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原创的第895篇文章 我以前有个错误认知:以为一个人能力越强,混得肯定越好。后来才知道,能力跟结果之间,中间隔着太多变量了。 你是不是也见过这种人: 学历高、能力强、智商情商都在线,甚至连道德感也比一般人重,可现实却过得并不如意,职场屡屡受挫,创业几次失败,朋友也不多,收入也不高。 反倒是那些看起来并没多厉害的人,活得挺轻松,赚钱也不少,人缘还不错,起码看上去比“高水平”的那一拨人混得好得多。 你细看,会发现这里面有个规律: 真正高水平的人,往往有自己的系统判断和价值坐标,但这个社会的主流评估体系,不一定接得住这些坐标。 说白了,他们想做事,不想做局。他们想创造价值,不想钻空子。 问题也出在这儿。 这年头,很多系统,本身就不是按“能力”来分配资源的。你不适应系统逻辑,你就很难“混得好”。 比如你写得一手好文案,洞察力极强,可如果你不愿迎合流量、不愿日更、不愿去卖货,平台就不会分你资源。你觉得你值1万,平台觉得你值500——你还不能急。 很多高水平的人,不是不懂怎么顺应规则,而是本能地抗拒“低水平的规则”。 他们内心有种“我不愿意跟傻瓜玩”的骄傲感。 比如有些人写得极好,但不肯去蹭热点,不愿写标题党。 有些人设计能力极强,但对客户提的无脑需求嗤之以鼻; 还有人技术一流,却因为不愿迎合老板、同事,最后被边缘化。 他们对价值有洁癖,对低效有痛感,对低智交流有过敏反应。 但这就像一个厨师,你嫌外卖市场太low,不愿意降维打击,天天坚持做纯手工高端菜——那对不起,很多人吃不起你、看不见你、也懒得等你。 不是你不好,是你“太好”,反而显得“不合群”。 有一类人最典型:做事情特别讲逻辑、讲原则、讲边界。 但这个社会很多场合,讲的是情绪、圈层、利益交换。 你讲道理,人家讲感情;你讲效率,人家讲人情世故;你讲机制对齐,人家讲“我看你不顺眼”。 所以你越讲理,越落单。 很多高水平的人,看似“社会化不足”,其实是“社会适应选择性”。 他们不是适应不了,是看穿了,不愿适应。 他们有时宁愿自损三千,也不愿低头一寸。他们不是不识趣,是不愿去那种“看谁下得更低”的战场里博弈。 所以他们不混圈子,不拼饭局,不搞关系,结果是——资源少了,助力也没了。 别人以为他们太孤僻、太高冷,但他们自己知道:我不是不合群,我是不合这个群。 还有一种人,天赋极高,思考深入,能预判风险,有长远视角,但恰恰因为这些能力,他们反而迟迟“动不了”。 他们太清醒了。 明知道项目问题在哪儿,商业模型不闭环,团队拉胯、资源不足,一想到这些就心里发虚,行动力反而降低。 而那些看似混得“挺好”的人,往往是什么都不想,一股脑扎进去,踩坑了也不怕,出成绩了就开始讲“我的成功经验”。 这个社会常常奖励“敢拍脑袋的人”,而不是“不断自我校准的人”。 所以那些谨慎思考、系统评估、深入理解的人,看上去就“慢半拍”。 一旦他们失败,还会被人嘲讽:你不是高水平吗,怎么混得这么惨? 但其实,他们混得一塌糊涂,不是因为没水平,而是因为——他们太早看懂了,太晚愿意放弃坚持。 还有一个隐秘的真相是: 高水平的人,很多时候被困在自我要求里。 他们对自己期望太高,容不得一点差错。 别人一个项目做60分就能交差,他们非要打磨到90分,结果精疲力尽还被嫌“慢”“难沟通”。 他们对目标要求远高于环境期望,也意味着,他们经常在“无人喝彩”的孤独中,默默推着事往前走。 这类人往往也是最容易崩溃的。 因为他们既要做到专业极致,又要扛住结构性的误解。 你写了篇有深度的文章没人看,视频做得有洞察没人点赞,你就会想,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 但有时候真的不是你错,是平台算法、用户兴趣和流量逻辑,不是来“奖励深度”的。 你是高水平没错,但这个世界很多时候,不是按水平分配红利的。 高水平,只是你个人的长板。 可在很多商业、流量、资源游戏中,不是长板赢,而是看你肯不肯弯腰、会不会站队、敢不敢抢第一口汤。 很多高水平的人想构建一个“理想中的生态”,但现实却是,“生态还没建好,自己就先饿死了”。 所以最终问题不是“为什么高水平的人混不好”,而是: 这个社会的“评价体系”,很多时候并不识别“高水平”的内核。 只要你不主动适配它,不管你多强,它都视而不见。 但也不全是坏事。 正是因为这些人撑不住“虚的体系”,才愿意去搭建“实的结构”。 他们可能混得慢,混得苦,甚至“混得很惨”,但一旦给他们足够时间,他们会在局外,重新造一个新局。 他们其实很适合去做投资。投资就是高端的游戏,迎合大众,往往就会挫败。 你看很多真正有长远价值的人,都是前期寂寂无名的。 不是不行,是不愿卷,不愿演,不愿跟庸俗的价值链搞融合。 他们想做自己的系统,慢慢积累势能。 这种人,前期可能会被笑话,甚至看起来失败得一塌糊涂。但一旦势能成型,反倒谁都挡不住。 所以如果你也是那种“明明不差却一直混不出成绩”的人,不用太焦虑。 混得一塌糊涂,不一定是失败,也可能是你看得太远、要求太高、不愿将就。 只是要接受一件事: 你选择的这条路,本来就比别人难走得多。 但也正因为难走,才值得走。 📚 推荐一本好书:《毛泽东选集》 适合所有想长期做事、构建自己系统的人,里面的每一篇,都像一把思想的手术刀,能帮你理解“局势”背后的力量。 |
|
来自: 新用户6232PPUC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