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小学生隐私权的保护
2012-02-11 | 阅:  转:  |  分享 
  
小学生隐私权保护09小教(1)班03090141汪洵定义基本内容侵犯隐私权的现象被侵犯的原因负面影响保护措施定义基本
内容侵犯隐私权的现象被侵犯的原因负面影响保护措施定义: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
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
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
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主体:公民即自然人。客体:私人活动、个人信息和个人领域等不与公共
利益、社会群体利益相关的活动等。保护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基本内容1、隐私隐瞒权。
对于无关公共利益的隐私,公民有权隐瞒,他人不得勉强公民言明自己的隐私。2、隐私利用权。公民
有权对自己的个人资讯进行积极利用,以满足自己的精神或物质需要。3、隐私维护权。公民对自己的隐私的不可
侵犯性依法予以维护,必要时付诸法律。4、隐私支配权。包括公开部分个人隐私;允许特定人对自己的个人活
动或个人领域进行察知;准许他人利用自己的隐私。侵犯隐私权的现象一、教师用不正当方式了解学生的隐私;二、
教师把自己在教学工作中掌握的学生的隐私,违背学生意愿,让其他特定人或不特定人知晓。隐私权被侵犯的原因A:
教师方面的原因。1、教师以教育管理的名义侵犯学生隐私权。(1)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其行为与学生隐私权发生了
冲突。(2)多数教师认为,如果不掌握学生的秘密,就无法及时发现问题,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2、教师意
识不到小学生也有隐私权,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想方设法了解学生的隐私,披露自己已经掌握的学生隐私,而浑然不觉这
些行为有丝毫的不妥。3、部分教师存在好奇心理甚至变态心理,以窥探学生隐私为乐。4、排除少数教师想通过学生的隐私信息
为自己谋取私利。B:学生方面的原因。1、学生个人意识和权利意识薄弱,把教师某些侵权行为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予
以接受;2、即使某些权利意识较强的学生感到老师的行为“有些不恰当”,但是顾忌老师的权威
,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C: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1、整个社会环境不利于隐私权的保护。D:法律方面的原因。1、从法律条文
上看,尽管我国在《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文件中对保护隐私做了规定,但对于什么是隐私,在法律
文件中并未明确其概念和构成要件,“隐私权”至今没有被确认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2、尽管《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已经公
布,但教育部门将法制教育的中心放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以及如何自我保护上,而真正作为整个法律体系根基的民法制度
与原则却涉及不多。3、法律对中小学校在未成年学生隐私保护中的权责关系缺乏相关规定。老师对学生隐私权的侵犯
作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缺乏法律和其他各项制度的约束。负面影响一、不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二、不利于良好师
生关系的建立。三、不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保护措施一、合理划分公共领域和私人自由的界限,保护小学生的
隐私权。二、加强隐私权方面的教育。三、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侵权救济机制。四、完善隐私权立法。小学生隐私权保护不应该成为隐私
权保护的盲点。相反,人们必须高度重视对小学生这个特殊群体隐私权的特别保护。而保护小学生的隐私权需要仰仗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全社
会的共同努力。人民教师作为传承知识和文化的使者,肩负着教育、启发学生走向社会的重任,理所当然应该成为维护小学生隐私权的主力军
。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和1966年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都将隐私权界定为任何人都享有的基本人权。小学生理所当然享有这项基本人权。
献花(0)
+1
(本文系panda 书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