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公共事业管理案例分析(ppt 21)
2012-02-17 | 阅:  转:  |  分享 
  
公共事业管理案例分析城市公用事业一般是指于城市生产、流通和居民生活的各项事业的总称。城市的环境卫生与安全,交通运输,水、电、气、热的生产、
供应与分配,以及其它公共日常服务,均属城市公用事业的范畴。在我国,城市公用事业一直由国家和城市财政投资兴办,从投资决策、资金筹集、
施工建设到经营管理,均在部门内封闭运行,投资主体单一化的格局一直没有根本改变,至今仍很少有民间投资进入,许多领域至今仍以所有制为标
准,阻碍或限制民间资本进入,甚至对外资开放了的行业,对民间资本仍不开放,被称之为“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传统事业单位的基本特色
国家办事业事业单位运作的行政化事业单位管理的非法制化扩大政府的事业职能,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抑制了社会办事业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加剧事业与经济分离,使事业单位丧失了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活力源泉.由于事业经费有国家无偿拨付,各部门都争相建立各自所属
的事业单位和事业体系,要事业人员编制,争事业发展经费,造成了单位的相对封闭,重复建设和效率低下,事业资源浪费严重,加剧事业单位体制
的膨胀.案例:邛崃市公共事业民营化进程?探索的第一步——收购天然气公司收购邛崃市天然气公司,介入城市供气系统的管理营运领域
是瑞云集团和政府以BOT方式合作经营城市公用事业的第一次成功运作。邛崃市虽是产气区,也实行企业化管理成立了天然气公司,然而管网的改
造和铺设一直是困扰着政府的难题,也是国营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自瑞云集团接手后,在短短2年时间内,通过强化管理和实行信息网络动态跟踪
管理,改变了“气老大”的形象。新建供气主管网60公里,覆盖率有改制前的75%增加到90%,用户数量增加了3100户;对地方财政
税收的贡献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气损率由改制前的19%降低到目前的9%,安装成本由1770元将至1500元。探索的第二步——内
资BOT模式经营自来水公司随着城市的发展,邛崃市原有的自来水一厂、二厂供水能力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用水需求。然而,由于政
府财力困难,难以解决新建自来水厂的建设资金。在这样的背景下,邛崃市政府和瑞云集团采取国际通行的BOT模式建设自来水三厂。瑞云集团投
资4000万元,用一年多时间建成了一个各项工艺配置处于国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工厂,第一期工程日供水5万吨,第二期工程日供水10万吨,
水质达到欧共体标准。全厂95%以上的设备隐蔽在地下,厂区绿化率达90%,生产过程全程自动化并通过INTERNET实现远程控
制,是成都地区中最先进的自来水厂。目前,为了进一步改善市民用水状况,减少供应中的二次污染,瑞云集团又投资进行城市管网改造,将现有
的老旧管道改造为玻璃钢管,彻底解决自来水的水质和压力问题。这是瑞云集团在和政府协作经营城市公用事业的第二次成功的运作。探索的第三
步——规划、建设新城邛崃老城区面积仅为8平方公里,面积狭小、城市面貌破落陈旧、交通严重堵塞,地下与空中网线杂乱,建筑密度高达
70%以上,旧城区已经难以再进行改造。拓展城市规模、建设新城区已经迫在眉睫。然而,面对新城建设需要的巨大投入,原本捉襟见肘的地方财
政更是无能为力。为了突破资金的制约,邛崃市政府确立了经营城市的理念,邛崃市政府采取了以与民营企业合作的方式,以内资BOT的模式,采
取政府行为、企业运作的方式来进行。其具体方式是: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由政府提供土地,瑞云集团进行先期的基础设施投入,在土地开发
权上双方利益共享,达到双赢的目标。政府与企业职责明晰,企业是主体,政府为主导,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具体事务由瑞云集团完成。什
么是BOT?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经营-移交”,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的一
种特殊投资方式,是以政府特许权换取非公共机构融资建设经营公共基础设施的一种投资方式。具体的说,即是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
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政府对该机构提供的
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可以有所限制,但保证私人资本具有获取利润的机会。整个过程中的风险由政府和私人机构分担。当特许期限结束时,
私人机构按约定将该设施移交给政府部门,转由政府指定部门经营和管理。邛崃民营化的启示:BOT模式是民营企业经营公用事业的可行
、有效之路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消费压力促使政府采取与民营企业合作民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参与城市公用事业经营必须与政府合作日
益增长的公共产品消费压力促使政府采取与民营企业合作按照公共产品理论:城市公用事业属于准公共产品,且属于只用于生产并能产生利润回
报的产品。因为事关社会和公众利益,与私人资本的个人利益易产生冲突,因而原则上由政府提供。政府在提供这类产品时候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
生产,即通过建立企业,直接投资经营;二是间接生产,即政府通过签订合同,授予经营权、经济资助、法律约束等手段,委托私人部门生产提供。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达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政府经济职能尤其是在公共产品领域的职能的扩张,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财政规模的
扩大。尤其是作为公用产品的重要部分的城市基础公用事业,对政府开支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城市公用事业的建设如果不与其它产品发展保持
密切的联系,将使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因此,要使城市公共设施生产和提供保持持续稳定的扩张,拓展投资主体和渠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
择。从这个角度讲,有条件引入私人资本,与民营企业合作就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民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参与城市公用事业经营必须与政府
合作城市公用事业是外部性大的领域和自然垄断行业,具有投资大、回收期长、社会效益明显等特点。由于私人资本往往缺乏足够的风险承
受能力和无法取得私人资本理想的回收,因而无法,也不愿独立承担这类领域的建设。另一方面,城市公用事业具有较为稳定的经济回报和一种“排
他性”的准公共产品的属性,这就为私营企业介入城市公用事业建设领域提供了可能。同时,私营企业追逐利益的特点也促使其愿意在政府的主导下
,介入城市公用事业的建设和经营,政府仅仅需要给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条件和一定的经济资助,以保证其能获得回报。同时政府也需要在数量、质量
和范围上对其加以监控。参考文献:陈荣富:《公共管理学前沿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版新浪网络资源小组成
员:刘俊董陈铭毛煜炜赵斌缘奚志华陈键王磊来自www.3722.cn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来自www.3722.cn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来自www.3722.cn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来自www.3722.cn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来自www.3722.cn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来自www.3722.cn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献花(0)
+1
(本文系zrynhzp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