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探索
2012-01-19 | 阅:  转:  |  分享 
  
lI

●叶伟玲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增加农民的收入,

如何确保既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又不破坏生态环境?

近年来,龙泉市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和现实基础,坚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确立“生态立市”的战略思

想,积极推进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把发展循

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在实践中大

胆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有力地推进了现

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



、在发展特色上做文章,探索出符合龙泉实际

的循环模式

2006年,龙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竹

产业、提升发展食用菌、特色发展茶果蔬”的发展思

路,明确把食用菌、茶叶、蔬菜和畜牧业等四大产业

作为龙泉农业的主导产业培育,并着力打造“植物一

动物一菌类”生态循环产业链,带领农民走生态路、

创生态业、吃生态饭通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几种

比较典型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1.以废菌棒为纽带的生态食用菌循环产业链模

式。龙泉,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的发源地,食用菌是

龙泉引以为豪的主导产业,产量、产值位居全省前

列。近年来,龙泉加强与浙大合作,以废菌棒为纽带,

积极探索食用菌废弃物的再次利用,“金针菇——金

针菇下脚料——秀珍菇”、“食用菌——食用菌下脚

料——牛饲料——养牛”、“香菇(黑木耳)——废菌

棒——育苗基质——蔬菜、苗木育苗”等生态食用菌

循环产业链模式逐步推广,较好地解决了食用菌废

弃物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2007年开始,龙泉市联

翔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尝试使用金针菇下脚料当培养

料生产秀珍菇,每袋菌棒节省成本O.4元,且秀珍菇

产量、品质与新培养料生产的差别不大,今年仅该合

作社生产量就达30万袋。2008年开始,金溢牧业公

司“食用菌废弃物转化生物蛋白饲料技术研究”项目

获科技厅专家评审通过。项目以香菇、黑木耳木屑培

养料废弃物和金针菇玉米芯一棉籽壳培养料废弃物

(金针菇菌糠)为基础原料,利用好氧一厌氧耦合发

酵技术,生产菌糠蛋白饲料,在育肥牛上以60%

一80%代替常规粗饲料肥育,总体节约饲料成本30%

·10·

以上,为山区发展以养牛、养羊和养鹿等草食家畜为

主的畜牧业探索饲料资源。2008年开始,先后在绿

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和龙泉尖峰蔬菜合作社进行的

“利用食用菌栽培废弃物生产园艺育苗基质的研究

及中试”也进展顺利,项目将研制出香菇、黑木耳栽

培废弃物发酵技术1—2套,开发园艺育苗基质配方

2—3个,构建一条香菇、黑木耳栽培废弃物处理一基

质化生产—蔬菜、瓜果、花卉育苗的循环经济模式。

2.以沼气为纽带的“猪一沼一作物”生态循环农

业模式。紧紧抓住户用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和规模养

殖场“811综合治理”项目在龙泉建设的机遇,引导

农户利用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等开发沼气,沼液、

沼渣再还田施肥,生产出绿色农产品,实现废弃物的

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前,全市已建成规模养殖

场大型沼气池项目67个,农村户用沼气2300多户,

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示范村49处,农村沼气

建设示范村5个。建立了“猪一沼(肥)一果”、“猪一

沼(肥)一粮”、“猪一沼(肥)一茶”、“猪一沼(肥)一

菜”和“猪一沼(肥)一牧”等多种生态种养循环模式,

既促进了农业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又保护了

生态环境。

3.以低山园地为纽带的畜禽立体生态养殖模

式。依托资源优势,探索出园地养猪、山地养鸡、园地

养兔、稻田养鸭养鹅、种草养羊等多种农牧结合养殖

模式,不仅为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广阔的

舞台,更重要的是为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

重要的样板。目前,已在果园、竹园、茶园内建立生态

猪场170家,生猪年饲养量达8.5万头;利用疏林

地、竹林放养土鸡、鹊山鸡等特色品种,山地养鸡规

模达到45万羽;利用木槿花园地资源,在园中建立

兔舍、兔笼,并设运动场,采用圈、放养相结合的方

式,养殖比利时野兔近万只;利用农田及冬春稻田休

闲期,养鸭养鹅6.5万羽;利用荒山、荒地、农田种植

优质牧草及改良草场1万余亩发展养羊,山羊饲养

量达4万多只。多种养殖模式并驾齐驱,形成了“畜

禽养殖—粪(肥)一有机肥一果园、竹园、茶园、瓜果

菜”、“农业废弃物一肉牛、山羊养殖一农作物”、“草

一兔一粪肥一木槿花(草)”等立体化生态型循环模

式,使区域内的林、茶、果、蔬、水稻、畜牧业等看似分

散的多种产业相互依存、环环紧扣。

二、在示范带动上求实效。生态循环农业促进了

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通过创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使龙泉传统

种养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生产经营方式由传统的

单家独户、分散无序,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

转变,增长方式由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向效益型增

长方式转变,极大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集

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农村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循环农业与“一池三

改”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生态市创建等

工作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圈舍粪水横流、蚊蝇乱飞现象明显减少,人、畜粪便

和生活污水通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直接杀灭了

寄生虫卵和部分病菌,基本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初

步实现了农作模式、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生态化。

一个个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生活舒适的

新农村正逐渐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2.农业竞争力日益增强。通过发展循环型种养

模式、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农产品附加值大大

提高。目前,全市建立农业标准化基地30个,已认定

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个,拥有无公害农产品

15个,5个企业的2万多亩基地获有机认证;通过日

本JAS认证4个、万泰有机认证4个,绿色食品认证

11个,其中食用菌标准化基地被丽水出入境检验检

疫局确定为食用菌示范区。农业主导产业和农产品

优势明显,“菌、茶、蔬、畜”四大主导产业布局不断优

化,培育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上半年实现产值

4.37亿,约占农业总产值的69%;全市共注册农产品

商标97个,其中浙江省著名商标5个;获全国名牌

农产品称号1个,浙江省名牌农产品称号5个;2001

年以来,先后获浙江农博会金奖产品22个;建成农

产品产地市场5个,在温州、宁波、杭州和上海等大

城市建立农产品直销点5个,农产品进超市l0家。

3.农民收入显著增加。25万亩耕地、395万亩山

地成了生态创业的车间,推行“菌稻”、“菜稻”、“畜

沼”等循环模式,效益倍增。农户通过“改厕、改圈、改

厨”,把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引进沼气池,沼气入室

烧饭、照明,沼液、沼渣用于农作物施肥,每年可增收

节支5000多元,农民成为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受益

者。由于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增加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效益,同时大面

积的土地流转和土地租金的提高,有效促进了农民

增收,近几年龙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都在10%以

上。

三、在政策措施上出新招。夯实了生态循环农业

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龙泉市坚持发展生态效益型农业发展思

路,通过出台政策、科技创新、生产主体培育等工作,

为生态循环农业有序、良I生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提出了“产业上山,农民下山,生态创业”的发展战

略,从创新具体的农业循环模式人手,通过政策引

导、资源整合、项目支撑等各个方面,加快农业循环

经济的实践和发展。在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省、丽

水市有关支农惠农政策的同时,出台食用菌、茶叶、

蔬菜、畜牧及产业化扶持政策,市本级财政每年投入

资金400万元,在各种环节上采取扶持政策来加快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出台了项目争取鼓励政策,

调动了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争资引资招资的积极

性,主动对接,种植、养殖循环项目逐年增加。同时,

把有关生态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列为部门、乡镇(街

道)年度考核和督查的内容,通过考核督查切实抓好

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2.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深化与浙大科技合作,实

施“背靠浙大,联姻高校、发展龙泉”战略,加强与浙

江大学的科技合作,认真实施已签约农业科技项目,

积极挖掘新科技项目。充分利用浙江大学龙泉市现

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中心及三位首席专家作用,让

更多的浙大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果和效益。全市

初步建立“一个主导产业、一位首席专家、一个扶持

政策、一批示范项目”的产业培育机制,完善“以首席

专家为引领、农技指导员为核心、责任农技员为骨

干、产业农技员为基础”的四级联动农技推广体系;

针对龙泉实际,更加注重产业农技员的培育,让他们

充当我市农村政策的宣传员、技术培训的辅导员、产

业销售的联络员、质量安全的管理员和矛盾纠纷的

调解员。同时,健全以农民为主体的参与机制,让农

民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实实在在得到好处,充分调动

农民从事循环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并通过加强宣传

教育、举办培训班等各种形式,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

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3.抓好农业主体培育。通过农业产业化扶持政

策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农业市场主体进一步发展

壮大,有效促进了我市现代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的

思路,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

业化经营模式。目前全市已发展农业重点龙头企业

4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丽水市级l9家、

龙泉市级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0家,其中

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丽水市规范化合

作社52家、龙泉市一星级规范化合作社9家。入社

社员5147人,联结基地32万亩,带动农户4.24万

户。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下,以连

片开发为基础,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标

准质量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同时,加快构建生态循

环农业产业链,重点引进“补链”企业。比如,通过建

设城北东书畜粪处理加工厂,不仅有效解决了规模

养殖场的粪便出路,减少了污染,也为无公害农产品

基地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料。

四、在提升服务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生态循环

农业发展

总体上看,龙泉市循环农业发展总体上还滞后

于农村经济发展,可以说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存在

较多薄弱环节,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仍然较低,只是在

局部或者是低层次实现物质能量的循环。因此,必须

不断加大技术研究和开发力度,完善循环农业发展

的政策措施,把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列为一项重

大的战略任务来抓。

1.政策引导。应充分运用行政、法律、经济、财税

等综合手段,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功能,实现政策资金

的倾斜。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

高人民群众对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节约农业资源和

保护环境重要意义的认识,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变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2.规划先行。制定科学、全面、长远的规划,为发

展循环农业指明方向,使各相关部门更好地明确各

自的职责要求,从而使循环农业发展少走弯路,并能

营造有利于循环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3.突出重点。龙泉市循环农业的发展还刚刚起

步,在面上整体推进这项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

题。在项目选择和载体建设上,应因地制宜,探索适

合本市不同地区循环农业发展的不同模式,以取得

实实在在的成效。

(作者单位:龙泉市农业局)

(上接第32页)

1朋确一个发展区域。要根据当地产业发展规

划布局,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当地政府要明确一

个鼓励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发展的具体区域,以便有

序发展。

2.搞好一个摸底调研。应该由当地政府牵头,组

织农办、农业、林业、开发总公司、旅游等相关部门,

对当地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现状、存在问题及农业基

地、农业示范园区、林场等各类适合休闲观光农业园

区发展的资源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掌握第一

手资料,为下一步决策,出台政策打好基础。

3.出台一个实施意见。要加大对休闲观光农业

园区的规范管理和扶持力度,出台“加快休闲观光农

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可包括休闲观光农业

园区定义、基本原则、准入条件、日常管理、审批程

序、规划布局、优惠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确保休闲

观光农业园区规范有序发展,使休闲观光农业园区

做到程序到位,手续合法,依法经营。

4.明确一个管理主体。针对休闲观光农业园区

管理主体不够明确的现状,当地政府应尽快确定休

闲观光农业园区主管部门。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可以

说是一个农业生态园区,省、市、县上下对口,更有益

于工作的开展,因此建议由县农办来行使休闲观光

农业园区的日常管理职能比较恰当。

5.制订一套审批程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对

·12·

涉及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审批事项进行一次全面梳

理,设立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准入条件,明确休闲观光

农业园区建设具体申报要求、项目审批及竣工验收

程序,从根本上杜绝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违法建设和

低水平建设,确保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合法经营,提升

各地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的档次和品位。

6.配套一些优惠政策。要继续加大对休闲观光

农业园区的扶持力度。一是要加大用地扶持。休闲观

光农业园区一般要求规模比较大、功能设施比较全,

因此占地面积较大,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可办理

1000m至1500mz以上的临时用地,同时给予永久性

用地优惠政策。二是要加大奖励力度。对按要求完成

建设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

予扶持,按照投资额大小由当地政府给予一定的奖

励。三是拓展融资渠道。在充分利用传统的融资渠道

的基础上,积极增加资金筹措方式,本着“谁投资、谁

受益”和“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的参

与。同时还可以推行股份制,以多种货币、非货币形

式融资。四是开展评优评先活动。推行“星级”服务,

在全行业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确定接待和服务

等级,以“服务质量星”的多少进行分类,对在表现较

好、游客满意度高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进行大力表

彰和奖励。

(作者单位:淳安县千岛湖风景旅游局)

献花(0)
+1
(本文系千岛花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