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一个财阀世家百年来长盛不衰的故事

 sjaxshy 2025-06-24 发布于上海

图片

书接上回:天地人三界百年之约浅析①

2,天意

从表面看,这只是一个顽劣孩童,在家族灭门之祸中,因贪玩而侥幸逃脱的偶然事件。

是巧合。

包括木七惊慌失措中钻进货船。也算巧合事件。

连同那艘诡异存在的货船,更是巧合,无巧不成书嘛。

实际上统统都不是。

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巧合。

一切所得,都是天意。

实话告诉你,早在太平军尚未攻城之前,高祖就已算到此劫难逃。他没组织抵抗,也没联合城内其他有生力量。

因为他知道,这股“煞”是天数,是大清的气运要在江南泄洪,非人力所能抗衡。

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滔天洪水中,为家族留下一颗火种。

这颗火种,正是当时年仅十一岁的曾祖,后来的木家创始人,木七。

城破前三日,高祖把木七叫到密室,交给他一个布包和一句话。

布包里是几块碎银和一张广州十三行的地图。

那句话是,去码头,遇难上船,一直往南,找到引字门,你就能活。

随后,高祖打开一条尘封多年的密道,这密道是江南木家的“生门气口”,出口正是城外京杭大运河的那个弃用多年的码头。

曾祖当时来不及悲伤话别离,就被高祖推入密道,石门在他身后缓缓关闭。

史料记载,太平军在江南盘踞数年,城中十室九空,望族更是被连根拔起,屠戮殆尽,直到后来,李中堂率洋枪队攻进忠王府才发现,这位太平天国所谓虎将的马桶都是黄金打造。

正史讲到到这里,江南木家的故事似乎就该画上句号了。

然而我们的故事,刚刚才开始。

前面说了,战火硝烟中,一艘诡异的货船,出现在一个荒废的码头,像是专门在等“遇难上船”的曾祖。

船主三言两语,就收了曾祖当义子,这一切,看起来都像是因缘际会,实则都是按照原先写好的剧本来的。

船主姓木,正是十年前得高祖施救的惠山守参人,同时也是道门隐宗的一位神秘大佬,他的道行远在高祖之上,十年前,他就看到了城破之劫。

十年后,他又相中了曾祖的“资质”——也就是武侠小说所谓的天赋异禀,道门其实更讲究这个。

既然故事已经讲到这里,我们就来掰扯掰扯何谓隐宗。

理论上可以这样讲,隐宗的开山鼻祖是范蠡,但在道门典籍上却是庄子,庄子作《逍遥游》时,就已简明扼要地创立了隐宗宗义。

道家和道教虽只一字之差,绝大多数人会以为这两者是一个意思,常被不加区别地浑用通用,实则道家与道教的区别极大。

首先,道家是由老子庄子相继开创,但只是一个较为古老的思想流派,而道教才能称得上宗教信仰。

其次,道家作为一种思想流派,崇尚大道,主张道法自然,惟道是从,主要从事的是哲学思想和文化启蒙运动,道家奉《道德经》《逍遥游》《黄帝四经》等古籍为经典。

而道教是一种比较纯粹的民间宗教,道教的先驱们将各种各样的道家人物神化以提高知名度,有神仙崇拜的企图心,道教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追求的是长生不老,道教的主要典籍是《道藏》《玉皇经》《太上感应经》等。

道家无为自化,重视不言之教,没有严格的组织和师承关系,但道教却非常讲究师承,有教徒与组织。

道家虽提倡兼容百家,但都是以“道”为主,较为注重思想上的融会贯通而成,亦即庄子提倡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而在道教那里,尊崇更多的却是“以丹解道”“以儒释道”甚至“以佛传道”,传统的民间信仰的意味很浓。

道教最初是由张道陵创立于东汉时期的五斗米道(天师道),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今道教主要分为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教派。

但还有一个玄真派,又叫妙真派,这个流派比较小众,供奉庄子为主神,认为庄子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他们崇尚返璞归真,回归自然,隐居山林。

这个流派,正是隐宗!

隐宗起源于庄子学术,遵奉庄子圣训,无名,无己,无为,无功,隐宗宗义是崇尚归隐,行迹飘渺,事了拂衣去,少为世人所知。

隐宗强调对真艺和化义的参契,主张通过心斋,守一,坐忘,朝彻,调息等庄氏理论和天然药材的服食,达到延年益寿,天人合一羽化成仙的目的。

同时附以真艺之术,即艺术素养的提升,如琴棋书画的修习,使修真和品美完美结合,被后人称为雅道乃至儒道,是世间修行的真道士。

隐宗是商圣范蠡在庄子思想的基础上创立,范蠡的传奇,此处不做赘述,但他却在庄子的理论基础上开宗立派,这才有的道门隐宗,后人推范蠡为创派祖师,教义上明令,隐宗弟子可经商,但不得参政。

隐宗崇尚在红尘俗世中持修悟道,秉承“在尘出尘,在世出世,在家出家,在俗离俗”等济世救民的宗旨,讲究隐去身份级别,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隐宗弟子中的大能者,历代经商,均为巨富。

信徒遍布全球。

来来来,大家脑补一下,古往今来,当今世界,有哪些人能够称得上后世隐宗大能者?

除了积累财富,赈灾救民,他们还有一个专属的神秘机构,那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隐宗接引使,类似于今天的组织部,唐朝的拾遗使,藏教专门寻找转世灵童的那个组织。

船主的第N个身份,正是道门隐宗接引使。

接到了“遇难上船”的江南木家创始人。

接引使当年去江南,并非专门奔着“木家火种”而去,而是接引另一个人,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陈的资质,十个百个木七也比不上,但英王当时还没堪破,亦即本心尚未开窍,接引使只好匆匆交代几句,无功而返。

英王这事我们后面讲。

返程途中,却在无意中感知到江南木家覆灭前那股冲天的怨气中,包裹一缕极不寻常的,清澈而坚韧的“生门之气”。

按图索骥,顺藤摸瓜,才看到这个在码头贪玩的孩子。

他看到的,不是一个顽童,也不是什么未来的江南木家创始人,而是一颗百年难遇的“隐宗道种”。

好,故事交代道这里,我们回过头来讲木七。

废话不说,船到上海,自然是另一番景象,浑浊的黄浦江上,西洋人的火轮冒着黑烟,与古旧的帆船并行。

上海有租界,有教堂,有完全不同于江南水乡的秩序和逻辑。

下船后,接引使老木并没给木七锦衣玉食,而是把他扔进租界一个普通学堂,让他读书识字。但同时,也开始了对他进行了一轮又一轮近乎魔鬼的训练。

这训练,用今天的话讲,就像是在训练一个超级人工智能。

第一步:海量数据输入

木七不仅要学四书五经,更要学西洋的算术、会计学、地理学。

放学后,老木还逼着他每天阅读邸报,分析上面的每一条商业信息——从米价的波动,到洋行的人事变动,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自由大宪章》,他都要写出自己的分析。

写不出来,或者分析得不对,就没有饭吃。

第二步:强化模式识别

闲暇时,老木还会带上木七实地考察十六铺码头,问他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刚才进港的三十七艘船,哪一艘的'运’最强?为什么?”“适才那一百零九个行人,哪十个未来会发迹?他们的'气’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起初,木七只能靠蒙。但被老木疯狂摩擦几次后,他已能逐渐精准,此后,在他的视野里出现的人、货、气,运等,不再是孤立的。

他开始能“看”到它们之间,有一条条无形的线,一股股无形的“流”。

有的人“流”运强劲,有的人“气”势枯竭。

这种常人罕见的“观流”术,是隐宗的入门心法。

第三步:算法建模与实战

学会“观流”后,老木开始教他隐宗真正的核心秘术——“引导术”与“敛财术”。

这并非什么凭空变钱的江湖戏法,而是一套基于“观流”的,极其精准的预判和干预手段。

起初,老木会给他一笔极小的钱,让他去投资。

比如,让他判断哪个水果摊的生意会火,哪个报童将来能自己开报馆。

木七必须像写论文一样,详细阐述自己的判断依据,精准分析出那些“钱流”和“气运”的走向,以及他打算如何用最小成本,“引导”一部分流量到自己身上。

成功了,利润归他。

失败了,就要接受惩罚——在深夜的黄浦江边,静坐“观流”,直到看懂错在哪里为止。

残酷的训练,完全摧毁了少年木七作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却把他打磨成一台只为“观测和引导钱流气运”而存在的精密机器。

但正是这种训练,为他日后执掌十三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天出差,暂时写到这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