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穴位按摩(实用)
美容疗方保健2010-01-2715:38:03阅读94评论0字号:大中小
?
?孩子的手和脊背上布满养生保健的灵丹妙药,如果学会了小儿推拿,当孩子有病时,您只用揉揉他们的小手就够了。
?
1、五脏的清和补
五个指头分别关联五脏,而五脏有实有虚,虚则补,实则清。五个指头从大拇指起分别对应脾、肝、心、肺、肾。
儿童的大多数病与火气旺有关,心火、肝火一般只能清不能补,孩子经常发热、面红耳赤、烦躁不安、哭闹等现象,一般与心火、肝火亢盛有关,需要清心火,清肝木。
脾土和肺金可清可补,要视情况而定。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不能运化食物,腹泻是小儿常见的症状,就要补脾土。热生于肺,小儿有发热的症状,需要清肺金,因肺虚生热,又要补肺金,清热补虚两者并不矛盾。
肾是先天之本,肾水只能补不能清。
对于脾土、肝木、心火、肺金来说,直推(向指根方向)为清,旋推为补。肾水则相反,直推为补,旋推为清。
2、寒凉病症推三关
推三关是指用拇指或并拢中指和食指,从孩子的手臂前侧的腕部推到肘部,根据年龄和病情把握次数,0-3岁不超过200次,3-10岁不超过500次,以孩子的手臂发红,眼睛安定有神为宜。
推三关,相当于给孩子吃了温补的药物,用来温里,发汗,适合受凉腹泻等寒凉病症。
3、热性病症退六腑
??推前臂后侧,自手肘部推到腕部,可迅速清退小儿高热。
4、揉外劳宫
??劳宫在手心,外劳宫在手背上与劳宫对应的位置,家长可用一手托住孩子的小手,一手用手指点住外劳宫,轻轻转圈按摩,这可以燃起孩子的心火,驱散体内的寒气,对风寒感冒、虚寒腹泻、遗尿、疝气都有疗效。
5、???????清天河水
推前臂内侧正中,以指腹从孩子的腕部推到肘部,推天河水有退热、镇静、安眠的作用,对孩子发烧、心烦,口渴有很好疗效。
6、???????推大肠和清大肠
大肠和肺相表里,热生于肺,不能完全从肺部清退,就得借助大肠了,当孩子有肺热、
肺燥的时候,不妨通过大肠经调整。
沿着食指外缘,从指尖推到虎口,叫推大肠,可以生津润肺,从虎口推到食指尖,叫清
大肠,是用来清热的。
7、???????推脊柱
推脊柱也有很好的退热作用,让孩子趴着,家长用食指中指的指腹从脖子根部一直推到
、尾椎骨。脊柱从上往下推可以帮助孩子退热,从下往上捏则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8、???????掐四横纹
四横纹指孩子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上靠近手掌的第一指关节的四个横纹,可以用大拇指的指甲掐揉,力度以稍有痛感为宜,每个手指掐2-3分钟。治疗孩子的疳积、腹胀、消化不良效果很好。另外还可治疗腹痛。、惊风、气喘等。
9、揉板门
??揉板门也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板门就在手掌大鱼际处,顺时针、逆时针揉都可以,也可以来回推3-5分钟,揉板门可以调理孩子的脾胃,让孩子胃口大开。
10、分推腹阴阳
如果孩子受凉导致肚子疼,家长可以将手搓热从孩子中脘至肚脐中线向两肋方向分推,推3-5分钟,可以帮助排出孩子体内的寒气,治疗腹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以上手法对于越小的孩子,效果越好,5-10岁效果就差些了,要想达到最好效果,还需配上耳穴或四肢穴位,10岁以上基本按照成人来取穴治疗了。
便秘积食:
大肠穴,在食指侧面从指尖到虎口(合谷),由指尖推到虎口为推大肠,属温性,可以用来止泻;由虎口推向指尖为清大肠,属凉性,可以用来治疗便秘与食积。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中部,旋推为推板门,属温性,可以用来止吐、止泻,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大肠,属凉性,可以用来治疗便秘与食积。
?
小儿推拿按摩穴位图(正面)
?
小儿推拿穴位图(背面)
小儿推拿穴位图(手掌及上肢屈面)
小儿推拿穴位图(手背及上肢伸面)
?
给小儿每天捏脊一次。小儿俯卧在床上或家长膝盖上均可,露出腰背臀部皮肤,家长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沿脊椎两旁捏起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捏三下提一下,从脊椎的尾骶部至第七颈椎从下向上捏,每次捏五遍;
补脾土,就是向掌推拇指螺纹面,200次;
清肝木、清心火,向指尖方向分别推食指和中指指腹面各100次;
补肺金,向掌跟方向推无名指200次;
补肾水,向掌跟方向推小指200次;
揉板门,就是揉小儿手掌大鱼际150次;
推三关,推小儿前臂阴面靠拇指那一直线150次。
坚持每天推,持续两个月。
推三关:就是推小儿前臂阳面靠拇指那条线,用拇指或食指指面从腕推到肘,推到小儿手臂微微发红,小儿会微微发汗。可以代替麻黄、肉桂,发汗散寒,激发小儿自身抗病能力。
推六腑:就是前臂阴面靠小指那条线,用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可以代替滑石、羚羊,退热作用非常好。
引天河水:顺前臂内侧正中线,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效同黄芪、黄柏、连翘,清热解毒。
补脾经:向手掌方向推小儿拇指面,就像吃人参、白术,大补元气,是一个很好的保健方法。而清脾经的效果跟吃灶土、石膏一样,清脾胃的热。清脾经就是向指尖方向推拇指面。
侧推食指为补大肠:温肠止泻,治疗腹泻。推大肠经,从食指推向虎口,手到病除。反之,从虎口推到食指侧线为泻大肠,效果同吃大黄、枳实,清热通便,治疗便秘。
向指尖方向推中指清肺,功同桑皮、桔梗,宣肺清热;向手掌方向推止咳,效果如五味、冬花,补肺止咳。
小指补肾:强肾益精,经常推小儿小指面,就可以填补肾气,弥补先天不足,增强体质,防止体弱多病。
开天门:欑竹(天门),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即开天门。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搐不安。
推坎宫:坎宫(阴阳)自眉头向眉梢成一横线,两拇指向眉梢作分推,即分阴阳。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赤。
运太阳:眉后凹陷处,两拇指绕侧自前向后直推,推太阳;用中指指端揉或运,即运太阳。主治头痛发热、目赤痛。
揉百会:两耳尖连线头顶中部,拇指按或揉,治疗头痛、惊风、遗尿。
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间,另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转腕关节,常用作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的作用。
揉板门:按揉手掌大鱼际部,可以健脾化滞,主治呕吐、腹泻、气促、气攻等症。
运内八卦: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元,八卦穴在此圆周上。用拇指沿圆周推揉极为运内八卦。主治:咳嗽痰喘、胸闷纳呆、腹胀呕吐。
揉一窝风: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用指端揉,即称揉一窝风。主治:腹痛、肠鸣、关节痹痛、伤风感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