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药典故--山楂
2012-02-11 | 阅:  转:  |  分享 
  
山楂自古便是有名的“果子药”。中医认为,山楂有消食化积、生津止渴、散瘀止痛等功效。用山楂制成的果丹皮,也是一种大众化食品。但果丹皮可以书写“军书”,这事你可能从未听说过,下面小编就和说一说关于山楂的传说。一、山楂传说

清代有一名宫廷作家叫高士奇,曾参加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的远征。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高在随康熙去宁夏督师途中,写过一首名为《果子单》的七言诗,诗中说:“绀红透骨油拳薄,滑腻轻碓粉蜡匀。草罢军书还灭迹,嘴来枯思顿生津。”高士奇在“果子单”下自注道“山楂,煮浆为之,状如纸薄,匀净,可卷舒。色绀红,故名果子单。味甘酸,止渴。”可见,所谓“果子单”就是现在的“果丹皮”。差别在于今日的果丹皮,没有清代的“果子单”那么薄。因为从诗中的描写可证明,诗中的“油拳”、“粉蜡”,均是唐宋的纸名,用以形容“果子单”其薄如纸。诗中后二句说,“果子单”可用来写军书,用毕可吃掉,既不致泄密,又可以止渴。当时,对于在缺少水源的沙漠上行军的人来说,这比“望梅止渴”更有现实意义。至于“果子单”上的墨迹,不仅无害,而且还有妙用,因为墨本身就是一味药,据《本草纲目》记载,墨可以“止血生肌肤,合金疮”,金疮即指常见的刀枪伤,可见果丹皮还挺适用于军用呢。

相传李时珍邻居家的孩子患了重症消化不良症,面容消瘦,腹大如鼓,孩子在偶然采食了山上的新鲜山楂后,疾病竟霍然而愈。所以,历代医家都以山楂为消导要药,认为它能消食积肉积。临床证明:小儿患消化不良症,吃些山楂水或山楂食品,可帮助消化,并能开胃助餐;慢性胃炎病人,平素胃酸偏少,食后腹胀,如在饭后嚼食几粒鲜山楂,对消食除胀很有灵验。一位年近百岁的长寿老人,每次饭后总要吃一、二粒山楂,几十年来从未得过消化不良。二、冰糖葫芦的传说

山楂本是北方的特产,北京的冰糖葫芦特别有名,晶莹的糖膜里映出红宝石样的鲜果,葫芦状的图案造型,还带着甜香,真可说是可看、可玩、可吃、可药了。说到“冰糖葫芦”的由来,还有这样一段故事:南宋绍熙年间,宋光宗最宠爱的妃子病了,面黄肌瘦,不思饮食,身体衰弱,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都不见效。于是,宋光宗张榜招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贵妃诊脉后说:“只要将山楂与红糖煎熬,每饭前吃五至十枚,半月后病准能见好。”贵妃按此法食用后,果然不久病就痊愈了。后来,这种酸脆香甜的蘸糖山楂传入民间,就成为冰糖葫芦。如今,冰糖葫芦已不独在北方才有,全国各地都已盛行,成为儿童十分喜爱的东西了。山楂味酸,微温,消食和胃化瘀去积,它不仅是儿科消食化积要药,而且还是防治心血管疾病和妇科病的良药,近年常用来降血脂。。如比用山楂煎水服,或用山楂与决明子泡水代茶饮,能降血压,常饮还对冠心病、高血脂确有疗效;产后恶露不尽腹中疼痛,用山楂数十粒,打碎煎水,加适量砂糖,空腹温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神奇效果。???



献花(0)
+1
(本文系ChenYimi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