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理论介绍||资源编排理论(Resource Orchestration Theory)

 花间挹香 2025-06-22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研究理论介绍||资源编排理论

(Resource Orchestration Theory)

图片
图片

在资源稀缺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下,企业如何将零散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资源编排理论(Resource Orchestration Theory, ROT)给出了动态解决方案。

图片
图片

理论诞生背景

图片
图片

传统资源观(RBV)认为“资源决定优势”,但现实中许多企业手握优质资源却陷入发展困境。2011年,David G. Sirmon等学者提出资源编排理论,揭示核心命题:“资源价值不取决于占有,而在于管理者如何动态组合与激活资源”,这一理论成为解释企业绿色转型、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框架。

图片
图片

理论阐述

图片
图片

资源编排理论是一种管理资源的方法论,它的目的是确保资源的最大利用率最佳配置。该理论主要关注资源的协调和整合,以实现系统的高效运作和最大化效益。资源编排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资源视为一种有限的资产,需要以最佳方式利用。这意味着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和规划,以确保其在系统中的协调和整合。在资源编排理论中,资源可以包括物理设备、人员、时间和资金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理论框架

图片
图片

资源编排理论包括构建、捆绑和利用三个关键步骤,分别对应于企业的战略决策执行过程。

构建:涉及资源的获取和开发,以确保企业拥有所需的资源基础。

捆绑:将不同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资源组合和能力。

利用:通过战略行动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最大化价值。

图片
图片

理论核心三阶段模型

图片
图片

资源编排是企业对资源的“设计-部署-迭代”全过程管理:

资源组合(Structuring):精选绿色资源:筛选环保技术、清洁能源、循环材料等可持续要素。

资源整合(Bundling):创新资源配置:将技术、资金、人才交叉重组。

资源撬动(Leveraging):价值释放:通过市场机制激活资源潜能。

图片
图片
图片

理论特点

图片
图片

1. 动态性(Dynamism)

内涵:资源管理不是静态配置,而是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如政策调整、技术迭代、市场波动)持续优化的过程。企业需建立资源再组合的敏捷机制。
2. 管理者主导(Managerial Agency)

内涵:领导者是资源价值的“核心架构师”,其战略视野与决策能力直接决定资源编排效能。

3. 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y)

内涵:历史资源投入形成惯性轨迹,既可能促进专业化优势(如技术积累),也可能导致转型僵局(如沉没成本束缚)。编排需平衡路径延续与突破创新。
4. 系统性(Systemicity)

内涵:资源间存在非线性交互关系,单一资源优化可能引发链式反应。需用系统思维设计资源组合,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5. 价值闭环(Value Closed Loop)

内涵:成功的资源编排需同时实现经济价值(利润增长、成本节约)与生态价值(碳减排、资源循环),形成可持续的“商业—环境”共生系统。

图片
图片

理论应用

图片
图片

资源“巧”配与创业机会识别——基于资源编排理论

内容摘要:资源作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资本,需要管理者有效地获取、整合和利用资源,通过“巧”配资源,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探讨由资源组配形成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式,采用fsQCA3.0对组合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资源结构化与能力化相匹配产生杠杆化作用发挥资源优势,创造资源价值;对资源要素采取组合且突出核心的构型模式,可以从多个层面综合解释创业机会识别的模式特征,其中,冗余、网络与合法性资源为核心资源要素,资源拼凑作为能力利用作用于这些资源要素从而创造资源价值;存在3种识别创业机会的资源巧配机制,分别为制度响应型、意义建构型以及积淀开发型。

关键词:创业机会识别 资源编排理论 资源拼凑

编辑/赵艺帆

审核/窦静然

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