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肝胆湿热证及相关胆道疾病。以下是综合各来源信息的详细解析: 一、成分与功效 主要成分 蒲公英、水线草、绵茵陈、广金钱草、溪黄草(清热利湿) 大黄、枳壳、黄芩(泻下通便、行气止痛) 鹅胆粉(利胆消炎) 核心功效 清热利湿:缓解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口苦、尿黄。 利胆排石:促进胆汁分泌,辅助胆石排出。 抗炎止痛:减轻胆囊炎、胆道炎的炎症反应。 二、适应症与临床应用 适用病症 胆石症、胆囊炎、胆道炎(属肝胆湿热证)。 症状包括右胁胀痛、恶心呕吐、黄疸等。 联合用药 老年功能性便秘:与莫沙必利联用可增强疗效。 三、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6粒,一日3次(每粒0.65g)。 禁忌与慎用 禁用:孕妇、严重消化道溃疡、心脏病、重症肌无力患者。 慎用:脾虚便溏者(因大黄泻下作用)。 不良反应 可能引起腹泻、脱水,需监测电解质。 胆石通胶囊的组方成分及剂量信息如下: 胆石通胶囊的方剂组成与剂量 主要成分(每粒0.65g的配比): 蒲公英: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水线草(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绵茵陈(茵陈蒿):清肝胆湿热,退黄疸。 广金钱草:利湿退黄,利尿排石。 溪黄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 大黄:泻热通便,活血祛瘀。 枳壳:行气宽中,消胀止痛。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鹅胆粉(或鹅胆干膏粉):利胆消炎,促进胆汁分泌。 具体剂量(按制剂标准): 单粒含量:0.65g(总药粉量)。 每日用量:口服4-6粒/次,一日3次(即每日12-18粒,约7.8g-11.7g总药量)。 配伍特点: 君药:蒲公英、水线草、溪黄草(清热利湿,利胆排石)。 臣药:茵陈、金钱草、大黄、黄芩(增强清热利胆作用)。 佐药:枳壳、柴胡(部分版本含柴胡)行气解郁,助胆汁排泄。 注意事项 剂量调整:部分指南建议饭后半小时服用,减少胃肠刺激。 禁忌人群:孕妇慎用,严重消化道溃疡、心脏病患者禁用。 如需更详细的提取工艺或原药材配比,建议参考药典标准或生产企业说明书。 四、总结 胆石通胶囊是治疗肝胆湿热的经典中成药,但需严格辨证使用,避免自行滥用。服药期间应忌辛辣油腻食物,并遵医嘱调整疗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