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wwq85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0044读后感(4 )
2012-02-10 | 阅:  转:  |  分享 
  








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了吴文庆的描写四川脚夫的“下四川”钢琴曲及其创意。可惜,我在上海伺侯95岁老母时,很忙乱,没来得及在钢琴上弹奏赏识她的“下四川”。但我深信不疑,这首曲子一定是深情、动人和优美的。

像学问渊博的老佟以及全体晨光之家编辑组这样的团队,他们热心地为大家办事,又肯下功夫、深钻研,我们很敬佩、敬重他们。

祝愿网上之家越办越好!











吴述扬落户晨光的回忆



吴师傅朴实的叙述却体现了当年晨光人乐观的精神面貌。吴师傅睿智、永远都是笑眯眯的。我曾在九室工作过,文中提到的很多人我都熟悉,也是我很尊重的师傅。特别是冯国铭师傅北大学生物的随许师傅(二室)迁来晨光后在力学组,但冯师傅很聪明,做为力学组长业务能力很强,和冯师傅在力学组工作期间得到冯师傅帮助和指导受益匪浅,可惜他走得太早了。周黎建



看了两吴写的文章,如同见到他们,尤其是吴述扬那风趣的言语把我又拽回到26年前与他共事的日子,和他一起工作,无论在工作上,和在做人上受益匪浅,按现在的话说:工作并快乐着!看到他们的文章,我感到他们刚到晨光院时受的苦要比我们多多了,但是他还是那么乐观,克服那么多的困难,真是令人佩服啊!(吴文庆2011.6.24)

我们家和吴家是老友了。退休这么多年,一直没断联络。不论他们在上海,在苏州还是在加拿大,或是email,或是电话,总会书来信往。退休前,我在九室和大吴共事;老伴和二吴在八室一个组共事。就是他们的女儿吴焱,还和我切磋过英语哩。那是我十年磨一剑时的事啦。这人的性格是有生具来的。大吴的乐天派难能可贵。和他在一块儿,你就愁不起来了。我们在美国帮女儿,他们在加拿大帮女儿,在上海帮儿子。老了,照顾孙辈,发挥余热吧。保重身体还是要的噢。(佟世维2011.6.25)













林菁读后感:

小林菁写的非常好,很感人,记忆得也很清楚,看了文章把我又带回到30多年前的环境里,真是不错的孩子,从小就懂得分担大人的劳累。林菁的回忆的点滴就是当年晨光的孩子们生活的一个缩影。孩提时本应在大城市享受更多的快乐,却随父辈们来到条件艰苦的富顺,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童年、少年.....(有的在四川出生),他们少了物质的享受,却多了份在晨光的快乐,父辈们乐观向上的敬业精神,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潜移默化,也就会和他们的父辈们一样,有不了的晨光情。因为,那是几代晨光人为之奋斗的地方。(文章写得很好有代表性)周黎建2011.6.25深夜看了林菁回忆晨光的文章使我感慨万千,小林作为内迁职工的子女其实也是老晨光了,她的回忆是那么细致、生动,体现了山沟里生活难以忘怀的记忆。

当时林菁家住10号楼,我家住13号楼,简易楼房长廊相对,当时就知道她每天为小妹妹打牛奶,父、母常出差生活能自理,是—个很能干的小女孩。今天有的孩子娇气十足,成家后永远在依赖父母,生活都不能自理,也不愿意自理,真该好好学学林菁。

林菁爸爸林文新是102连连长,撤连后是二室主任,是我的老领导,当时大家皆不称官职,直呼老林,大家也习以为常。他是德国留学生,业务上很有造诣。北京院内迁时二室仅亚硝基—个项目,在老林领导下,新开辟了4个项目,二室变成了5个项目,使二室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当时二室领导更多的是责任及义务,工资无体现,但处处要带头,比群众忙得多。林菁提到打防空洞我是知道的,但闪了腰因老林未讲,我今天才知,另—件事我印象极深,老林患了带状疱疹,前腹后腰—片红,剧疼不已,可能是衣服接触都疼痛,正值夏季,干脆赤膞也坚持上班,我劝他休息,老林说有这么多事,无法休息。

后来老林调离二室到总厂、化工部、北京院,虽然调动离开了我们,但—直很关心有机氟的发展,我们也怀念他,还常常联系。

今年2月老林不幸离开了我们,心中的怀念会永运保存!

杨国威何诚







燕舞随笔早年到晨光写得不错,文字朴实,字里行间充满对晨光和晨光人的敬意和留念。写出自己在晨光的感受,因为在那蹉跎岁月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燕武与我们同住单身楼,其夫人在行政科,在我的记忆中燕武的形象还是身着工作服,腰栓电工工具的样子......,时间过得太快了!周黎建2011.6.25









读吴持生纪念文章感怀

伟略导航程,

巨手擎华难。

猎猎旌旗血染红,

儿女英雄传。



立党永求公,

执政民心念。

治党从严见竭诚,

本色不曾变。







罗曼华-《晨光往事》读后感:





曼华一家好浪漫哦,工作之余融入自然,享受生活!我不会游泳,但是我喜欢爬我们六号楼旁的回澜塔,登高望远,俯视尽可能多的晨光全景,从塔顶看沱江也真够爽的!

晨光多才多艺的人材还真不少,可惜在晨光我的接触面太窄,我是不久前才刚刚惊讶地发现有像曼华、桂香、瑞珍,还有张文基等等这样、有着艺术细胞的同事,弹琴,画画、写诗样样在行,让我佩服不已!

曼华爱人陈若喜是我105连的同事(不一个室),后来去念研究生,给我的印象很热情,没想到泳技好到能救人!

退休后的曼华一家,不时回上海小住,离我家很近,随着来往,我发现其实我们的罗大夫是一个热爱生活,重感情,容易亲近的人,我目睹了她不厌其烦,无微不至地辛苦照顾95岁、有点糊涂的老母亲,很受感动,像这样的大孝女,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中已属稀缺,老太太真有福气!



















晨光人.文集读后感(4)编辑组



265







献花(0)
+1
(本文系wwq85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