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文学的情缘 文/胡云飞 2025年6月20日,华灯初上,凉风习习。在东海之滨的黄墩港畔,一场由【海燕文化工作室】精心策划、承办的“我与文学情缘”主题分享会,在黄墩文苑二楼会议室如期举行。我静心聆听老师们与文字相遇、相知、相伴的动人故事,感慨万千。有人说:遇见不分早晚,不必在最美的年华,只要在刚刚好的时间,遇见刚刚好的人,便如绿芽逢春雨,朝阳遇晨露。2022年,我便是这样遇见了【我们一起回忆青春往事】美友圈的主持人——冷韵追魂,一位才华横溢、足智多谋的九零后。 退休后,不会筑城,不喜垂钓,不会吹拉弹唱,没有特长爱好的我,常流连于美篇平台。偶尔分享一些照片,却因笔力有限,不敢妄评他人作品,甚至羞于点赞,唯恐露拙。直到2020年1月,我才鼓起勇气在“忆青春”美友圈发表了第一篇小文《联想》,没想到拙劣的文章立即加盖了红色的“精选”标记。随后,《那年的囧事》就像决堤的水,滚滚而来,系列文章接连精选。主持人冷韵追魂热情发来入群邀请,可彼时的我,面对操作竟手足无措,终因怯懦而却步。 ![]() 转机出现在2023年8月。另一个美友圈的主持人主动指导我创作,并邀请我加入了他们美友圈的官方工作群。几十年自由惯了的我,入群不到二十四小时便悄然退出。直至9月,我终于加入冷韵主持的“芳华之歌”微信群,成为【我们一起回忆青春往事】美友圈的一员。这里汇聚了红梅、叶落萧萧等挚友,更有梦里园林·孙震、雪老师等默默耕耘的园丁,他们为每篇文章修枝剪叶,令作品焕发光彩。九口生的幽默讲座、黄拾壹的精准点评,更使我受益匪浅。 短短半年时间,我的创作突飞猛进:40余篇作品获“精选”,总加精量逾250篇,收获粉丝1.25万,浏览量达91万。更惊喜的是,我荣膺“情感领域优质作者”与“美篇伯乐奖”,并在征文活动中连获“快乐幼年奖”与'快乐青春奖'。7月28日,《那年我十八》第一次登上面向海内外的350期《天下美篇报》。这些认可,让花甲之年的我,重新点燃了写作的热情。 2024年4月23日,经朋友周格平引荐,我有幸结识了宁海县作协林副主席,在她主持的【海燕文化工作室】公众号发表文章16篇。同年6月,我正式加入黄墩诗社。在黄墩诗社胡积飞、安宗光、鲍国义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俞社长的关照下,我这个曾只会看热闹的门外汉,仿佛瞎子忽见光明。通过宁海诗词楹联学会汪会长等老师系统的格律诗培训,于10月成为跃龙诗社一员,现已创作格律诗上百首。在潘永华老师主持的【乡韵宁海】公众号发文52篇,在诗秋主持的【春轩听雨】公众号发表散文诗20篇。 ![]() 去年12月16日,这位花甲之年的老处男,在当地媒体【看宁海】夜读诞生了处女作《窗外》。本月又接到《早春》编辑娄老师的电话通知,《早春》春刊录用了我3篇文章。至今,我已在【今日宁海】发文5篇,【看宁海】夜读发文21篇。 回望这一路,正如“忆青春”美友圈主持人冷韵追魂所言:“与大雁齐飞,目之所及皆苍穹。”【我们一起回忆青春往事】美友圈和【海燕文化工作室】,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助人蜕变,成就更好自己的平台。你若渴望翱翔,这里便是理想的起点。来吧,让掌心与笔杆默契配合跳一支探戈,在随性涂鸦的狂草与凝神构思的楷书间,搭建通往心流的彩虹桥。那些被日常遮蔽的欢愉,终将在字句的显微镜下,绽放永不凋零的烟花。 ![]() 作者简介 吴云飞 □编辑:海燕文化 □图片:林克山/郭海英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 |
|
来自: 海燕文化工作室 > 《童振祥 吴云飞 王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