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幸福娃书画苑 文/幸福娃 弘一法师说:“一婚也好,二婚也罢,一辈子到老才是夫妻,半路离开的都是过客。得到不算本事,守得住,才算幸福。” 这短短几句,竟将多少婚姻的喧嚣与浮沫,如尘埃般轻轻拂去,只剩下最本质的追问:我们到底在追寻什么?是那场盛大的婚礼,还是那条一起走到白头的漫漫长路? “得到”的喜悦如同烟花,璀璨一时却终将消散,绝非婚姻的真谛。 多少人将“拥有”视为幸福终点?那场盛大婚礼、那纸婚书、那声“我愿意”的承诺,被误作抵达幸福的凭证。 婚姻并非一场抵达终点的仪式,而是一段跋涉的征程。 法师的话如当头棒喝:“得到不算本事”。初见的欢愉、结合的甜蜜,不过是漫长旅程的起点。 将“拥有”等同于“幸福”,无异于把种子误认为参天大树——我们满足于占有形式,却忘了它需要在岁月风雨中艰难扎根、向上生长。 “守得住,才算幸福”,这“守”字,才是婚姻最朴素的真谛。 婚姻之难,不在于“得”,而在于“守”。守护是动词,是日复一日对“我们”这个共同体的精心雕琢与坚定维护。 它要求我们面对生活的磨损、激情的消退、个性的摩擦时,不是轻易放手,而是选择一次次“再靠近一点”。 守护不是消极的忍耐,不是无原则的捆绑,更不是自欺欺人的假装完好。 真正的守护,是清醒地接纳婚姻中必然出现的裂痕,并用理解与包容的“金缮”手艺,将裂痕修补成独特而坚韧的纹理? 这“守”,意味着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依然能辨认出对方灵魂的轮廓;在日复一日的寻常中,依然能为彼此保留一份郑重与欣赏。 它是对“变”的拥抱,是两人在岁月流逝中不断调整步伐,重新认识彼此、重新定义“我们”的勇气与智慧。 当婚姻被还原为一段旅程,“半路离开的都是过客”便不再刺耳,而是对现实的清醒注解。 那些未能抵达终点的关系,无论曾多么热烈,终究是生命长河中的一段际遇。 它们自有其意义,或教会我们成长,或让我们更懂珍惜,但终究未完成“成为夫妻”的全部功课。 唯有在时间中坚守、在磨合中成长、在承诺中共同跋涉到生命黄昏的,才真正抵达了“夫妻”的彼岸。 这彼岸并非没有风浪,而是两人早已在风浪中铸就了同舟共济的默契与深情。 “一辈子到老才是夫妻”——这“才”字里,饱含多少沉甸甸的分量。 它并非对中途离场者的轻蔑,而是对那个最高成就的确认:两个人穿越岁月的重重迷雾,终于抵达了彼此生命的深处,在共同书写的漫长故事中,成为了彼此无法替代的注解与归宿。 这“夫妻”之名,是时间颁发的勋章,是生命共同完成的杰作。 它超越了法律契约与社会角色,成为两人灵魂深处共同认可的身份认同——是命运赐予的珍贵缘分,更是彼此用一生守护而赢得的成就。 婚姻的“本事”与“幸福”,从来不在起点那瞬间的华丽烟火里。 它深藏在两人并肩穿越漫长时光的平凡足迹里,在每一次选择“留下”而非“离开”的微小决定里。 当激情的光环褪去,守护的坚韧才显出它不可替代的价值——那是将“我”与“你”真正熔铸成“我们”的漫长修行。 弘一法师寥寥数语,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婚姻那扇被浮华装饰的门。 原来门后并非盛大的永恒庆典,而是一条需要两人携手、步步踏实的漫漫长路。 幸福并非命运馈赠的礼物,而是我们亲手守护、用一生灌溉才得以成熟的果实。 若你渴望的不仅仅是婚姻的形式,而是那灵魂深处的联结与归属,请铭记法师的箴言:抵达终点站的伴侣,并非命运的幸运儿,而是漫长岁月里彼此最坚韧的守护者与同行者。 当你和爱人一同看尽时光长河里的晨曦与暮色,终于抵达彼此生命的深处——那份厚重而平静的确认感,便是人间最安稳的幸福。 都说陪伴是最了不起的相处方式 感恩遇见你 我是幸福娃,我在远方陪着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