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疲劳驾驶多发,困了千万别“硬撑”!

 小毛头书屋 2025-06-24 发布于陕西

闷热的天气容易使驾驶人

在驾车途中产生疲劳

部分司机一路上强忍着瞌睡

挑战身体的极限▼

图片

案例警示

2025年6月9日,江苏仪征。中午12:10分许,一辆白色小型汽车行至路口遇红灯,刚停下不到2秒就被后方一辆重型半挂车猛烈追尾,直接被撞出几十米。事故造成两车受损,万幸双方人员都系了安全带,未造成严重后果。

监控画面显示,撞击前半挂车丝毫没有减速。

经查,半挂车司机赵某当日凌晨01:40分左右开车出发,至事发时的十个半小时内,共休息了两次,一次时长1小时,另一次不足20分钟,剩下的时间内,除了半个多小时卸货劳动外,都在开车。身体过度疲劳导致其未及时注意信号灯颜色和前方情况,从而造成事故。

交警对赵某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依法认定其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蜀黍提醒各位驾驶人

犯困切勿再“坚持”!

疲劳驾驶会对司机的

思维能力、判断力、意志力

直接造成影响

多数驾驶人认为开车时犯困

坚持一下或者强撑一会儿就好了

然而行车路上

眼睛一闭,祸事将近

图片
图片

轻度疲劳

会出现换挡不及时、不准确等行为。

图片

中度疲劳

会出现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等情况。

图片

重度疲劳

会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图片

氧气因素

图片

氧气因素对小汽车影响尤为明显。小汽车空间小、密封性好,经过一段时间行驶后,就很容易导致车内氧气浓度下降,而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人体就会感到头痛、嗜睡、呆滞、注意力无法集中。


路况因素

图片

高速公路开车发生犯困的概率要远高于普通公路。封闭的高速公路干扰少、车速快、操作行为单一,同时视觉单调,胎噪、风噪比普通公路更大,由于长时间大脑缺少刺激反应,对人体形成催眠效果。


能量因素

图片

开车在劳动强度上被划分为中等体力劳动。一方面维持开车的姿势,如:手势抬高、脚尖翘起、肩腰部的支撑,都需要局部肌肉持续收缩而消耗能量,另一方面大脑的长时间专注更需要消耗能量。


时段因素

图片

人的睡眠受人体生理节律的影响。在凌晨和下午是一天中觉醒水平最低的时段,人体的昼夜生理节律使得我们无论是否缺乏睡眠都会受到瞌睡的侵袭,因此,选择在合适的时间段驾车或停车休息是重要的驾驶方法。

图片
图片

方法

1

开车前一天要保证充足睡眠,勿熬夜;

方法

2

注意劳逸结合,白天连续驾驶时长不要超过4小时,之后要停车休息至少20分钟。若有夜间驾驶需求,连续驾驶时长不要超过2小时;

方法

3

科学安排行车时间,尽量避免夜间开车,尤其是凌晨时段,白天则要注意避免午后时段;

方法

4

长途驾车出行,尽量找一名搭档,轮流驾驶;

方法

5

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开车,以免肌肉僵硬诱发疲劳,可在开车时小幅度调整坐姿和深呼吸;

方法

6

若行车途中出现疲劳、困倦症状,可开窗呼吸新鲜空气,或饮用咖啡等提神饮料。最稳妥的方法是在服务区停车,下车活动腰腿、颈肩等肌肉,待疲劳缓解后再上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安交警为您原创呈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

审 核:相里珑南 |责 编:王涛  | 编 辑:贺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