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亳州老君碑古字谱_考释_路迪民
2012-02-13 | 阅:  转:  |  分享 
  
!"

武当!""#·$%总!"!期&

武当

太极拳的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

传统哲学之中,特别是老子《道德经》

和《易经》,可谓太极拳的主要哲学基

础。近年来,《亳州老君碑古字谱》逐

渐面世,并受到太极拳传人的重视。

本文对亳州老君碑加以介绍,并作简

略解释。

’()年,笔者去道教圣地陕西楼

观台旅游,看到老子道德经碑的两侧

镌有一副楹联:“,

。”标明“太上老君作”,

甚为稀奇,遂买了一本任法融道长写

的《太上老君作十四字养生诀释义》。

’())年第$期

《气功与体育》杂志也有

丁水先生《怪字楹联内涵深》一文解释

此’+字。’())年第,、+期《武当》杂志

上,赵堡太极拳传人郑新会三兄弟发

表《亳州老君碑注解》一文,公布了郑

悟清从一学生处得到的《亳州老君碑

注解》,碑文为七言八句,前两句与楼

观台楹联相同,只是将“”写成“”,

读音也有区别,该文还公布了部分注

解内容。’((#年,本门师弟庞大明先生

(亦习武派太极拳)在《太极》杂志第

!

期发表《太极拳〈甲申年梅月抄录谱〉》

一文,也公布了武派太极传抄的老君

碑七言八句,亦称《太极拳怪字谱》。据

说是“真正的李亦手写真本”,据庞

大明分析,该抄本并非李亦畬手迹,属

于李亦畬之后的抄本。前两句与楼观

台碑相同,八句话与郑新会所传有三

字写法不同,郑本的“”为“”,“”

为“”,“”为“”。

本门师弟胡克禹先生,从郑悟清

另一学生马振发处也得到了《亳州老

君碑注解》,内容与郑新会所传相同,

但比郑文公布的要多几倍,然有数句

缺漏。胡克禹先生还到亳州进行了考

察,于’(()年全文出版了《老子养生学

秘字谱》一书(内印发行),赠送笔者一

本。上述传抄的都是手抄本,除了庞大

明本注明甲申年抄写外,其它均不知

何人何时所解所抄。

有幸的是,!""年,赵堡太极拳传

人吴忍堂先生赠送笔者一本老君碑注

释的全套复印件。此本与上述几种不同

之处,一是内容全,和胡克禹所传篇幅

一致,但胡本缺漏的句子,该本则完整

无缺。八句话和庞大明本相同,有三字

与郑新会本、胡克禹本写法不同;更宝

贵的是,该件不是手抄本,而是镌刻印

刷本,内有刻印年代和注解者、印刷者

的名字。封面是“老君碑”三字,扉页题

名为《老君碑留古字解》,并注明“乙卯年

仲夏刊镌”,“祁州宋固村朱衣山人注普

度收圆”。最后一页有“白文镇:李荣华,

永和:白铭、白门冯氏,各捐钱二千文;巨

鹿:王心田,兴县:范本利,碛口:陈保龙,

永和:杜荣盛,各捐钱一千文”字样。吴

忍堂先生说,此书是他的师兄秦胜家所

赠,秦家从明朝保存到现在。秦胜家的

爷爷曾将此书给郑悟清看过,郑悟清抄

了一本(有个别错漏)。郑新会抄本和胡

克禹抄本即由此而来。庞大明抄本与吴

忍堂本的八句话写法一致,可能来自另

一渠道,说明吴本和庞本是比较准确的

版本或抄件。

经笔者查阅,吴忍堂本所注“乙卯

年”,在明代有个,即’,#(洪武八

年)、’+,(宣德十年)、’+((弘治八

年)、’(嘉靖三十四年)、’$’(万历

四十三年)年。故而吴忍堂本最迟是

’$’年印刷,距今将近+""年,注释者

是祈州朱衣山人。祈州在那里?唐景福

二年(公元(),年)在河北置祈州,经

宋、元,辖境有所变更,大致相当今河

北安国、晋州、深泽一带,即石家庄东

部,’(’,年改县。但捐款印刷者所在地

是永和县(山西西部黄河东岸,邻接陕

西,今属临汾市)、兴县(山西西部,邻

接陕西,今属吕梁地区北部。唐为合河

县,金称兴州,明改兴县)、巨鹿县(今

河北邢台市东北部,滏阳河流域),皆

在祈州西南方向。笔者疑心朱衣山人

可能在山西的祈县。祈县正处永和、兴

县、巨鹿三角形的中心地带,但祈县并

未称过祈州,尚待继续研究。而兴县是

明代始有,故而此本的印刷时间不会

早于明代。

庞大明抄本所注“甲申年”,从民

国往前算,有’(++年(民国三十三年)、

’))+年

(光绪十年)、

’)!+年

(道光四

年)、’#$+年(乾隆二十九年)。因为该

本是将《老君碑谱》与李亦《太极拳

谱》合抄,而李亦抄本最早是’)$#

年,故而庞大明抄本最早出现于’))+

年。

那么,这个亳州“老君碑”是何时

出现的?笔者查阅《汉语大字典》,发现

前两句话的’+字都被收录,且有的注

明“太上作”或“亳州碑有之”。如“”

字注:“!道家指精气凝结,《改四声

篇海·身部》引《俗字背篇》:‘,太上

作,张道忠添注释曰……如人能将自

己精气不散不乱,心性不惑不迷,便是

长生不老,根蒂坚牢,此乃太上之家风

也。’《字·身部》:‘……太上作。

亳州碑有之。’”但此字尚有“"父母对

小孩的爱称……#小孩自呼……”两

义,说明不纯是老君造字。

《改四声篇海》出版于

’!’!年

%上&



亳州老君碑古字谱



考释

!路迪民

!"武当!""#·$

%总!"!期&

太极天地太极天地

(金),所引《俗字背篇》当比《四声篇

海》要早。《字》出版于’$’(年(明)。

由此可见,老君碑古字最迟在宋代就

出现了,但主要流传的是前两句。

亳州老君碑是道教炼养珍贵资

料,它被太极拳家所重视是自然的事。

不过,称它为“秘字谱”或“怪字谱”并

不十分恰当。全篇($个字,《汉语大字

典》收录了!(个,也就古而不怪了。所

以笔者把它定名为《亳州老君碑古字

谱》。全文如下:

亳州老君碑古字谱

碑文

读音

育炉烧炼延年药

真道行修益寿丹

呼去吸来息由我

性空心灭本无看

寂照可欢忘幻我

为见生前体自然

铅汞交接神丹就

乾坤明原系群仙

笔者不揣冒昧,参考朱衣山人所

注及有关资料,试对老君碑古字谱作

以简略解释。

音“育炉”。

“”,《汉语大字典》音

)

(玉),注

释!为:“道家指精气凝结,《改四声

篇海·身部》引《俗字背篇》:‘,太上

作,张道忠添注释曰……如人能将自

己精气不散不乱,心性不惑不迷,便是

长生不老,根蒂坚牢,此乃太上之家风

也。’《字·身部》:‘……太上作。

亳州碑有之。’”

人身有三宝,即精、气、神,是后天

有形之宝。三宝聚,则生命久,三宝虚,

则生命衰。人身三宝要通过修炼而保

持精气凝结,是修炼的主体,修炼的对

象,故以身宝为“育”。以三宝之贵重而

称“玉”,亦可通。

“”,《汉语大字典》注:“同‘炉’。

《改四声篇海·身部》引《俗字背

篇》:‘,音卢,太上作,张道忠添注释

曰:从身从丹,为者,声与炉同,理远

有异……’按:道教旧说,以身为‘炉’,

修炼内丹,丹成,即可成‘仙’。”

丹者,丹田也,乃修炼的关键场

所,要害部位。丹又是一种炼制之物。

道教炼丹,有外丹、内丹之分。外丹又

有药金、药丹之分。药金是炼制金银

(假金银),即所谓“黄白术”,道家的实

践对中国冶金术有重要贡献;药丹是

炼制长生不老之药,多为砷化物,有一

时振奋精神之作用,久服则伤害身体,

吃死了许多帝王贵族,遂渐式微,转为

内丹,即炼养自身之丹。丹田有上、中、

下之分,说法不一。所谓“安鼎立炉”,

即在丹田,内丹在丹田形成(是感觉而

非实物)。故而将人身丹田称为“炉”。

练武讲究“气沉丹田”,亦有此意。

“”(育炉)二字,总的来说是

讲修炼和内炼的重要性和修炼的主体

和部位。

音“烧炼”。

“”,《汉语大字典》注:“同‘烧’。

《改四声篇海·火部》引《俗字背

篇》:‘,音烧,太上作。’《字·火

部》:‘,同烧。’”

既然安鼎立炉,就要烧炼,当然不

是一般的烧炼,是内炼。朱衣山人说,

烧炼之火为“丙火”,即先天三昧真火、

君火,故以“”为烧。任法融道长按张

道忠的解释,称“”为一、内、火。一

者,坎也,为水。天一生水,郭店楚简

《老子》有“太一生水”一章。道教练功,

讲究颠倒之理,讲究阴阳交会。要使火

在下,水在上,火炎上,水润下,才能水

火既济。太极拳亦然,参见《杨式太极

拳老谱》之《太极阴阳颠倒解》。“”字

即为水在上,火在下,乃内炼之途径、

方法。

“”,《汉语大字典》注:“同‘炼’。

《改四声篇海·石部》引《俗字背

篇》:‘,音炼,太上作,张道忠注:此

字虽与炼字同音,义理有别,从木、从

石、从土为字。从木者,草木药之母

也;从石者,五金八石之药;从土者,土

能生长万物也。为者,将金、木、水、

火、土并而炼之也。’《字·石部》:

‘,与炼同,太上作。见《亳州老君

碑》。’”

此字由木、土、石组成,乃为修炼

的方法和动力。以木为柴,真土为灶,

烧炼五色之石。又,木能生火,石为金,

金能生水,土能生万物,《丹经》云:“木

为火之元神,金为水之元精,土能蔟五

行。”故以木、土、石为“炼”。

“”(烧炼)二字,是讲内炼的

动力、途径和方法。

音“延年药”。

“”,《汉语大字典》注:“‘’的

讹字,《正字通·心部》:‘,古文怨作

,即之伪。’”“”,《汉语大字

典》注“同怨”。各《老君碑》注本均读作

“延”字。

此字由命、心组成,有性命双修之

意。修命即修炼精气,修性即修炼心

神。只有性命双修才能延年益寿,故以

心、命为“延”。

“”,《汉语大字典》注:“同‘年’。

《改四声篇海·部》引《俗字背

篇》:‘,太上作,张道忠添注:与年同

声,理远有异。’《字补·部》:‘,

出亳州《老君碑》,张道忠注:与年同。

太上作。’”

“千万”二字,意为长久,特指内丹

之益,则为“千万年”。宋玉《高唐赋》

云:“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

万岁。”故以千万为“年”。

“”,《汉语大字典》注:“道教专

用字,指自己口中津液。《改四声篇

海·水部》引《俗字背篇》:‘,太上

作,张道忠添注:从自从家从水为,

与药同音,使用有殊。自家水者,是人

人各自口中津液也。《仙经》云‘华池神

水,流入渊波’是也……若人恒常吞咽

津液,自然寿长也。’《字·水部》:

‘,见《太上老君碑》。’”

自家水,即人体之津液、精液,乃

为内丹的元素、源泉。《悟真篇》云:“人

人本有长生药,只是迷途枉自抛。甘露

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气功

武术,皆以“漱浸功”、“浸常咽”和节性

欲为健身要旨。有人说“活”字由“舌、

水”组成,即示口内津液之作用。故以

自、家、水为“药”。



%待续&

%责任编辑柯超&

!"武当!""#·#

$总!"%期&

!路迪民



亳州老君碑古字谱



考释

$下&

武当论谭武当论谭

音“真道”

“”,《汉语大字典》注:“品行纯

正,不染邪曲。《改四声篇海·青部》

引《俗字背篇》:‘,太上作,张道忠添

注:从一,从止。从主,从月为青。正者,

真也。一并止为正。主者,注也,注月为

青,青者东方之色也,五方之首也,四

正之初也。正者,真也。人能行真正不

染邪曲者,为仙之基本也。’”有的抄本

将“”写成“”,《汉语大字典》无

“”字,说明传抄有误。

此字由正、主、丹组成,月借用

丹。正主为真,得丹者为真。故三者合

一为“真”。内外纯一,正大光明,不染

邪曲,乃修炼之本。

“”,《汉语大字典》注:“《字

补·人部》:‘,音道。太上作。《亳州

老君碑》有此字。’”

此字由人、道、寸组成,代表

“道”,也说明了“道”的属性。按任法

融道长的解释,“人”指人体,“道”指

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寸”喻“寸

心”。整个字含有道法自然之意,即寸

心不离常理,寸步不违天道。

“”(真道)二字,强调修炼的

根本是真正的道。

音“行修”

“”,《汉语大字典》注:“《字补

·人部》:‘,《老君碑》兴字。’”各《老

君碑》注本均作“行”字。

此字由人、法、心组成。法者,师

法、效法也,当为“行”,《字补》作

“兴”字不妥。道家认为,人心本来是

清静的,因私欲干扰,则不能清静。故

而要宁心澄虑,养我常静常清之心,

恢复心的“本来面目”,是为炼养之

“行”。

“”,《汉语大字典》注:“《改

四声篇海·至部》引《俗字背篇》音

修。!习也;"进也。”

此字由至、成组成,至者,达到、

极端之意。至成者,从炼养达到成功,

亦有至诚之意。非炼不能成,非诚不

能至。

“”(行修)二字,意即修炼,

强调要真修、苦修,诚修,方可成功。

音“益寿丹”

“”,《汉语大字典》音

’(,注:

“《改四声篇海·水部》引《俗字背

篇》:‘,此字从水从天从井为。

者,添也,满也,是天井中水也,长满

不缺为也。’”

天井之水,非来自天,乃指人口

中津液,亦称“华池神水”,与“”字

之“自家水”异曲同工。炼功到虚极静

笃时,阴阳交会,心平气和,上腭津液

分泌增多,咽入腹内,或有意贯入丹

田,则能滋润百骸,降火祛邪,正如

《道德经》所谓“天地相合,以降甘

露”,故有“”(益)也。

“”,《汉语大字典》注:“同

‘寿’。《改四声篇海·人部》引《俗

字背篇》:‘,与寿同。’《字补·人

部》:‘,音授。太上作。见《亳州老君

碑》。’”

此字以人、在、内三字组成,亦可

谓在人体之内,即道家所谓真身“圣

胎”之象,是谓“法身”,能长生不灭,

故为“”(寿)。《周易参同契》描述内

丹初成之形态为:“类如鸡子,黑白相

扶,纵广一寸,以为始初。”所以长寿

的根本是内丹的修炼。

“”,《汉语大字典》注:“同

‘丹’。道家造字。取九转成真丹之

意。《改四声篇海·十部》引《俗字

背篇》:‘,太上作。张道忠添注:从

九,从真。虽与丹同声,义理全异。自

来丹经子书皆说七返九还丹药也。’

《字补·乙部》:‘,太上作,见《亳

州老君碑》。’”

道教炼养,讲究后天返还先天,

顺炼成人,逆炼成仙,四象五行混为

一气而成丹。所谓“七返九还”,按照

《河图》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

之”。乃北方之精;“地二生火,天七成

之”。乃南方之神。北方之坎水属阴,

本数为六,加上天一之阳而成七;南

方之离火属阳,本数为七,加上地二

之阴而成九。北方之坎返而归乾,即

为“七返”;南方之离返而归坤,即为

“九还”。此为“七返九还”之大义。返

还已就,内丹可成。九,亦有“长久”之

意。而炼养返还,必用乾宫真火和坤

宫真水,故以“”为“丹”。

音“呼去”

“”,从口,从虚,从命。呼吸虽

由口出入,但应导引真气的运行,真

气亦称真,即虚灵不昧之气,丹田

即命宫,即方寸之宝地。故而用功呼

虚灵真气降至丹田命宫为“”

(呼)。

“”,由人、七、天组成,人、七为

“化”。道家内丹功,有“寻天掘地见天

光”之说。要用阴火去化地中天。地中

天,即阴中真阳,使阴阳交合。故而

“”有化、去之意。

音“吸来”

“”,从口,从虚,从令。乃方寸

虚灵真,令一阳返本之象。“”是

呼真降至丹田,“”为吸真提到

玄关。呼去吸来,升降之理。

“”从天,从本。天复本位,即是

回来。

音“息由我”

“”,以上说的呼吸,都指的真

气,并非鼻之呼吸,乃先天无形之真

息。实则是元之运行。“”字,可视

为园中一,旡借为,即真息,故以

“”作“息”。

“”,由大、亨组成。初用功夫,

武当

!"

武当!""#·#$总!"%期&

周身阴浊,真不通,即不由我。久而

运用,则周身大通,始可由我,故以

“”为“由”。

“”,由尸、元组成。真不通,

自身不是真我,只有身(尸)内之元神

炼就,清虚法身,才是真我,真往

来,无声无形,故以“”为“我”。

音“性空”

“”,由真、身组成。古经云:“有

形有象皆是假,无影无形才是真”。无

形乃是真性,故以“”为“性”。

“”,从天,从卩。天字下面二

画,一直一弯,喻阴阳二气,性命会

合,乾坤贯满,似乎顶天立地。练功既

久,到无为之时,如坐太虚之空,故以

“”为“空”。

音“心灭”

“”,由君、玄、火组成。道教炼

养,既要性空,又要心灭,方可无事无

非,或曰灭凡心而存道心。凡心为火

性,好胜好猛。玄为北,为水,乃北方玄

天大帝。玄在心之上,可镇压邪火莫

起。此为道心,真君子也。故以“”为

“心”。

“”,由水、屯、火组成。把心血之

火,用水屯住,自然灭矣。是以先天灭

后天,无象灭有象。故以“”为“灭”。

音“本无看”

“”,由囗、神组成。囗表示无极

宫,神为神,《丹经》云:“此窍非凡

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穴,内有坎

离精。”既要性空心灭,就要按阴阳颠

倒之理,将神收回无极宫中,即所谓

“返本还原”。故以“”为“本”。

“”,由足、了组成。既要性空心

灭,返本还原,就应知足了,只有知足

了,则可无欲、无贪、无为、无忧。故以

足、了为“无”。

“”,由入、尘组成。修至无为之

境,眼神再进入世事一看,无非名利酒

色,乃为凡尘、红尘,苦海无边。故以入

尘为“看”。

“”(本无看)合而言之,即

世间凡尘无需贪恋,只有收眼脱凡,才

能一派清虚,快乐无边。

音“寂照”

“”,《汉语大字典》注:“同‘’

(寂)。《字补·心部》:‘,与

同’。”“”,古寂字。

此字由心、守、一组成,心既守一,

不为凡尘所扰,故而寂静无躁。

“”,《汉语大字典》音

’()

(绕),

注:“远。《字补·儿部》:‘,《五音

集韵》远也。’”各《老君碑》注本均读作

“照”字。

此字由息、光组成,与字典读音不

同,当为道家借用。此息字,并非熄灭、

停止之意,乃气息之息。在道教修炼

中,有“内丹结就必放光”之说。若内丹

结就,返本归元,从玄窍呼吸,息息可

放光华,黑夜有光,暗室明亮,故以

“”为“照”。

音“可欢”

“”,《汉语大字典》注:“同

‘可’。《字补·人部》:‘,与可同。

涵虚子作。见《道经》。’”

此字由人、同、弗组成,乃人同佛

也。前言所谓寂照,是体内大丹结就,

光华透出祖窍,与日月同明,远近共

照,璇玑常转,永勿停留。修行至此,与

佛相同,就算可以了。故以“”为

“可”。

“”,由四、肖、光组成。既然到了

人同佛之境,则四肖放光华。肖,借为

霄,天空也。功夫到了此步,岂不喜悦

常欢,故以“”为“欢”。

音“忘幻我”

“”,由月、窗组成,实则是脑的

繁体“腦”字去掉“”,换成“穴”。“腦”

字中的“”,六画,比喻人的六欲。

“穴”为空字头,空字头占据了六欲的

位置,即为“忘”字,忘却七情六欲。

“”,由幻、京组成。幻者,空也;

京,借为景。看透红尘世事,即为幻

景。此“”为幻,非幻想之幻,乃道者

之红尘景色也。

“”,由木、非组成,实指“十八

非”。道教认为人生不明理时,身带十

恶八邪,即十八非。不知是非,不知谁

是我,亦不知我是谁,“来时糊涂去时

迷,空在人间走一回”。若得道法,即

将人间之我视为十八非,故以“”为

“我”。

“”(忘幻我)三字,均以超

脱凡尘为宗旨。

音“为见”

“”,由虚、觉组成。虚者,虚灵、

虚心也;觉者,觉悟也,或为学而见

也。“觉”为学字头下面一个见字,人

被物欲所蔽,不虚不灵,亦不能觉。得

法之人,虚心受教,认真学习,方能有

见识。此字以虚心求得见识,达到自

觉为目的,含“为了”之意,故以“”

作“为”。

“”,《汉语大字典》注:“同‘空’。

《字补·心部》:‘,与空同。’”各《老

君碑》注本均读作“见”字。

此字由观、心组成,即为观看自己,

“见”的繁体“見”又为目、几二字,观看

自己所在之处。故以“”为“见”。

音“生前”

“”,由生、妄组成。前面所谓

“为见”,是为见生前之像。生前者,未

生之前也,在胎胞之内,本是先天乾

坤本体。十月足满,瓜熟蒂落,则先天

本体又有所失,妄者,忘也。这是对凡

人生命的看法,故以“”为“生”。

“”,《汉语大字典》注:“同

‘灭’。《字补·心部》:‘,与灭

同。’”各《老君碑》注本均读作“前”

字。

此字由水、民、心组成。心属火,

既有水,即可水火既济。民者,四民

也,指眼、耳、鼻、口。水火既济,四民

归一,乃生前先天本体,故以“”为

“前”。

音“体自然”

“”,由月、月、寂组成。前面讲

生前,即要认识本体和凡体之别。月

是纯阴,寂者静也。阴尽阳生,仙体

也。故以“”为“体”。

“”,由法、空组成。法即是空,

即是无极、太极。然其动静有应,坚心

遵守,无不保体还真,乃万物自在之

源。故以“”为“自”。

“”,《汉语大字典》注:“同‘看’。

《改四声篇海·囗部》:‘,与看同

义。’《字补·囗部》:‘与看同。’”各

《老君碑》注本均读作“然”字。

此字亦可视由口、眼组成。口眼闭

唇,定光守玄,一意归中,凡体稳如泰

山,乃本体自然之象,故以“”为

“然”。

以上“”(体自然)三字,均

以返还本体为宗旨。

音“铅汞”

“”,由地、元组成。地为坤,属

阴,阴极返阳,是阴中之真阳。铅和汞

是烧炼外丹的基本药物,内丹借用铅

比喻肾,肾属水属阴,内藏元阳真气,

!"武当!""#·#

$总!"%期&

武当论谭武当论谭

华山派源于全真教,由太古真人广宁子所创,以华山《无极图》为依据,揉合

采集各派之长,以内丹为根基,根据人体小天地经脉与外宇宙日月运行轨道相

配,盗天地合发之机,借宇宙之力“引磁上身,依时行功”,使神功速成。

一、秘传华山紫霞功:秘传内丹神功,功成“罡气”布体,穿经过穴,可闭穴、

移穴,全身不畏刀枪。隔物传功,可开碑裂石,打散$软、硬&气功,常规功成三年,

配合纳雷、丹药$雪莲豹骨丹&则可百日速成。

二、秘传天罡龙爪手:源于古道家孤行本《灵宝龙跷经》,以内丹、药法、指

诀、修脉而成的道家玄功指力。功成指软如绵,运劲则可碎砖裂石,透空毁物。

“指如钢枪,爪如铁钩”。活牛身上取骨$’&龙法盘根$!&龙行九式$%&归元势$(&

玄坛坐功$)&卧功$&龙爪秘炼三法。

三、秘传华山拳法:$’&华山无极手,$!&无极玄空拳,$%&华山十大真形,$(&

华山无极拳。

四、秘传华山剑术:$’&无极剑法$!&白猿剑法$%&华山九剑$(&暗器$)&轻功。

五、秘传华山紫霞掌:为本门秘技绝手之一,亦称龙筋绵掌,以道家玄门“罡

气”盘架,贯注于双臂掌,运劲双掌呈现紫色,按一定的程序对秘制药袋进行抽

打,功成令人生畏,掌似刀斧,挥手切砖石如儿戏,隔物碎砖,秘法潜修,百日速

成$’&引手功$!&过力功$%&龙行气$(&九宫三盘诀$)&五行重手$&龙筋法$#&餐

霞法$+&运霞法。

六、特功灵修:著名特功大师何永茂整理推出,供面授者免费研习:$’&金丹

灵力秘修$!&步罡踏斗$%&布场,特功诊疗$(&灵剑诛杀、摄魂手$此属特功攻杀

法&。附设不传之秘:$’&开四门增功秘法$!&古钟五法$%&抽肾秘法。函授!""元

$含灵力&。

七、特招:申圆子道长招收贴身弟子’"名$’—!)岁&免收学费,毕业留本

院工作$从事华山武学、医术&。

八、入学须知:’、上述各班全部传授$面授&三个月,+"元。函授$一、二、三、

四&为一册合订本’开本,配图%!#幅,’+"元。五班单独函授’!+元。!、“雪莲

豹骨丹”$取武林奇珍天山雪莲及真品豹骨配合%"余味奇药&可使习者打通经

脉,增功激能,固本培元,壮骨生髓,内壮神力,行功配合,久服有霸王举鼎之力,

天然抗打之能。已婚者服用,可补已漏之身,恢复童体,每副!%"元$可服一

年&。$单购豹骨及天山雪莲者来电联系,保质保真,假一赔十&。

来信及汇款地址:甘肃省酒泉市火车站邮局’号信箱华院

邮编:#%)""’联系人:曲天戈申圆子

电话:",%#———,+%’""手机:’%+,%#)’’,

郑重承诺:来此习功,双方签订法律合同,保证功成;达不到功效,退还全部

学费。

因此称为“真铅”。真铅为水中之金,金

为内丹之母体。此字以地元比喻肾水

之元阳真气,为之真铅,故以“”为

“铅”。

“”,由人、母、子组成。内丹借

用汞比喻心,心属火属阳,内藏正阳

之精,因此称为“真汞”。汞就是水银,

内丹学亦喻为“姹女”、“元神”。水银

的流动性很好,又易挥发。内丹学也

认为真汞之性灵动,变化莫测,故而

在烧炼时要用真铅扶持。《参同契》

云:“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将欲制

之,黄芽为根。”“黄芽”喻“真铅”,姹

女以黄芽为根,即是以真铅炼制真

汞,此乃外丹内丹的共同原理。母为

女,喻姹女;人、子喻黄芽,扶持姹女,

故以“”为“汞”。

音“交接”

“”,《汉语大字典》注:“同

‘皎’。洁白光明。《字补·大部》:

‘,音义与皎同。’”各《老君碑》注本

均读作“交”字。

上述铅汞,乃修炼药物,阴阳交

媾,刚柔相结,始成圣胎。此字以“皎”

借为“交”,亦有随天时而交之意。

“”,《汉语大字典》注:“《改

四声篇海·天部》引《搜真玉镜》:

‘,结、皓二音。’元·郑采《题复古

秋山对月图》:‘天兮月。’

(天皓皓兮月朗朗———笔者注)”各

《老君碑》注本均读作“接”字。

此字由四个天字组成,亦指人随

天时而度,药物炼到一定火候,即可

得太虚中无形之生,以后天感先

天,再由先天返出先天之先天,达到

重乾之象,结成仙丹。“”为八卦之

乾,代表天;“”为六十四卦之乾,是

两个“天”重叠,“”又是并列,

四个天,当为重乾之象。吕祖《得大还

诗》曰:“修修修得到乾乾,方是人间

一醉仙。”故以“”为“接”,含交接、

结丹二义。

音“神丹就”

“”,由四个日字组成。四日为

阳,与下面的四阴相对应,共同描述

神丹。

“”,《汉语大字典》注:“同

‘朗’。《改四声篇海·天部》引《搜

真玉镜》:‘,朗、照、耀三音。’《字

补·月部》:‘,音义与朗同。’”各

《老君碑》注本均

读作“丹”字。

此字由四个

月字组成,四月

为阴,与上面的

四阳对应。坤为

阴,六十四卦之

坤为“”。

相连,四阳四

阴。四阳为,

四阴为,集

阴阳交感之极

限,合天地正

之精华,故为“神

丹”二字。

“”,由金、

木、水、火、土“五

行”组成。五行俱

全,生克协调,无

形无邪,一灵独

存,即为神丹成

就。故以“”为

“就”。

音“乾

坤”

“”,由两个天字组成。天为乾,

八卦为,天上之天,乃乾上之乾,六

十四卦为,乃真人所居之地,故以

“”为“乾”。

“”,由门内亞字组成。门者,南

天门,有日月之象。亞字乃虚室,有

白,返还西方,西方曰坤,故以“”为

“坤”。

音“明原”

“”,由三个三组成。前面已修

成乾坤正位之体,就明白根源了。三

三为九,乃明九窍,达九天,通九霄,

耀九州,故以“”为“明”。

“”,《汉语大字典》注:“同

‘源’。《广韵·元韵》:‘源,《说文》本

作,篆文省作原,后人加水。’”

此字由三原组成,原者,源,根源

也。既明真体,即明根源,三原乃源中

之源,故以“”为“原”。

音“系群仙”

“”,由三男一女组成。一女乃

是无极之根,太极之母,是老阴,又名

无极天尊,是整纲。上有三男,乃是三

阳三魂三宝,精气神也。以无极统之,

故曰“系”。

“”,《汉语大字典》注:“《改

四声篇海·牛部》引《搜真玉镜》:

‘,音群。’”

此字以四牛组成,四牛为群,亦

喻眼耳鼻舌四大性,四大祖窍。

“”,由三个无字组成。大功成

就,万事万物皆为无。无欲无贪亦无

为,到无求处便无忧。宋元以来的内丹

书中,把直接“炼神还虚”一类道功作

为“上品丹法”或“最上一乘顿法”,强

调以虚为身,以无为心,《玄宗要旨》

曰:“其授受只是一个无字,最后连一

个无字也无。告诉你一切放下,放得一

丝不挂,一切丢开,丢得一毛孔也无。”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无非得到一个湛

定不动的空寂心而已。然而得无即得

“道”,万物皆有生灭,唯“道”长存,故

而“无即是有”。若连无无也无,当为真

仙,故以“”为“仙”。

总之,老君碑古字谱讲述内丹修

炼之要旨,强身健体之法门,反映了

道家“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重要理

念。每字的组成不可能完全说明字

义,应从总体含义中去理解字义。



$责任编辑柯超&

百日速成真功系列

华山国术院

献花(0)
+1
(本文系半佛半神仙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