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上海天高气爽,晨光人的聚会一浪又一浪,9月25日下午1点,晨光三厂一年二度的大型聚会在杨浦公园茶室又开幕了。
这次聚会提前于固定日(每年4、10月的第二个周六),是专为特地从南通赶来的八十岁以上高龄的厂长孙仁元、朱慧娥夫妇、特地从成都赶来的原工会主席刘法智、沈宗琦夫妇,以及他们到南京会合后同来的王子樵和雷文甫,六人来上海与大家同聚而特定的日子。上海的组织者吴宽峰等人热情地全程接待、陪同。午后一过,好多人都提前赶来。老朋友们见面分外高兴,互相握手问好,大家分别围坐在六张大圆桌旁,膝足谈心,心情很激动。这次共来了约70多人(往次都有80多人呢)。
令人感动的是:有不少白发苍苍的老师傅——其中90岁、80岁以上有的十几人,有的步履蹒跚、有的拄着拐杖、还有由子女推着轮椅来的、也有抱病来的。他们虽然很少说话,但是来坐着,哪怕看看大家也好。吴宽峰屡次劝他们不要来了,但是他们说:“我一定要来!因为今年来了,明年还不一定能来”。这话果真也应验了,并且还不止一人。
原质检科的沈宗琦和老同事们见面了,有物理组、计量组、外观组和她所在的分析组。她和郭以欣亲切地拉起家常,二十几年未见,脾气、性格、口气都没变,一切都太熟悉了,好像分别就在昨天。当年分析组的风气很正、学习气氛浓厚,大家工作努力、上进,互相帮助的故事说都说不完,回想起来真是一个优秀、难忘的团体!沈宗琦感慨地说:“这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来了!”她们还互相交换了小组同事们的通讯电话。
大家高兴地交谈、互致问候,会上,有独唱、小合唱、舞蹈、沪剧、交谊舞等表演,气氛很活跃。散会后,又由上海同事在阿英煲酒店设晚宴4桌,招待来沪的领导和同事们,还为朱慧娥师傅庆贺八十大寿。席间,好热闹,大家心情激动、频频举杯、交叉祝酒、亲切祝贺。雷文甫激动地说:“我们都是在那个最艰苦的年代一起过来的,感情最深”。吴宽峰说:他对晨光特有感情,离开晨光后的单位听说他擅于组织大型聚会,便出钱请他来组织,但他回绝了,因为没有感情。他是历届三厂聚会的组织者,2006年曾经在上化厂成功地筹办、组织了260多人的大型聚会,全国各地的三厂人纷纷赶来参加。在大家欢聚的时候,他因劳累过度在大会场当场晕倒。他不仅多方拉赞助,还慷慨解囊。席间,二厂的聚会组织者王熙也被大家临时召来,同老朋友刘法智等会见,王熙说:三厂有三分之一的人我都认识。他一来就激动不停地为友谊干杯,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我看见他举杯的手在微微颤抖。聚会从下午一点到饭店结束已八点,大家才依依不舍地互相道别、陆续离开。相聚总是短暂的,可这美好的场景会久久地在大家心中激荡。
次日,吴宽峰等人陪同外地的客人去世博会中国馆参观、拍来许多照片。观看完毕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嘉兴,继续赴晨光老同事特地安排的聚会。当天下午2点在嘉兴南湖公园举行,又是一番热闹非凡、感人至深的场景。第二天,他们前往嘉兴市桂苑坊探望老领导倪兆顺和张小宝夫妇。发觉倪院长的身体比去年又差了不少,但脑子还清楚,能够看文件的。在此遥祝他们夫妇健康长寿!
又悉,每年10月16日是二厂聚会的固定日,有130人之多。今年当然也不例外,已在马当路一家饭店包了场。组织者是王熙,也是一个晨光的热心人。
再透露一个消息:席间吴宽峰与王熙商定,欲举办一个一、二、三厂联谊聚会,并且要有出文艺节目演出、组织啦啦队。一厂曹伟强厂长,这是我发给你的第二颗信号弹了,你要准备应战奥!
当然,《晨光人-文集》的编辑郭以欣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已经和王熙联系好,将《文集》转发给二厂的同事们看。
本文得到吴宽峰审稿补充、周阿海提供信息、郭以立修改,在此深表感谢!
郭以欣深度报道
2011.9.30.
晨光人.文集9.25杨浦公园聚会报道郭以欣
5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