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李燕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012-02-15 | 阅:  转:  |  分享 
  
怀化市红星路小学教案主备人:___李燕_____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加法交换律) 总第11课时























































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逐步提高归纳、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运用加法交换律的思想探索其他运算中的交换律。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一)设疑:

谈话:同学们喜欢运动吗?你最喜欢哪项体育运动?李叔叔是一个自行车旅行爱好者,咱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李叔叔的情况,同时学习加法交换律。

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

1、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

3、讨论与思考: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3)独立列式计算。

4、交流、呈现不同的列式: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5、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板书:40+56=56+40

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交换位置和不变)

6、提出猜想。在加法中是不是存在这么一个规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三、导学:

猜想,形成结论

1、男女生猜想。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女生完成:3024+7696+237……

男生完成:76+3024237+96……

学生汇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符合猜想。

2、事例验证。(寻找身边的例子)

如:四(1)班有男生31人,女生25人,全班有多少人?

31+25=25+31

交流:从这些事例中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对学生举出乘法交换律的例子只予以肯定,但不作探索) 怀化市红星路小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式 3、加法交换律的表示方法。

(1)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我们猜想的这个规律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

(2)观察不同的表示方法:等式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如:○+□=□+○中,“□”和“○”代表什么?(代表任意不同的数)○+□=□+○又表示什么呢?……

(3)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在数学中称为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

四、练习: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①()+165=165+35

②1013+214=()+()

③48+29+52=48+()+()

(1)自主练习。

(2)交流:第④小题中有三个数,还能利用加法交换律吗?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完善加法交换律: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最后一题:可以怎么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抽象,渗透符号化思想)

2、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1)讨论:对加法验算时,我们用什么方法?你知道这是根据什么吗?

(2)小结:我们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验算加法运算,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40+56=56+40

┆(学生举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教学后记











献花(0)
+1
(本文系李燕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