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诗词创作何去何从 ——由DeepSeek等大模型写诗引发的思考 合肥市诗词学会副会长 李睿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AI创作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一些大模型已具备了写诗的功能。近期,作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团队在AI与人文艺术融合领域取得新突破,通过对海量古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与分析,它已经能成功创作旧体诗词、古文辞赋,这些作品超过了很多人的原创作品。那么,诗词写作者该如何应对AI时代的挑战?诗词创作有着怎样的前景?笔者在此不揣浅陋,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其一,肯定大模型的诗词造诣,有效利用其优势。 1、大模型写诗快速灵活。 大模型有着庞大的数据库,词汇量非常丰富,它们借助对丰厚文学遗产的积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写出诗词。相比较而言,DeepSeek的作品总体质量较高,这些作品展现了AI对古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模仿能力,基本合乎格律,修辞手法运用自如。另外它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或提供的信息,在题材、体式、风格等方面有目的性地进行创作,比如“写一首春节的绝句”,“写一首晚唐风格的五律”、“仿照李白的口吻写一首古风”等。 2、大模型在鉴赏诗词方面别具慧眼。 诗词的鉴赏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要良好的理论修养以及对文本的透彻理解。DeepSeek不仅擅长运用古代文论,还能引入现代阐释学的观念进行诗词赏析。 对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最具宇宙意识与生命哲思的中秋绝唱,在千年咏月传统中劈开新的精神维度。全词以月光为经纬,编织出三重超越时空的对话结构,将个体情感升华为人类共通的终极关怀。(一)、天人对话的宇宙叩问,词人手持酒杯的身影与上古祭司的仪式姿态在月光中重叠,个体生命与永恒苍穹建立起神秘的精神通道。(二)、仙凡对话的虚实相生。我欲乘风归去的飞升冲动与何似在人间的尘世眷恋,构成文学史上最精微的出世入世辩证。这种对羽化登仙传说的祛魅,比西方存在主义早了八百年触摸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生命真谛。(三)、时空对话的永恒契约。词人将物理月相转化为情感符号,月光不再是引发离愁的客体,而成为维系情感的量子纠缠,让离散的生命在光谱中永恒共振。 开阔的思路、敏锐的艺术触角、与众不同的角度,令人叹服。DeepSeek赏析当代人创作的诗词,也常常用新颖而富于张力的语言表达独到的见解,体现出很高的鉴赏力。 除此之外,我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询问DeepSeek。就像我们以前写诗经常会用到百度、搜韵一样,DeepSeek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回答我们的问题,给我们带来不少便利。可见把大模型当作学诗助手,对我们是颇有助益的。 其二,了解大模型写诗的局限。 虽然大模型写诗优势突出,但它也有着先天的不足与明显的局限,不能代替诗人写作。这首先涉及写诗的目的。写诗是一种“为己之学”,与功名利禄无关,最要紧的是感动自己、愉悦自己、充实自己。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想落天外,思接千载,与无数先贤进行心灵的碰撞,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赓续中华文脉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安顿生命。一言以蔽之,诗人写诗是因为他需要诗、热爱诗。即使大模型写得再好,诗人也不会放弃写作,何况大模型写诗还存在以下局限: 1、缺乏鲜明的个性 用精粹的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话语系统,是每个诗人的毕生追求。有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态度,才能臻于“一语天然万古新”的境地。相比较之下,大模型的语言则显得创新性不足。以下是DeepSeek创作的长调: 沁园春·合肥 淝水之滨,三国故地,锦绣庐阳。望巢湖浩渺,烟波万顷;蜀山峻秀,翠黛千行。包拯清风,逍遥津畔,历史长河韵味长。今朝看,这繁华都市,璀璨华章。 创新高地辉煌,聚英才、共筑科技强。叹量子通信,全球瞩目;智能语音,四海名扬。产业腾飞,民生改善,大美合肥谱新章。待明日,更辉煌灿烂,再创辉煌。 这首词写得较为切题,涵括了合肥的风景人文科技,但缺乏体现鲜明个性的语言风格,与佳作相去甚远。烟波万顷、繁华、辉煌、璀璨、华章等熟语套话频繁堆砌,甚至重复出现,陈陈相因。此外还有部分出律之处。笔者又让DeepSeek以其他城市或某个学校为书写对象,也存在这样的弊病。可见在诗词创作中,大模型的创作水平不够稳定,尤其是长调中,大模型的语言锤炼不够,显得粗糙,同类题材的作品给人千篇一律的印象,这与优秀的诗人形成一套自己的话语系统与独特的风格显然是不同的。 2、 具体情境与特定情感的缺失。 诚如俞平伯先所说:“同中求异是一切形相者的本等。真实如果指的是不重现而言,那么,作者一旦逼近了片断的真实的时候(即使程度极其些微),自能够使他的作品光景常新,自能够使光景常新的作品确成为他的而非你我所能劫夺。”(《燕知草·湖楼小撷》)善于同中求异,表现当下的具体情境与特定情感,才能使作品光景常新。 笔者前几年疫情期间写过一篇《樱花赋》,文章由珞珈山、黄鹤楼的烂漫樱花联想到白衣天使的美丽纯洁,从赞美樱花无私地装点明媚的春天,转入礼赞白衣天使的奉献精神。相比较之下,DeepSeek所写的《樱花赋》从樱花的盛开写到凋零,虽章法得当,但缺少对具体情境与独特情感的抒写,便缺失了深远的寄托与强烈的感染力。 有人说,我们可以把具体的情境、特定的情感告诉大模型,它会创作得更好。但诗词中的情感有时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我们甚至还会在创作过程中调整思绪,转变情感,这些复杂的情绪波段,当然不是AI所能掌握的。何况当我们失去了创造的奋斗的快乐,写诗还有什么意义呢? 了解了大模型写诗的优势与局限,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它。我们不必把它当作“写诗神器”顶礼膜拜,也不应把它当作诗词创作的终南捷径,过度依赖。我们应有效地利用大模型,先自己创作,在定稿以后,再把大模型创作的作品跟自己的作比较,看看它在哪些方面胜过自己,又有哪些地方不如自己,从而促进自己创作水平的提高。当然也有人把自己的诗写好以后,请DeepSeek进行修改,不过DeepSeek改诗并不令人满意,它往往把原作推翻重来,可见DeepSeek对原创作品的精髓与不足的了解是很模糊的,它绝非目光如炬的“一字之师”。因此修改作品的任务,还是得由我们自己承担,当然也可以请教诗艺高超的前辈。 其三,AI时代,对诗人写诗提出了更高要求。 毋庸置疑,大模型写诗的广泛运用、日渐成熟,对当下的诗词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干体、口水诗的生存空间更为逼仄。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学养与才情,创作出更具创新精神的作品,才能应对AI的重大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既接续古代传统,又融入现代理念,借鉴现代手法。 诗词是文言语境下的产物,经典诗词凝聚着先贤往圣的高尚情操。今天的诗词创作,应秉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士大夫精神,在保有诗词古雅底色的同时,牢记创新是文学艺术的第一要义。由于DeepSeek等大模型创作诗词依靠的是对古人作品的模仿与学习,它们为诗词注入现代元素还停留在将现代词语甚至网络用语用入诗词中,如高铁、键盘、微信、5G、网红等,但这样的词语缺乏美感与温度,与旧体诗的形式格格不入。怎样在古老的体裁中融入对现代文明的理解,创作出兼具古典韵味与时代气息的作品,还有待于诗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可以在诗词中融入现代生命哲学、现代生态美学、存在主义、现象学等现代意识,彰显人文关怀,展现当代人的抱负与担当。还可以借鉴现代手法改变书写维度、激活传统意象。 比如对思乡之情的书写,可联系城市化进程对人性的重塑,用存在主义的生存悖论诠释乡愁,引入现代性反思。再如对离别的书写,在交通通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抒写快速行驶带来的超常体验、面对聚散的豁达、以及对生命本真的坚守。 在意象营造上,则可以激活传统意象,为其注入现代性活力。古代文人往往命运多舛,故其作品中不乏伤春悲秋、叹老嗟卑的表达。当下的诗词创作则可以汲取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精髓,拓开新境。笔者有一首《绮罗香·红叶用张炎韵》,结尾写红叶之飘零:“傍南楼、带雨鲜妍;化彩蝶、漫天飞舞。纵飘零、犹抱丹忱,绿阴春看取。”仿效雪莱《西风颂》中昂扬向上的情调,在飘零中坚守丹忱,于荒芜处预见春天,与张炎原词的伤感迥不相侔,赋予红叶这一古典意象以现代气息。 2、结合真切的个人经历,写出鲜活的生命体验。 DeepSeek有着巨大的语料库,它们能够消化吸收丰厚的文化遗产,并调动各种资料,运用缜密的逻辑思维创作诗词。人脑在储备量、记忆力、创作速度方面固然不能与之相比,但也有着极大的优势,那就是鲜活的生命体验,这正是诗歌的精髓所在。笔者去年参观了肥西县大潜山麓的刘铭传故居,回来后写了一首《满江红· 冬日谒刘铭传故居》,其中有“酽酽杉林红似戟,森森古柏霜难败。过回廊、连理玉兰高,青如盖”的句子,以眼前景烘托主人公的伟岸形象。写好之后,我让DeepSeek写一首同题同调的作品,它在歌颂刘铭传的历史功绩方面表现不俗,而对大潜山一带风土物候的叙写,就较为苍白,刘铭传故居的红杉、古柏、连理玉兰,也付之阙如,总体上不免流于空泛肤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如果没有身临其境的经历,情感就达不到沸腾状态,写出的诗词就没有强烈的兴发感动的力量。自然风景、历史遗存、社会生活是我们创作诗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而这恰恰是依赖资料图片的大模型所缺乏的。正如王勃《林塘怀友》所说的:“芳屏画春草,仙杼织朝霞。何如山水路,对面即飞花。”在AI时代,我们更应该投身自然,深入生活,拒绝闭门造车,摈弃浅薄空泛之作,书写鲜活的生命体验,创作出富于感发力量的“独一份”的作品。 综上所述,在AI时代,大模型创作给诗人写作带来重大挑战,也对诗人创作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应有效利用大模型的优势,同时也要看到其不足与局限。DeepSeek也好,豆包也好,不可能取代诗人的创作,诗词创作仍有着广阔的前景。实际上,我们写诗的终极目的是赓续文脉、安顿生命,不是为了跟大模型一较高下。即使大模型的某些诗胜过我们,我们也能平心静气地接受,然后在诗词路上继续求索,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附录诗4首: 有感于DeepSeek写诗 横空出世震吟坛,律合词工足可观。 挥就千篇一弹指,诗人更觉作诗难。 闭户栽花花易萎,登山观海意无穷。 生香真色终难学,力作还期造化功。 辛苦临摹须自立,今声古韵未全同。 旧鸳机织新云锦,殊胜还期转换功。 海量储存凭调遣,人情物态要深求。 铺陈万象虽无敌,终是诗心逊一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