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2
2012-02-04 | 阅:  转:  |  分享 
  


农村年长教师亟需解决的几个教学问题



浙江省开化县林山乡国芯希望小学:戴金辉





最近,我们学校搞了个“教师间相互听常态课”的教研活动。

一直来,我对年长的老师都比较敬重。老教师的课堂教学严谨,板书清楚,经验老道,毕竟,我也是接受着这样的教育成长的。

然而,这次听了他们的一些“常态课”之后,感觉他们在课堂上的有一些言行举止,我与之相比存在着一些差异。为了咱们共同的教育教学目标,故而,我将一一书面例举,真心与同行商榷。



上课:教师能不尊重学生?

普遍存在不尊敬学生的现象,这是我听了几位年长的教师多堂课之后发现的一个共同问题。主要表现在:

整堂课均听老师一人唱“独角戏”,很少有师生双边活动。就是像科学科这样操作性很强的理科课堂教学,在课堂上,一个实验也是老师做老师的,学生要不要做,该怎样做,会不会做,老师均全然没有顾及。实验时,教师自己做成功也好,没有做成功也罢,操作完一遍即将实验器材一收,继续自己的“传道授业”。课堂上,我看见一位课听得相当认真,据后来了解得知原来还是该班的班长,都已经把手举得高高的了,想提一个老师板书时出现的错误,即:老师把“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关系”写成了“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关系”,(漏写“拉力”二字)也被老师的一句“有问题下课再问!”的严词,拒绝该生打断他的“讲课”。我知道,这个错误绝对不是什么知识性的错误,完全是因不小心才“漏写”二字的,但这个不小心的“漏写”对听课尚不够认真也即没有发现这个错误是问题的学生来讲,这也许会是一个误导。更值得商榷的是:老师这样处理提问题的学生,是不是有些对学生不够尊重?

一堂课下来几乎听不到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整堂课,老师讲学生听,很少听到师生间的问和答。即使有,也顶多是:老师讲完了一个例题之后,这样问一句:“听懂(或会做)的举手。”这样的问题,我在一位年长的数学老师课堂里,共听到了三次。请问,这是数学问题吗?在同学举手的时候,我也仔细清点了举手的人数——成绩的确斐然,每次均有三分之二及以上的同学举手。学生真懂假懂,还是模棱两可的似懂非懂?据观察,我敢肯定的是没有举手的的确是一点都不懂的;举手的能有一半人真懂也就谢天谢地了!数学这东西懂与不懂不是听了以后就可以做出判断的,是需要通过具体的练习来加以验证的!老师讲完一个问题何不出几道习题让其练习?而就匆匆地“接下去”讲第二个问题了呢?

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我还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细节:在老师举到另一道比较难的也是老师精心准备的“求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的深化例题时,在课堂上听的很不耐烦的一位数学尖子生,为了“展示一下自我”,他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未经老师允许的前提下,急匆匆地将自己的一种解答方法脱口而出。在场的所有听课老师也觉得这位同学“脱口而出”的方法很不错,都以为:这时候,这位老师肯定会表扬他一番,然后让该生把他想出来的解题思路一五一十地讲解给其他同学听。不料,由于这位同学想的与老师准备的方法不一致,老师听了该生的解题方法之后,仅仅轻描淡写地说了“这方法也行”这么一句,然后又是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起他精心准备了那个方法来了:讲到激动的时候,还手舞足蹈的。这时候,我看着老师只顾自己的感受,却完全没去顾及此时(快下课了)的学生不仅一般般的学生听着感到困乏,就是连刚才想表现一下自己的那位尖子生,由于你的不尊重在先,他也垂下了头,扑在桌台上,也根本,没趣再听老师他那“自得其乐”下命令式的满堂灌了。我真为之感到惋惜啊!

倘若这位老师稍微尊重一下这位学生,即:在这个时候,先表扬该生一番,然后让其具体讲讲他的解题方法或干脆请该生到讲台上边讲解边板演。完事之后,老师再提出“还有别的方法吗?”这个问题抛给大家,一定能将已经困乏了的学生给重新振作起精神,再度点燃学生们思维的火把。说不定还能燃烧起一把燎原之火哩!

除此之外,老教师不够尊重学生的还表现在:课堂上,我很少看见老师离开讲台,甚至从讲台上走下来“深入一线”,与学生“身贴身”地交流,给学困生以“心贴心”地具体指导等等这样一些与时俱进的更加人性化的也是现如今大力倡导的“减负高质”的“高效之举”!

总之,我感觉:年长的老师,或许是太过强调“老师在学生面前的威严”的缘故吧,以至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堵厚实、坚而似乎有点绝不能“摧”的隔离墙!

课堂上,学生尊敬老师固然天经地义,但老师能不尊重学生吗?



备课:课标、教材、学生,孰轻孰重?

一提到备课,教师个个便能脱口回答出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这样既完整又十分正确的答案!然而,真正落实的呢?备课却只是抄写一个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的“教案”而已。

从这次“听常态课”的教研活动中,笔者从老师在课堂上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看,显而易见:老师,尤其年长的老师,在“备学生”这个环节上是做的远远不够的!或者说,教师们只重视了应付上级要检查的“教案”,却忽视了“备学生”这个及其重要的环节。

随着教育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现代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备课标”“备教材”,乃至人家写好“完全教案”,人家做好的“完整教学课件”也都能“随机可得”并资源共享了。

然而,备学生实际呢?备学生实际,教师必须深入一线、亲躬自己所任教的学生,蹲下身子与自己所任教的学生“身贴身”“心贴心”地深入交谈,才能了解清楚每位学生具体客观实际的。具体了解的方法可以是:学生作业整个儿过程是怎样完成的?所做出来的作业的正确率怎样?然后,根据学习态度以及作业的正确率准确判断出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了解每位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的表达能力等等,还有他们的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全面的了解学生,方可做到上课游刃有余:问题“切入口”的准确把握,教学问题有层次的设计,什么问题该请哪位同学来回答,哪些同学可能仍需课后进行补救的?“备学生”的这些实际问题都不可能是现成“随机”可得的,课堂上40分钟,则需要我们任课老师付出多少倍的课外时间对所任教学生的密切关注?

课标、教材、学生就备课而言,三者并没有轻重之分;然而,就目前这样一个现状,孰轻孰重?我想还是应该侧重于对“学生实际”的了解。教师,尤其农村年长的教师更应挤点时间与孩子的交往,多关注一下孩子各方面的心智、能力以及身心。



作业:课堂作业能留在课后完成?

把课堂作业留在课后完成,这已经成了农村学校尤其年长教师布置作业的一种惯性。课堂作业留在课后做对于一些学习比较自觉且学习习惯良好、成绩也不错的学生来讲,是没有多大问题的。问题是每一班的学生总有部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且学习成绩本来也不怎么样的同学的呀!对于这些同学来讲,你把课堂作业留在课后做,难免不出现敷衍了事甚至“抄作业”的现象了。

因此,我私自认为:课堂作业还是,如果实在完成不了的也要尽量多的争取在课堂内完成比较踏实!

看到了这个新问题的出现,不禁让我怀念起以前农村学校复式班的教学。想起了这个,我也便十分地仰慕并打心眼佩服起那些年长的已退休和现在仍然在职的老教师了。以前,也包括现在年长的这辈老师,他们一人包班并任教好几个年级的全部课程。这样的班级叫复式教学班;老师在这种复式教学班里上课,叫复式教学。常人一般有这样一种情感:天天存在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珍贵;一旦失去了它,它的优点便开始一点一滴地呈现在你眼前了。复式班的复式教学艺术就是这样。想起以前的复式教学:布置这个年级做作业,给那个年级上课;那个年级课上好了布置做作业,再来给这个年级上课……记得有位复式教学很有经验老师,在一次全县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说:双复式(两个年级)的教学班,每节课至少要安排“两静两动”(“静”指学生做作业,“动”指师生互动也叫教学活动)。天那,一节课40分钟,安排“两静两动”也即两次师生互动交流,两次学生在课堂里自己完成作业。

现如今,随着布局调整的深入及其到位,复式教学班,我估计在我们整个浙江也不可能有存在的吧。然而,我窃以为复式班班里的那种“动静搭配”,有张有弛的复式教学艺术,在我们的现今的“单式教学班”里仍然可以适用。尤其看到课堂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去完成时,更让我对复式教学艺术深深的眷恋。

老师们,捡起当年复式教学的优秀瑰宝,将课堂作业留在课堂里“当堂完成”的优良传统继承下来吧!这是我的个人想法,对错还有待与大家的商榷和确认。



“教什么”与“怎样教”的问题

“教什么”“怎样教”这是老师在进入课堂之前必须要明确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对于以前的老教材,处理过老教材的老教师来讲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先考虑好“教什么”再考虑“怎样教”。其实,教材中也均有明确的指向,可以这么说,这个问题,在老教材里,老师根本用不着去怎样考虑的。

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即:新课程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这两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也问题百出:像文科类,如语文学科,别提走进课堂前,就是走进课堂后,老师的所作所为,也弄不清他到底在“教什么”?再加上现代先进教育技术以及各种媒体介入到教学课堂之后,就更加让人眼花缭乱。一没完没了地分析起课文来,就不知道他到底是在上《自然》课,还是上《思想品德》课了?一堂语文课上下来,居然闻不到半点语文味!

因此,“教什么”的问题在语文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为了让语文教师在上课前能明确“教什么”的问题,语文界的教育教学专家也纷纷出来说话了:要树立“简约语文”理念,语文教学要“回归语文本色,打造‘素色课堂’”等等观点接踵而至。连小语界的权威人士、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今年7月份的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也发出“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呼声。

显然,在进行语文教学,或进入课堂前,或语文教学进行时,我们都必须把“教什么”明确于心,然后再考虑“怎样”一步一步地“教”。

“教什么”的问题对于理科,如数学、科学来说的确要好得多,尽管也出现过将数学课上成语文活动课或语文体验课,但这毕竟是个例。然而,对于“教什么”的问题在理科中却又显得非常突出了。

问题的主要来源:在于数学、科学等新教材的弹性大、灵活性强:由于教材中例题的解题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出现了多样性,有的甚至“不确定”,故而弄得理科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清楚到底应该“怎样教”了。

因此,我们的理科老师就应该在“怎样教”上多下功夫。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深入课堂,哪能了解到农村一线教师课堂教学的这些实际问题。现在,我把问题摆出来了,并没有半点恶意攻击或贬低某位老师的意思,只是为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能更加扎实、更加有效开展,真诚地提出来与大家商榷而已。如有不当之处或过激之言辞,请同行多多指教并包涵。





作者信息:

姓名:戴金辉

单位:开化县林山乡国芯希望小学

地址:浙江省开化县林山乡菖蒲村

邮编:324300

电话:15857030496

电邮:dzh6024205@163.com

献花(0)
+1
(本文系石头柱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