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许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家庭堂屋后墙正中位置,有一块形似铭旌的长条形挂纸,上书“某氏门中先远历代昭穆祖宗 之位”,具体措辞有差异,但基本意思是一样的,都是笼统标识祖宗神灵的设置,即祖宗共同牌位。也有制作神主这样用词的,即在一个神主牌位上,笼统标注祖宗的神位,也就是所有祖宗共同使用一个牌位。 这都是民间因为没有家庙祠堂而变通的习俗做法。这样做有这样做的苦衷和道理,但这样做有问题。我们从传统礼仪文化的角度,以礼仪典籍文本和礼仪制度文本为依据,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人对家庭的贡献不同,家庭地位和声誉也不同,祖宗也一样,贡献有大小,香火有多寡,所有祖宗共用一个牌位,混淆优劣,如何勉励激励后人 传统文化讲灵魂不死,活人是一个世界,死人也是一个世界。阴阳殊途但阴阳同性。因为死人的世界是活人创造的,所以,活人世界的规则和讲究在死人世界也是通行的。 有事业有功业,有才气有德品,对家庭的贡献越大,后世的香火越旺。对国家对民众有大功大德之人,享受万民香火,千年万年不绝。一般百姓黎民,草木萤萤,贡献平平,只知其姓,不知其名,没有给后人留下记忆,即香火没了,神灵也就是没了,叫销声匿迹。 祭祀活动的核心意义是:念怀缅怀祖宗,激励勉励后人。说得简单直接点就是,哪位祖宗是怎么做的,取得了哪些傲人的功业和成就,我们都要向他学习。 把所有祖宗不加区分一股脑立一个牌位都放在一起祭祀,没有尊重和敬畏,怎么看都像是不肖子孙所为。 2、祭始祖,祭宗祖,祭先祖,都是确定性的,都是有名有姓的单个个人,立牌位只能是一个人 按司马光《书仪》和朱熹《家礼》的诠释,所谓始祖,即得姓祖宗。所谓宗祖,即异地开枝散叶的祖宗。始祖和宗祖都是有大德大才之人。 所谓先祖,即始祖以下,高祖以上,统称先祖,宗祖也是先祖。后人立牌位的先祖,都是对家庭和国家有重大贡献之人。所以,在祭祀文化中,有香火的先祖都是一个确定性的有名有姓有记载的特定个人。 按《皇明祖训》《大明会典》的规定,家庙祠堂立牌位,只到高祖。高祖以下叫一家,也叫一族。一族共用一个家庙祠堂。出了高祖的,叫宗亲。就是说,先祖、宗祖、始祖是大家共同的祖宗,祭祀有单独的地方,牌位有宗亲择时择地共同立。 所以,对于一个特定的小家庭来说,是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立先祖牌位的。 3、想祭祀谁,就立谁牌位,神灵都是分类的,对象不同,功能不同,作用也不一样 北京有天坛、地坛、社稷坛,还有日坛、月坛,分别祭祀天地日月之神灵和社稷之神灵。祭祀对象不同,内容也不同,意义和作用也不一样。你在自己家立一个牌位“天地君亲师”,啥都不是,因为你玩大了。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哪家祖上都有厉害人物,你认为谁厉害,你想祭祀谁,就立谁牌位。你来一个“本宗堂上历代先祖考妣之神位”,先祖那么多,你给谁奉香火,谁来保佑你。你没弄清楚,祖宗怎么清楚。 归结一下。祖宗牌位由谁立?祖宗牌位宗亲共同立。道理很简单,先祖是本姓所有人的先祖,不是一家一人的先祖。祖宗保佑所有的后人,不只是你一家你一个。 先宗牌位怎么立?先宗牌位单独立。就是说,你想祭祀哪个先祖,就立哪个先祖的牌位,把所有祖宗放在一起立一个牌位,肯定是有悖于礼法的基本规范和礼仪基本精神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