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刷到一位全职带娃的宝妈分享生活日常,字里行间满是婚姻与家庭的重压。 连续几条视频里,她独自带娃、操持家务的疲惫几乎要溢出屏幕。 一位情感博主见状,真情实感地写下一大段建议: 先是点出她的困境,再是建议她拍摄真实的成长系视频,末了还送上恳切祝福。 这条评论下清晰可见的“作者赞过”,也证明宝妈已读。 很多人觉得这是大博主“授人以渔”的肺腑之言,可宝妈的回复却让网友哗然。 她虽肯定了建议,却抛出一连串“不能做”的理由: 不敢、不能、不想、不让。 ![]() 当网友感慨“过不上好日子是自找的”,她更发视频回应: “我认知低,就配这样的生活,做不到改变, 我脑子里不只有男人,但也不想当网红,请你们尊重他人命运吧。” 如此一番操作,断送了路人缘,更让网友感叹其“太不知道抓住机会”。 不听劝的人,似乎只能在原来的生活里打转。 这不禁让我想起《资治通鉴》里的唐太宗。 他从谏如流,哪怕魏征直言进谏时言辞激烈, 他也能折节纳谏,终成“贞观盛世”。 如此典故,无不在道破一个真理: 人生向上走的关键,从来离不开“听劝”二字。 01 听劝,是打破思维茧房的核心力 商鞅变法前,秦孝公召集大臣论道。 彼时旧臣死守“法古循礼”,商鞅却力排众议,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秦孝公没有被陈旧思维束缚,反而力挺商鞅,推行变法—— 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最终让秦国从西陲弱国崛起为虎狼之师。 这场变革的核心,正是打破“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思维定式。 人若困在认知的舒适区,就像裹着茧房的蚕。 听劝的本质,是借他人的视角凿开茧房缝隙。 就像扶贫要扶“想脱贫”的人,若连改变的念头都没有,便只能在祥林嫂式的抱怨里循环。 曾有位创业者困在“线下门店必须高端”的执念里,公司效益一度停滞不前。 直到听了投资人“下沉市场做性价比”的建议,才发现新蓝海。 他说:“当我放下'我以为’,才看见'原来可以这样’。”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能千年流芳,正因历代画师从不闭门造车。 他们在佛国听高僧讲经,向往来商旅请教异域故事,将中原的飘逸、西域的瑰丽熔铸一炉,这便是兼听则明的佐证。 人生亦如此,唯有听见不同的声音,才能在思维的碰撞中重塑自我。 02 听劝,是把建议踩进泥土的行动力 苏轼被贬黄州时,曾对“东坡适合种麦”的建议嗤之以鼻。 直到亲自耕种后,才发现土地贫瘠根本不适宜麦类,反而适合种稻。 他放下文人傲气,向农人请教插秧技巧,甚至写下“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的农事诗。 从“我懂”到“我试”,苏轼用锄头把建议犁进土地,终成“东坡居士”的旷达。 听劝若只停在耳朵里,不过是空中楼阁。 就像有人听了“写作要日更”的建议,却从不提笔;听了“健身要规律”的劝告,却总说“明天开始”。 真正的听劝,是把他人的经验转化为具体行动。 海尔“洗地瓜洗衣机”的诞生,正是源于售后接到的“奇葩投诉”。 一位老乡用洗衣机洗地瓜导致故障,于是打电话给海尔售后寻求帮助。 团队没有抱怨“用户奇葩”,反而据此研发出带过滤装置的专用洗衣机,让痛点变成了卖点。 雷军曾说:“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海尔总裁周云杰深以为然。 当看到网友在他账号下的真诚留言,他没有敷衍,而是带着团队开直播、拍短视频,研究符合用户需求的新产品, 把“真诚到永远”的理念拆成可感知的内容。 海尔的名声大噪,证明了听劝的终极形态: 不是点头称是,而是让建议在实践中生根。 03 听劝,是在众声中筛出黄金的判断力 曹禺在《雷雨》爆红后,曾收到黄永玉的一封信: “我不喜欢你后来的戏,你心不在戏上。” 这句直言如惊雷,让他深刻反思自己是否陷入名利陷阱。 他将信裱在墙上,从此沉下心打磨剧本,才有了《日出》《原野》的深度。 听劝不是照单全收,而是像淘金者般, 在纷杂的声音里筛出对自己有用的“真金”。 有则寓言说: 男人去做衣服,妈妈让他做长袍,爸爸让他做短褂,妻子让他绣花,儿子让他素面。 最后,他拼凑出一件不伦不类的衣服,上街被人嘲笑。 所以,没有主见的听劝,不加思索的照单全收,只会让自己成为他人意志的傀儡。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智慧,从来不是让我们做“意见垃圾桶”。 就像厨师调味,要在咸甜酸辣中找到平衡。 听劝的高手,懂得把他人的建议当作参考系,再用自己的实际情况做标尺,最终量体裁衣,走出适合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路。 04 写在最后 “智者务其实,愚者争其名。” 真正的聪明人,早把听劝当成了人生的修行。 从秦孝公纳商鞅之策,到苏轼躬身农田; 从曹禺改戏到海尔改机,所有向上的蜕变,都始于“听得进”,成于“做得来”,终于“择得准”。 愿我们都能做善听、善纳的人—— 不困于“我执”,不怯于行动,不盲于从众。 要知道,改变从何时开始都不晚,就像敦煌的画师,在每一笔勾勒里融合新意,终能让生命的壁画染上千年不褪的光彩。 作者:蓝海,蓝鲸衔光,海雾破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