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省昭通市一中教研联盟2024_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美丽星空 2025-06-22 发布于山东

语文(A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人们自由地享受生活,消费鸡块消费可口可乐,也消费广告消费品牌消费偶像,更消费虚荣消费欲望消费美丽,乃至消费语言与符号。消费,成了我们时代一切归类的基础,消费成了我们社会组织化的原则。

众所周知,人们消费的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符号象征价值,由于追求使用价值需要的消费逐渐饱和,人们越来越多地将消费兴趣转移到商品的符号价值及其象征意义方面。人们借助消费向社会观众表达和传递了某种意义和信息,包括自己的地位身份个性品位情趣和认同。在鲍德利亚看来,消费社会中的消费,纯然追求的是象征性和理想性,而这些又注定是无法完成和实现的。于是,人们为了消费而消费,贪婪地吞噬一个又一个的商品符号,没有限制,没有终结。在消费面前,大众正受到生产者的操纵,受生产者所传播的文化决定。消费者需要什么购买什么由生产者决定,通过参照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和广告,大众的消费欲望被撩拨得越来越强烈,享乐主义成为社会生活的经典信条。

超价值的欲望消费除了获得对物质的无穷占有的快感外,更主要的是获得自我实现和社会尊重的借代性满足。这是超价值消费得以风行的主要原因。超价值消费的一种主要方式是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消费名牌也就是消费文化符号,因为每一种名牌都以外在于产品的文化虚像遮蔽了实物本身,所以消费名牌的同时消费者也就获得了个体形象的完满。而当物质的无穷占有的快感与个体精神消费的满足融为一体时,消费者就当然地获得一种极大的心理愉悦。

所以,消费社会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过度,另一是符号价值。在消费社会中,物质极度丰富,超市里的商品堆得像小山一样等你挑选,商场里的衣服鞋子在灯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人们生活在商品构成的丛林中。消费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强调的不只是对某一特定商品的消费,而是对一系列商品的消费。

摘编自高佚婧符号消费欲望消费——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我国现阶段消费主义》)

材料二

最近,情绪消费这个词频繁出现,成为一个热词。在这类消费中,情绪体验成为决定性因素。虽然不同群体情绪消费形式不一,但毋庸置疑,精神上的满足是其消费目的,消费的核心是情绪体验。年轻人是情绪消费的忠实拥趸,也带火了这个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长期以来,物品和服务因为其功能而被购买。随着丰裕社会的到来,消费者购买商品不再仅仅因为实用,其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功能受到重视,所以商品的符号价值日益凸显,成为决定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消费品被赋予符号意义,一度成为向他人炫耀财力和展示形象的外在标识。炫耀性消费和符号消费成为颇受消费社会学研究关注的议题。然而,当购物遇上心灵,商品的情绪价值就成为新的价值标准。消费者所追求的商品和服务,其价值主要不是由物品或者服务的使用价值或符号价值所决定,而是由其情绪价值所决定。

商品或者服务只是传递情感的媒介,借由它,个人的心理得到满足,压力得到舒缓,情绪得以宣泄,情感有所寄托。满足情绪价值的商品并不强调实用性,有些商品甚至没有实体产品,完全摈弃了使用价值,变成一种传递情感的媒介。情绪价值体现在消费的各个环节。购买的整体环境必须契合人的情绪体验,购买的各个环节都蕴含了情绪调动的元素,情绪体验贯穿整个购买过程和使用过程。商品或者服务充当了情感的媒介,人的情感需要借由它而得到满足。

消费从追求使用价值到符号价值再到情绪价值,是消费升级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消费的这一变化会重塑商业模式,重新赋值商品和服务。那些能够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的商品、那些能够给消费者带来良好体验的消费过程,将成为消费的对象。然而,对于消费者而言,情绪消费需要理性护航。对于情绪消费,要理性看待。适当的情绪消费能够给生活增添乐趣,过于执着则会丧失自我的主体性,反而为物所累。

摘编自赵卫华情绪价值:体验消费的兴起》)

1.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费时代,消费已成社会组织化原则,物质极度丰富,人们会更多地关注商品的符号象征价值而非使用价值。

B.消费社会中的消费注定无法实现象征性和理想性追求,因为人们为消费而消费,这会导致无休止的消费。

C.消费名牌产品是超价值消费的主要方式,消费者除获得使用价值外,更主要的是获得自我实现和社会尊重。

D.消费从追求使用价值到符号价值再到情绪价值的这一变化,反映了消费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众之所以会产生永不满足的消费欲望,是因为在消费社会中享乐主义的盛行。

B.消费者能获得愉悦感,跟物质的无穷占有的快感和个体精神消费的满足有关系。

C.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而不重视其实用性,使符号价值凸显。

D.情绪消费应遵循适度原则,因为消费者的自我主体性会在情绪消费中逐渐丧失。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情绪消费商品广告的一项是(   

A.好空调,格力造。

B.怕上火,喝王老吉。

C.打开灯,看见花,房子变成家。

D.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符号消费情绪消费的异同。

5.请结合材料内容,对本题中的隐形贫困人口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隐形贫困人口是当下网络的热词,是指那些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但实际上非常穷的人。一方面,他们能花钱,很能花钱。穿当季新款衣服,去好的餐厅健身或瑜伽或旅游,经常晒晒朋友圈,感觉日子过得相当不错。另一方面,他们并没有太多钱,从存款来看,是名副其实的穷人,甚至信用卡还在透支。正所谓新贵赤贫的结合体。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宝水

乔叶

第一次发现自己能在乡下睡好,是在去年初夏。住在豫东一个县城边儿的酒店,和一个村庄毗邻着,鸡犬相闻。入住时是半下午,离晚饭时间还早,我便出去散步。正值麦收时节,家家农户的平房顶上都晒着麦子,麦香氤氲浮起。混合着麦香的还有一种味道,就是臭。这里的厕所都在大门口右侧,临着街。有的人家把粪淘了出来,就摊在那里,虽然上面或多或少都有些干草,却是更臭,臭得我都想要掩鼻而逃。

可是,说来奇怪,我分明该远离,却又不由自主地在附近逡巡,仿佛那摊粪里有什么东西吸引着我。——还是气味。是臭,很臭。可当你闻久了,你就会觉得它绝不是单一的臭。②这臭里似乎还有一点儿很淡的酸,一点儿很烈的苦,一点儿很粗的咸,一点儿很细的辣……是的,我还要说,它还有一点儿很幽的香。或许是阳光照着它的缘故,或许是干草的缘故,这种接近于酒意的发酵的香,幽着幽着就深了,深着深着,就让我都有些微醺。

那天晚上,关了空调,错开一条窗缝,在乡村的气息里,我睡得很好。这让我推测:乡下或许能治我这失眠?后来又有过几次,使得推测升级成了定论。前提自然是福田庄除外。

可定论又能怎样呢?我也不可能天天去乡下,依然得在床上烙饼。等到九月郝地出国之后,便按照人事政策跟领导提出了病退申请。办好了手续,便让老原给我找合适的村子。

还有比福田庄更合适的村子?多现成。

我笑。没有比它更不合适的村子了——福田庄已经快拆没了。

哦。他恍然大悟状。问我什么样的村子才行。我说,虽然不知道什么村子行,却知道什么村子不行。那种没有一点儿热乎气儿的荒凉破败的村子不行,我图的不是那份安静;那些成了旅游景点的村子也不行,没了原本的乡村味儿;离城市太远的也不能去,中老年身体不争气,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病啊痛的。老原边听边骂我矫情,说,要不去我老家吧?你这要求宝水村可巧还都符合。我正寻思着把老宅弄成一个民宿,等拾掇好了,你尽管去住,顺便帮我照管一下。你需要找个地方睡觉,我需要找个人看店。岂不是正合适?

认识了二十来年,老原提到宝水村的次数在记忆里屈指可数,因此他说在老家做民宿让我颇为意外,说,没想到你对老家还挺有感情的。他嗤笑一声,你没想到的事儿多着呢。我说我没有任何经验,应该找个专业的人。我这事儿简单,在那里租间房就行。老原说,我可没法子收你的房租。又说,小山村里几间房,什么专业不专业的,我看你就行。我怎么就行了?他眼神上下刷了我一遍,你是农村出身。那些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有几个懂农村的?在老家开店,不懂点儿农村的事儿,那怎么行?我说,这倒是。

那就这么定了。

(有删改)

文本二:

融入野地

张炜

城市是一片被肆意修饰过的野地,我最终将告别它。我想寻找一个原来,一个真实。这纯稚的想念如同一首热烈的歌谣,在那儿引诱我。市声如潮,淹没了一切,我想浮出来看一眼原野、山峦,看一眼丛林、青纱帐。我寻找了,看到了,挽回的只是没完没了的默想。辽阔的大地,大地边缘是海洋。无数的生命在腾跃、繁衍生长,升起的太阳一次次把它们照亮……当我在某一瞬间睁大了双目时,突然看到了眼前的一切都变得簇新。

我极想抓住那个瞬间感受,心头充溢着阵阵狂喜。我在其中领悟:万物都在急剧循环,生生灭灭,长久与暂时都是相对而言的;但在这纷纭无绪中的确有什么永恒的东西。我在捕捉和追逐,而它又绝不可能属于我。这是一个悲剧,又是一个喜剧。暂且抑制了一个城市人的伤感,面向旷野追问一句: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些又到底来自何方?已经存在的一切是如此完美,完美得让人不可思议;它又是如此地残缺,残缺得令人痛心疾首。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一个熟知的世界,还有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原来那种悲剧感或是喜剧感都来自一种无可奈何。

心弦紧绷,强抑下无尽的感慨。生活的浪涌照例扑面而来,让人一拍三摇。做梦都想像一棵树那样抓牢一小片泥土。

我拒绝这种无根无定的生活,我想追求的不过是一个简单、真实和落定。这永远只能停留在愿望里。寻找一个去处成了大问题,安慰自己这颗成年人的心也成了大问题。默默捱蹭,一个人总是先学会承受,再设法拒绝。承受,一直承受,承受你的自尊所无法容许的混浊一团。也就在这无边的踟蹰中,真正的拒绝开始了。

当我还一时无法表述野地这个概念时,我就想到了融入。因为我单凭直觉就知道,只有在真正的野地里,人可以漠视平凡,发现舞蹈的仙鹤。泥土滋生一切;在那儿,人将得到所需的全部,特别是百求不得的那个安慰。

我沿一条小路走去。小路上脚印稀罕,不闻人语,它直通故地。③谁没有故地?故地连接了人的血脉,人在故地上长出第一绺根须。可是谁又会一直心系故地?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一个人长大了,走向远方,投入闹市,足迹印上大洋彼岸,他还会固执地指认:故地处于大地的中央。他的整个世界都是那一小片土地生长延伸出来的。

我又看到了山峦、平原,一望无边的大海。泥沼的气息如此浓烈,土地的呼吸分明可辨。稼禾、草、丛林;人、小蚁、骏马;主人、同类、寄生者……搅缠共生于一体。我渐渐靠近了一个巨大的身影……

故地指向野地的边缘,这儿有一把钥匙。这里是一个入口,一个门。满地藤蔓缠住了手足,丛丛灌木挡住了去路,它们挽留的是一个过客,还是一个归来的生命?我伏下来,倾听,贴紧,感知脉动和体温。此刻我才放松下来,因为我获得了真正的宽容。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叙述一次偶然之行让认定乡下或许能治我这失眠,就申请病退,决定到乡下去疗养,这或许暗含着故地情结。

B对老原提议去他老家宝水村做民宿表示意外,是因为老原平时很少提及老家,且认为老原对老家没感情。

C.文本二作者在面对城市和野地时,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既想融入城市,又想回归野地,这种情感在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D.两个文本都以记叙为主,但语言上的差异比较明显:文本一语言质朴,如话家常但描写细腻生动;文本二则略显深奥,需要读者深入体味、揣摩。

7.对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想起那个祥和安宁、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这为寻找村子埋下了伏笔。

B.句子连用四个一点儿,突出酸苦咸辣很淡,可是里是不会蕴含这些味道的,这或许可以让读者想起生活,啥滋味都有一点。

C.句子中的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前一个反问句强调了每个人都有故地,后一个反问句则表达作者对忘记故地之人的强烈不满之情。

D.句子又看到既说明曾看到过,但因某些原因好久没看到了,又照应了文本二首段我想浮出来看一眼原野、山峦

8.文本一中,作者对麦收时节乡村厕所旁的粪臭进行了细致描写,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9.文本二围绕融入野地展开,表达了作者对城市与野地的不同情感态度,请结合文本分析,并阐述这种情感对理解文本主题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无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帝初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材料二:

霍光之祸,萌于骖乘。司马温公曰:光久专大柄,不知避去。固也。虽然,骖乘于初谒高庙之时,非归政之日也,而祸已伏。虽避去,且有疑其谖者。而谗贼间起,同朝离贰,子弟不谨,窦融所以不免,而奚救于祸?夫骖乘之始,宣帝疑畏,胡为而使然邪?张安世亦与于废立,而宣帝亡猜。无他,声音笑貌之间,神若相逼,而光不知,帝亦情夺意动而不知所以然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①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家族。霍光,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更为曲AB远徙C其薪D不者且E有火FG主人嘿然H不应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必害之与《屈原列传》争宠而心害其能意思相同。

B告霍氏者皆封与《阿房宫赋》函谷举用法不同。

C贵徙薪曲突之策与《归去来兮辞》乐琴书以消忧用法相同。

D宣帝之疑畏与《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福曾向皇帝进言,霍氏位高权重,骄奢侮上,应该对其加以约束,不要使他们灭亡,但皇帝并未接纳这一建议,最终导致霍氏一族被灭。

B.霍氏被诛杀后,有人借曲突徙薪的故事为徐福上书讨要封赏,他认为如果当初听从了徐福的建议,就不必耗费裂土出爵之资了。

C.霍光陪皇帝去祭拜高庙时,皇帝就十分畏惧他,感觉有如芒刺在背,很不舒服。人们据此推测说,霍氏被灭族就是从那时开始萌芽的。

D.在霍氏之祸的起源问题上,司马光和王夫之看法是一致的;但王夫之分析得更全面更透彻,即使霍光交出大权也会招致他人的怀疑。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

2)而谗贼间起,同朝离贰,子弟不谨,窦融所以不免,而奚救于祸?

14.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分析霍氏之祸的根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献张六太尉

邓千江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闲。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注】①皋兰:今甘肃兰州。②定远: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定远侯。③阃(kǔn)命:全权托付之意。④上将斋坛:萧何荐韩信于刘邦,言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⑤区(ōu)脱:此指西夏营垒。⑥兜零:代指烽火。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阕从古城皋兰的险要处落笔,显示出边塞的雄伟和边防守御的坚固。

B.词人还写两军对峙的正面交锋,又巧妙渲染战后特有气氛,写景动中有静。

C定远西还暗用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的典故,赞颂张六太尉建功立业。

D.将士悠闲自得,在歌舞觥筹交错间显出边疆的安宁。全词语言精炼有气势。

16.这首词和柳永的《望海潮》都是投献之作,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两首词下阕表达情感的不同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乘坐骏马而奔驰,愿意做先锋的句子是                

2)《陈情表》中,李密先从”“两方面自陈孤苦无依的境况,再用                对此加以强化。

3)能分别体现酒里藏诗情,茶中生活趣的诗句有                ,酒和茶有着不同的风味和情感体验。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设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智能恒温器能够 ① 地调节室内温度,既节能又舒适;智能门锁则可以通过指纹或手机APP远程开锁,大大提升了家居的安全性。然而,科技是双刃剑,在智能家居设备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暗藏着一些安全隐疾。例如,一些智能家居设备可能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用户的隐私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后果 ② 。因此,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时,我们也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除此之外,智能家居设备的普及也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 ③ 的影响。例如,智能音箱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家中的电器,甚至提供天气预报、新闻播报等服务,让生活更加智能化。智能灯光系统可以根据环境光线和用户习惯自动调节亮度和色温,营造舒适的居家氛围。这些设备不仅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日常习惯。然而,随着智能家居设备的广泛应用,我们也需要关注其背后的技术伦理问题。例如,设备采集的大量用户数据是否会被滥用?这些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应该如何界定?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深入思考和探讨,以确保科技发展真正服务于人类福祉。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到冬季,男女老少都切换成行走的“粽子”,把自己裹得里三层外三层来抵御严寒,不少人持续了一年三季的减肥事业也停下了脚步,选择了“猫冬”,既不想在天气寒冷时出门运动,又不想节食挨饿,这样, ① ,不可避免地长胖了。

提到脂肪, ② ,因为脂肪多会造成肥胖、三高等。但实际上,我们体内的脂肪大体有两种——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白色脂肪在成年人体中占比较多,多位于皮肤下面和内脏周围,主要负责储存能量供人体使用,可以说,白色脂肪是使我们变胖的元凶; ③ ,多位于颈肩部、脊髓周围等,能够消耗白色脂肪,转化成热量。

棕色脂肪正是有助于冬季减肥的好脂肪。有研究表明,冬季寒冷的温度会促使白色脂肪转为棕色脂肪,此时我们能够再加把劲激活体内棕色脂肪,就能大大提高燃脂效率,容易减肥,且不易反弹。如果不想大冷天跑出门运动,又想坚持一年四季的“减肥大业”,专家表示,不妨试试室内运动,“冬季可以选择跳操、爬楼梯等中低强度的有氧室内运动,动作不必太激烈,适当延长运动时间,没准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21.请在文中空缺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和假设关系的二重复句,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子曰不迁怒,不贰过。《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材料二:古希腊斯多葛学派主张用理性克制情感,而尼采认为:压抑情绪等于往灵魂里倾倒毒药。现代心理学则提出情绪颗粒度理论(指个体区分和识别自身具体情绪的能力),强调精准识别情绪的价值。

有人认为情绪控制是文明的基石,有人担忧过度理性将导致人性异化。请结合材料与生活体验,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对二者关系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昭通一中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A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人们自由地享受生活,消费鸡块、消费可口可乐,也消费广告、消费品牌、消费偶像,更消费虚荣、消费欲望、消费美丽,乃至消费语言与符号。消费,成了我们时代一切归类的基础,消费成了我们社会组织化的原则。

众所周知,人们消费的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符号象征价值,由于追求使用价值需要的消费逐渐饱和,人们越来越多地将消费兴趣转移到商品的符号价值及其象征意义方面。人们借助消费向社会观众表达和传递了某种意义和信息,包括自己的地位、身份、个性、品位、情趣和认同。在鲍德利亚看来,消费社会中的消费,纯然追求的是象征性和理想性,而这些又注定是无法完成和实现的。于是,人们为了消费而消费,贪婪地吞噬一个又一个的商品符号,没有限制,没有终结。在消费面前,大众正受到生产者的操纵,受生产者所传播的文化决定。消费者需要什么、购买什么由生产者决定,通过参照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和广告,大众的消费欲望被撩拨得越来越强烈,享乐主义成为社会生活的经典信条。

超价值的欲望消费除了获得对物质的无穷占有的快感外,更主要的是获得自我实现和社会尊重的借代性满足。这是超价值消费得以风行的主要原因。超价值消费的一种主要方式是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消费名牌也就是消费文化符号,因为每一种名牌都以外在于产品的文化虚像遮蔽了实物本身,所以消费名牌的同时消费者也就获得了个体形象的完满。而当物质的无穷占有的快感与个体精神消费的满足融为一体时,消费者就当然地获得一种极大的心理愉悦。

所以,消费社会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过度,另一是符号价值。在消费社会中,物质极度丰富,超市里的商品堆得像小山一样等你挑选,商场里的衣服鞋子在灯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人们生活在商品构成的丛林中。消费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强调的不只是对某一特定商品的消费,而是对一系列商品的消费。

(摘编自高佚婧《符号消费、欲望消费——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我国现阶段消费主义》)

材料二:

最近,“情绪消费”这个词频繁出现,成为一个热词。在这类消费中,情绪体验成为决定性因素。虽然不同群体情绪消费形式不一,但毋庸置疑,精神上的满足是其消费目的,消费的核心是情绪体验。年轻人是情绪消费的忠实拥趸,也带火了这个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长期以来,物品和服务因为其功能而被购买。随着丰裕社会的到来,消费者购买商品不再仅仅因为实用,其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功能受到重视,所以商品的符号价值日益凸显,成为决定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消费品被赋予符号意义,一度成为向他人炫耀财力和展示形象的外在标识。炫耀性消费和符号消费成为颇受消费社会学研究关注的议题。然而,当购物遇上心灵,商品的情绪价值就成为新的价值标准。消费者所追求的商品和服务,其价值主要不是由物品或者服务的使用价值或符号价值所决定,而是由其情绪价值所决定。

商品或者服务只是传递情感的媒介,借由它,个人的心理得到满足,压力得到舒缓,情绪得以宣泄,情感有所寄托。满足情绪价值的商品并不强调实用性,有些商品甚至没有实体产品,完全摈弃了使用价值,变成一种传递情感的媒介。情绪价值体现在消费的各个环节。购买的整体环境必须契合人的情绪体验,购买的各个环节都蕴含了情绪调动的元素,情绪体验贯穿整个购买过程和使用过程。商品或者服务充当了情感的媒介,人的情感需要借由它而得到满足。

消费从追求使用价值到符号价值再到情绪价值,是消费升级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消费的这一变化会重塑商业模式,重新赋值商品和服务。那些能够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的商品、那些能够给消费者带来良好体验的消费过程,将成为消费的对象。然而,对于消费者而言,情绪消费需要理性护航。对于情绪消费,要理性看待。适当的情绪消费能够给生活增添乐趣,过于执着则会丧失自我的主体性,反而为物所累。

(摘编自赵卫华《情绪价值:体验消费的兴起》)

1.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费时代,消费已成社会组织化原则,物质极度丰富,人们会更多地关注商品的符号象征价值而非使用价值。

B.消费社会中的消费注定无法实现象征性和理想性追求,因为人们为消费而消费,这会导致无休止的消费。

C.消费名牌产品是超价值消费的主要方式,消费者除获得使用价值外,更主要的是获得自我实现和社会尊重。

D.消费从追求使用价值到符号价值再到情绪价值的这一变化,反映了消费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众之所以会产生永不满足的消费欲望,是因为在消费社会中享乐主义的盛行。

B.消费者能获得愉悦感,跟物质的无穷占有的快感和个体精神消费的满足有关系。

C.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而不重视其实用性,使符号价值凸显。

D.情绪消费应遵循适度原则,因为消费者的自我主体性会在情绪消费中逐渐丧失。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情绪消费商品广告的一项是(   )

A.好空调,格力造。

B.怕上火,喝王老吉。

C.打开灯,看见花,房子变成家。

D.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符号消费”与“情绪消费”的异同。

5.请结合材料内容,对本题中的“隐形贫困人口”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隐形贫困人口”是当下网络的热词,是指那些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但实际上非常穷的人。一方面,他们能花钱,很能花钱。穿当季新款衣服,去好的餐厅、健身或瑜伽或旅游,经常晒晒朋友圈,感觉日子过得相当不错。另一方面,他们并没有太多钱,从存款来看,是名副其实的穷人,甚至信用卡还在透支。正所谓“新贵”与“赤贫”的结合体。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宝水

乔叶

第一次发现自己能在乡下睡好,是在去年初夏。住在豫东一个县城边儿的酒店,和一个村庄毗邻着,①鸡犬相闻。入住时是半下午,离晚饭时间还早,我便出去散步。正值麦收时节,家家农户的平房顶上都晒着麦子,麦香氤氲浮起。混合着麦香的还有一种味道,就是臭。这里的厕所都在大门口右侧,临着街。有的人家把粪淘了出来,就摊在那里,虽然上面或多或少都有些干草,却是更臭,臭得我都想要掩鼻而逃。

可是,说来奇怪,我分明该远离,却又不由自主地在附近逡巡,仿佛那摊粪里有什么东西吸引着我。——还是气味。是臭,很臭。可当你闻久了,你就会觉得它绝不是单一的臭。②这臭里似乎还有一点儿很淡的酸,一点儿很烈的苦,一点儿很粗的咸,一点儿很细的辣……是的,我还要说,它还有一点儿很幽的香。或许是阳光照着它的缘故,或许是干草的缘故,这种接近于酒意的发酵的香,幽着幽着就深了,深着深着,就让我都有些微醺。

那天晚上,关了空调,错开一条窗缝,在乡村的气息里,我睡得很好。这让我推测:乡下或许能治我这失眠?后来又有过几次,使得推测升级成了定论。前提自然是福田庄除外。

可定论又能怎样呢?我也不可能天天去乡下,依然得在床上烙饼。等到九月郝地出国之后,便按照人事政策跟领导提出了病退申请。办好了手续,便让老原给我找合适的村子。

还有比福田庄更合适的村子?多现成。

我笑。没有比它更不合适的村子了——福田庄已经快拆没了。

哦。他恍然大悟状。问我什么样的村子才行。我说,虽然不知道什么村子行,却知道什么村子不行。那种没有一点儿热乎气儿的荒凉破败的村子不行,我图的不是那份安静;那些成了旅游景点的村子也不行,没了原本的乡村味儿;离城市太远的也不能去,中老年身体不争气,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病啊痛的。老原边听边骂我矫情,说,要不去我老家吧?你这要求宝水村可巧还都符合。我正寻思着把老宅弄成一个民宿,等拾掇好了,你尽管去住,顺便帮我照管一下。你需要找个地方睡觉,我需要找个人看店。岂不是正合适?

认识了二十来年,老原提到宝水村的次数在记忆里屈指可数,因此他说在老家做民宿让我颇为意外,说,没想到你对老家还挺有感情的。他嗤笑一声,你没想到的事儿多着呢。我说我没有任何经验,应该找个专业的人。我这事儿简单,在那里租间房就行。老原说,我可没法子收你的房租。又说,小山村里几间房,什么专业不专业的,我看你就行。我怎么就行了?他眼神上下刷了我一遍,你是农村出身。那些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有几个懂农村的?在老家开店,不懂点儿农村的事儿,那怎么行?我说,这倒是。

那就这么定了。

(有删改)

文本二:

融入野地

张炜

城市是一片被肆意修饰过的野地,我最终将告别它。我想寻找一个原来,一个真实。这纯稚的想念如同一首热烈的歌谣,在那儿引诱我。市声如潮,淹没了一切,我想浮出来看一眼原野、山峦,看一眼丛林、青纱帐。我寻找了,看到了,挽回的只是没完没了的默想。辽阔的大地,大地边缘是海洋。无数的生命在腾跃、繁衍生长,升起的太阳一次次把它们照亮……当我在某一瞬间睁大了双目时,突然看到了眼前的一切都变得簇新。

我极想抓住那个“瞬间感受”,心头充溢着阵阵狂喜。我在其中领悟:万物都在急剧循环,生生灭灭,长久与暂时都是相对而言的;但在这纷纭无绪中的确有什么永恒的东西。我在捕捉和追逐,而它又绝不可能属于我。这是一个悲剧,又是一个喜剧。暂且抑制了一个城市人的伤感,面向旷野追问一句: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些又到底来自何方?已经存在的一切是如此完美,完美得让人不可思议;它又是如此地残缺,残缺得令人痛心疾首。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一个熟知的世界,还有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原来那种悲剧感或是喜剧感都来自一种无可奈何。

心弦紧绷,强抑下无尽的感慨。生活的浪涌照例扑面而来,让人一拍三摇。做梦都想像一棵树那样抓牢一小片泥土。

我拒绝这种无根无定的生活,我想追求的不过是一个简单、真实和落定。这永远只能停留在愿望里。寻找一个去处成了大问题,安慰自己这颗成年人的心也成了大问题。默默捱蹭,一个人总是先学会承受,再设法拒绝。承受,一直承受,承受你的自尊所无法容许的混浊一团。也就在这无边的踟蹰中,真正的拒绝开始了。

当我还一时无法表述“野地”这个概念时,我就想到了融入。因为我单凭直觉就知道,只有在真正的野地里,人可以漠视平凡,发现舞蹈的仙鹤。泥土滋生一切;在那儿,人将得到所需的全部,特别是百求不得的那个安慰。

我沿一条小路走去。小路上脚印稀罕,不闻人语,它直通故地。③谁没有故地?故地连接了人的血脉,人在故地上长出第一绺根须。可是谁又会一直心系故地?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一个人长大了,走向远方,投入闹市,足迹印上大洋彼岸,他还会固执地指认:故地处于大地的中央。他的整个世界都是那一小片土地生长延伸出来的。

④我又看到了山峦、平原,一望无边的大海。泥沼的气息如此浓烈,土地的呼吸分明可辨。稼禾、草、丛林;人、小蚁、骏马;主人、同类、寄生者……搅缠共生于一体。我渐渐靠近了一个巨大的身影……

故地指向野地的边缘,这儿有一把钥匙。这里是一个入口,一个门。满地藤蔓缠住了手足,丛丛灌木挡住了去路,它们挽留的是一个过客,还是一个归来的生命?我伏下来,倾听,贴紧,感知脉动和体温。此刻我才放松下来,因为我获得了真正的宽容。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叙述一次偶然之行让“我”认定“乡下或许能治我这失眠”,就申请病退,决定到乡下去疗养,这或许暗含着故地情结。

B.“我”对老原提议去他老家宝水村做民宿表示意外,是因为老原平时很少提及老家,且认为老原对老家没感情。

C.文本二作者在面对城市和野地时,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既想融入城市,又想回归野地,这种情感在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D.两个文本都以记叙为主,但语言上的差异比较明显:文本一语言质朴,如话家常但描写细腻生动;文本二则略显深奥,需要读者深入体味、揣摩。

7.对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想起那个祥和安宁、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这为“我”寻找村子埋下了伏笔。

B.句子②连用四个“一点儿”,突出酸苦咸辣很淡,可是“臭”里是不会蕴含这些味道的,这或许可以让读者想起生活,啥滋味都有一点。

C.句子③中的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前一个反问句强调了每个人都有故地,后一个反问句则表达作者对忘记故地之人的强烈不满之情。

D.句子④中“又看到”既说明“我”曾看到过,但因某些原因好久没看到了,又照应了文本二首段“我想浮出来看一眼原野、山峦”。

8.文本一中,作者对麦收时节乡村厕所旁的粪臭进行了细致描写,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9.文本二围绕“融入野地”展开,表达了作者对城市与野地的不同情感态度,请结合文本分析,并阐述这种情感对理解文本主题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初,霍氏①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无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帝初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材料二:

霍光之祸,萌于骖乘。司马温公曰:“光久专大柄,不知避去。”固也。虽然,骖乘于初谒高庙之时,非归政之日也,而祸已伏。虽避去,且有疑其谖者。而谗贼间起,同朝离贰,子弟不谨,窦融所以不免,而奚救于祸?夫骖乘之始,宣帝之疑畏,胡为而使然邪?张安世亦与于废立,而宣帝亡猜。无他,声音笑貌之间,神若相逼,而光不知,帝亦情夺意动而不知所以然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①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家族。霍光,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更为曲A突B远徙C其薪D不者且E有火F患G主人嘿然H不应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必害之”与《屈原列传》“争宠而心害其能”的“害”意思相同。

B.“告霍氏者皆封”的“封”与《阿房宫赋》“函谷举”的“举”用法不同。

C.“贵徙薪曲突之策”的“贵”与《归去来兮辞》“乐琴书以消忧”的“乐”用法相同。

D.“宣帝之疑畏”与《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的“之”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福曾向皇帝进言,霍氏位高权重,骄奢侮上,应该对其加以约束,不要使他们灭亡,但皇帝并未接纳这一建议,最终导致霍氏一族被灭。

B.霍氏被诛杀后,有人借曲突徙薪的故事为徐福上书讨要封赏,他认为如果当初听从了徐福的建议,就不必耗费裂土出爵之资了。

C.霍光陪皇帝去祭拜高庙时,皇帝就十分畏惧他,感觉有如芒刺在背,很不舒服。人们据此推测说,霍氏被灭族就是从那时开始萌芽的。

D.在霍氏之祸的起源问题上,司马光和王夫之看法是一致的;但王夫之分析得更全面更透彻,即使霍光交出大权也会招致他人的怀疑。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

(2)而谗贼间起,同朝离贰,子弟不谨,窦融所以不免,而奚救于祸?

14.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分析霍氏之祸的根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献张六太尉

邓千江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①。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②西还。有元戎阃命③,上将斋坛④。区脱⑤昼空,兜零⑥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闲。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注】①皋兰:今甘肃兰州。②定远: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定远侯。③阃(kǔn)命:全权托付之意。④上将斋坛:萧何荐韩信于刘邦,言“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⑤区(ōu)脱:此指西夏营垒。⑥兜零:代指烽火。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上阕从古城皋兰的险要处落笔,显示出边塞的雄伟和边防守御的坚固。

B.词人还写两军对峙的正面交锋,又巧妙渲染战后特有气氛,写景动中有静。

C.“定远西还”暗用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的典故,赞颂张六太尉建功立业。

D.将士悠闲自得,在歌舞觥筹交错间显出边疆的安宁。全词语言精炼有气势。

16.这首词和柳永的《望海潮》都是投献之作,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两首词下阕表达情感的不同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乘坐骏马而奔驰,愿意做先锋的句子是“        ,        ”。

(2)《陈情表》中,李密先从“内”“外”两方面自陈孤苦无依的境况,再用“        ,        ”对此加以强化。

(3)能分别体现“酒里藏诗情,茶中生活趣”的诗句有“        ”与“        ”,酒和茶有着不同的风味和情感体验。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设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智能恒温器能够 ① 地调节室内温度,既节能又舒适;智能门锁则可以通过指纹或手机APP远程开锁,大大提升了家居的安全性。然而,科技是双刃剑,在智能家居设备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暗藏着一些安全隐疾。例如,一些智能家居设备可能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用户的隐私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后果 ② 。因此,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时,我们也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除此之外,智能家居设备的普及也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 ③ 的影响。例如,智能音箱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家中的电器,甚至提供天气预报、新闻播报等服务,让生活更加智能化。智能灯光系统可以根据环境光线和用户习惯自动调节亮度和色温,营造舒适的居家氛围。这些设备不仅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日常习惯。然而,随着智能家居设备的广泛应用,我们也需要关注其背后的技术伦理问题。例如,设备采集的大量用户数据是否会被滥用?这些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应该如何界定?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深入思考和探讨,以确保科技发展真正服务于人类福祉。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        ②        ③        

19.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到冬季,男女老少都切换成行走的“粽子”,把自己裹得里三层外三层来抵御严寒,不少人持续了一年三季的减肥事业也停下了脚步,选择了“猫冬”,既不想在天气寒冷时出门运动,又不想节食挨饿,这样, ① ,不可避免地长胖了。

提到脂肪, ② ,因为脂肪多会造成肥胖、三高等。但实际上,我们体内的脂肪大体有两种——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白色脂肪在成年人体中占比较多,多位于皮肤下面和内脏周围,主要负责储存能量供人体使用,可以说,白色脂肪是使我们变胖的元凶; ③ ,多位于颈肩部、脊髓周围等,能够消耗白色脂肪,转化成热量。

棕色脂肪正是有助于冬季减肥的好脂肪。有研究表明,冬季寒冷的温度会促使白色脂肪转为棕色脂肪,此时我们能够再加把劲激活体内棕色脂肪,就能大大提高燃脂效率,容易减肥,且不易反弹。如果不想大冷天跑出门运动,又想坚持一年四季的“减肥大业”,专家表示,不妨试试室内运动,“冬季可以选择跳操、爬楼梯等中低强度的有氧室内运动,动作不必太激烈,适当延长运动时间,没准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21.请在文中空缺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和假设关系的二重复句,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子曰“不迁怒,不贰过。”《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材料二:古希腊斯多葛学派主张“用理性克制情感”,而尼采认为:“压抑情绪等于往灵魂里倾倒毒药。”现代心理学则提出“情绪颗粒度”理论(指个体区分和识别自身具体情绪的能力),强调精准识别情绪的价值。

有人认为情绪控制是文明的基石,有人担忧过度理性将导致人性异化。请结合材料与生活体验,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对二者关系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