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古论医 | 明朝唯一被赐谥号的御医,教皇帝如此养生

 牛妈古法育儿 2025-06-22 发布于北京

导读

每周日,本公众号提供中医历史、文化、人物、医案等相关文章,特别适合妈妈与孩子的亲子阅读。让我们引导孩子穿越历史,领略中医文化的魅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每一位热爱中国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孩子开始!

谥号,是古代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去世之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进行是非功过的评定,并最终凝炼成一个简略概括的词语。授予谥号的做法始于距离今天30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古代的皇帝、皇后以及王侯、朝廷重臣等社会地位尊贵、产生过突出贡献的人物才会获得谥号,这是对他们一生品德和成就的总结。

在明代,曾有位医生就获得了谥号,而且回顾整个明朝276年的历史,获得谥号的也仅有这一位医生,绝对称得上是一项殊荣。那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得到当时明朝皇帝的高度认可呢?

他叫蒋用文,出生在江苏仪征,后来随家人迁居到句容龙潭。家里世代行医,祖父蒋梦雷曾做过扬州路医学教授,父亲蒋伯雍也考中了进士,在地方政府担任过官职。蒋用文自小就继承家学,非常有天赋,读书过目不忘,医术进步神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时期,他就由名医戴思恭亲自推荐进入太医院成为了御医。朱棣即位后,他因能力突出受到赏识而升职当了太医院院判,属于正五品的高级官员。

他在朱棣身边值守时,朱棣对他就十分信任,后来太子朱高炽处理政务的文华殿建成后,他又被调去文华殿,因此朱高炽与他也很亲近。虽然历史上没有特别详细地解释原因,但我们不难想象,必然是蒋用文的精湛医术妙手回春,一次次帮皇室成员摆脱病痛困扰,从而才获得了明朝几代皇帝的一致好评。

朱棣曾经向蒋用文询问养生的秘诀,他回答说:养生的秘诀在于养正气,如果人体的正气充足,那么邪气就没有侵入人体的路径了。朱棣又问:让你治病时总感觉见效比较慢,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医术好的医生进行治疗必然会先固本,也就是通过药物、饮食等多种方式调理来稳固、强化人体自身的元气、肾精、气血等,如果只是对表面上的症状操之过急地治疗,恐怕会伤害到人的正气,所以优秀的医生是禁忌这种只求快速消除症状的治疗方法的。

永乐二十二年,蒋用文74岁,在当时已经属于高寿之人了,由于生了重病,他便写了奏章上报给朱棣。朱棣很重视,还专门派人前去慰问。最终他在七月病逝,巧的是六天之后朱棣也驾崩了。朱高炽即位后,心里仍一直记挂着这位一生勤勉严谨、对他照料有加的御医,专门下诏追授蒋用文为太医院使(相当于宫廷医疗机构的最高领导人),并赐谥号“恭靖”。

读完蒋用文的故事,令人不禁感叹: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只要你能力出众,品德端正,心存善念,总会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辛勤学习和自我提升而洒下的汗水,也终将浇灌出累累硕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