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马鞭草,又名马鞭鞘、紫顶龙芽、野荆芥。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干燥地上部分。6~8月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主产于山东、浙江、福建。 ![]() 【性状特征】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长0.5~1m;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开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有小花多数。气微,味苦。 【炮制】除去残根及杂质,洗净,稍润,切断,干燥。 【性味归经】味苦,性凉。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解毒,利水,退黄,截疟。用于癥瘕积聚,痛经经闭,喉痹,痈肿,水肿,黄疸,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效用分析】马鞭草味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清除体内热毒,治疗外感发热,喉痹,痈肿疮毒等。马鞭草入肝、脾经,功能活血散瘀,可以改善瘀血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马鞭草性凉能利水退黄消肿,对于湿热所致的黄疸、热淋、水肿等有良效。 【配伍应用】马鞭草和蒲公英: 马鞭草散瘀解毒,蒲公英解毒散结,二者配伍,增强清热解毒,消肿散瘀的功效。适用于乳痈、疔疮肿毒、咽喉肿痛等症。 马鞭草和益母草: 马鞭草活血散瘀,益母草活血调经,两者协同,增强活血调经、化瘀止痛的效果。常用于治疗瘀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症。 马鞭草和车前草: 马鞭草清热利水,车前草清热利尿,两两搭配,利尿通淋的效果增强,可泄下焦热邪和水气。适用于肝硬化腹水、黄疸、泌尿感染等。 【方剂举隅】01、治喉痹深肿连颊,吐气数者,名马喉痹:马鞭草一根握。截去两头,捣取汁服。(《千金方》) 02、治妇人月水滞涩不通,结成癥块,腹肋胀大欲死:马鞭草根苗5斤。细锉,以水五斗,煎至一斗,去滓,别于净器中熬成膏。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半匙。(《圣惠方》) 03、治卒大腹水病:鼠尾草、马鞭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更煎,以粉和为丸服,如大豆大二丸加至四五丸。禁肥肉,生冷勿食。(《肘后方》) 【各家论述】
【成药例证】肾炎片 组成:一枝黄花、车前草、马鞭草、葫芦壳、白茅根、白前。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急慢性肾炎和泌尿道感染。 【注意事项】
作者: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 毛文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