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治糜烂性胃炎、胃溃疡的两味中药

 经方人生 2025-06-21 发布于四川

地榆



图片
图片

这二味药就是蒲公英、生地榆

糜烂性胃炎的最明显特征就是食后胃痛,道理很简单,食物进入胃中,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不断地刺激糜烂的胃粘膜,自然会引发疼痛;

除了疼痛,有些患者会有胃胀感,这是因为胃粘膜受损,导致消化功能减弱,食物排空延迟,

随之而来的就有胃胀,或者伴有反酸、打嗝等。

如果糜烂累及血管,会出现排出黑便的情况,如果有以上情况,最好及时去医院做个胃镜,以免耽误治疗。

中医治疗糜烂性胃炎最常用的方剂就是半夏泻心汤或甘草泻心汤,这两个方子主要针对中焦湿热,也就是脾胃湿热而设;

这两个方子在清热利湿的同时,还有健脾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水湿,如果脾胃功能弱了,就不能及时运化水湿;

有湿的地方往往容易滋生细菌,也容易溃烂且久治不愈;中医治法为清热利湿,通过改变胃内环境,杜绝滋生细菌的土壤,从而彻底解决糜烂的问题。

我跟随师父学习中医多年,特别推崇师父的“专方加专药”的治病思路,这其实也是师父临床疗效好的法宝,选对了方子,能保证用在病人身上有效

但是加了专药,疗效会更快,病人少受疾病之苦,还节省了时间和金钱,所以师父特别重视专药的作用,

在师父的著作《用药传奇》中,有一篇文章,曾讲述过蒲公英对于糜烂性胃炎的作用;

近几年师父又通过临床验证,发现加上生地榆后,临床疗效更好,于是将这二味药固定为糜烂性胃炎的专药。

《本草纲目》中记载,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及催乳作用,对于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

现代药理研究:蒲公英具有抗菌、抗炎、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抗肿瘤、抗溃疡、保护胃黏膜、保肝、抗内毒素等作用。

以下为师父书中原文,加强我们对蒲公英的认识和了解。

“针对其(蒲公英)特性,我除了用在一般外科病证上,如乳痈、痤疮、丹毒等等,这个大家一般都会用,特别爱在治疗胃病时重用它

对于胃溃疡,糜烂性胃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病症上,重用其为主药,轻则30g,重则60g,屡建卓效。

这些胃病凡是经胃镜捡查,呈现病灶红肿溃烂,一律加用重量蒲公英,消炎生肌

此做法,来源于巳故著名中医胡希恕和东北名医李玉奇的认识,这类胃病一律按胃痈处里,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和可靠的”。

现举医案一则:

蔡某,女,45岁,患胃病多年;

主症:胃脘胀痛,不能食,兼有返酸,舌淡红,苔白腻,脉浮滑,大小便尚可,月经正常,已育二子。

胃镜捡查:糜烂性胃炎,镜图观粘膜红肿,散性溃点。

先用西药奥美拉唑四联治三个月不效,转求一老中医治疗,仍然解决不了胃脘胀痛,经人介绍要求我予以治疗。

吾从胃痈治之,用甘草泻心汤加减

处方如下:

甘草30g、黄连15g、公英50g、败酱草30g、生地榆30g、半夏10g、党参15g、 干姜6g、生蒲黄30g、煅瓦楞30g、厚朴10g、莪术10g、炒谷麦芽各30g、吴茱萸6g、九香虫15g

七剂,水煎服,日三次。


一周后复诊,胃脘胀痛,大大减轻,上方去吴茱萸,干姜,加香橼佛手各15g,续服十五剂,痊愈。

古道瘦马按:

此类病人我治疗甚多,其中加不加蒲公英大不一样,我曾观有些中医治疗此类病的方子,其它方药基本雷同,大同小异,就是效果不明显,其中缺少的就是蒲公英。

我之所以治疗此病有效,实际上蒲公英起了很大作用,其清热消炎,生肌止痛作用尤为明显,这不仅在治疗胃痈上显示,而且在治疗其它痈证上也是表现突出。

生地榆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等功效,是治疗水火烫伤的专药,用于治疗糜烂性胃炎,可以起到止痛、敛疮、修复糜烂的作用,和蒲公英相得益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