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龙泉市畜禽养殖业排泄物治理调查与思考
2012-01-19 | 阅:  转:  |  分享 
  


i_|ll薯l;。|嚣。

龙赫畜禽兼殖羹瓣泄物治堙箍与膀

t_。

|·孳譬嚷王建晓抵lj夏J美

l|lil|Ill|_l

誊强毪藉

龙泉市位于浙西南部浙闽赣边境,地处瓯江、闽

江、钱塘江三江源头,全市面积3059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25万亩,山地395万亩。毛竹园50万亩,茶园

3万亩,水果林2万亩,丰富的山地资源和林果业为

发展畜禽养殖提供了基础。近年来,畜禽养殖业发展

较快,如何合理地利用畜禽粪便就成为一个值得探

讨的问题。



、龙泉市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基本情况

2008年,龙泉市结合全省畜禽污染源普查工

作,组织人员对全市畜禽养殖业排泄物治理情况进

行了全面调查。

(一)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分布情况及利用率

1_龙泉市畜禽养殖场分布情况。2008年普查数

据显示,普查对象198户,其中生猪规模养殖180

户,年出栏量29279头,母猪存栏量3595头,肉鸡规

模养殖11户,年出栏量417200羽,奶牛规模养殖5

户,年存量52头,肉牛规模养殖2户,年出栏量210

头。生猪养殖180户主要分布在龙渊街道(6O户)、

西街街道(25户)、剑池街道(31户)、安仁镇(2l户)、

小梅镇(I2户)、兰巨乡(17户)6个乡镇,占总量的

92%。

2.畜禽养殖业排泄量及利用率。龙泉市畜禽养

殖业排泄量虽较大,但综合利用率较高。因养殖场

95%以上的生猪采用干清方式清粪,肉鸡采用垫草

垫料和放牧方式,粪便易于收集,198个畜禽养殖场

年粪便总量是1.63万吨,通过发酵已成为很好的有

机肥,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5.55%。尿液产生量是2.32

万吨,通过沼气发酵、养鱼、挖塘沉淀等方式已大大

减少了COD排放量。从普查结果中表明龙泉市畜禽

粪便尿液中的总氮产生量是253.99吨,总氮排放量

是106.93吨,氮排放率为42%,氮的利用率为58%;

总磷产生量42.01吨,总磷排放量7_30吨,磷排放率

为17%,磷的利用率为83%;COD产生量4188.55

吨,COD排放量657.33吨,COD排放率16%,COD

利用率为84%;铜产生量1697.79千克,排放量

202.85千克,铜排放率12%,利用率为88%;锌产生

量2879.88千克,排放量633.34千克,锌排放率为

22%,利用率为78%。排污指标和丽水市平均水平相

比,除氮的排放率高于平均水平外,其余均低于平均

水平。

(二)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渠道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通过

加工处理可制成优质饲料或有机复合肥料,不仅能

变废为宝,解决农村用能问题,而且可减少环境污

染,防止疫病蔓延,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

济效益。龙泉市目前畜禽废弃物利用渠道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1.规模养猪场废弃物利用。到2009年底已实施

“811”规模养殖场污染物治理67家,建成大型规模

猪场沼气池300立方米3个、100立方米8个、80立

方米25个、60立方米31个,并完成干湿分离设施、

水污分流设施以及沼液输送管道等配套工程建设,

形成了以沼气建设为重点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

用的综合治理模式。

2.农村散养猪户废弃物利用。近年来龙泉市农

村主要推广“一池三改”的做法,即将户用沼气池建

设与改圈、改厕和改厨结合起来。在沼气池上建猪

圈,建立“猪一沼一果”的户用沼气池建设模式,让废

弃物进沼气池发酵形成沼气人室烧饭、照明,沼液、

沼渣用于果树及毛竹林施肥。三年来全市己建8立

方米农村散养殖户用沼气3702个,遍及全市l8个

乡镇(街道)120多个行政村,占全市行政村三分之

一以上。

3.规模养鸡场的废弃物利用。2008年污染源普

查数据表明,全市有规模养鸡场有11家,主要为肉

鸡养殖场,基本采取垫草垫料养殖模式和果园放养

模式,产生的鸡粪便易于收集。且由于鸡粪肥效高,

一般直接作为有机肥得到合理的利用,基本上不产

·33·

I

生污染物。

4.规模养牛场废弃物利用。全市有规模养牛场

有7家,其中奶牛养殖户5家,肉牛养殖户2家。奶

牛场产生的粪便基本上当作种植业肥料来利用,尿

液则通过沼气池发酵为主;肉牛养殖场产生的粪便

晒干后则成为上好的生产食用菌原料,成为菇民的

“抢手货”。

(三)畜禽养殖排泄物的整治方式

1.及时制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方案。龙泉

市及时制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方案,《方案》中

规定了禁养区、限养区、非禁养区三类。在禁养区内

严禁新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现有的畜禽养殖场

要限期关停、转产或搬迁;严禁在限养区内新建、扩

建各类畜禽养殖场,已建的畜禽养殖场要按照环境

保护的有关规定,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削减污染物排

放总量,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2.以村庄整治工作开展养殖场整治。龙泉市龙

渊街道的三座堆、张家湾和安仁镇的寺口村聚集大

量小养殖户和庭院养殖户,畜禽排泄物影响了村民

的生活,为此有关乡镇结合村庄整治工作开展养殖

场整治,对小养殖户和庭院养殖户全部采取停养和

搬迁方式治理,改善了村庄的卫生状况,消除畜禽排

泄物对村民和周围的影响。

3.利用“两分三化”模式治理污染物。龙泉市有

关专家积极研究探索养殖场排污治理模式,形成独

特“两分三化”治理模式。“两分”:即雨污分流和干湿

分离;“三化”:即肥料化、无害化、沼气化。对养殖场

因地制宜采用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处理模式,建造肥

料加工厂、干粪堆积场、沼气厌氧池、沼液贮存池、污

水处理池等配套设施,建立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生

态模式,目前,龙泉市六种“两分三化”污染处理技术

要点已编制成图文资料书,并发放到广大畜禽规模

养殖场,成为全市畜禽养殖场排污治理的一大“法

宝”。同时,根据养殖场规模大小、农作物基地配套情

况、沼气利用情况等,分别选取生猪存栏50—100

头、100—30o头、300—50o头、500—800头、800—

1000头、1000头以上养殖户各一户建立了污染治理

示范户,治理效果十分明显。

4.建造生物高酵猪粪加工厂。加工厂以无公害

粪便综合治理技术为核心,如城北乡东书村养殖场

自筹资金30万元建起10000平方米猪粪加工厂,可

处理1万余头存栏生猪产生的猪粪,猪粪通过生物

高酵制肥的技术处理,制成无臭无味的有机肥,成为

·34·

生产无公害茶叶、蔬菜、水果、毛竹等农作物的最佳

有机肥料,即减少污染又增加收入。

二、龙泉市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龙泉市加快了以沼气建设为重点畜禽

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综合治理模式,走

出了一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综合利用的新路子,

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

1.认识不够到位。由于有的养殖场(户)环保意

识淡薄,有关责任部门对沼气建设在防治养殖业污

染、发展生态农业中产生的作用认识不够,对畜禽养

殖场废弃物的治理监管力度不大。

2.畜禽养殖点多面广。龙泉市单体养殖规模虽

然不大,但养殖专业户较多,分布面广,遍及全市19

个乡镇(街道),畜禽污染综合治理工作量大而难。

3.养殖业与种植业结合不理想。部分畜禽养殖

户只养殖不农作,畜禽排泄物无处消化,特别是城乡

结合部和个别畜禽养殖业较集中的小区,种养比例

失衡现象比较严重,畜禽粪便缺少足够的土地消化

利用。

4.综合利用技术还比较落后。传统畜禽生产模

式在偏远农村还比较普遍,生产工艺落后,栏舍设计

不尽合理,没有实行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同时沼气

工程建设、运行成本较高,技术需要进一步创新,应

在提高处理率和综合利用效益上做好文章。

三、加快龙泉市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几点

建议

1.切实加强领导。开展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不

仅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需

要,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健康、促进新农村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为此,政府部门应把畜禽污染

治理建设列入到年度目标考核,各有关部门和乡镇

政府应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专门机

构和人员负责畜禽污染物治污工作,从而形成齐抓

共管的良好格局,有力地推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同时为了鼓励养殖场(户)能积

极主动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应出台扶持补助政策。凡

按标准配置沼气工程及排泄物无污染化的养殖场

(户),市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对不配建粪污处理沼气

工程的,按照国家规定收缴排污费,对排污严重且屡

教不改韵要求采取停业整顿。

2.从源头抓起。农业、环保等部门要齐抓共管,

加快对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关停或搬迁。同时严把

审批关,畜禽禁养区内严禁新建、扩建(下转第32页)

容,一是农业科技应用信息化。如农业栽培技术、畜

禽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等等,利用信息技术

快捷、方便的特点,改变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和

手段,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速率。同时,利用信息技

术传播和转化最新科技成果,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

种养方式,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提升效

益。利用计算机智能化管理田间生产,如推广诊断施

肥、精量播种、温(湿)度调控等,发展精准农业。二是

农业推广管理信息化。包括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

植物疫情预警、防控,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管理、农业

投入品与市场流通管理、农业资源环境管理、农业工

作部署、农业统计等农业生产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以

及农村经营管理、农民生活消费的信息化。当前,有

些领导和部门对农业信息化认识模糊,甚至产生曲

解,把农业信息化视为简单的仅利用计算机和网络

手段推广农业实用技术,这是狭隘的想法。

2.讲究效用,以应用促发展。丽水山区地域广

阔,农村居住分散,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村村通

宽带还需有一个发展过程,农民对信息技术需求也

得循序渐进。当前,在丽水山区,要大力推广应用农

民信箱。农民信箱是我省总结农业信息化工作推广

经验,结合农村实际按照“以用促建”思路研究开发

的农业信息应用系统。其基本特点是真实性、可操作

性、强实用性。现今农村手机使用普及率较高,手机

与邮箱捆绑服务,农民即使没有电脑,照样可以收到

信息,不会错失良机,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村信

息化建设长期存在的“最后一公里”断层。农业信息

服务对象在农村,也是农业信息产生效益的主体,直

接服务于农业和农民。因此,在推广方式上,重点要

强化农业科技信息应用示范村的培育,树立典型,以

点带面,创新经验,用示范促推广。示范村培育要注

重科技应用为目的,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科技与信

息结合,使之产生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户信

息化。

3.创新机制,强化服务规范。农业信息推广应用

对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有效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

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农业部门要把农业信息

推广应用与改革农技推广体制结合起来,积极探索

一整套农业信息服务机制,推行信息共建共享,实现

涉农公共数据的兼容与共享。市、县农业信息网要通

过集合,实现“一站发布,各站共享”的目标,保证农

业信息推广应用工作的有序规范。要增加农业信息

推广应用的投入,制定投资政策,刺激农业主体对农

业信息的消费。要集合涉农部门的力量,提升农业信

息资源与产品的开发应用水平,确保信息的有效性。

积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力

量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逐步推进农业信

息服务的社会化。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上接第34页)各类畜禽养殖场,非禁养区的畜禽养

殖场建设必须按规定标准办理相应环评手续。新建、

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必须实行“三同时”制度,配建

治理养殖污染的沼气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

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投入使用前,应报环保

局、农业局共同对污染防治设施进行预先验收,控制

了新污染源的产生。

3.大力推广“三改两分离再利用”养殖污染防控

技术。一是改水冲清粪方式为干式清粪,将原来水冲

清粪改为先用干式清粪后再行冲洗的方式,减少了

污水的产生量;二是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通过加

强栏舍的设计,控制猪栏的冲洗次数,探索科学的冲

洗方式,减少用水量;三是改明沟排污方式为暗道排

污,改变原来养殖的舍外明沟的方式,将明沟发酵产

生的臭气减少,减少苍蝇等产卵的机会,避免污水横

流而污染环境;四是实行雨污分离,对雨水、生活用

水和污水进行分离,将畜禽排泄物直接排入排污管

道进入厌氧发酵池,雨水、生活用水通过专用的排水

·32·

沟(管)进行直接排放;五是建立粪便堆积发酵场所,

将畜禽粪便单独清理,并运送至专门的粪便堆积场

堆肥发酵处理,发酵后可作为肥料使用或出售;六是

污水沼气发酵利用,产生的沼气供取暖、炊事、照明,

沼液、沼渣用来养鱼、养水生植物、浇灌蔬菜、果园、

毛竹林、牧草等作物。

4.大力推广农牧结合模式。进一步实施“畜牧进

山,养殖上山”发展战略,立足龙泉低山缓坡多、土层

深厚、水利资源丰富的优势,将畜禽养殖业与种植业

有机地结合,大力推广“猪一沼一茶、菜、果、竹等”生

态养殖模式,推行农牧结合,以牧促农、以农养牧,提

高畜牧业良性循环和转化速度。从政策、技术等方面

加大对生态养殖扶持力度,加快龙泉畜牧业由分散

型向集约型、传统型向生态型、数量型向质量型的提

升,建立与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畜牧业生态体系,最大

限度地减少畜禽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作者单位:龙泉市农业局)

献花(0)
+1
(本文系千岛花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