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莫把家长当成惩罚武器
2012-02-06 | 阅:  转:  |  分享 
  
莫把家长当成惩罚武器陈进好2002年12月28日我部《点击》版刊发了《教育惩戒,在雷池边缘行走》一文和相关报道。文章发表后在广大教师中引起了反响和关注。一些教师来信来稿,表达自己对教育惩戒问题的看法。本部从今天起开设《我看教育惩戒权》讨论栏目,摘登其中部分来稿。欢迎校长、教师、家长们继续就此问题发表评论和见解。前苏联教育家契尔那葛卓娃和契尔那葛卓夫在《教师道德》一书中写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学校的六年级学生萨沙出色地完成了一项社会工作,受到教师的赞赏。校长为了嘉奖家长教子有方,决定邀请他父亲来校。但他父亲没有来。第二天这位家长给学校打来电话,抱歉地说:“我有一项紧急工作在身,昨天没有到学校去。但是你们放心,我已经揍了他……”家长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他的印象中,除了孩子犯错误,老师是不会叫家长到学校的。也就是说,家长被老师叫到学校,就是听老师告学生的状。老师向家长告学生状的事,在我们周围并不少见。时常听见我们的老师对学生说,你再不认真学习或再不好好表现,就把你的家长叫来。言外之意,是让家长将学生领回家教训一番。他们将家长当成了惩罚孩子的武器。尤其是在明令禁止教师体罚学生的今天,有些教师更是喜欢使用这种方法。这样做,也许对学生能起到一时的教育和震慑作用,但长此以往,必将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产生不良后果。首先,它变相地体罚了学生,拉大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虽说体罚学生的并不是老师,但起因在老师。学生挨了家长的打,自然而然地会将怒气转移到老师身上。次数多了,学生便会对老师产生反感情绪和恐惧心理,不敢或不愿与老师交流,从而影响其学习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其次,它削弱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不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学校教育在学生所受的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家庭教育只是起辅助作用。尤其是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更需要老师的传授与引导,家长只是起配合作用。如果将二者关系摆错了位,把本该由老师来完成的工作,交给家长去做,效果不但削弱,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或学习不好,老师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而家长由于能力和精力所限,是很难完成这一工作的,弄得不好,还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第三,妨碍了学生与其家长之间的感情交流。家长一次暴打,很可能打断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交流渠道,而老师的告状是引起家长发怒的主要原因。处在重重压力之下的学生,与家长的交流渠道本来就很少,如果再人为地设置障碍,学生的心灵就更加孤独。当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割裂开来,二者要密切配合,只不过在方式方法上要注意,绝不能把家长当成惩罚孩子的武器。《中国教育报》2003年1月4日第3版



献花(0)
+1
(本文系文渊二阁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