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云辉 “身长七尺二寸,方口,美发”的皇后马氏因“美于色,厚于德”而深受汉明帝喜爱及敬重。她在陪汉明帝欣赏宫廷画作时,汉明帝忽然手指“虞舜见娥皇、女英”画像开玩笑:“可惜啊,皇后不是娥皇女英!”马皇后听出夫君的弦外之音,于是在观赏陶唐画像时反唇相讥:“啊!文武百官最遗憾的事,便是拥戴的君主并非唐尧!”汉明帝颇有自取其辱感觉,尴尬地“顾而笑。” 被夫君打趣为不如娥皇女英的马皇后,为何被后世誉为“女中尧舜”? ![]() (一)入宫为后 马氏尚在垂髫时,父亲马援便病逝军中,仁爱明智的四哥随后早夭。母亲难以承受丧父亡子打击,悲痛欲绝,“悲伤发疾慌惚”,不久染病身亡。 马氏的三个哥哥均在外闯荡,两个姐姐弱不禁风,整个马府陷入混乱。年仅十岁的马氏擦干眼泪挺身而出,毅然以稚嫩肩膀承担起“干理家事”的重任。她料理家政、管教仆人、“内外咨禀,事同成人”。三年的苦难生活,将马氏磨练成坚韧不拔且德才兼备的奇女子。 马援病逝使“家益失势,又数为权贵所侵侮。”马氏姐妹三人被堂兄哀求朝廷“纳入后宫。马氏被选入太子宫,侍奉皇后阴丽华。阴皇后“性仁孝,多矜慈”,马氏耳濡目染,平等谦恭礼待周围嫔妃,深受广泛好评。她谨小慎微,事事亲力亲为。她曾于寒冬腊月亲手裁制舞衣与袿(长襦),虽然手指被冻出冻疮异常痒痛,但她始终没有告诉侍者。太子刘庄被她的才貌折服,对她极为宠爱,破例让她“常居后堂。” 刘庄即位为汉明帝,封马氏与其异母姐姐贾氏为贵人。贾氏为汉明帝锦上添花,产下皇子刘炟。汉明帝喜出望外,为让儿子茁壮成长,点名将孩子交由马贵人抚养教导。马贵人不负厚望,“尽心抚育”,视刘炟胜己出,“母子慈爱。” 马贵人为皇家子嗣稀缺而“每怀忧叹”, 时常向汉明帝推荐品貌双全的嫔妃侍寝,提高被皇帝临幸的嫔妃待遇,使后宫从未发生争风吃醋事件。她的高风亮节被阴太后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当有司请求确定皇后人选时,阴太后在儿子举棋不定时一锤定音:“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马贵人“遂立为皇后。” ![]() (二)贤良皇后 马贵人进位皇后,“愈自谦肃”,更加注重自身修养,“能诵《易》,好读《春秋》、《楚辞》,尤善《周官》、《董仲舒书》。”她设置织布房,令人在濯龙园内种桑养蚕。闲暇时,她“数往观视,以为娱乐。” 马皇后崇尚简朴,时常身穿粗帛,裙不加边。一次,她身穿袍衣疏粗接见众嫔妃与公主。她们远见皇后服饰,误以为是精细丝绸。凑近才发现皇后穿的居然是粗布,众人笑得前仰后合。马皇后面不改色道:“这种布特别适合染色,所以我很喜欢!”这句话,令珠光宝气争奇斗艳的“六宫莫不叹息。” 马皇后“志不好乐”,深居后宫修身养性,从不参与夫君组织的“游娱之事”。但每次汉明帝出京至离宫狩猎游玩,马皇后都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她时常凭学识与经验,为夫君排忧解难。汉明帝在“诸将奏事及公卿较议”难以拍板时,多次尝试请马皇反表意见。马皇后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客观中肯分析情况,为汉明帝决策提供多条辅助意见,使夫君如峰回路转茅塞顿开,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马皇后以国事为重,从不以私事相求,使汉明帝“宠敬日隆,始终无衰。 汉明帝接到同父异母的楚王刘英“招聚奸猾,造作图谶......大逆不道,请诛之”奏章,将刘英“徙丹阳泾县。”刘英至丹阳自杀后,汉明帝以诸侯之礼安葬,因刘英“所连及系者数千人”,严令“穷治楚狱”。楚郡官员被迫刑讯逼供,致使“死者甚众。”这场政治运动“连年不断,囚相证引,坐系者甚众。” 马皇后对肃反扩大化现象忧心忡忡,时刻寻找良机规谏夫君。一日,汉明帝索要地图,“将封皇子。”马皇后见皇子们的封地仅几个县,只有其他诸侯国一半,认为不符合制度。汉明帝解释:“我的儿子岂能与先帝的儿子同等待遇!”马皇后泪流满面道:“陛下之言甚是!陛下的兄长也是先帝之子,岂能与陛下平起平坐!妾以为,陛下既然能礼葬皇兄,又为何连坐数千人?妾斗胆建议陛下......。” 汉明帝听懂弦外之音,“感悟之,夜起仿偟”,经过反复思考,决定采纳马皇后建议,宽宥释放大批卷入案件的囚犯。 ![]() (三)明智太后 汉章帝刘炟即位,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她“常与帝旦夕言道政事”,主动担负“教授诸小王”责任,使后宫充满和谐。 马太后在与汉明帝朝夕相处期间,亲手撰写《显宗起居注》记录皇帝日常言行,开创史书新体例“起居注”。她经过慎重思考,将兄长马防参管宫廷医药事务内容删除。汉章帝大惑不解:“舅舅朝夕侍奉先帝近一年,您对他的功劳一字不提,太过分了吧?”马太后答:“我不愿让后世知道先帝曾多次亲近后宫亲属!” 这是马太后向外戚打响的第一枪。她对外戚严格管束,被誉为“在家则可为众女师范,在国则可为母后表仪”的贤后。当得知太夫人下葬后坟头稍稍偏高时,她内心颇为不安,专门提醒兄长注意影响。兄长立即行动,将坟头减削至正常程度。 马太后并非一概排斥外戚,而是区别对待。她对“外亲有谦素义行者”,和颜悦色加以褒奖并“赏以财位”;对有细微过错的外戚,她神色严峻加以训斥责令改正;对乘豪车、穿绫罗且“不轨法度者”,她宣布断绝属籍关系,“遣归田里。”对皇亲国戚,她一碗水端平,曾“赐钱各五百万”赏赐“车骑朴素,无金银之饰”的广平王等人。在她严肃管教下,皇宫内外均归从教化,不分贫富穿着如一,皇亲国戚们遵纪守法,惶恐胆寒。 ![]() (四)谏阻封侯 汉章帝感念马太后抚育恩情,多次“欲封爵诸舅”,都被马太后拒绝。次年夏天遭逢大旱,朝臣议论纷纷,“以为不封外戚之故”,鼓动有司上奏,请求依照旧制给外戚封爵以消灾。 马太后下诏痛斥这类人的实质在于“欲媚朕以要福!”她认为自己身为天下之母,理应以身作则表率天下,“岂可上负先帝之旨,下亏先人之德!” 汉章帝误以为“太后诚存谦虚”,再次请求:“自大汉兴起,舅氏外戚封侯如同皇子封王一般正常。太后却为何不让儿臣恩赏三个舅父?他们年老体衰,万一错过封赏良机,岂不令儿臣'长抱刻骨之恨’?” 马太后回复:“高祖曾立下规矩,'无军功,非刘氏不侯!’现在'马氏无功于国’,不可封侯!待到五谷丰登和'边境清静’时,您再考虑封侯之事吧!” 数年后,天下丰收,边陲安宁,汉章帝终于名正言顺封舅父马廖、马防、马光为列侯(二十等爵制之首)。三位舅父惶恐不已,联名辞让,希望降低等级改封关内侯,且表示仅领受爵号而不受封地。马太后闻之长叹,认为这将是自己生平最大憾事。马廖等“不得已,受封爵而退位归第焉。” 马太后积劳成疾,“崩,在位二十三年,年四十余。” 马太后始终严格管束外戚,原因何在? 首先,心有余悸。开国名将马援为光武帝南征北战劳苦功高病逝军中后,遭政敌无端诬陷,新息侯印绶被收回。马援的妻儿们不知刘秀因何龙颜大怒,不敢将灵柩埋回祖坟,无奈“买城西数亩地槁葬而已。”宾客故人担心受牵连,“莫敢吊会。”马援的妻儿“草索相连,诣阙请罪。”看到诬告信后,马家“上书诉冤,前后六上,辞甚哀切,然后得葬。”马太后此时虽年幼,但经历此事后,深切体会到何为“伴君如伴虎”,政坛水太深,对官场倾轧留下童年阴影。汉明帝在云台二十八将中,以马氏被立为皇后应该避嫌为由,刻意将马援排出在外,更使马皇后体会到皇权的冷酷。 其次,未雨绸缪:马太后熟读诗书,吸取西汉吕后家族乱政、外戚田蚡与窦婴狼狈为奸干政、“王氏五侯同日俱封”致使皇权衰落天下大乱的历史教训,严格遵守光武帝预防外戚擅权的“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铁律,自觉防范外戚干政。 最后,保全家族:马援病逝后近三十年才平反昭雪,汉章帝“使五官中郎将持节追策,谥援曰忠成侯。”马氏变身皇后及皇太后期间,始终敲打压制外戚以图保全家族荣誉与性命。事实证明,马太后的确有大智慧。“太后崩后,马氏失势”,大哥顺阳侯马廖虽“性质诚畏慎,不爱权势声名”,但因“不能教勒子孙”而被牵连免职;二哥颖阳侯马防与三哥许侯马光以各种手段拥有“奴婢各千人已上,资产巨亿,皆买京师膏腴美田”,被有司弹劾“奢侈逾僣,浊乱圣化”,被同时罢官赶回封地。 “马后之贤,当为汉家后妃之第一也!” 马太后“光崇六行,动遵礼度”,以身作则母仪天下,相夫教子束缚外戚,成为汉明帝与汉章帝的政治顾问,为“明章之治”增色添辉,被后世誉为“女中尧舜”,可谓名至实归。 ![]()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且于同月入职杏坛,2022年10月退休。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百万余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