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理解命题思路
2012-02-10 | 阅:  转:  |  分享 
  
理解命题思路,把握阅读规

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角度一般集中在以下四方面:一是理解文章的主旨,这也是最主要的考查角度;二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义;三是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四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一般规律是“理清思路,整体感知→抓住关键,筛选信息→整合信息,概括要点→综合分析,鉴赏评价”,而高考试题的命制也正是遵循这样一个思路: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从直观整体感知再到理性鉴赏评价。所以,我们在阅读鉴赏时,一定要时刻把握这条规律,而不要急于求成,匆忙下笔。

第二.体会命题原则,有效针对作答

1.答题要领

应该重点注意以下五点:一是先通读全文,初步掌握全文意思。二是体味题目的含义,它或是涵盖全文的内容,或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或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的思路。三是善抓中心词和中心句,它们一般出现在每段的段首或句末,回总领下文或收束全文,并为理解全文的主旨奠定基础。尤其是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四是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五是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的题目要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

第三.熟悉常见术语,简单规范答题

高考散文阅读很突出的一点就是对散文技法的考查,考生一定要掌握常见的术语,运用术语进行熟练表达。先将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大致考查的几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做如下归纳和例析:

1.三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和真实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象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2.修辞方法类

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感情强烈;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富有情趣,新颖别致;栩栩如生,生动形象。

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一气呵成;文意贯通,语气强烈;节奏鲜明,抒情淋漓尽致。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层次清晰;增强紧凑感;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3.表达方式类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个性突出。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

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深刻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景物描写:再现自然风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工笔描写: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寄托感情。

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朴实清新,平中透奇,含义深邃。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铺垫照应。

倒叙:强调结局,先声夺人;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结构灵活。

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夹叙夹议:灵活多变,表意自由。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4.常见行文段落的作用

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过度段:承上启下,转换自然;衔接紧密,上下连贯;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结尾段:呼应前文,卒章显志,深化并升华主题;耐人寻味,余音绕梁,让人难忘。

5.表现手法类

类比:以浅寓深,以近比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重点,强调语意,抒发感情,行文跌宕,曲折含蓄。

对比: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具有强烈的反差。

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其言辞的表面意思和自己的真实意思完全相反,真实意思藏在字里行间,具有更鲜明地表达主题的作用。

渲染:设置铺垫,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铺垫:给下文情节产生的必然以暗示。

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鲜明,主次分明。

6.篇章结构类

开头结尾的谋划:首位圆合,使得结构完整,主题突出。

详略主次的安排:详略得当,使得中心突出,表达合理。

行文线索的贯穿:形散神聚,使得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过渡照应的勾连:承上启下,使得衔接自然,巧妙勾连。

伏笔悬念的设置:引人入胜,使得趣味横生,逻辑严密。





献花(0)
+1
(本文系文化的传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