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出大师,一批才女同样横空出世,她们不靠颜值靠才华,在文坛上掀起一场又一场 “腥风血雨”,用笔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本期,我们讨论下民国十大才女排行榜,看看这场文坛神仙打架,到底谁能成功 “C 位出道”!同时,也来扒一扒她们最后的人生结局,看看这些传奇女子最终走向了何方。 10. 石评梅:悲剧美学大师,虐文界的 “扛把子”石评梅,民国文坛的虐文专业户,悲剧 美学界的扛把子。别人写文章讲究岁月静好,她倒好,专干 “批发刀片” 的活儿。别的不说,就她和高君宇那一段虐恋,要是拍成电视剧,不知道得赚走多少读者的眼泪。 ![]() 石评梅的文字就像一把小匕首,冷不丁地就能扎进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她的散文和诗歌里,那感伤的情绪简直要溢出来,读者读着读着,就会不自觉地代入,跟着她一起感伤。 别人写愁是 “为赋新词强说愁”,她却是 “愁到深处自然来”,她的文字,在当时不知道让多少文艺青年沉浸在悲伤氛围里,无法自拔。 代表作:散文集《偶然草》《涛语》,诗集《梅隐集》,小说《红鬃马》《匹马嘶风录》,每一部作品都是她情感的宣泄口,字里行间全是悲伤与无奈。 石评梅在学校的时候,是妥妥的文艺骨干。有一回学校组织文艺活动,她负责编写剧本。一开始,剧本设定是甜甜的校园爱情故事,可写着写着,她的 “虐文细胞” 突然觉醒,硬生生把剧本改成了男女主阴阳两隔的悲剧。 等到演出那天,台下的同学们哭得稀里哗啦,而她在后台看着,自己也偷偷抹眼泪。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 “虐人终虐己” 吧! 丈夫高君宇因病早逝,这给石评梅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此后,她将全部的情感都倾注在文字和教育事业中。 1928 年 9 月 30 日,石评梅也因过度悲伤和劳累,染上脑炎,医治无效去世,年仅 26 岁。她与高君宇合葬于陶然亭畔,这对苦命鸳鸯,在另一个世界终于可以长相厮守,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了一段令人唏嘘的传奇。 9. 张充和:“全能学霸”,文艺界的 “六边形战士”张充和,这位才女堪称全能学霸,文艺界的六边形战士。书法、昆曲、诗词,就没有她不精通的。别人学一门才艺都累得够呛,她倒好,一身 “亿点点” 才艺,让人不禁感叹,人和人的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 张充和的书法被赞为 “当代小楷第一人”,写得跟印刷体似的,工整漂亮,不知道让多少书法爱好者羡慕嫉妒恨。 在昆曲和诗词方面,她的造诣也相当深厚,随便吟唱一段昆曲,就能把人带回古代戏台。随手写一首诗,就是经典之作。张充和就像一个 “文艺宝藏”,每次挖掘都能带来惊喜。 代表作:书法自成一派;文学作品《张充和诗书画选》,诗词典雅,书画精美,尽显深厚艺术功底 。 张充和生活中是个超有 “仪式感” 的人。有一次,几位好友来家中拜访,她非要拉着大家玩 “诗词接龙”。玩着玩着,大家都接不下去了,她却轻轻松松信手拈来,还调侃好友们 “才思枯竭”。最后,这场聚会活生生变成了她的 “个人诗词小课堂”,好友们只能甘拜下风。 1949 年,张充和随丈夫赴美,在耶鲁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和昆曲长达 20 多年,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了大洋彼岸。她在美国的生活宁静而充实,一直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2015 年 6 月 17 日,张充和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家中逝世,享年 102 岁。她的离世,仿佛是一颗文艺巨星的陨落,但她留下的艺术瑰宝和文化精神,却永远熠熠生辉。 8. 陆小曼:“人间富贵花”,多才多艺的 “宝藏女孩”陆小曼,妥妥的 “人间富贵花”,出身名门,自带光环。她不仅长得漂亮,还多才多艺,是民国社交圈的 “顶流”。别人靠颜值吃饭,她偏要靠才华,在文学、绘画、戏曲等领域都表现不俗。 ![]() 她的文学作品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绘画作品真纯自然、灵动细腻。戏曲表演也是光彩照人。她和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更是成了民国时期的一段佳话。 代表作:与徐志摩合著《爱眉小札》,记录甜蜜爱情;绘画有《陆小曼画集》;还翻译过不少外国作品。 陆小曼和徐志摩婚后,家里经常有文人雅士聚会。有一次,大家正聊得热闹,陆小曼突然来了兴致,说要表演一段戏曲。她风风火火回房换戏服,再出来时,众人都看呆了。她扮相绝美,唱腔婉转,表演完掌声雷动。徐志摩更是一脸骄傲,逢人就夸夫人多才多艺,这波 “狗粮” 撒得众人猝不及防。 徐志摩因飞机失事不幸离世后,陆小曼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她从此不再涉足社交场合,深居简出,致力于整理徐志摩的遗作。在生活上,她历经坎坷,身体也每况愈下。 1965 年 4 月 3 日,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 63 岁。她的一生,就像一场绚丽的烟火,虽然经历了璀璨与黯淡,但她的才情和故事,却一直被人们传颂。 7. 吕碧城:“人间清醒” 女强人,女性觉醒的 “弄潮儿”吕碧城,民国时期的女强人,女性觉醒的 “弄潮儿”。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年代,她不仅自己活得风生水起,还为女性权益奔走呼号,妥妥的 “女权先锋”。别人还在相夫教子,她已经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成了 “别人家的孩子”。 ![]() 她身上的头衔一长串: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中国新闻史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者,和秋瑾并称 “女子双侠”。她的诗词作品大气磅礴,充满豪情壮志,完全不输给男性诗人。吕碧城就像一个 “女战士”,用智慧和勇气在民国舞台上书写传奇。 代表作:诗词集《信芳集》《吕碧城集》,其中《百字令》《高阳台》等诗词意境深远;散文《欧美漫游录》,记录海外见闻与思考。 有一次参加高端晚宴,在场都是各界名流。吕碧城身着精致旗袍,一开口就是对时政、文化的独到见解,说得男士们频频点头。更绝的是,她还能用英文和外国宾客谈笑风生,直接把晚宴变成了自己的 “个人魅力展示秀”,妥妥的 “社交天花板”。 晚年的吕碧城皈依佛门,潜心研究佛法,远离尘世的喧嚣。她在香港隐居,过着宁静的生活,将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对佛学的研究和修行中。 1943 年 1 月 24 日,吕碧城在香港九龙逝世,享年 61 岁。她的一生,从追求女权到遁入空门,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用自己的方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6. 冰心:暖心 “鸡汤大师”,文学界的 “小太阳”冰心的文字,就像冬日里的一杯热奶茶,温暖又治愈,妥妥的 “鸡汤大师”。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她的作品充满爱与哲思,仿佛在告诉读者:“生活虽然有苦,但也有甜,要相信爱与美好。” 她的文字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 ![]() 《繁星》《春水》里的诗句,简单又富有哲理,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忍不住摘抄在笔记本上。《寄小读者》更是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她用温柔的笔触,给孩子们讲述生活点滴,传递爱与善良。冰心在文学界,就是 “小太阳” 一般的存在。 代表作: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用清新文字将爱与希望传递给一代又一代读者。 冰心和林徽因之间有一段不得不说的 “小趣事”。据说有一次,冰心写了篇文章《我们太太的客厅》,不少人觉得这是在暗讽林徽因的社交圈。林徽因知道后,从山西考察回来,给冰心带了一坛山西老醋。这 “送醋” 的操作,寓意简直不要太明显,两人之间的 “微妙互动”,也成了当时文人圈的热门谈资。 冰心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历经时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执着。 1999 年 2 月 28 日,冰心在北逝世,享年 99 岁。她的离去,让无数读者感到悲痛,但她的文字和精神,如同温暖的阳光,永远照耀着人们的心灵。 5. 阮玲玉:影坛 “顶流”,用生命演戏的 “戏痴”阮玲玉,民国影坛的 “顶流”,妥妥的 “戏痴”。她在电影里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能把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演技简直开了 “外挂”,同行们望尘莫及。 ![]() 在《神女》《新女性》等作品中,她把女性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演绎得深入人心,观众看了都泪流满面。她用生命感悟演戏,却不幸早逝,如璀璨明星过早陨落。 代表作:《野草闲花》《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神女》《新女性》等,部部都是中国早期电影经典。 阮玲玉拍戏时特别 “入戏”。有一次拍哭戏,导演喊 “停” 后,她还沉浸在悲伤情绪里止不住地哭。剧组人员怎么劝都没用,最后导演拿出她最爱吃的点心,才把她从悲伤中 “哄” 出来。大家调侃她 “戏里戏外傻傻分不清楚”,但也正是这份执着,成就了她的影坛传奇。 1935 年 3 月 8 日,阮玲玉因感情纠葛和舆论压力,选择了以服安眠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年仅 25 岁。她的离世震惊了整个社会,出殡当日,有 30 万民众自发为她送葬,场面极其悲壮。阮玲玉的死,不仅是中国电影界的巨大损失,也让人们对旧社会女性的悲惨命运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4. 丁玲:“大女主” 剧本持有者,文坛 “铁娘子”丁玲一出场,绝对是文坛大女主,在那个男权主导的文坛,她的作品就像一颗 “深水炸弹”,别人还在写风花雪月,她已经高举女性觉醒的大旗,大声喊出 “姐的人生姐做主”。 ![]() 丁玲早期的作品,把女性在旧社会的压抑和挣扎刻画得入木三分,读者看了都直呼 “太真实了”。她笔下的女性角色,可不是柔弱的花瓶,那都是有思想、有追求、敢爱敢恨的 “硬核” 存在。 到了后期,她关注社会现实和革命斗争,文字里多了一份家国情怀,直接从小情小爱升级到大爱无疆。丁玲在文学界,是 “叛逆少女” 一般的存在,用文字打破常规,引领潮流。 代表作:早期《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大胆展现女性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后期《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凭借细腻笔触描绘土改时期农村的变化,还拿下了斯大林文学奖。 丁玲性格豪爽, 社牛级别的人物。有一次,她参加一个文学座谈会,现场都是知名男作家在高谈阔论。丁玲听着听着,觉得他们的观点太保守,二话不说直接站起来开麦。一顿犀利发言,说得那些男作家哑口无言。从那以后,丁玲 “文坛铁娘子” 的名声更响亮了,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位不好惹的 “大女主”。 丁玲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在特殊时期,她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希望。 1979 年,丁玲重新回到文坛。此后,她继续笔耕不辍,创作了许多作品,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986 年 3 月 4 日,丁玲在北京逝世,享年 82 岁,她用坚韧不拔的一生,书写了属于自己的 “大女主” 传奇。 3. 萧红:文学界 “叛逆少女”,打破常规的 “创新达人”萧红,文学界的 “叛逆少女”,打破常规的 “创新达人”。她的作品打破传统小说、诗歌、散文的界限,开创独特新体式。别人循规蹈矩写作,她却 “放飞自我”,走出一条独特文学道路。 ![]() 《呼兰河传》《生死场》等作品,以独特视角展现东北农村风貌和人性复杂。她的文字质朴有力,剖析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萧红一生坎坷,却坚持写作,用文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抗争。 代表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散文化笔调描绘呼兰小城百态;《生死场》展现东北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 萧红性格洒脱,是个 “吃货”。有一次和朋友聚会,桌上摆满美食,她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和朋友讨论文学创作。吃着吃着,突然灵感来了,抓起桌上纸巾就写小说片段。朋友们看着又好笑又佩服,那张纸巾也成了她创作历程中的有趣回忆。 萧红一生颠沛流离,饱受病痛折磨。1942 年 1 月 22 日,她在香港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医治无效去世,年仅 31 岁。 萧红在临终前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她的离世,让无数人为之惋惜,她用短暂的一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她的作品和精神,至今仍被人们所敬仰和传颂。 2. 林徽因:全能 “六边形战士”,民国才女界的 “顶流天花板”林徽因,民国才女界的顶流天花板。她在建筑、文学、诗歌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简直就是 “开挂” 的人生。别人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不错了,她是 “亿事通”,让人不得不服。 ![]() 在建筑领域,她参与了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的设计,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她的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成为了经典之作,让无数人为之倾倒。 她的散文也写得非常优美,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林徽因不仅才华横溢,还长得漂亮,性格也很有魅力,身边围绕着一群优秀的男性,简直就是 “人生赢家”。她的一生就像一部精彩的传奇,让人羡慕不已。 代表作: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深笑》;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建筑方面参与设计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其文学与建筑成就,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林徽因的 “太太的客厅” 在当时文人圈非常有名。每周都有各路文化名人来聚会,大家谈天说地,交流思想。 有一次,梁思成开玩笑说要给客厅收 “门票”,林徽因听了,笑着怼回去:“就你那点'生意头脑’,还是好好研究你的建筑吧!” 结果,这句话成了客厅聚会时大家经常拿来调侃的梗,而这个充满欢声笑语和思想碰撞的客厅,也成为了民国文化史上一段独特的风景。 林徽因于1955年4月1日清晨6时20分病逝于北京同仁医院,终年51岁,病逝时梁思成虽在同院隔壁病房,却因体弱未能相见,成为两人终生遗憾。 林徽因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由其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花环刻样装饰,镌刻“建筑师林徽因”身份。挚友金岳霖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成为她传奇一生的永恒注脚 1. 张爱玲:毒舌 “人间清醒”,文坛 “犀利姐”张爱玲,民国文坛女作家的天花板。她的文字像锋利的刀,毫不留情地剖析人性和社会现实,看得读者直冒冷汗。别人写文章给人希望,她却让人认清现实。 ![]() 《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作品,把爱情、婚姻中的算计和无奈刻画得入木三分。她的语言风格独特,充满智慧和讽刺,随便一句话都能成为经典名言。 代表作:小说集《传奇》,收录经典之作;散文集《流言》,犀利幽默;《半生缘》讲述旧时代爱情悲剧。 张爱玲对穿着很有想法。有一次参加文学活动,她穿着自己设计的奇装异服就去了。衣服款式和颜色夸张,一出场吸引所有人目光。有人问她为什么穿成这样,她淡定地说:“要做就做最耀眼的那颗星。” 这份自信和独特,就是她的魅力所在。 张爱玲晚年独居美国洛杉矶,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她深居简出,专注于自己的写作和研究。 1995 年 9 月 8 日,张爱玲被发现逝世于自己的公寓中,享年 75 岁。她的离世,仿佛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她的作品和独特的人生态度,一直以来都影响着无数读者,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传奇。 这十位民国才女,每一位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才华,她们在文坛上各放异彩,用自己的文字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她们那些有趣的轶事,更是为她们的人生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她们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民国的文学天空,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