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考熟语知识考查及能力迁移
2012-02-17 | 阅:  转:  |  分享 
  
高考熟语知识考查及能力迁移

教学目标:

了解熟语知识,会正确使用熟语。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熟悉考纲要求,了解成语特点,掌握成语的来源、结构类型,讲解成语误用类型的前两种(望文生义和对象误用)

教学过程:

一、考纲要求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和惯用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词组,是我们民族语言中千百年来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一部分精练、形象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材料。它能以寥寥数字说明一件事实,一个道理,或比喻一种形象,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同时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成语的考查是历年来语文考查的一个不变的题型,高考试卷,除了以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为主要题型外,汉字的字形、字音的考查也常常以成语为载体。从2004年以来,全国很多省份的试卷都采用了成语和俗语放到一题中考查的形式,俗语的考查是新增的内容,一般来说出现在试卷中的俗语是比较常见的积累和掌握中学课本中出现的或经常使用的,但人们在使用中经常把握不准的,特别是那些整体意义和字面意义相差较大,使用时具有鲜明感情色彩的,人们经常误用的熟语。高考考查的成语的生疏度是有所控制的:既非十分生僻,又非过于浅显。选项设置的语境,大多是经过强调的语境。熟语的复习,一是要注意积累的“量”,二是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质”。下面就相关知识讲解如下:

二、成语知识

(一)知识讲解

1.成语的定义:成语是一种长期形成的结构紧密的短语,每个成语都表示一个完整的意义,使用起来就像一个词一样,它有以下三个特点:

结构上定型化;

意义上整体化;

功能相当于一个词,可充当各种句子成份。

2.成语的来源:

历史传说或历史事件(有出处,有当事人)

如,完璧归赵蔺相如《史记》劳苦功高

六月飞雪邹衍《淮南子》胡服骑射

神话、寓言(也有出处)

如,愚公移山《列子》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滥竽充数

精卫填海《山海经》邯郸学步虎假虎威

古诗文中的成句

如,钩心斗角祸起萧墙既来之,则安之琵琶别抱缀玉联珠

世外桃源完璧归赵百废俱兴图穷匕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四面楚歌

④来自口头俗语

如,雪中送炭半斤八两锦上添花偷梁换柱头破血流

⑤外来吸收

如,火中取栗(来自法国拉封丹寓言)天花乱坠

3.成语的结构

成语多数是四字,也有三字、五字、七字、八字等。

二二结构:调兵遣将独树一帜如火如荼

一三结构:牢不可破

三一结构:一衣带水

从语法角度上看有:

并列关系:殚精竭虑鬼斧神工青红皂白紧锣密鼓披坚执锐防微杜渐

安邦定国安居乐业

偏正关系:世外桃源众矢之的衣冠禽兽炯炯有神咄咄逼人扶摇直上

条件关系:不破不立水滴石穿

承接并系:见异思迁先斩后奏

目的关系:削足适履守株待兔揠苗助长杀一儆百

选择关系:宁缺毋滥宁死不屈

因果关系:水滴石穿水落石出睹物思人爱屋及乌

主谓关系:毛遂自荐杞人忧天叶公好龙情欲横流

动宾关系:不见经传歧路亡羊独树一帜饱经风霜

动补关系:轻如鸿毛退避三舍

动宾补关系:问道于盲贻笑大方

连动关系:画蛇添足抱薪救火手到擒来见风使舵

兼语关系:请君入瓮令人生畏引狼入室引人入胜

(二)成语误用类型浅析

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数有一定的典故,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的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1)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差,稍微)

(2)李小刚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读他的文章,真叫人头痛。(点,删改)

(3)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类似的成语还有:三人成虎(谣言反复传播,就容易让人信以为真)、不以为然、久假不归(借了别人的东西长期不归还,占为己有)、求全责备、不刊(修改)之论、不足为训、间不容发、粗茶淡饭、身无长物、惨淡经营、罪不容诛、意兴阑珊、吊民罚罪、不名一文、噤若寒蝉、五风十雨(风调雨顺)、七月流火、大方之家、语不及义、细大不捐、首当其冲、马革裹尸、奇文共赏(贬义词,指不好的文章)、名山事业(指著书立说的事业)、高山流水、求田问舍(只求个人小利,用的是比喻义)、表里山河(指地势极其险要)、阳春白雪、舞文弄墨(指玩弄文辞,含贬义)、对簿公堂、目无全牛、惨淡经营独、具只眼等。

张冠李戴(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如:

(1)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剌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

(2)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类似的成语还有:豆蔻年华、破镜重圆、比翼双飞、宜室宜家(指夫妻和睦)、对牛泣衣(牛衣,也称牛被,给牛御寒的覆盖物,用麻编成。比喻夫妻共守穷困)、美轮美奂、炙手可热、一劳永逸、起死回生、妙手回春、落落大方、鳞次栉比、登堂入室、济济一堂、奔走相告、不瘟不火、藕断丝连、萍水相逢、雨后春笋、相敬如宾、举案齐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心心相印、一见钟情、乱点鸳鸯、妇唱夫随、耳鬓厮磨、相濡以沫、花容月貌、秦晋之好、天作之合、大家闺秀、良辰美景、寿比南山、福如东海、金榜题名、名落孙山、明日黄花、罄竹难书、旁征博引、车水马龙、洛阳纸贵、天伦之乐、偃旗息鼓、感同身受、力透纸背、探骊得珠、韦编三绝、含英咀华、鞭辟入里、一挥而就、挥洒自如、呼之欲出、勾画了了、倚马可待、信手拈来、行云流水、含英咀华、囫囵吞枣、烘云托月、鸿篇巨制、洛阳纸贵、回肠荡气、不落窠臼、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后起之秀、后生可畏、一言九鼎、明正典刑、百身何赎(自身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表示对死者沉痛的悼念)、羚羊挂角(比喻诗的意境高超玄妙)、口诛笔伐、抑扬顿挫、摧枯拉朽、节哀顺变、在劫难逃(只能用于人)、膏粱子弟、官样文章、乔迁之喜、稗官野史、城下之盟、少不更事、失之交臂、鹤发童颜、鲍鱼之肆、寿终正寝、崭露头角、箪食壶浆、投笔从戎、提要钩玄、孜孜不倦、老态龙钟、嗷嗷待哺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解成语误用的第三至六种类型(不辨色彩、轻重失当、功能混乱、谦敬错位)

教学过程:

一、巩固知识复习上节知识

二、成语误用类型浅析

3.不辨色彩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需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贬色彩失当。如:

(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纷至沓来)

(2)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3)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类似的还有:守株待兔、无所不为、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无所不至、倾巢出动、弹冠相庆、过江之鲫、党同伐异、连篇累牍、好为人师、师心自用、附庸风雅、处心积虑、蠢蠢欲动、挖空心思(贬义)、震撼人心、、信誓旦旦、高山景行、微言大义、运斤成风、危言危行、不负众望、蔚然成风(褒义)、风毛麟角、半斤八两、江郎才尽等。

但有两种情况应注意:一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一定的表意效果,有时可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如《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讳地说出了全篇真理。”此处不能看作是误用。二是有些可褒可贬(即含有双重含义的成语,双义成语),如:标新立异、登峰造极、按部就班、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想入非非、灯红酒绿、苦心孤诣、淋漓尽致、按图索骥、暗送秋波、不绝如缕、独善其身、对牛弹琴、粉墨登场、顾影自怜、沁人心脾、例行公事、另起炉灶、绵里藏针、难分难解、谦谦君子、短小精悍、纸醉金迷、玲珑剔透、指手画脚、穷形尽相、沙里掏金、四平八稳、舞文弄墨、老气横秋、规行矩步、冷若冰霜、昏天黑地等。

4.轻重失当

有些成语词义较轻,有些成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

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特点。(应为“不劳而获”)

(3)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无可厚非)

类似的成语还有:从谏如流、无可非议、真知灼见、有口皆碑等。

5.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就不同。如果对成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错乱的错误。如:

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1)句中“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充当谓语,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了名词性成语,用来充当“成了”的宾语,应改为“瓮中之鳖”。(2)句中误把“龙飞凤舞”这一形容词性的成语误作为及物动词使用。

其他类似易误用的成语还有“漠不关心百姓疾苦”“司空见惯了腐败现象”“出奇制胜敌人”“逼得穷途末路”“当仁不让的责任”“各自分道扬镳”“更加弥足珍贵”“求全责备他”“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02年北京卷)”等。

6.谦敬错位

有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迹,有的用于谦称(自称)如:雕虫小技、东涂西抹、贻笑大方、千虑一得、敝帚自珍等;有的则用于敬称(称对方),如:鼎力相助、如坐春风等。如果混淆,就可能造成误用。如:

(1)王厂长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谦词)

(2)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敬词)

类似的还有如:蓬荜生辉、不揣冒昧、抛砖引玉、耳提面命、不耻下问、虚怀若谷、敬谢不敏、狗尾续貂、滥竽充数、如坐春风、雕虫小技、东涂西抹、绵薄之力(常作谦词)、尸位素餐(常作谦词)、挂一漏万、千虑一得、一孔之见、溢美之辞、班门弄斧、不足挂齿等。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讲解成语误用的七——十一种类型(修饰失当、不合逻辑、不合习惯、形近义近误用、不明来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前六种误用类型

二、成语误用类型浅析

7.修饰失当

(1)前后矛盾。如:一位莘莘学子

其他如“一位浓汝淡抹,穿着入时的女子”“大家见仁见智,达成共识”“两种工艺各有千秋,半斤八两”等。

(2)前后重复。(成语的隐含义与句子语意重复)

①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称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类似的还有:“忍俊不禁地笑了”“难言之隐的苦衷”“普通的芸芸众生”“一场南柯一梦”“显得相形见绌”“好象如芒在背”“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目前的当务之急”(或“当务之急的问题”)“津津乐道地说”“海内外闻名遐迩”“接踵而至地闯进来”“责无旁贷的责任”“过分的溢美之辞”“担子任重道远”“还记忆犹新”“刻骨铭心的难忘”“特别穷凶极恶”“独自孑然一人”“眼睛望眼欲穿”“正方兴未艾”等

8.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指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如:

(1)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惶失措。

(2)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类似的还有“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问题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等。

9.不合习惯

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而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如1998年考查的“望其项背”就不能用于肯定句中,其他如“善罢甘休”“同日而语”“无时无刻(时时刻刻)”“一概而论”“等量齐观”等。

10.形近、义近误用

(1)形近易误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如:

(1)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上果然不孚众望(孚,使人信服),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不孚众望”是不能使人信服,和“不负众望”混淆)

(2)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类似的还有:“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山高水长”与“山高水低”、“目不见睫”与“目不交睫”、“目光如豆”与“目光如炬”、“耸人听闻”与“骇人听闻”、“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脱胎换骨”与“洗心革面”、“迫在眉睫”与“近在眼前”等。

(2)意近易混

①义相近而用法有别

某些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由于语境不同,又造成了它们的用法有细微的差别。如“目不暇接”与“应接不暇”。前者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后者指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会不过来。意义相近,但细细推敲,会发现前者偏向主动,后者偏向被动,因此,“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令人”一句只能选择“应接不暇”。类似的还有“独树一帜”与“匠心独运”,“不落窠臼”与“别出心裁”等。

②义相近而适用范围有别

例如:“狼狈为奸”与“朋比为奸”,二者都指坏人勾结干坏事,但前者适用范围要小一些,指几个人,而后者多指一大批人。因此“这一伙人狼狈为奸,干尽了还事”一句中的“狼狈为奸”应换成“朋比为奸”更恰当些。

如“花天酒地”与“醉生梦死”、“排山倒海”与“翻江倒海”、“七手八脚”与“手忙脚乱”、“身先士卒”与“以身作则”、“清规戒律”与“金科玉律”、“同日而语”与“混为一谈”“相提并论”、“想入非非”与“异想天开”、“琳琅满目”与“美不胜收”、“逆来顺受”与“委曲求全”、“功亏一篑”与“功败垂成”、“身临其境”与“设身处地”、“刮目相看”与“另眼相看”、“无可厚非”与“无可非议”、“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爱财如命”与“一毛不拔”、“安分守己”与“循规蹈矩”、“包罗万象”与“应有尽有”、“抱残守缺”与“固步自封”、“遍体鳞伤”与“体无完肤”、“发号施令”与“颐指气使”、“风平浪静”与“平安无事”、“顺手牵羊”与“趁火打动”、“鹿死谁手”与“花落谁家”、“后来居上”与“后起之秀”、“如坐针毡”与“心烦意乱”、“无中生有”与“杯弓蛇影”、“锋芒毕露”与“崭露头角”、“风言风语”与“流言蜚语”、“孤注一掷”与“破釜沉舟”、“大庭广众”与“众目睽睽”、“得寸进尺”与“得陇望蜀”、“挥金如土”与“一掷千金”、“病入膏肓”与“不可救药”、“不由自主”与“情不自禁”、“见利忘义”与“利令智昏”、“捕风捉影”与“无中生有”、“恋恋不舍”与“流连忘返”、“每况愈下”与“江河日下”等。

11.不明来源

如“墨守成规”

有些特殊成语需了解其意义:五花八门、蠢蠢欲动、不三不四、不遗余力、斑驳陆离(形容颜色繁杂)、指手画脚、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形容一些人的傲慢的神气)、车水马龙、格物自知(格,推究。致,取得、得到。指深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揆情度理、附赘悬疣(比喻无用之物)、槁项黄馘(xu)(形容人面黄肌瘦)、决疣溃痈(比喻事情的症结得到解决)、亲仁善邻、郇厨既扰(受人招待的客套话,意思是吃了人家的饭,搅了人家)、不测之诛、彰善瘴恶、濯缨濯足、教猿升木(比喻教唆恶人为恶)、工力悉敌、渐仁摩谊(用仁义来感化教育众人)、摩项放踵(形容不辞劳苦)、批亢(喉咙,喻要害)掏虐(抓住要害,乘虚而入)、被褐胚玉(比喻胸怀英才,深藏不露,后用比喻出身贫寒而怀有真才实学)、集腋成裘、车载斗量、付之一笑(形容不值得理会)、断简残编(指残缺不全的书)、侧目而视、俯拾皆是、恒河沙数、不容置喙、饮鸠止渴、白头如新、屡试不爽、舍我其谁、养虎遗患、无出其右、空穴来风、好为人师、移天换日、不时之需、感同身受、敝帚自珍、良莠不齐、见贤思齐、始作俑者、鹿死谁手、三令五申、空谷足音、鱼贯而入、充耳不闻、功败垂成、毁家纾难、珠联璧合、不可理喻、革故鼎新、楚囚对泣等。

(三)双义成语举隅

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不绝如缕:既形容声音细微,也形容形势危急。

灯红酒绿:既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

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粉墨登场:既指上台化装演戏,也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

高山流水:既比喻知音或者知己,也比喻乐曲高妙。

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

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

昏天黑地:既形容人生活荒唐颓废,也形容人神智不清。

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冷若冰霜:既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人态度严肃。

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

例行公事: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

另起炉灶: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

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钢。

难解难分: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

奇文共赏:既指把荒谬的、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也指把新奇的文章拿出来共同欣赏。

谦谦君子:既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也指谦虚,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穷形尽相:既指丑态毕露,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

如虎添翼:既比喻凶恶的势力得到帮助后更加凶恶,也比喻强大的力量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

沙里淘金: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

四平八稳:既形容说话、做事事、写文章稳当,也指做事情只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舞文弄墨:既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指玩弄文字技巧。

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引火烧身:既比喻自讨苦吃或者是自取灭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教育。

瞻前顾后: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短小精悍:既指作品简练而内容充实,也指人身材矮小而精明能干。耿耿于怀:有两个意思,记仇;有心思。

登峰造极:既比喻成就、造诣达到最高境地,也比喻事情达到极点。

想入非非:非非,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现比喻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国色天香:指花,也指人。

捉襟见肘:既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空于应付。

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

(四)归类掌握:

褒义成语:风毛麟角、叹为观止、有口皆碑、不刊之论、耳提面命、蔚然成风、高屋建瓴、苦心孤诣、革故鼎新、高瞻远属、高风亮节、焚膏继晷

贬义成语:坐而论道、闭门造车、前呼后拥、暴虎冯河、翻云覆雨、评头品足、始作俑者、为所欲为、一团和气、粉墨登场、无独有偶、飞黄腾达、登峰造极、闪烁其辞、处心积虑、乌合之众、狗尾续貂、弹冠相庆、城下之盟、不负众望、师心自用、朋比为奸、蝇营狗苟、挖空心思、蠢蠢欲动、见利忘义、忘恩负义、利令智昏、捕风捉影、欲壑难填、卑躬屈膝、饱食终日、食古不化、上下其手、上行下效、剌剌不休、刚愎自用、暗箭伤人、大放厥词

中性成语(即既褒又贬的成语):按部就班、左右逢源、标新立异、噤若寒蝉、栉风沐雨、暴殄天物、讳莫如深、光怪陆离

适用对象不同的成语:

(1)用于男女之间或夫妻之间的成语: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乱点鸳鸯、妇唱夫随、耳鬓厮磨、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相濡以沫、破镜重圆、比翼双飞、宜室宜家(指夫妻和睦)、对牛泣衣(牛衣,也称牛被,给牛御寒的覆盖物,用麻编成。比喻夫妻共守穷困)萍水相逢

(2)形容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的成就:

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挥洒自如、呼之欲出、勾画了了、倚马可待、信手拈来、行云流水、含英咀华、江郎才尽、烘云托月、脍炙人口、鸿篇巨制、洛阳纸贵、不落窠臼、探骊得珠、力透纸背、画龙点睛、龙飞凤舞、曲高和寡、涉笔成趣、入木三分等。

(3)其他:如“感同身受”指替蒙受恩惠的人向施恩者表示答谢,不用于受恩惠者本人。“明日黄花”指过时的事物,不是指未来的东西。“美轮美奂”形容房屋,而不用于人或其他事物。“罄竹难书”形容罪大恶极,不用于其他。“炙手可热”用于人,而不用于物。“相濡以沫”用于患难中,不用于平时。“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的女孩,不能用于成年女子,更不能用于男孩。

5.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如“五风十雨”用来形容风调雨顺,很容易用作大雨成灾。“对簿公堂”指公堂上受审,很容易用作双方打官司。“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而感到痛快,很容易用作好事。“马革裹尸”形容军人战死沙场的英雄气概,很容易用作一般穷困人死后的结局。“久假不归”指久借不还,很容易用作了请了长假不回来。“醍醐灌顶”指大彻大悟,明白了,很容易用作糊涂了。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

讲解惯用语、谚语、歇后语、格言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熟语

(一)熟语的定义:熟语是2004年考纲新增的内容,熟语就是固定词组的总和,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组织。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和惯用语。

(二)熟语的分类

1.惯用语:

惯用语是一种比喻定形化的具有抽象整体意义的词组。它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惯用语通过描述来表义,谚语和歇后语通过陈述来表义。

惯用语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语义的双层性。即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有深层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如“打预防针”,字面的意思是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财神爷”本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

②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浓。如“拍马屁”“寄生虫”“白开水”“穿小鞋”“小心眼”“铁公鸡”、“跑龙套”、“开绿灯”、“走过场”“酷毕了”“帅呆了”“爽极了”“小样儿”等都具有口语色彩。从感情色彩上看,褒扬、赞许的极少,如“老黄牛”;谐谑、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多数,如“红眼病”“眼中钉”“耍嘴皮”等;中性的也不少,如“破天荒”“打游击”等。

③结构上以三字格为主,也有少数二字或多字的,如“白领”“网虫”“黑客”“伊妹”“下海”“吃醋”“喝西北风”“阳光女孩”“钻牛角尖”“一推六二五”“解铃还需系铃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

2.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往往传达了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简练通俗,意思完整。它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交友处世:交人交心、君子之交淡如水、积德招福,缺德惹祸

劝学:活到老,学到老、书中自有黄金屋

军事:置之死地而后生、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民俗:五里不同俗、入乡随俗

卫生健康:两头净,不生病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道德情操:人穷志不短、仁义值千金

行为世范:为臣要忠,为子要孝、一失足成千古恨

世态人情:贫在闹市无人问

善恶美丑: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自然气象:朝霞不出门

3.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表面上引子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重点所在,表示整个歇后语的基本义。如“墙上挂狗皮——不像画”。

歇后语分两类:

一是会意型。如“王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后一部分从意义上对前一部分发进行解释说明。

一是谐音型。如“两手进染缸——左也蓝(难)右也蓝(难)”“荷塘里着火——藕燃(偶然)”,后一部分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达语义。不论是会意还是谐音,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

歇后语的艺术效果主要有两个:形象生动和幽默风趣。

如:“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腊月里的萝卜——冻了心”“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冬天里穿裙子——美丽冻(动)人”。

4.格言

格言是广为沿用的富有劝诫、启发、教育作用的短句。它言简意赅,具有哲理意义。多带文言成分,少辞格而直叙明言,一望而知其意,或“可为法则之言”。如“有志者,事竟成”“事实胜于雄辩”“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知识就是力量”等。

二、高考熟语试题举例:

(一)考查成语特点:

考感情色彩的误用。

如:风毛麟角(1992年)、无所不为(1995年)、半斤八两)(1995年)、趋之若鹜(1997年、2002年)、处心积虑(1998年)、无可厚非(2003年春季)。

考适用对象的误用。

如:巧夺天工(1992年)、美轮美奂(1999年)、炙手可热(1999年)、汗牛充栋(2000年)、洗心革面(2000年)、返璞归真(2003年春季)、蔚为大观(2003年春季)。

考对成语的望文生义。

如:差强人意(1993年、2002年)、不刊之论(1993年)、首当其冲(1995年)、万人空巷(1997年)、望其项背(1998年)、振聋发聩(2002年)、焕然冰释(2003年春季)、未雨绸缪(2003年)、细大不捐(2003年北京)

4.考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如:灯红酒绿(1992年)、苦心孤诣(1993年)、想入非非(1995年)、淋漓尽致(2000年)

5.考易混成语。

如:“应接不暇”与“目不暇接”(1996年)、“耸人听闻”与“骇人听闻”(1998年)

(二)近三年高考熟语试题

●2004年全国高考(14套)成语、熟语试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四川)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答案:B。解析:B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与语境不符,使用过大。A纷至沓来,纷纷地到来,连续不断的到来;C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所能想象的;D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山东)

A.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B.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C.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警方决定顺藤摸瓜寻找在幕后操纵的黑手,最终全面破获了这起产供销一条龙的制贩毒大案。

D.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答案:A。忍无可忍:要忍受也没法忍受。可改为“被逼无奈”、“无可奈何”或“无奈之下”。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广西)

A.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B.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杀的事件,使得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C.美元近期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D.欧洲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答案:A。“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这里写记者在伊拉克战场采访,用火中取栗不恰当。海市蜃楼:比喻虚幻事物。

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马首是瞻:古代作战时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比喻跟随别人行动或听从别人指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青海)

A.这些年每听到亲友去世的消息,总令我无比伤感,尤其是这回相濡以沫的老伴远行,对于我这个年已九十且神经衰弱的老人,真像天塌了一样。

B.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C.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高薪”不一定能收到“养廉”的效果,因为贪官污吏本来就是欲壑难填,并不是因为收入维持不了生计才搞腐败的。

D.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

答案:B。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后用来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捕风捉影:比喻说话或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根据。

欲壑难填:形容贪得的欲望太大,很难满足。不屑一顾:不值得一看;形容轻视,蔑视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北京)

A.这些食品是交给姐姐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件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答案:D。解析:A从长计议,慢慢地多加商量,指不急于做出决定;不符合语境。B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这里使用错误的理解了词义。C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错误的理解成文章没有加标点,曲解了词义。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天津)

A.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B.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C.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和电脑这一对时代的宠儿,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D.这些风言风语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教育星电子图书馆服务器中教育星电子图书馆服务器”嘛。

答案:B。解析:B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事故的发生率”不能与“每况愈下”搭配,错误的理解成“渐渐下降”之意。A耿耿于怀,耿耿,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C不可或缺,一个也不能缺少。D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比喻事物有根源。

7.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重庆)

A、离投票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凡是有损施瓦辛格形象的陈芝麻烂谷子都被翻出来了。

B.还想让你老爸保你过关吗?老实告诉你吧,他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谁也救不了你!

C、不久前,王刚又杀回马枪,再返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舍“动物”而去找“朋友”,又迅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D.就你摊的那些活儿,我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把它弄清爽!谁像你,几天也拿不下来。

答案:C。陈谷子烂芝麻——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泥菩萨过江——表示连自己也保不住,更谈不上帮助别人。三下五除二——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回马枪-----指回头给敌人致命一击。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广东)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C.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答案:A。短小精悍:①形容人身体矮小而精明强干;②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磨洋工:工作时拖延时间,也泛指工作懒散拖沓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福建)

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答案:B。解析:A纸醉金迷,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的环境;犯了顾名思义的错误,错误的理解成一种纸张。B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C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这里写大学生不正确。D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表很华美,里头一团糟;这里写文字不恰当。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湖南)

A.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B.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不以为意,结果因违犯公安部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查处。

C.要真正营造一个细胞生长的世外桃源也不是一件易事,除了要有合适的培养基之外,还需要许多其他条件。

D.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不厌其详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

答案:A。无出其右,没有能超出他们的。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

不厌其详,不嫌详细。指越详细越好。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湖北)

A、这里有我汗水浸过的土地,这里有我患难与共的亲友,这里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这里有我生命的根。

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C、为了缩短时间,突击队躲开楼房林立的大院,潜入瓦房鳞次栉比的胡同,出其不意,取捷径,奔袭望海楼。

D、木船在风浪中剧烈地摇晃着,那人却稳稳地站立着,就像一个身怀绝技的骑士,骑在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上,任凭野马狂奔,他却泰然自若。

答案:B。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本句中与后面的意思矛盾。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语见《庄子·大宗师》)。后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桀骜不训:性情倔强不驯顺。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浙江)

A.这事你现在做不了,就不要勉为其难,以后有条件再做不迟。

B.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C.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

D.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

答案:B。解析:B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用在这里不合语境。A勉为其难,勉强做能力所不及的事;C山不转水转,事物总是运动的,强调事在人为,办法总汇有的;D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达到某中目的。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江苏)

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答案:B(在劫难逃,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劣质食品”被暴光对我们而言是好事;玲珑剔透①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②形容人聪明伶俐;稍纵即逝,形容时间或机会很容易过去,用在此句适用对象不当;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此句中家长的做法无“巧”可言。)

14.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辽宁)

A.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B.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C.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D.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答案:D。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春意阑珊:阑珊,有“将尽,衰落”之意,和整个语境不符。七手八脚:“七……八……”,嵌用名词或动词,表示多而杂乱。不能指“我一个人”;头脚峥嵘:比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超越寻常,不平凡。

●2005年全国各地高考成语熟语题及解析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全国1)

A.我们真诚地希望常昊夺取世界冠军之后再接再厉,不断带给人们惊喜。

B.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神舟”六号太空飞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C.市中心许多商业广告牌被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的宣传画取而代之。

D.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答案:D。“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原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夜景观建设”,属于用词不当。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全国Ⅲ)

A.近年来,在各地蓬勃兴起的旅游热中,以参观革命圣地、踏访英雄足迹为特色的“红色旅游”独树一帜,呈升温之势。

B.某建筑公司会计程某,为填补贪污挪用公款的亏空,不惜再次把巨额公款投入股市,她的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C.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D.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连续十几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表现,让各国经济界人士都叹为观止。

答案:C。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这里应用“不负众望”之类的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北京)

A.该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机床制造业一些有实力的集团为向国外市场渗透,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收购策略。

B.随着贝克特等人的先后逝世,荒诞戏剧作为一个流派也渐渐偃旗息鼓了,但其创作成就和产生的影响依然存在。

C.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了12年之久。

D.“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2160米处发现的,树围达175厘米,鲜为人知。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在900年以上。

答案:D。成语“鲜为人知”意为“很少被人知道”。原文列举这棵“千年杜鹃王”的发现地的海拔、树围、树龄等数据,并不是为了强调这棵树“很少被人知道”,而是说这棵树“极其少有”或“非常神奇”。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山东)

A.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

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殚超越的勇气。

C.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

D.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的感受美国的生活。

答案:C。“舍我其谁”说的是自视甚高,自认极重,与“傲气”搭配。。A“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不用于物。

B项“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D项“走马观花”比喻粗略的观察事物,含有贬义。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湖北)

A、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B、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

C、他有便宜从事的职权,地方性和局部性的问题,可以全权处理。

D、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答案:C。A项,琳琅满目,一般用来比喻书籍或工艺品等好的东西很多;而原句却用它来形容“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豪华”,显然用词不当。B项,养虎遗患,比喻纵容敌人,给自己留下后患;这个词多用在敌对势力身上,而不能用于自己。D项,诚惶诚恐,惊慌害怕,惶恐不安。原句是说,有志气的青年不会被困难吓倒,在困难面前犹犹豫豫,不敢行动。这里应用“畏首畏尾”。

6.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湖南)

A.走进白云观,庄致和见那道人骨瘦如柴,仿佛大病初愈的模样,却又目光如电,炯炯有神,心中不免暗暗吃惊。

B.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C.他唾沫四溅地讲了半小时,话音刚落,站在他身边的几个人便拼命地鼓掌,其他的人,都噤若寒蝉,面面相觑。

D.那鼓声,如骤雨,如旋风,气势磅礴,震撼着你,使你惊异于击鼓人那瘦小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如此大的能量!

答案:B。“谈笑自若”,多指在紧张或危急情况下,说说笑笑,和平常一样。而原文是说我们在夜晚的宁静气氛中非常自在,无拘无束,这里应用“谈笑风生”。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江西)

A.张之才一见自己的父亲受了这样大的委屈,忍俊不禁,拿起菜刀追出门去,要和渔霸算帐。

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C.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晴朗的夏夜,躺在广阔的草原上望着天上恒河沙数般的星星,惬意极了。

答案:D。A项,“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在这里可以用“忍无可忍”。B项,“不容置喙”是“不容许插嘴”的意思。在这里应该用“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C项,“不以为然”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的意思。在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D项,恒河沙数: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江苏)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C.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

答案:D。讳莫如深:紧紧隐瞒。A项,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显然不合语境。B项,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这是一个贬义词。C项,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浙江)

A.“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B.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

C.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D.周末,我和同桌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

答案:B。擦边球:比喻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A项,高山仰止:比喻道德高尚,令人无法企及。C项,屈指可数:形容寥寥无几。与“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矛盾。D项,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三个错项都不合句中的具体语言环境。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广东)

A.科举时代的莘莘学子,寒富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为的就是荣华富贵。

B.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C.我们不要被眼前这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所吓倒,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毕其功于一役,就一定能把这部机器装上车。

D.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答案:A。B项,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这个词最好用于自己的身上。C项,毕其功于一役,比喻做一次就结束战斗,一次性解决问题。D项,释怀,(爱憎、悲喜等感情)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原句是想表达家乡的风景让我难以“忘记”。

11.下列语句中熟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辽宁)

A.我不是笼统地反对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方言,因为适当地使用方言,能够使人物形象鲜活,乡土气息浓郁;我只是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在文学作品中滥用方言,因为方言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B.昨天早晨,我和多年失去联系的小刘在街上不期而遇,开始都觉得面熟,却不敢相认。“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啊!”当彼此叫出名字后,他笑着说。

C.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

D.他们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尽管如此,他们从未退缩过,仍然坚苦卓绝地奋斗着,并乐此不疲。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答案:D。A项,青红皂白,比喻是非、情由等。原句是想表达不分“场合、地点、环境等”滥用方言,而非不分原因、道理等。B项,大水冲了龙王庙,一般用于表现熟人之间闹了矛盾、有了误会。C项,意谓交友情意不投,时间虽久,仍和新相识一样。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题熟语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安徽)

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B.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C.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D.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

答案:A。“洛阳纸贵”: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时。“不容分说”:分说指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不容许分辩说明。出自元·武汉臣《生金阁》三折:“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巧立名目”变法儿定出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追本溯源”比喻追究事情发生的原因。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一句是(北京)

A.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

B.有的国家靠“采购”外籍运动员提高在国际赛事中的名次,使本土选手减少了在更高舞台上历练的机会,这真是买椟还珠。

C.有些地方的球迷,对主队的平庸表现绝不漫骂,而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即兴换上新词,齐声歌唱,委婉地表面不满。

D.有的专家认为,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相法而且面对困难不胆怯的孩子,往往具有领导者的潜质。

答案:B。“首当其冲”比喻是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用在这里符合语境。“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用在这里符合语境。“无所顾忌”意为“做事时没有过多的顾虑”,用在这里符合语境。“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这里不能把外国运动员”和“本土选手”比作“椟”(外表很美但价值不大的木匣子)和“珠”(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的关系,故B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广东)

A.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做了周密安排,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B.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

C.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

D.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有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中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

答案:D。A.“无所不至”:指凡能作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B“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C“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喻人多力量大;D“冰山一角”比喻人们所了解到的事实或知识的真相,离实际情况还差得很远。A、B、C与原文语境不符,故造D。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湖北)

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流掌声。

B.随着两个儿子的出世,家庭状况更是捉襟见肘,她不得不去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可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挣的钱少得可怜。

C.他搜集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图书来看,仿佛走进了令人应接不暇的名胜区,每跨一步总要点头叫绝,赞叹地说“平生初见”。

D.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都挤到角落去找遮掩的坐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

答案:A。“绘声绘色”:是形容叙述描写得生动。属于使用对象错误,应改为:“惟妙惟肖”。B项“捉襟见肘”: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此处使用恰当。C项“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此处使用正确。D项“噤若寒蝉”:形容不敢做声。这里使用正确。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句是(江苏)

A.西班牙、比利时、保加利亚等国政府,连日来纷纷发表公报或声明,两次申明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谴责台湾当局的“台独”行径。

B.狼的顽强的生命是靠与凶狠的公马、凶悍的猎狗、凶残的外来狼群和凶猛的猎人生死搏斗而存活下来的。

C.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D.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答案:A。“声明”,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强调“公开”,这里是名词,指声明的文告;“申明”,郑重说明。B项犯了褒贬误用的毛病。“凶猛”,指(气势、力量)凶恶强大,多含贬义。此句中两词的位置应对调。C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贬义词。不合语境中的“大加赞赏”。D感同身受,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恩惠),也泛指给人带来的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不合这里的语境。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辽宁)

A.面对晚唐政治上的败落,诗人杜牧替古人担忧,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阿房宫赋》。

B.有些散文语言自然朴素,浑然天成,而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苦心经营的妙笔。

C.培根和笛卡儿提出的科学方法论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

D.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

答案:B。A项“割断”为截断、切断的意思,与“往来”搭配不当,应为“中断”;B项“淹没”是漫过、盖过的意思,多指具体的事物,应为“湮没”;D项“启用”是开始使用的意思,句中是说重新任用已退休的教师,应为“起用”。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全国1)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答案:B。A项“一念之差”的词义是“念:念头。差:差错。一个念头的差错。指因一时的疏忽或考虑不周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很明显用错。B选项中“乐此不疲”的词义是“对某事特别爱好,精力为之贯注,不觉得疲倦”。C项“拍手称快”的词义是“鼓掌欢呼,表示非常高兴。多用于表示正义得到伸张时或事情的结局称人的心意”,泼水节泼水,并不存在正义得到伸张的意思。D选项中“功败垂成”的词义是“垂:将要,接近。事情就要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多含有惋惜之意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全国2)

A.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B.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誉,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C.“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连续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必须彪炳千古。

D.盗挖天山雪莲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答案:A。意思与语境不符,不足为训:不值得当做典范或法则。B卓尔不群:超出寻常,与众不同。C彪炳千古: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D捉襟见肘:现在一般用于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山东)

A.各类配套完善的高新园区的建成使用,不仅带动了房地产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聚集着人气,改善若人居环境。

B.“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区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C.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作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D.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

答案:B。A项“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只用于人,不用于物。C项“筚路蓝缕”形容创业地艰难,句中误把它当成了事先做好准备,应改为“未雨绸缪”。D项“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相遇,一般用于人。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四川)

A.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应运而生,并以完整的技术身份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带动了生物芯片技术的产业化。

B.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C.金沙遗址是成都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破解扑朔迷离的古蜀历史文化之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D.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处的凌云山上,雕凿有一尊高达71米的栩栩如生的弥勒佛像,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乐山大佛。

答案:B。B项中的“熟视无睹”的意思是经常看到却像不曾看见一样,形容对眼前的事物不关心或漫不经心。这里不是“经常看到”,而是假装没看见,应用“视而不见”。A项中的“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C项中的“扑朔迷离”的意思是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D项中的“栩栩如生”的意思是形容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11.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天津)

①“”,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②中国古代先贤以其强烈的人文关怀写下的大量精彩深刻的策论警语,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③杨柳青木版年画里,孩童个个健硕丰腴,人人新衣新裤,所有器物

,这都象征着生活的富足和吉祥。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积淀精妙绝伦

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积淀完美无缺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积聚完美无缺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积聚精妙绝伦

答案: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般可用作表示爱情的坚贞不渝和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积聚:聚集,于原文语意符合。积淀:聚集沉淀。完美无缺:完善美好,没有缺点。句中强调的是完善美好。精妙绝伦:精细美妙,无与伦比。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浙江)

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B.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C.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D.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答案:C。A项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不胜其烦”,不是不怕麻烦,而是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的意思;B项也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宛然在目”,不是尽收眼底的意思,而是仿佛在眼前;D项犯了褒贬误用的错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是指出类拔萃的人才或英雄人物。C项中的“胼手胝足”是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运用正确。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重庆)

A、奶奶在城里呆了许多年,很少出门,从不逛街。有一次乡下的亲戚下来了,她竟然毛遂自荐,要带他们上街去玩。

B、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C、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

D、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答案:C。A.毛遂自荐:比喻自己举荐自己担任某种职务,或承担某一任务。B.猝不及防:突然地来不及防备。C.睚眦必报:形容气量极其狭小。属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D.投桃报李: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三、使用熟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必须确切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是说和尚高大,摸不着他的头脑,而是比喻对事情或问题搞不清楚,糊里糊涂,或得不到要领。

2.必须理解熟语中关键语素的意义。如“文不加点”,点是删改的意思,不是标点的意思。

3.必须注意熟语的感情色彩。如“无所不至”一般含贬义,“无微不至”则含褒义。

4.必须注意熟语结构固定的特点,不能随意更换、增删、颠倒其成分。如“任重道远”不能变更为“道远任重”“任重路远”。

5.必须注意熟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买椟还珠”,本认为“买下匣子,退还珍珠”,比喻义为“不识货,舍本逐末,取舍不当。”

6.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结合语境理解。

7.注重积累,明白成语的出处。



















1



















献花(0)
+1
(本文系老刘ABC12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