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小时爱看书,很早就近视了。随着度数的加深,近视带来的不便苦恼了整个青少年时期。同时关于近视的一些问题也让年少的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扰,近视到底能不能恢复?近视了戴眼镜好还是不戴眼镜好…… 遗憾的是,一直没有人能够给我一个恳切合理的答案。再到后来,我发现这些医生也是含含糊糊,也许他们自己都不能确定。 而今天,我们可以给朋友们肯定的答案。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最简单的习惯和锻炼改善自己的视力。同时我们也对各种各样关于视觉和视力的有趣问题进行分析。 真性近视到底能不能恢复(一) 长期以来,书本和眼科学术权威们一直告诉我们真性近视是不可逆转的。理由是近视后眼球的前后轴变长,而这种器质性改变是不可逆转的,所以一旦得了真性近视,近视度数不会降低或消除。 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我们先看眼睛看远看近的原理。 正常人的眼睛既能看清远处又能看清近处,主要是通过眼肌对晶状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鉴于眼肌调节这块比较复杂,我们单独发一篇,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这里不再赘述。 实际上,任何眼睛运动都不是哪条肌肉单独完成的,而是各条眼肌,在大脑和神经的指导下,共同协调配合完成的,完成每项运动都有其主动肌、拮抗肌、配偶肌。 说睫状肌对晶状体的调节也好,说睫状肌及其它眼肌共同对眼球的作用也好,总之,我们看清东西离不开眼睛肌肉的作用力,眼睛晶状体是有弹性的,可以变厚变薄,是个自动调节的照相机镜头,可以在眼睛肌肉作用下,调节焦距。这个镜头把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这个接受底片上时,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 真性近视为什么看不清了,因为晶状体轴距变长,这个镜头凸度大了,成像在视网膜前,而不是正好视网膜上。专家为什么说真性近视不可逆,因为专家认为晶状体已经变厚了,发生了物理性改变,就没法再变回去了。 而我们现在要质疑的恰恰是这点! 真性近视完全可逆(二) 前面我们说了,眼肌的用力也好,晶状体的厚薄也好,都是可以双向调节的,这才使得一双正常的眼睛,既能看远也能看近。 然而,专家告诉近视的我们,晶状体不可以逆向调节了! 什么鬼? 什么时候开始的? 来的时候好好的,为什么回不去了... 专家也很难从理论上解释,一个本来双向的机能咋就变成单向了呢?他只能说依据事实,你晶状体是变厚了,已经发生物理改变了。就像一个弹簧,本来可以拉伸可以收缩,但是超出它的弹性形变范围,那就没法彻底恢复了。那你把专家脸打肿,它也是发生物理改变了,咋过几天还会消掉呢? 这就是与弹簧这种没有生命的物体相比,生命体最神奇的地方。生命体是有着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能力的。一条裤子破个洞,没有海螺姑娘偷偷帮着补,洞永远挂在腚上。但是皮肤擦破了却会自己长好。一瓶矿泉水喝一大口,它就不再满,但是爱心哥哥献几十次几千毫升血,仍然可以恢复满血。椅子腿朽了再也没法负重,但是威尔玛鲁道夫从小患小儿麻痹,两腿不能正常走路,靠着铁架鞋矫正和母亲按摩,11岁摆脱铁鞋打球,直到后来在罗马奥运会上连夺3块金牌...... 生物体的自我修复和自我调整能力是强大的! 真性近视完全可逆(三) 那为什么绝大多数近视的人晶状体再也调不回去了呢? 在网上看过,有个印度的苦行僧无论是吃饭睡觉走路上厕所,都一直把自己的右手握拳举在空中,几十年后,他的右手完全萎缩,又干又瘦,手掌也伸不开,胳膊也放不下来了。 那专家说说,他的胳膊结构和正常人的结构有什么本质不同吗?没有!无非是长时间不用的肌肉已经严重萎缩了,而保持动作的肌肉也僵化了。他是从哪一刻不能放下胳膊的?没有确切的节点!这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在他年轻身体机能好的条件下,曾有无数次机会可以恢复正常。 临床上,也有一些病人长期卧床丧失正常走路的能力。 我们身体的机能就是用进废退。你长时间不用,相应的肌肉得不到锻炼,相应的组织得不到气血供养,就会退化,就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我们眼部的肌肉同样如此!长时间不用望远能力,调节望远的肌肉就会弱化,而长期看近的肌肉又会疲劳僵化。 想恢复? 思路很简单: 让长期不用而弱化的肌肉得到锻炼恢复, 让长期疲劳僵化的肌肉放松下来。 具体怎么做? 按照逆反过程做下去! 我们是怎么近视的?看书看近,看成近视的。 那就看远,再把近视过程逆转回去。 那为什么专家都认为真性近视不可逆转呢? 请问我们近视用了多长时间?至少是几个月,一般是几年,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 真性近视完全可逆(四) 从有序变成无序容易,从无序变成有序就难。一个好好的眼睛我们可劲儿造,好久才把它变成近视,现在要逆转回去,是不是更要难得多?只有长时间坚持+正确的方式,才可以慢慢逆转回去。 一根木棍,我们压弯比较容易,如果再把它压直,那不仅需要力的持续,对弯的地方还需要有技巧的处理,有的放矢的用力。让我们近视的眼睛恢复望远能力,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看远处,而是要有针对性的调节。 这一篇就是要简单告诉大家: 我们的眼睛调节功能是双向的,近视是可以逆转的!我们的眼睛近视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而要逆转回去更需要耐心和技巧。 接下来我们把如何看远、什么是看远、技巧和注意事项、冥想和光刺激对大脑成像和近视的作用、某些视觉现象、中医按摩针灸等调理治近视的本质,以及认清某些治近视的诈骗广告,或者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方法,等等,分成好多篇,像天桥底下说书的,一点一点跟大家唠叨。 眼睛肌肉对视力的作用 眼睛肌肉主要分为眼内肌和眼外肌两大类。眼外肌有六条,即上直肌、下直肌、外直肌、内直肌、上斜肌、下斜肌。其功能分别为: 1. 上直肌使眼球上转, 2. 下直肌使眼球下转, 3. 外直肌使眼球外转, 4. 内直肌使眼球内转, 5. 上斜肌使眼球在它的轴上旋转,角膜向下外侧方做斜向运动。 6. 下斜肌使眼球在它的轴上旋转,角膜向上外侧方做斜向运动。 眼内肌包括睫状肌、瞳孔开大肌和瞳孔括约肌。其中睫状肌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形状,瞳孔开大肌可以使瞳孔开大,瞳孔括约肌收缩可以使得瞳孔缩小。 一般认为晶状体的调节主要是依靠睫状肌。 睫状肌由平滑肌纤维束所组成,分为三部分:最外层为前后走向的纵行纤维,中间为斜行排列的放射纤维,前内侧是环形纤维部分,又称muller肌。睫状肌收缩时有两个方向的力起作用:一个力使晶状体悬韧带向前、向内运动,主要是环形纤维收缩的结果;另一个力将脉络膜前部向前牵引,这是纵行纤维收缩的结果。前一个力使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体现晶状体的调节作用,有利于看清近距离物体;后一个力使脉络膜前部向前移动,同时把巩膜突拉向后方。 当我们要把远距离的东西对焦时,睫状肌便会自然放松,把晶体定位的韧带拉紧,这样晶体就会变得扁平和纤薄些。减低晶体的对焦能力,有助我们观看远距离东西。若是看近处,睫状肌就会收缩,晶体变厚。 二、 什么是“远” 上一篇我们说了,眼睛看远看近的能力本来就是可以双向调节的。造成近视的原因,是我们长时间看“近”,导致眼肌、眼球等被动地去适应长时间看近的需求,看“远”的能力弱化。 也就是说,近视其实是一种被动的“用进废退”。 长期看近让眼睛近视了,要恢复眼睛看清远处的能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看“远”。 那我们就要首先搞清一个基本概念,什么是“远”?这对于我们接下来的训练至关重要。 有的小盆友可能会觉得智商受到了侮辱,“远”和“近”这么常识的问题,谁不知道啊?距离长的就是远,距离短的就是近。 那么, 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看太阳,是看远还是看近呢? 近视四百度的人看面前四十公分开外的课本上的字,是看远还是看近呢? “你近视吗?” “不,我不近视,我看的见太阳,虽然它距离地球一亿五千万公里。” 可是您看不清面前书上的字啊! 所以,在我们的视觉活动中,仅仅通过绝对距离来界定“远”和“近”,是不合理的。 在我们的望远锻炼中,关于“远”和“近”是这样定义的: 当我们去看一样东西时,我们把勉强能够看清的距离称为临界距离,超出临界距离则看作是“远”,低于临界距离则看作是“近”。 三、望远锻炼的方法 找一个临界距离之外的目标,比如室外停放的汽车的车牌,墙上的广告字,前面小树上的花朵,室内挂着的字画......只要是看不清细节,但是尽力看又能勉强可辨的形象物都可以。 个人推荐室外停放的汽车的车牌,前方的广告字,或者室内挂的字画,诸如此类数字、文字类的目标。这类目标形象清晰,辨认需要集中目力,看得出看不出,辨认的对与错,都是可明确界定的。 (在2013年的时候,我个人经历的视力改善最快的一段时期,是面对着电脑。以后专门详说。) 以看车牌为例。看前面停放车辆的车牌。根据自身视力,站在合适的位置(要选个安全的位置哦),距离要在临界距离之外,稍微远点也没关系(如果在视远锻炼中感觉距离过远,可以适当离近些,但必须超出临界距离)。不带眼镜!静心去尽量看清车牌上的字。 中高度近视的朋友一旦摘下眼镜,眼前往往很模糊。有的人别说看清车牌,眼睛聚焦都很难。看出去的眼神是茫然散乱的。没关系,开始一段时间看不清也属正常。你需要做的,就是坚持锻炼。一天,两天,三天.....相信用不了两周时间你就会有意外收获。 心态放松,不要焦躁,不要强迫,轻松而又专注地尽量去看清车牌上的字,去看清细节。 在视远训练时,眼睛专注地凝视细节,坚持一会儿往往就会感到眼球酸胀,流泪。这是正常现象。眼球酸胀流泪是我们的身体在竭力打通眼底於堵,让气血运输通道畅通,改善眼部的营养供应和代谢。 在我们眼睛酸胀流泪时,坚持看一会儿,然后闭目休息片刻。然后再重复练习。 上面只是以看汽车牌照为例。实际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的选择不同物体进行视远训练。 再次提醒:望远训练时是不戴眼镜的。 望远训练三个关键点: 1、一定要放松 心态放松,不要焦躁,不要强迫,轻松而又专注地尽量去看清车牌上的字,去看清细节。 如果运动员过于紧张,会导致运动动作变形,成绩不理想。同样,如果心态不能放松,也会对眼睛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和干扰。 一定要在心情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我们的眼睛才会达到最佳状态。 2、望出去的目光一定要聚焦 就像你在课堂上发呆,不注意听讲,成绩不会提升一样。 望出去的目光不能是散乱的,漫无目标的。茫然散乱的视远是没有效果的。要尽量去看清目标的细节,一定要聚焦。 聚焦视远的锻炼对改善散光也很有效。 3、眼睛在一定强度的锻炼后,要注意及时休息放松 无论是跑步游泳还是力量型运动,要想提高成绩,运动员要在可承受范围内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并在强度训练之后让身体及时休息恢复。张弛有道,劳逸结合。 视远锻炼同样如此,要取得效果,也必须给予一定的训练强度。但不可让眼睛过于劳累。锻炼中,视远锻炼可以与闭目休息交替进行。锻炼后也必须要让眼睛及时放松休息。 四、视远锻炼中的清晰闪现 在视远训练中,一般人都会出现“清晰闪现”。即在你静心专注视远时,突然瞬间感觉能看清晰(尽管这种清晰可能与正常视力所看到的清晰仍有差距,如边缘变形重叠等),也许这种清晰感只能持续几秒钟甚至一两秒钟。我们把这种短暂的清晰姑且称为“清晰闪现”。 一般人都可以在静心专注的观看中,出现短暂的清晰闪现。刚开始找不到感觉,可以尝试闭目休息会儿再睁开眼睛或眨眨眼。 清晰闪现的具体原理尚不清楚。但是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有这种体验。也许是在大脑竭力想要看清的意识调动下,我们的眼部肌肉尽力去调动望远的肌肉纤维束,晶状体尽力去调整为适合望远的凹凸度,视神经和大脑成像区域也竭力传送信号和成像。每个岗位都在尽最大努力,竭力去恢复视远的能力。各部分在全力以赴且不断的努力尝试中实现的短暂突破。 我们慢慢地寻找感觉,可以在以后的锻炼中不断强化这种“清晰闪现”的能力。锻炼一些天,你会发现,获得清晰图像越来越容易,越来越频繁,清晰闪现的时间也可以持续地越来越长,越来越稳定。量变引起质变。当你能够轻易地去实现几十秒甚至几分钟以上的清晰闪现时,说明已经较好地掌握了锻炼技巧。持之以恒,视力将会获得明显改善。 (未完待续,接下来我们将对有关问题一一进行分析)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