高铁,就有他们的踪迹。静琤一手从小带大的外孙,下半年就上大四了。我感觉,静琤似乎是返老还童,越活越年轻,越活越精神,真是一棵不老松啊。”陈老弟说道。
        刚好这时,静琤电话告一段落,拿着手机说:“我刚接通了咱们在五七大学的老师关永贵的电话,每个人都来说几句。”说完将电话递给旁边的陈学兵。
       关老师是哈师院(已更名哈师大)物理系高才生,他是我们的班主任,同时兼授物理和政治两门功课,能力超群,深受同学们拥戴。关老师后来担任了虎林县县长,绥化地区领导,退休后定居烟台。
       大家听说是关老师电话,个个兴奋不已,停下谈论,依次去接打电话,向关老师送去热情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在最后一个同学刚要放下电话时,朱银花和鲍彭碧两位同学进来了,随同来的还有我虎林二中同事——杭州知青王大鸢老师,让我喜出望外。
       杨静琤马上招呼朱银花、鲍彭碧和关老师通电话,她俩来不及和我问候,向我点点头,去和关老师通话。我乘机握着大鸢老师的手,轻声道:“想不到你能过来,真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听说你来杭州,很想见见,虽然不在应邀之列,但我还是'硬要’过来了。”大鸢调笑道。
      “欢迎,我代表大家真诚的欢迎你过来。”我兴奋道。
      “来时匆忙,没什么准备,这盒杨梅你带回去路上吃吧。”大鸢说着将一大盒杨梅递给我。
      “谢谢!”我说道。

       大鸢是杭州六七届高中毕业生,他下乡插队仅一年,就被抽调到二中任教,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后又被派去管理校办农场,他率先垂范,科学管理,和农工打成一片,使农场面貌焕然一新,产量不断提高。也就在那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大鸢后来调回杭州任教,不久担任了校领导,至退休。
      “愿我们友谊长存,携手同行,共享暮年的美好时光。”我握着大鸢的手说道。
      “张老师,五十四年没见,你变化好大呀,走到路上,我都认不出来了。”朱银花和关老师通完电话,对我说道。
      “老了,青丝变白发,满脸沧桑,步履蹒跚了。倒是你没什么变化,除了脸上有点岁月的痕迹,和当年没什么两样。”我说道。
      “虽然这是咱们毕业后的第一次见面,但我还是知道你的一些信息。你大名鼎鼎,虎林数学台柱子,后来去哈尔滨闯荡,名声在外。退休后又转行写作,著作颇丰,影响较大。”朱银花说道。
      “普通一教书匠而已,写的东西也上不了台面,纯是自娱自乐。你若不嫌弃,我送你一本。”我说完,拿出签好名的散文集《津门随笔》递给她。
      “谢谢!我回去一定认真拜读学习。”朱银花说道。
      “朱银花回杭州后,在商业部门工作,退休后去俄罗斯协助丈夫办公司,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闻名遐迩。十多年后,才将公司交给儿子,回来颐享天年。”陈坚老弟说道。
      “那都是以前的事了,现在我要向鲍彭碧同学学习,外出旅游,尽情享受旅游的快乐。”朱银花说道。
      “我就这么点爱好,不值得炫耀。”鲍彭碧说道。
      “你不仅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而且还游览了十多个国家的名胜古迹,真是现代版的徐霞客,给我们做出了表率。”我赞道。
        鲍彭碧在五七大学毕业后,和我一起分配到虎林二中任教。我俩共事多年,而且都教数学,常在一起研讨问题,互补共进。她调回杭州后仍然在中学至教,至退休。退休后喜欢上旅游,每年都要去国内外旅游几次,晚年生活的品位和质量,令人瞩目。
      “老师,你的同学和好友都到齐了,我给你们拍照留念吧。”学生佳冬提议道。
      “这里空间较小,不适宜拍集体照。这样吧,今天的主角是张老哥,那就每人都和老哥拍一张吧,集体照等吃完饭后到外面拍。”陈老弟说道。
        就这样,我和每个人都拍了合照,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陈坚老弟的老伴陈广敏老师最后一个和我拍照,拍完后她对我说:“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一直想见见,苦于没有机会,今天终于见上面了,太令我高兴了。我是虎中六八届初中毕业生,是你的校友。你给陈坚的书,我都看了,非常佩服学兄,给你点赞。”陈广敏说道。
      “想不到在这里还能碰到校友,而且还是我老弟的夫人,真是荣幸。那你和马速燕是同学了?”我说道。
      “同班同学,我俩是好友,她乒乓球打得很好。”陈广敏老师说道。
      “在文化补习时,我曾教过她,后来教她的儿子,把她儿子送进了大学,她现在牡丹江。”我说道。
      “菜上齐了,咱们开始吧。”陈老弟说道。
        大家闻声坐好,陈老弟给大家倒上红酒,然后举杯道:“首先我代表大家,对张老哥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还要对老哥表示真诚的感谢!你这次过来的最大功劳,是把我们这些老同学又联系起来了,我已经留下大家的电话微信,以后再聚会就方便多了。现在我们都有点老态龙钟的样子了,你是看得出来的,倒是老哥你身体挺好的,这次没有SDK,你的学生有汗马功劳,感谢你的优秀学生崔佳冬!更感谢各位同学的关心和支持!今天是个好日子,是六一儿童节,祝我们老顽童们节日快乐!永葆童心!祝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地久天长!长长久久!干杯!”
      “干杯!”大家一起响应,掀起了酒宴的高潮。
      “下面请张老哥讲话,大家欢迎。”陈老弟说完带头鼓掌。

       我站起来,待掌声平息后,首先对大家的热情接待表示由衷的感谢,接着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的经历,然后祝大家平安如意!健康快乐!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首诗,张口吟道:
        “昔日寒窗苦读书,
            今朝举杯话当初。
            情深何惧天涯远,
            岁月如歌谊永驻。”
       “好诗,好诗!大家干一杯。”陈老弟说道,带头喝了一口酒,接着说:“请每个同学都讲几句,以助酒兴。”
      “讲话太啰嗦,不如每人像接龙一般,只说一两句,这样更有情趣。”朱银花说道。
      “好主意,谁先来?”陈老弟说递。
      “你带头最好。”大鸢老师笑道。
      “那我就献丑了。”陈老弟略一思索,张口道:“人生之路,难以返航,珍惜当下,笑对夕阳。”
      “好!”朱银花站起来,接着说道:“豁达乐观,心胸敞亮,看开看淡,人生坦荡。”
      “宽厚待人,热情开朗,善良纯朴,继续发扬。”大鸢老师接上。
      “珍爱自己,注重健康,阳光前行,一路芬芳。”鲍彭碧说道。
      “今生所遇,终身难忘,携手同行,共赴荣光。”韩勤娟说道。
      “养好身体,活出质量,岁月静好,幸福绵长。”王强说道。
       “风雨同舟,情深意长,暮岁从容,同谱华章。”陈学兵说道。
       “流年似水,共话沧桑,晚照融融,霞光悠长。”杨静琤说道。
        陈老弟见同学们依次说完,站起来道:“出口成章,咱们同学个个了不起啊!我提议……”
      “我还没说呢。”陈老弟的话被他夫人陈广敏老师给打断了。
      “对,让广敏老师说。”大家异口同声道。
      “知足常乐,心宽体康,童心未泯,四季花香。”陈光敏老师说道。
      “好!”大家边喊边鼓掌。
      “还有杨静琤老公刘老师和张兄弟子崔教授没说,你们俩谁先来?”陈老弟受到启发,照顾到每一位客人。
      “请刘老师先说。”佳冬礼让道。
        刘老师思考一下说:“当年风华正茂,如今鬓雪凝霜,老境闲情淡收,漫步曲径回廊。”
      “天和风雨顺,地和五谷香,心和天地宽,人和事业旺。”佳冬跟上。
      “好!现在每个人都说了,我提议,为我们的友谊历久弥坚,万古长青再干一杯!”陈老弟说道。
      “干杯!”大家举杯齐声道,又一次掀起了酒宴的高潮。

       酒宴上,大家谈笑风生,仿佛又一次焕发青春,畅叙当年的趣闻轶事,笑声不断,十分开心。
        席间,陈广敏老师拿出手机,把事先录制的自已演奏的手风琴曲《友谊地久天长》放给大家听。大家被这优美的旋律所打动,不由得拍手跟着唱起来,其乐融融,宛如亲密的大家庭,个个陶醉其中。
        那顿饭一直吃到下午两点半钟才结束。大家兴犹未尽,仍在热烈交谈。
       因我返津的车次是下午三点四十分发车,考虑到赶到杭州东站需要一定的时间,还有通过安检、检票等手续,便起身与大家告别。
       我刚站起来,朱银花塞给我一盒大樱桃,陈老弟夫人陈广敏老师送我两袋小食品,深情厚谊,溢于言表。
       佳冬又不失时机给我们在走廊拍了合影,然后大家一起把我和佳冬送到电梯门口,直到我俩进了电梯,才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
        路上,佳冬动情说道:“老师,今天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同学情。可以说,同学情是纯真的情,一辈子的情!是……”
       “不了的情!”我俩心有灵犀,齐声道。
        正是:
                五十四载岁月悠,
                遥忆当年共欢愁。
                胸怀壮志逐梦想,
                意笃直情解烦忧。
                如今鬓霜义犹在,
                欢声笑语溢满楼。
                携手同行皆如意,
                福寿安康乐无休。
        2025.6.20于天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