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遥远的救世主》:这3种弱者思维,让你一辈子翻不了身

 莫为天下先 2025-06-22 发布于湖南
图片
- 第 869 篇原创文章 -
图片

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我已经读了几遍,也写了不少读书笔记。不过我后面读的时候,都把眼光放在了一些小人物身上。

因为这些小人物活得真实,活得辛苦,也活得迷茫,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毕竟不是谁都可以成为丁元英、芮小丹和韩楚风的。

当然,书中的小人物并非不努力,也不是不想改变,而是他们因为一些「想当然」的念头,或者一些固执的想法,让他们一直在社会的底层挣扎,即使有机会摆在眼前也翻不了身。

这些念头或想法,我称之为「弱者思维」。这些思维就像是绑在一个人脚上的石头,让人想跑跑不动,想跳也跳不高。不管你有多大的梦想,有多好的机会,只要这些思维还在,你就一辈子翻不了身。

今天,我就来说说在这本《遥远的救世主》里,有哪些弱者思维牢牢地困住你,让你一辈子都难以改变自己命运的。

第一种:总是想依靠别人

谁都希望遇到贵人,在关键时候能够拉自己一把。可如果有人总是把「靠」字当作人生信条,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自己却不肯主动去努力,那么再好的机会也抓不住。

丁元英与智玄大师的对话中,说了一句话:「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

这话说得相当直接,也说出了一个弱者思维,就是凡事都是等、靠、要,只想依靠别人。

王庙村的叶晓明、冯世杰和刘冰,他们一开始找到丁元英,就是希望从这位「高人」那里,得到一个「指条道儿」 的机会。

他们看到了丁元英的本事,也相信他能给村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他们心里想的,却的是丁元英能直接给他们一个「现成」的答案,或者一种「包赚不赔」 的买卖。

而丁元英则把生产、销售的模式都给他们讲得清清楚楚,甚至连专利申请、市场渗透这些关键步骤都部署好了。他把能做的,都摆在了他们面前。

可当乐圣公司因为价格战而起诉格律诗,提出高达600万元的巨额赔偿时,叶晓明、冯世杰和刘冰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深究这背后的战略意图,而是立刻表现出「这官司……打不起」 的畏难情绪,接着就是急着要「求和」。

他们就像坐在饭桌前,等着父母把饭送到嘴边的孩子。饭菜已经端上来了,可因为菜有点烫手,他们就不愿去碰,甚至直接把碗推开。

这种骨子里的「靠」,让他们在最需要独立思考和承担风险时,选择了退缩,也因此失去了把事业掌握在手里的机会。

图片

他们心里没有一个坚定的「自我」,遇事总想推给别人,这种思维让他们在命运十字路口,总是选择那条看似轻松却没有前途的路。

第二种:只到看眼前利益

在商场打拼,谁都想赚钱,看重利润这无可厚非。但如果只盯着眼前那点蝇头小利,对未来的大局、对事物的本质视而不见,就像只看到树叶,却看不到整片森林。这种短视的思维,在叶晓明、冯世杰和刘冰他们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

丁元英做私募基金的时候,肖亚文说,那是「从狼嘴里夹肉」,赚钱快,但风险也大,所以他能适时收手。这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大智慧,一种对风险的清醒认识和长远规划。他知道有些钱不能赚,有些局不能深陷其中,这才是守住根本的道理。

可叶晓明、冯世杰和刘冰呢?当格律诗音箱在北京国际音响展示会上,以超低价冲击市场,引发乐圣公司愤怒起诉时,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麻烦」——高达600万元的赔偿要求。

在他们看来,天都要塌下来了。他们没办法理解丁元英的意图,也不相信能赢这场官司,其实这只是丁元英精心设计的一场市场「秀」,是为了「以新闻效应提升品牌知名度」。

叶晓明说:「丁哥这种高人耍大牌,玩不起啊!」 这句话就暴露了他们思维的局限。他们只想安安稳稳地赚点辛苦钱,不敢冒大风险,自然理解不了丁元英用「诉讼」这种非常规手段来「打品牌」的策略。

他们急于「求和」,甚至愿意掏出10万元「道歉礼金」,这等于亲手毁掉了丁元英为格律诗铺设的品牌上升之路。他们只看到了眼前10万元的支出,却看不到品牌价值提升后可能带来的可观回报。

最让人心寒的,是刘冰的表现。当伯爵公司提出以650万元收购格律诗的消息传来时,他立刻两眼放光,马上计算自己当初的13%股份能分到84万元,甚至因此「吐血」悔恨自己当初的退股决定。

他脑子里只有金钱的数字,没有对事业的忠诚,也没有对伙伴的信任。这种极致的短视和自私,让他忘记了自己是公司元老,忘记了曾经和丁元英、叶晓明、冯世杰一起拼搏的日子。他想的,永远是怎么能以最小的投入,甚至不劳而获地「捞」到钱

这种只看眼前利益的思维,让他们关键时刻错判局势。他们的「主」被金钱和风险牢牢掌控,自然无法成就大事业。

第三种:面对风险习惯性逃避

我们都知道,人这一生哪能什么一帆风顺,不是遇到狂风暴雨,就是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这时候,你是选择迎难而上,还是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将决定你能不能走出困境,让自己翻身的关键。

叶晓明、冯世杰、刘冰他们,就是典型的习惯性逃避风险的人。当乐圣公司的起诉书像晴天霹雳一样砸到他们面前时,他们几乎是立刻就选择了退缩。

图片

叶晓明说:「打输了是穷光蛋,打赢了还是穷光蛋」。这句话起来有那么一点道理,像是看透了世事,实际上这是他们为自己怯懦找的最好借口。

丁元英从来不害怕风险。他解散私募基金,不是因为怕亏钱,而是「心理承受不了,超出道德底线了」。他来到古城,是为了寻找一份「清静」,而不是为了逃避什么。

他面对乐圣公司的巨额诉讼,虽没有直接出面,但他早已将其作为「计划的一部分」,是实现「强势文化」 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肖亚文就看得很清楚,她说:「丁总不可能没有预见到这场诉讼,既然他预见到了却又不去规避,那就只有一种解释,就是这场诉讼决不是偶然的、被动的,而是经过设计和预期的,是计划的一部分。」

这就是强者的格局: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预见的,甚至把风险变成实现目标的工具,这才是真正的本事。强者不是没有风险,而是懂得怎样去驾驭风险。

可叶晓明三人呢?他们只看到了表面上的「杀富济贫」,认为是「强盗」 行径,却看不到这背后是为了打破旧的市场格局,是为了让王庙村的农民真正拥有「市场生存」的能力。

图片

他们害怕失败,害怕承担责任,所以当风险真正来临时,他们选择了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退股」。

退股,意味着他们放弃了股份,也放弃了未来可能带来的巨大回报。他们以为这样就安全了,不用面对高额诉讼费和不确定官司结果。实际上他们失去的远比那几十万投资要多。

作为格律诗公司的几个元老,他们失去成为真正「掌控者」的机会。这种缺乏直面风险的魄力,让他们永远只能在「打工」和「小生意」的圈子里打转,一辈子都无法翻身

这本《遥远的救世主》不只是一本小说,它讲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世上的强者和弱者都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各自的思维方式决定的。

如果你总是过分依赖他人、只看眼前利益、害怕承担风险,那么这几种弱者思维,就把你牢牢地困在原地,让你一辈子都难以翻身。

如果你想要真正改变命运,就得先从改变自己的思维做起,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而是自己主动去学习,去行动。当你把这些弱者思维一个个抛开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处处都有让自己翻身的机会。

图片

这是我的精读社群,只精读有用的书,带你读透一本书,欢迎加入一起读好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