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一则热帖,题主因为试探男友,陷入了深深的怀疑。 事情是这样的,题主和男友交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男友为了两人后续结婚事项,近期一直在攒彩礼钱。 题主深知这点,日常生活中始终想方设法地为男友省钱,能不花他的钱就绝不花。 时间久了,题主开始琢磨男友对自己的感情是否真诚。 于是,便以看题主照片为理由,让男友出钱看看诚意如何。 不曾想,男友仅仅转了52元给题主。 看到数字的题主说了一句“这诚意有点小啊”,结果男友就无法接受,跟题主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男友告知自己为了两人的将来在攒钱。 题主却不解,男友攒钱说是为了自己,但当下却不肯为自己花钱。 其实,题主并不在意金钱的绝对值,只是想借此看看男友的态度。 令题主没有想到的是,不过一场小小的测试,让两人的关系陷入了僵硬。 想起加缪曾在《局外人》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要去试探和考验人性,尤其是对身边的人。” 深以为然。 人性没有完美一说,当你去触碰,当你去试探,你总能看到其中的灰色地带。 这时候的你,又该如何在这段关系中自处呢?如果对方知道了你的试探,结局又会如何呢? 作家刘墉一次到外地办事。 由于不熟悉路况,他下飞机后便搭上了一辆计程车。 途中,他与司机两人聊得很是投缘。 到达目的地后,车表上显示180元。结果,司机却对着刘墉手一挥:“给100就好了!” 刘墉没有多想,递给司机200元,就跳下车说:“不用找了”。耳边还回响着司机连连道谢的声音。 后来做完事情,刘墉又叫了一辆车回机场。碍于司机看起来十分拘谨,不易攀谈,刘墉全程也没说几句话。 到了机场,刘墉盯着计程车上的数字“120元”,瞬间哭笑不得。 刘墉发现和前一位司机虽然谈得投机,却在交谈中被认出是外来客,所以司机选择绕了一条远路。结果,算上小费,司机足足多要了80元。 但是,再仔细一想,刘墉回忆起司机曾主动提起“给100元就好了”。如果按司机说的给,那司机不是反而亏了? 这样说,这位司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这件事刘墉想了许久,后来他发现: “世上许多人,其实都是这样不好不坏的人。 说到底,人性不是非好即坏,非黑即白的,大多时候它是在黑白的界限之间游走。 最关键的在于,我们是否能在遵循价值观底线的基础上,因势利导。 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位临床医生芬森,在晚年时寻找接班人,费了一番心思。 医生芬森当时选中了他的一位徒弟,但芬森的助手担心他选中的徒弟,会因为家境贫寒而容易被金钱诱惑,所以建议通过其他人以高薪聘请的方式,试探他能否把持得住自己。 对此建议,芬森断然拒绝了。 理由是:这种考验必定会让被考验者在现实与梦想面前做两难选择时,内心无比纠结,而且无论结果怎样,都必定是两败俱伤。 于是哈利顺利成为了芬森的接班人,并在若干年后功成名就。 后来,当哈利得知此事的时候,他泪流满面地说: “如果当时老师芬森那样做了,我极有可能会被诱惑,甚至会因此而一生都碌碌无为。” 东野圭吾所说: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在人性面前,人们总是渺小的存在。” 只有对人性保持敬畏,对现实不再存有幻想,许多美好往往才能自然而然地发生。 相反的,如果一味对人性怀疑,不停地考验着他人,那么美好的风景也终将与你擦肩而过。 就如马斯洛所说:“为了避免对人性失望,我们必须首先放弃对人性的幻想。” 共勉。 作者简介:夏穆,个人公众号(id:writesomething),一起记录所见所闻所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