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大山人临王羲之〈兴福寺半截碑〉册页:八大山人的经典行书代表作。

 lzjhzg 2025-06-21 发布于河南

       《兴福寺半截碑》是唐朝和尚大雅集王羲之帖中之字,为一位将军立的碑。唐朝的王羲之帖,真伪难辨,集字双钩上石,难免失真。

        八大山人在辛酉1681《山水轴》上有“禊堂”印,在癸酉1693《画鸟轴》上有“晋字堂”印,他临《临河叙》(即《兰亭序》)有十数次之多(现存原迹有十一件),可见他对王羲之的书法,热诚研习。八大山人《兴福寺半截碑》行书册由张大千先生珍藏、题签“八大山人临《半截碑》真迹”,通体完整,八大山人此作书法已将进入老境,笔法浑厚,字体外形气盛,虽是临帖而笔意独特,结体新异、内含丰富,耐人寻味。

大雅乃兴福寺僧,故世谓之《兴福帖》,其集王字,顾独得其精神筋力,俨如生动,不比怀仁,只得其形模,并其古澹之趣而已,是以书家重之。

—— 明  · 安世凤

图片

此碑晚明万历年间在陕西发现,八大山人得其拓本必极兴奋。是当时可据以为研习王羲之书法最新材科。但书写此册之时,已卯1699他自己的书体已经形成,所书在字形表面上看,仍是八大山人晚年书法的面目,而晋人书法之气贯,却蕴藏於内,难以点画求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兴福寺半截碑》(整拓)

《兴福寺半截碑》为唐代兴福寺僧人大雅等集晋王羲之行书所刊碑刻。此碑又称《吴文碑》或《镇国大将军吴文碑》。721年(开元九年)立于长安,徐思忠等刻字,菩提像一铺为居士张爱造。因出土时仅存下半截,故称“半截碑”,久弃置西安城南城隍庙中。明万历间,王尧惠见之,语郡守移至西安泮宫,始显扬于世。此碑计三十五行,每行二十三、四、五字不等,中空三行。又因出土时仅存下半截,故称“半截碑”。

此碑存35行,残存每行23、24、25字不等,中空3行。该帖行气流畅,摹刻精良,为研习王羲之书法之重要碑刻,存于陕西省博物馆碑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