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的这3种“有毒”行为,正在养育一个自卑的孩子

 富书 2025-06-23 发布于北京

精读妈说父母的过度批评、比较和保护会让孩子变得自卑。学会具体赞美、停止比较、适当放手、树立榜样和培养兴趣,才能帮孩子建立自信。

作者:香克斯

来源:爸妈精读原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其性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有些父母的行为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导致他们变得自卑。

第一种“有毒”行为,是过度批评与指责。

孩子无论做什么,父母总是挑毛病、找错误,很少给予肯定和鼓励。

比如,孩子考试成绩稍有不理想,家长就严厉斥责:“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分数都考不到!”

长期处于这种负面评价中的孩子,会逐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第二种“有毒”行为,是过分比较。

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你看看人家小明,每次都考第一,你怎么这么差劲!”

这样的比较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永远不够好,永远比不上别人,从而失去自信。


第三种“有毒”行为,是过度保护。

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不给他们尝试和犯错的机会。

孩子没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避免这些“有毒”行为,培养孩子的自信呢?

方法论一:学会赞美与鼓励。

当孩子取得进步或者做出努力时,及时给予具体的赞美和鼓励,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比如,孩子在考试中成绩有所提高,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你真棒”,而应该具体指出“你这次在数学的解题思路上有了很大的创新,而且书写也更加工整了,这都是你努力的成果,继续保持”。

这样的赞美能够让孩子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究竟在哪里,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有学者研究表明,经常受到具体赞美和鼓励的孩子,在面对挑战时更具勇气和毅力,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通过努力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方法论二:停止比较。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天赋和成长节奏。

我们应当关注孩子自身的成长和进步,而不是与他人比较。

我们的孩子也一样,他们有着自己的闪光点和潜力,当我们停止比较,专注于孩子自身的发展时,才能发现他们真正的天赋和兴趣所在。

方法论三:适当放手。

让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去尝试新事物,自己做决定,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和自信心。

例如,在假期安排上,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规划一天的活动,从选择去哪里游玩,到如何安排时间,都由他们自己决定。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们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调整计划。

方法论四:树立正确榜样。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其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要展现出自信、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家庭生活中,如果父母遇到工作上的压力,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怨天尤人,那么孩子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也会效仿父母的态度。


方法论五: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可能是绘画、音乐、体育或者科学。

比如,孩子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各种绘画工具和参加绘画班的机会,让他们在擅长的领域中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孩子在兴趣爱好方面取得成果,他们会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会逐渐渗透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社会上许多成功的案例也表明,那些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深耕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突出的成就,实现自我价值。

点个,父母要时刻审视自己的行为,避免“有毒”行为对孩子造成伤害,用正确的方式养育孩子,让他们充满自信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