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气血两虚,心脉失养证)
证候:
心悸心慌,虚羸少气
体瘦乏力,面色无华
虚烦失眠,舌淡少苔
脉结代(心律不齐)或细弱
证机:阴血不足,心失所养;阳气不振,鼓动无力,致心脉不畅。
治法: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方剂:炙甘草汤(复脉汤)
炙甘草12g,生地黄30g,麦冬15g,桂枝9g,人参6g(或党参15g),阿胶6g(烊化),火麻仁15g,生姜9g,大枣10枚(擘)。
主治:
加减:
① 气虚甚(气短自汗)→ 加黄芪30g、党参增至20g → 增效补气固表
② 阳虚肢冷→ 桂枝增至12g,加制附子6g → 温通心阳
③ 阴虚燥热(口干舌红)→ 生地黄增至40g,加玄参15g → 增强滋阴降火
方解
组方 | 药物 | 作用机理 |
---|
君 | 炙甘草 | 甘温益气,通经脉利气血 |
臣 | 生地黄 | 滋阴养血,充养心脉 |
| 人参/党参 | 大补元气,助甘草复脉 |
佐 | 麦冬、阿胶 | 滋心阴,润肺燥,补血润燥 |
| 火麻仁 | 润燥通便,防滋阴药滞腻 |
| 桂枝、生姜 | 温通心阳,助气血运行 |
使 | 大枣 | 调和脾胃,助生化气血之源 |
特性说明
煎服法:
阿胶烊化兑入,余药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原方需加清酒同煎(现代可酌减或省略)。
禁忌:
湿热内蕴、痰火扰心者忌用;
便溏者火麻仁减量或去之。
现代应用:
本方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肌供血、抗心律失常等作用起效,适用于功能性心律不齐及器质性心脏病调理期。
- 注:临床需结合个体辨证调整药量配伍。
温馨提示:💊仅供有缘人参考学习。由医师辨证施治!对证下药!切勿盲目尝试!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