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归芍药散证与桂枝茯苓丸证的区别

 经方人生 2025-06-21 发布于四川
当归芍药散和桂枝茯苓丸都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方剂,其方证有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当归芍药散方证:腹痛,脐旁拘挛,压之腹中腰背可有刺痛,或心下有震水音,属于血液郁滞及水分潴留常用之。
桂枝茯苓丸方证:面部充血,腹部充实,左下腹触及有抵抗感,有压痛。
图片
《金匮要略》讲当归芍药散治“夫人怀妊,腹中㽲痛”以及“妇人腹中诸疾痛”,然而后世应用远远超出经文所载范畴。

岳美中先生讲“此方之证,腹中挛急而痛,或上迫心下及胸,或小便有不利,痛时或不能俯仰。腹诊:脐旁拘挛疼痛,有的推右则移于左,推左则移于右,腹中如有物而非块,属血与水停滞。方中芎、归、芍药和血舒肝,益血之虚;苓、术泽泻运脾胜湿,除水之气。方中多用芍药,芍药专主拘挛,取其缓解腹中急痛。合用之,既疏瘀滞之血,又散郁蓄之水。服后小便或如血色,大便或有下水者,系药中病,是佳兆,应坚持多服之。

汤本求真说:“苟有腹证,不论男女老少一切之病证,皆可用之,实一日不可缺少之要方也。'(《皇汉医学》)。其实,越是应用广泛的方剂越要严格把握应用指征,否则便会流于滥用。那么,使用当归芍药散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编者认为以下方面值得参考。
首先辨别当归芍药散方证与桂枝茯苓丸方证,应注意辨别腹证。当归芍药散方证之腹痛,就病人主观而言,疼痛的性质,或胀痛、或绞痛、或酸痛、或闷痛、或抽掣痛等,皆有可能,不必局限于经文所言。
而桂枝茯苓丸方证,其人面部充血。桂枝茯苓丸有瘀血上冲之象,即是桂枝茯苓丸腹证缺如,仍可以根据面部有瘀血判断,桂枝茯苓丸方子有“上火表现”,如:面色红,眼睑充血,脸颊部有毛细血管充血之类;
其人贫血者则用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散腹证酷似芎归胶艾汤证,然而当归芍药散腹证腹部稍软弱。
《青州医谈》说:“当归芍药散之腹候,脐旁有拘挛,其痛推右移左,推左移右,痛彻心下或背之七八椎也。”陈宝明、赵进喜认为当归芍药散证患者多为虚弱体质,皮肤色白,肌肉紧张度较差。腹痛必发自腹内深部,脐旁拘挛,压之腹中腰背可有刺痛,或心下有振水音。下腹部一般腹肌松弛,无抵抗(《古方妙用》)。而小建中汤腹证则是腹直肌挛急,与当归芍药散方证,桂枝茯苓丸方证都有区别。
其次再看当归芍药散方证,有水液潴留。本方用了茯苓、白术、泽泻三味水分药,其证必然有水液的潴留存在。最显然的表现为面部或四肢的水肿,其次是空腔脏器内的体液停留,如胃液潴留(表现为振水音)。这些都是可以凭借直观得知的表现。还有一些水液潴留表现为心下悸、眩冒、耳鸣、肉润筋惕、小便不利等,也不容忽视。这些潴留的水液有的是肾脏排泄机能低下所致,有的则是慢性炎症的渗出物,如慢性盆腔炎的盆腔积液。当一些器官仅表现为自身的水肿而没有渗出,也应该视为水液潴留。
《类聚方广义》说本方治“脱肛肿痛,出水不止者,有奇效。不能以是否有水液的渗出作为唯一证据。当然,使用本方后,其潴留水液排出途径也决非小便一途,《成绩录》用本方治鼓胀,病者服之三日,泻下数回,约去水五六升,即是通过大便排泄的。诸如经前水肿,用本方后有的出现月水增多而水肿消退。从何途径排水,要视病情而论。
图片
再有,察看循环障碍。本方用了当归、芍药和川芎三味血分药,其证当有血液运行郁滞的表现。从面色来看,龙野一雄说:“对于当归芍药散证的病人,如果是断方熟练的医生,一见即可大致判知,这首先是因为这种病人的血色不好。血色不好当然决不是面红的人,也不是单纯贫血的色白,而是苍白,血色似乎带有一点黑色,且色不鲜艳。皮肤似稍干燥而皮下带有水气,因而体表的血液循环不良。
从疾病来看,月经不调是血液运行郁滞的常见表现。既可以表现为月经先期,也可以表现为月经后期;既可以表现为闭经,也可以表现为月经过多和子宫出血。总之,表现在月经病方面并没有特异性。脑血栓形成也可以视为循环障碍的一种类型,只不过这种淤血不在下部罢了。心脏瓣膜病则是引起血行郁滞的重要原因,而且伴有水液的停滞,同样有选择本方的机会。
从症状来看,血行郁滞每每导致疼痛。经文中的妇人腹痛就是血行障碍的结果。妊娠中日益增大的子宫压迫血管导致腹腔血液运行不畅,产后恶露排泄不尽也会引发局部瘀血,这些都会出现妇人腹痛。《汉方对症状之想法与实际治疗》中说本方似有治愈子宫位置异常瘀血引起之腰痛。子宫位置异常最常见者为子宫后位。血行障碍除了表现为腹痛以外,还可以表现为偏头痛等。
综合上述的三个方面,我们不难对当归芍药散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概言之,有血液循环障碍和由此引发的水液潴留,并有相关的腹证表现,则使用当归芍药散取效的几率便可极大地提升。但别忘了类方证的鉴别诊断。
比如,和肾着汤证相比,本方证寒象要轻,尿频但尿量少于彼,疼痛一证则是肾着汤证所不及的。和真武汤证相比,整体代谢衰弱的程度不及彼,然血分郁滞是真武汤证所不及。和当归四逆汤证相比,本方证循环障碍更侧重于微循环,且侧重于血液成分的异常;当归四逆汤证的循环障碍则侧重于血管因素,而水液潴留方面远不及本方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