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万木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望眼诊病
2012-02-10 | 阅:  转:  |  分享 
  
望眼诊病



目为视觉器官,属五官之一《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

目"。《素问·解精微论》指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灵枢·邪气脏腑病

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

为之精"。说明目与五脏六腑,经络筋骨、精神、气血都有密切关系。眼之所以能明视万物,

辨别颜色,全赖五脏六腑精气的滋养。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常可反映于眼部,甚至引起

眼病。反之,眼部的疾病也可通过经络影响相应的脏腑,以致引起全身性反应。因此,通过

眼诊既可辩别眼晴疾病,亦可察五脏六腑的变化,且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见微知著"

的意义。《灵枢·邪客》篇曰:"因视目之五色,以知五脏而决死生"。说明眼诊与面部五色

具有同等意义。

彭静山教授根据《内经》理论,十二经脉与眼的关系,以及东汉时华佗的"观眼识病"

法所述:"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穴,谓心、肺、

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气血

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见,而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也"。从而得出了看

白睛上的血丝来诊断全身疾病的方法。经十多年来几万只眼睛的实践,达到了只要扒开眼皮

一看,就能知道病在某经、病程长短、病势轻重、病情消长、病因寒热虚实等。并且还可知

疾病原发在某经,现在是否传经,传经以后,原发的那经是减轻还是加重,以及病的来龙去

脉,预后转归等等,部可以在两三分钟内一目了然。

彭教授这种神奇的观眼识病法,主要用肉眼观察在双眼各区穴出现的血丝颜色(鲜红、

紫红、深红、红中带黑、红中带黄、淡黄、浅淡、暗灰等),形态(根部粗大、曲张、怒张、

延伸分岔、隆起一条、模糊成片、垂露)的变化来判断全身疾病。具体分述如下。

一、眼球的经区划分方法

两眼向前平视,经瞳孔中点作一水平线并延伸过内外眦,再经瞳孔中心作一垂直线,平

延伸过上、下眼眶。于是就把眼分为四个象限,再把每个象限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区,即成四

个象区、八个等区。此八个相等区就是八个经区。左眼属阴,阳生于阴,八区排列顺序是顺

时针方向;右眼属阳,阴生于阳,八区排列的顺序是逆时针方向。但各区所代表的脏腑,左

右相同。

一区为肺、大肠;

二区为肾、膀胱;

三区为上焦(包括膈肌以上的胸、背部、胸脘内在脏器、颈项、头面、五官和上肢);

四区为肝、胆;

五区为中焦(包括膈肌以下、脐以上、上腹部、腰背及其内在脏器);

六区为心、小肠;

七区为脾、胃;

八区为下焦(包括脐水平以下、小腹、腰骨氐、髂、臀、盆腔、生殖及泌尿系统和下肢)。

各区所占的范围,用时钟计算为90分钟。如左眼一区由10时30分至12时;右眼一区为7

时30分至6时。余此类推。



二、络脉形色诊法

人的白睛(球结膜)上可见隐约纵横交错的络脉,正常人的络脉纤细而不明显,尤其是儿

童的眼球,如果没有生过大病,则白睛青白洁净,看不出络脉分布。若是生病以后,或由皮

肤通过经络而传到内脏,或由内脏外传到皮肤,不论某一经或几个经受病,都可从眼白睛上

显露出来。经络是通到全身的,十二经直接或间接地都与眼睛联系,经络在周身其它部位为

肉眼所不能见,但球结膜是半透明的,其所分布的经脉一经加深即很容易看到,而且一经出

现,其残痕与生长存。就像肺结核癒后钙化点似的永远存在。一般归纳为白睛有七种形状和

八种颜色,如果某一区发现络脉形态和颜色异常,则说明相应的脏器有疾病发生。

(一)络脉的形状

1.根部粗大

由白睛边缘处络脉粗大,向前则逐渐变细。此种形状多属于顽固性疾病。

2·曲张或怒张

络脉出现曲张,由根部延伸,中间转折曲张,以致于怒张。为病势较重。

3·延伸

络脉由某一经区传到另一经区,则出现延伸现象。这表明是疾病起于某一经,又传到了

另一经。

4·分岔较多

此种现象多出现在眼球上部,眼球下部亦有时出现。说明病势不稳定而容易变化。

5·隆起一条

多属六腑的病。观眼识病,因巩膜与结膜的络脉深浅不同,五脏病多出现于深层,好像

络脉在玻璃板下面。六腑的病多在上层,好像在玻璃板上面似的。

6·模糊一小片

此种络脉多发生在肝、胆区,肝郁症、胆结石症往往出现。

7·垂露

白睛络脉下端像垂著一颗露水珠似的,如见于胃肠,多属虫积。

(二)络脉的颜色

白睛上络脉的色泽。基本是红色,但有浓淡明暗之不同。从这些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病

程长短,寒热虚实,预后转归,病情变化,可作为诊断及观察疗效的参考。

1·鲜红络脉鲜红,为新发病。属实热,病势正在发展。

2·紫红络脉如呈紫红,说明病为热盛。

3·深红络脉深红,主热病且病势加重。

4·红中带黑络脉红中带黑,主热病入里。在上焦之间,病人多有神昏谵语。

5·红中带黄络脉红中带黄,黄色于五行属土,脏腑为脾胃,"胃为后天之原","有胃

气则生",为病势减轻的征兆。

6·络脉淡黄白睛上出现络脉颜色淡黄为病势将癒的征兆。

7·络脉浅淡络脉的颜色浅淡,是气血不足,属于虚证或寒证。虚证气血不足,寒证

气血凝滞,络脉的颜色浅淡。

8·络脉暗灰白睛上络脉暗灰,属于陈旧性病灶,疾病早已痊愈。然而由暗灰转为淡

红是其旧病复发征兆。

白睛诊法主要通过观察巩膜、球结膜出现的血管颜色、形态变化,来判断疾病的病位、

病因、病性和推测疾病预后的一种诊断方法。白睛的诊法与彭氏眼诊法基本一致,只是对彭

氏眼诊中络脉形态、颜色主病略作补充,并增加部分脉络形态及颜色主病。因此,在诊察疾

病时,可同时参考彭氏眼诊。此外,在眼区的划分上又与彭氏眼诊不同,此处选用全息论,

将人体脏器分布与眼的不同区域相应(左右相同)。但两者观察络脉形态、颜色是一致的,互

为参考,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一、白睛脏腑定位

白睛诊法也遵循著一定的定位规律,一般躯体上部疾病的眼部络脉变化,应在瞳孔水平

以上体现;躯体下部疾病的眼部络脉变化,应在瞳孔水平以下体现。同样,瞳孔内侧白睛主

躯体内侧疾病;瞳孔外侧白睛主躯体外侧病变,且左眼主躯体左侧疾病,右眼主躯体右侧疾

病;部分疾病,在双眼部可以表现。躯体上部疾病也可以在瞳孔水平线以下得到表现,躯体

内侧疾病也可以在瞳孔外侧得到体现(见图7-2)



二、白睛络脏识病法

白睛诊断疾病的方法,主要在于相应区域血管发生的形态、颜色的改变上。

(一)形态识病

有关以脉络形态判断疾病,在彭氏眼诊中已论述了七种脉络的形态变化,在此结合有关

病症略作补充,又增加七种络脉形态及主病。

1·根部粗大

若见局部血管根部粗大,多属顽固性疾病,病程长,多有器官损害。如心脏病、慢性肾

病等,多见此形。

2·曲张或怒张

若见相应区域血管呈怒张状,多属血瘀证或病情较重、较急。如急性肺炎、急性肝炎等,

可见此形。

3·延伸

指血丝很长,延伸到其它区域,这多表示病情的发展方向以及疾病的范围,说明该部位

疾病向另一部位发展或传变。如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上肢痛、骨髓炎等,可见此形。

4·离断

指延伸的血管在一定部位或中间突然中断,也有的被黑色瘀点分开,此征往往表示该部

位器官局部血液循环有障碍,如狭窄、阻塞等。常见于颈椎病、输卵管闭塞、脉管炎等。

5·分叉

白睛上的血管状若树枝样分叉,表明该器官炎症的播散、扩展或血液供应障碍等。如痔

疮,可以从血管分叉条数来判别痔核的多少及大小。

6·隆起

血丝浅表、明显、红活,多在球结膜上,表示该病为急病、新病,或为急性炎症开始。

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尿路感染等,多见此形。

7·雾斑

即片状青紫斑,像瘀血凝集成一模糊小片。多属于气滞血瘀症(虫积除外)。提示患者有

该部位的胀痛症状。如在肝、胆区见此征,多提示肝气郁结症状。但见于女性还可提示有乳

房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等。

8·黑点

即血管末端的黑色瘀点,往往与雾斑相兼出现,一般多属血瘀症。提示该病病程长,症

状重,损伤大。可见于肝硬变、陈旧性损伤(包括手术伤口)。如见于儿童,则多提示为虫积。

9·黑圈

在观察白睛时,我们还可以见到一种比黑点稍大的黑色圆圈,这不仅是一种严重的瘀血

症状,而且提示在该部位已有包块状肿物出现,必须高度警惕,注意其它体征,并建议患者

作进一步检查,以便探明病情。

10·螺旋形状

如在白睛上见到螺旋形状血管,表示躯体内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或者是气滞血瘀、血流不

畅,导致血络挣札延伸;临床往往以疼痛、刺痛、灼痛症状出现。部分癌症病人也常见。

11·蜘蛛网状

蜘蛛网状血管,提示患者有风痰、血瘀。如哮喘病,由于血液供氧不足,造成侧支循环

的建立,同时,也由于长期哮喘,血管破裂、散乱等,导致此形状。

12·叶脉状

即血丝像树叶茎脉状分支,这亦表示体内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或者是体内瘀血症。临

床上癌症病人多见。

13·横行血丝

即指白睛上部的血管横行走向,呈"一"

字形。一般正常人或普通疾病患者,眼球上半部血丝呈纵行,向瞳孔方向纵行走向。如

血丝呈横行走向,则提示患者有消化系统方面的严重病变。

14·贯瞳

即指血丝延伸进入黑睛,或穿过黑睛,俗称赤脉贯瞳。其中又以1条赤脉为病轻,2~3

条赤脉为病重;赤脉不穿过瞳神为病缓,穿过瞳神为病急。临床上见到此象,多属淋巴系统

严重疾病。

(二)颜色识病

此处所述的络脉颜色识病,与彭氏眼诊相同,所以在观眼识病时参考彭氏眼诊对白睛络

脉颜色的论述,对诊断疾病,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三、白睛识病与临床

近年来,各地学者对白睛识病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白睛络脉

形态变化与人体内在疾病有一定联系,其临床诊断疾病的准确率达90%以上。此外,白睛的

颜色异常与内在疾病亦有密切关系。

(一)络脉形态与疾病

l·肝炎

在肝炎患者的白睛上有巩膜肝征现象出现,即在眼的内下方(3、4点间),巩膜与结膜间

毛细血管充血、扩张,呈淡青色。

2·胃肠病

在两眼瞳孔的下方6点处,巩膜与结膜间的毛细血管呈充血、扩张、红黑之象,称为巩

膜胃征,据此可诊断为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

3·疟疾

在眼结膜与巩膜间的毛细血管末端或弯曲部,

呈现著黑色、青紫色、紫红色等各种色素斑点,叫做疟斑,为疟疾。疟疾发作时,疟斑

多呈黑色或青紫色,略凸出表面,境界清晰,血管的末端呈膨胀样;疟疾治癒后,可恢复正

常或成为斑迹。

4·蛔虫症

在巩膜上的小血管端有蓝或紫褐色小点。此外,白睛的上部或下部、内部或外部呈现蓝

点、蓝斑,都可诊为蛔虫症。

5·钩虫

在患者眼巩膜与结膜间的毛细血管上端和边缘,呈多样状的浅紫色,云絮状斑块。斑块

大,为感染程度较重;斑块小,为感染程度较轻。

6·蛲虫

在黑睛左、右上方的白睛区见黑色斑点,可以诊断为蛲虫病。

7·瘰

在眼巩膜部,有充血样血管贯入瞳孔,即赤脉贯瞳,是瘰病(淋巴结核)的一种征象。独

立一条为病轻;有2~3条赤脉贯入者为病重;赤脉不入瞳者为最轻。

8·内痔

在眼球结膜5、6点间部位附近,见有由下向上行走的扩张、弯曲、充血的血管,即为

球结膜痔征的标志,可诊为内痔。如果痔征现于左眼,为肛门左侧有痔;现于右眼,为右侧

生痔。且痔征的条数与痔核的多少相对应,痔征的粗细与痔核大小成正比。

9·癌症

眼球巩膜有薄雾斑状阴影圈,中间有黑色瘀点。其眼球上半部血管紫暗,呈"一"字或"U"

形走向,可判断消化系统的癌症。如在眼部发现此现象,应提高警惕。

10·内伤

如在眼球白睛出现青紫红筋浮起,在红筋末端有瘀血点,称为报伤点,该点须在血管末

端。点在瞳孔水平线之上的,是伤在胸胁;在水平线之下的,是伤在背部;点在左眼,表示

伤在身体左侧;点在右眼,伤在身体右侧。点色淡黑如浮云,散而不聚的,是伤在气分;若

色黑而沉著,形如芝麻的,是伤在血分;若色黑点圆,周围色淡如云彩的,是气血两伤。如

两眼巩膜上有红筋,外虽无伤,但内必有瘀;肿孔失神者,预后不良;眼珠火热,流泪不止

者,定是险证。

通过望白睛血管的变化,容易诊断的疾病除上述者外,还可以诊察心血管病、腰腿痛、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胆囊炎、消化不良、肌肉消瘦、呃逆、气喘、头面五官疾病、肾病、癫

痫病等。

(二)白睛颜色与疾病

白睛的颜色青白洁净为正常色,说明身体健康无病,如果白睛的颜色发生变化,则说明

体内有不同的疾病发生。

1.两眼球结膜与巩膜部不同颜色呈黄色,多为胸部疾病;红色者多为胸腹部病变;黑

色者多为下腹部病变;青蓝色者多为两侧少腹部病变。

2·白睛呈蓝白色主要见于儿童和孕妇。这些人眼白发蓝,外观显得干净漂亮,其实

这是贫血的表现。凡患中、重度贫血者,眼巩膜部呈蓝白色。

3·白睛上出现绿点这多半是患有肠梗阻。

4·白睛变黄这是出现黄疸。是肝病或胆道疾病、妊娠中毒及一些溶血性疾病所引起

的。

5·白睛有出血片这是动脉硬化,特别是脑动脉硬化的信号。

6·白睛常有小红点这是毛细血管末端扩张的结果,最多见于糖尿病人。

7·白睛苍白显示患有心脏病和循环系统疾病。眼球严重发白者肺部有病。

中医学所讲的黑睛,相当于西医解剖学的虹膜、角膜部分。黑睛诊法,实际上也就是虹

膜诊法。它是一种藉助检查虹膜结构、颜色等变化来确定存在人体其它部位器官的病变、损

伤及其位置和机能紊乱的方法。由于黑睛(虹膜、瞳孔)与脑脊髓神经及植物神经的联系,使

机体各部位的平衡或失调,得以通过虹膜上睫状血管的扩张、收缩或肌肉的挛缩、松弛呈现

于虹膜面上。故观察虹膜上的斑点和变化,就可发现一些器官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改变,从而

引导人们了解疾病发生的过程,是简单的炎症还是慢性疾病,甚至推测出演进中的肿瘤是良

性还是恶性等等。现将虹膜诊法介绍如下:

一、虹膜的结构及功能

虹膜是葡萄膜的最前部,在角膜之后,晶状体之前,是一圆盘形而略成平面的薄膜,其

中央稍偏鼻侧有一圆孔,即是瞳孔。我国人的虹膜含色素较多,呈棕褐色;白种人含色素少,

故成浅蓝色或灰色。虹膜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皱襞、隆起和大小不规则的陷凹(即隐沟,

亦称窝孔),皱襞和隆起多数呈放射状排列,靠近肿孔的部分,皱襞特别显著,呈圆齿轮状,

即是虹膜卷缩轮(亦称收缩褶)。

虹膜由前向后分五层:

(1)内皮细胞;(2)前界膜;(3)实质层;(4)肌肉层;(5)色素上皮。

肌层包含两种平滑肌,即瞳孔括约肌和瞳孔扩大肌,其作用是缩小瞳孔和扩大瞳孔,调

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内皮细胞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呈透明的薄纱状,而由前界膜至色素上

皮均含有色素细胞,一层比一层浓密,故色素上皮的颜色最深最黑。若虹膜上的缺损较浅,

颜色呈浅黑色,表示病程短、症状轻;若虹膜上的缺损较深,颜色呈深黑色,表示病程长、

症状重。

二、虹应定位法

(一)同心环定位

虹膜可比作一个射击靶子,分成几个环带来进行诊断(见图1)。从中心到周边,也就是

说从瞳孔到睫状部虹膜外缘,由6条圆线分成几个环,标志7个(虹膜)功能环带(两眼相同)。



图1相应的周边器官疾病及其病损或功能紊乱在虹膜投影部位的标志法



1·代谢区域及动眼神经副交感神经系统投影环2·消化区域─胃功能环3·消化

区域─肠功能环4·虹膜卷缩轮一交感神经系统环5·体循环及淋巴系统环6·器官

投影节段(某些消化结构除外)7·周边血管结构环和皮肤投影环(同心环方式左右眼一致)

1·瞳孔区域

(1)代谢环:红褐色,饰以略暗花边而形成瞳孔缘,预示代谢性疾病和副交感神经疾病。

(2)消化环:有两个,占瞳孔区域的代谢环和卷缩轮二者之间的地带,内侧预示胃功能

变化,靠近卷缩轮部分预示大肠和小肠功能变化。

2·虹膜卷缩轮

其结构的变化,表示神经系统和几种代谢性功能病症发生、发展及预后。卷缩轮被虹膜

体循环围衬出一个饰边状环,此环原属睫状部虹膜之一部,也是淋巴投影区。

3·睫状部虹膜

睫状部虹膜分为两个环,内环占本部位的内2/3,与各部不同器官节段的投影区相对应。

外环占外1/3,显示周边血管的病症变化。

(二)节段定位

每侧眼环整个睫状部虹膜上可划分16个节段,每个节段分别确切地代表相应器官的投

影,按时钟划分虹膜面,左右两眼的虹膜分别表示躯体各半侧之对应器官(见图2)。此外,

Jensen氏虹膜图又在16个节段上,进行重新划分,使虹膜定位更细,对诊断内脏疾病更为

准确(见图3)。



虹膜节段分区(共16个)

图2Vega氏虹膜图



图3Jensen氏虹膜图

三、虹膜诊法的几种异常改变

根据Jensen氏虹膜学理论,杨文辉等人在中国人的虹膜上验证300多例门诊及住院病

人,得出初步印象:Jensen氏的虹膜定位法,与中国人的临床病症反应是大致相符的,不同

的是欧美人虹膜色较淡、病变部位出现多种颜色和形态,而中国人虹膜颜色单纯,主要是黑

色,只是深浅和形态不同而已。这对确定疾病的性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当然随著检查方

法的不断改进,准确性会不断提高。根据目前所见,中国人虹膜异常的变化,主要有如下几

种改变:

1·黑点它可见于任何部位,形状大小不一,颜色可深可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

风湿性心脏病等,在心脏区常出现黑点;扁桃体炎见于咽喉部;泌尿系统的疾患通常在肾和

膀胱区见到黑点等。

2·黑线多呈放射状排列,颜色有深有浅。慢性肾炎病人在肾上腺和肾区常见;咳嗽、

胸痛、气喘病人黑线多在肺区、肋部出现;腰腿痛病人于腰背区或腿膝区多见。

3·缺损以虹膜上方缺损多见,许多颅脑外伤病人或脑供血不足者多有此表现。

4·苍白在虹膜上出现大小不等的苍白区,多是急性炎症的表现,如果在膀胱、尿道

区出现,多为尿道感染;如果在靠近外周出现苍白点,多是淋巴结炎。

5·窝孔亦称隐沟,是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凹陷,散布在各个区域,见于多个器官

的损害,慢性贫血的患者,多数患者属于先天性缺陷。

6·卷缩轮正常人卷缩轮靠近瞳孔,纹理均匀而纤细。病变时此轮明显增粗、扩大,

状若蔷薇花环,俗称花环扩大,是有毒物质的刺激。常见于腹腔炎症,如急性肝炎、慢性浅

表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若仅见于十二指肠区出现纤维增粗,多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7·收缩圈(亦称神经圈)少数病人在靠近虹膜外周边缘,可见到1~2个白色的不完整

的圆圈,此类多见于偶遇交通事故,或创伤受惊吓者,表现为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称

之为"惊恐圈"。

8·白环老年人在虹膜周围出现一圈乳白色或灰暗色圆环,俗称老年环。如果单纯出

现于上部脑区,多为脑部供血不良,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或低血压患者。常见的自觉症状

是头晕、头痛。

许多作者认为,虹膜差不多全部是血管组织,大部分血管呈放射状排列,虹膜表面的辐

射状条索样组织,实质上是埋藏在虹膜实质里的血管。花环的扩大,纹理增粗,并呈现条索

状黑线,是虹膜血管对各种有害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在病理情况下,虹膜还可以出现

黑病、结节、萎缩、缺损、红变,甚至出血、穿孔。但这属于虹膜本身的病变,不属虹膜诊

断范围。

四、检查方法

检查者备小型手电筒一支。病人可采取仰卧或坐位,医家面对病人,然后轻轻用拇指食

指将病人上下眼睑撑开,病人眼睛凝视正前方,手电筒光从眼侧面射入,记录所观察到虹膜

的特异反应迹象。例如颜色的深浅,反应点的形状呈点状、线状、窝孔状等。

献花(0)
+1
(本文系万木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