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wwq85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0225燕 武 消失的老行当 (NXPowerLite)
2012-02-17 | 阅:  转:  |  分享 
  
消失的老行当

—看“泥旦旦”朱敬伟燕武





































《邵复兴菜馆》邵复兴菜馆不知存在否?不过魏复兴、韩复兴、马复兴还在。左边是走街串巷的算命先生虽然眼睛瞎了,可耳朵好使着呢。

??

过去许多老百姓的家里穷,锅碗瓢盆坏了,舍不得丢弃,补补再用一段时间,于是有了补锅匠这个行当







































弹棉花









































划龙船









































老虎灶以前,老百姓想用点开水,自己烧,又麻烦又费柴火,于是拎热水瓶到临近的老虎灶冲上几瓶。这些老虎灶的生命力挺强,直到2000年以后,随着城市的拆迁速度加快,南京老虎灶才慢慢地消失。前面是几个孩子在打陀螺玩。

过去,人们的娱乐活动少之又少,晚上在空旷处有个不花钱的露天电影看看,真是值得高兴的事。天黑人们就去个好位置。

捏泥人卖,换点柴米油盐的钱。右边的一排孩子正在玩跨人的游戏就是每个要从弓着背的背上跳过去,然后这个再把背升级抬高,每个人继续跳,跳不过去的人就算输了,就得在地上弓着背让人跳







































卖肉卖菜以前还没有农贸市场时,家庭主妇就在街头巷尾的卖菜摊子上买菜,那时肉便宜,几毛钱一斤一个月也难得买几次,后来要票证了,更买不了几次了





































卖小鸡有的农民朋友知道城里的孩子喜欢小动物,就多孵点鸡苗鸭苗挑到城里卖,这不,在南京的汉口路小学门口,生意还不错。







































棉花糖糖粉糖粒化了后,离心机一甩就成了棉花糖。左边的孩子们玩的是踢毽子







































捏面人很早的时候,捏泥(面)人的艺人是走街串巷,各自为战的,赚点辛苦钱来养家糊口。右边的孩子们正在玩跳房子的游戏上山下乡文革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火车站送行的人们下乡知青的傻高兴,家长的依依不舍,老师的……各种表情跃然显现。

糖画糖人,太吸引孩子们了。买到手,可以先显摆显摆,等到糖画糖人坏了,还可以吃掉右边的孩子玩的是斗鸡





































掏粪工在成套住房非常稀少的年代,城里人大小便都得找公共厕所,南方人家还有尿盆马桶以备晚上用。于是倒马桶掏大粪的工作也得有人干才行,城里的环卫工,郊区的农家,拖着粪车沿街收集粪便,到田里可是上好的农家肥。

以前,席梦思没普及,老百姓家里的床就采用棕绳加工床,弹性好又透气,坏了,就修棕绷床的手艺人上门修理一下即可。















晨光人.文集消失的老行当燕武



861







年前,在明故宫参观了一个非著名艺术家的泥塑展览,(艺术家叫朱敬伟,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工作)用手机拍了一些照片,挺有意思,发给看看"命名"和"描述"都是我写的谢谢!???????????????????????



燕武2012.2.7.于南京







献花(0)
+1
(本文系wwq85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