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夫莫当二陈汤!消痰散结,赶走身上小包小块,值得学习的好经验

 彼案 2025-06-21 发布于四川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用二陈汤治疗痰核的故事。

咱们啊,闲话少说,你先来看我讲下面这段小故事。

话说有一个男子,当时34岁。

大概在半年前,他偶然之间发现嘴巴里不太得劲儿,闭上嘴吧以后,总感觉有东西在里头。

于是,他就照镜子看。这一看,不得了,发现舌头上不知何时竟然长了一个小疙瘩。多大呢?也就绿豆那么大。

后来啊,此人就经常观察这个小包。结果发现,半年来,它在不断增大,到最后如黄豆大小。脑袋它,蒂小,长得整整齐齐。而且,他明显感觉到,随着小包长大,他说话、进食都不太灵便了,而且舌尖疼痛。

这可怎么办呗?患者打听了一圈,西医没啥好办法,于是就投中医治疗。

图片

刻诊,患者脉象弦而滑数。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寻思片刻,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清半夏、茯苓、陈皮、菖蒲、海藻、昆布各10克,黄连、薄荷各5克,黄芩8克,夏枯草12克,胆南星6克。水煎服。

同时呢,配合局部治疗。就是先用三棱针将小包刺破,然后外用冰硼散,一日三次。

结果你猜如何?患者用药6天之后,舌尖疼痛现象就基本消失了,接着原方不变,再用18天。最终,痰核完全消失,不适感彻底没了。而且,随访一年,病情未曾复发。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6年的《浙江中医》杂志。

现在,我们就简单聊聊这背后的故事。

你看,这个患者的舌头上,长了一个小包,生长缓慢,不疼不痒,不红不肿。

这种小包块,你记住,中医管它叫痰核。其形成,中医有一种传统认识,就是痰邪凝聚所致。也就是说,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津液输布失常,聚而成痰,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小包,这就是痰核。由于它仅仅是痰凝而成,所以一般情况下生长缓慢,不红不肿,不痛不痒,触摸上去很光滑。

只不过啊,很多痰核,生长在皮下。但是这个患者,痰核冒出来了,长在舌头上,一眼就看见了。

图片

患者就诊的时候,你看,脉象弦滑而数。弦滑,主痰湿。脉数,说明患者有热了。患者伴随舌尖疼痛,这也是有热的表现。哪儿的热?心开窍于舌,脾经连舌本,所以这是心脾之热。

既然如此,治疗的思路,也就随之厘清了。这就是消痰散结,清心脾之热。

你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清半夏、茯苓、陈皮、菖蒲、海藻、昆布各10克,黄连、薄荷各5克,黄芩8克,夏枯草12克,胆南星6克。

这里头,首先有清热的。比如黄连、黄芩配合,就是为了清心脾之热。薄荷,辅助清热。

往下看,有海藻昆布。这两味药,消痰散结软坚。中医治包块结节什么的,都爱用它。

夏枯草,清热散结。胆南星,清痰热。这也是常用药。菖蒲呢,善于化痰湿。

好了,最后,你看有三味药,这才是真正的主角,这就是半夏、陈皮、茯苓。

这三味药,你想必知道了,是二陈汤化裁。只不过,去掉了甘草。为啥?方子里有海藻。海藻反甘草。尽管这个说法,学术上有争论,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医家还是去掉了甘草。

仔细说说二陈汤吧。这个方子,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们已经介绍很多遍了,基本配伍是半夏、橘红各15克,茯苓9克,炙甘草4.5克。之所以叫二陈汤,是因为半夏和橘红越陈越好。

这方子的功效,就是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其中,半夏燥湿化痰,橘红行气除湿。茯苓健脾利湿。炙甘草健脾,调和诸药。我跟你讲啊,中医在治疗湿痰证的时候,几乎都会想到二陈汤。

图片

那么,你看医案里这个患者,我们分析过了,他起病的因由,不就是痰湿凝聚吗?为了把这个小痰包去掉,用二陈汤是完全合适的。可以说,这是治疗的底子,是基础。其他的,都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锦上添花。

故而,这是用二陈汤加味,治疗痰核的典型案例。

读者朋友,你可要知道,中医治疗身上的包块结节,如痰核、甲状腺腺瘤等,核心思路之一就是消痰散结。在这个基础上,配合行气、疏肝、和血等等。因此,能够治湿痰的二陈汤,就成了治疗此类疾病的常用方之一。可以说,它药少力专,用好了以后,见效是明显的,有万夫莫当之用。业界还有二陈汤和逍遥散合用的,或者和海藻、昆布、白芥子、贝母、当归、赤芍等一起用的,都是不错的经验。

所以说啊,这个二陈汤,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小方子。它的实用价值很高啊。相关验案,我们以后接着说。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跟你聊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