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wwq85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0023王泽纪40多年前晨光建设往事点滴 (NXPowerLite)
2012-02-10 | 阅:  转:  |  分享 
  
















神秘

从北京临出发去晨光前,院领导悄悄地通知我们:中央决定,为了国家的长远大计,我们国家主要产业、科研基地都要向‘三线’转移,北京化工研究院也必需向三线搬迁。院里决定要求我们参与规划设计、筹建等事项。之前,常化知院长就曾随部里领导到四川选点,并有了初步的规划方案,我们的任务就是进一步落实已经初步选好的几处厂址并完成筹建任务。按照部里要求晨光的筹建以北京化工研究院为主;设计工作由化工部第一设计院总负责;具体分工为:一、四厂由北京化工研究院设计室负责;二厂由上海医药工业设计院负责;三厂由第一设计院负责;施工任务由化工部第八化工建设公司负责。(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出发前领导给我们交待了几条纪律:这次的任务要保密,不许告诉他人(包括自己的家人),保密范围包括我们要去的地方、做什么事。(其实,当我们到达车站后才知道我们去的目的地是隆昌,通信地址是隆昌一号信箱)。

火车到达隆昌站是一个深夜,到第二天天亮,我们包租了一辆卡车直接开到了富顺城里,当时富顺县城的汽车很少,在街上突然出现我们这批生人(特别是我们有好几个是眼镜的)而遭到围观。我们也对这个地方很是好奇。晨光就建设在富顺的事实我不记得到什么时候才允许公开?







艰难

富顺县城到晨光有七、八里路,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们自己既没有车,城市也没有可供使用的交通工具,我们唯一可行的交通就是“11”路(两条腿)。到了后来逐渐才有了人力车,马车;我们自己也从北京运过来几辆车。那也都是后话了。

我们开始进入晨光,就住在当时选定四个厂址中条件最好的“丝厂”(就是后来的四厂)的仓库里,里面用竹席子分割成几大块,男男女女统统就在那里办公、住宿,我们给他取了一个很棒的名字---《大世界》。开始时也只能从沱江挑水吃,早晨统一在沱江上洗漱。有一年大风、暴雨,雨水从小青瓦缝倒灌,我们所有人的办公用品、行李全部泡在泥水里。更有人在夜里起来方便时竟在门把手上摸到了一条蛇。





享福年晨光大规模施工建设开始了,四个厂区的各项建设工程热火朝天的进行着。条件虽然艰苦,但人们都为能“让毛主席他老人家睡好觉”,看着自己辛勤劳动有了果实而倍感欣慰。且当时当地的物价便宜,大家都生活得很满足。桔子两三分钱一斤、鸡蛋三四分钱一个;我们八九个人周末到县城下一趟饭馆也只要花几块钱。富顺国营餐厅成了我们大饱口福的“老地方”。



灾难

就在人们期待着晨光基建完工,开工生产之际,“史无前列”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各派之间斗争升级,武斗常有发生,有些人不得不到外地避难。“批判”我的大字报也铺天盖地的来了,什么事都无法进行下去。还有消息传来,北京院不搬迁了。好在当时北京院还没有搬迁,我们得以回到了北京,但是北京院造反派和“军管会”竟不承认我们是北京院的人,经过我们的多番交涉,才让我们这批参加晨光建设者,北京院的“苦力”行列----厨房炊事员、供应科送料员等;我还有幸和在厨房劳动的傅积赉(他当时还不是院长)一起上锅炒过菜!

(王泽纪2011.6.4.)





【读后感】看了泽纪的这篇文章才知道晨光的开拓者、建设者们的艰辛。在当时那么艰苦条件下,他们毫无怨言,积极开展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地完成了晨光化工研究院的建设任务,使后面大批科研队伍能按时地进入现场。向晨光先行建设者们致敬!(吴文庆2011.6.5.)















晨光人.文集40多年前晨光建设往事点滴王泽纪



187







献花(0)
+1
(本文系wwq85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