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2高考化学二轮优化课件:第2部分第2讲非选择题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1
2012-02-18 | 阅:  转:  |  分享 
  
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1.6×10-5。该温度下向20mL0.01mol·L-1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1K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a点溶液中c(H+)为________mol·L-1。(2)b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_____或______或______。c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_____。(3)a、b、c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滴定过程中宜选用_____作指示剂。(4)若向20mL稀氨水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下列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答案:(1)4×10-4(2)c(CH3COO-)>c(H+)>c(K+)>c(OH-)c(CH3COO-)>c(H+)=c(K+)>c(OH-)c(CH3COO-)>c(K+)>c(H+)>c(OH-)c(K+)=c(CH3COO-)>c(OH-)=c(H+)(3)c酚酞(4)B1.Na3AlF6不溶于水,可用作胃毒性和触杀性杀虫剂,搪瓷乳白剂、树脂橡胶的耐磨填充剂,并广泛应用于铝的冶炼。工业上生产Na3AlF6的流程如下:第2讲非选择题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桑建强一、掌握审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审题既是解题的前提,又是解题的关键。只有认真审题,仔细推敲,弄清题意,获取有效信息,才能迅速解题,避免错误。然而有的同学在解题过程中频频出现失误,究其根源是审题失误。审题时要么粗枝大叶,一知半解,先入为主;要么抓不住关键,弄不清题意,跟着感觉走;要么误入歧途,掉入“陷阱”,“答非所问”等。审题不细、急于求成、考虑不周是解题的“大忌”。审准题意是解题成功的“法宝”。1.要抓住关键词语审题时应逐字逐句仔细阅读,认真理解题意,对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能大量共存”、“正确”、“不正确”、“由大到小”、“由弱到强”、“等质量”、“等物质的量”、“相同pH的”、“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元素名称是”、“元素符号是”、“常温常压”、“标准状况”等)要仔细推敲,弄清题意,从而找出解题的突破口,抓住关键,揭示本质,避免解题出错。2.要巧将信息转化对于有些题目,审题时要巧将题目中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熟悉、便于理解和应用的等价形式,就能化难为易,迅速突破。3.要迅速检索知识审题时,应认真分析,弄清题意,明确已知和所求。根据题目条件,对头脑中贮存的知识迅速进行检索,尽快找出涉及的知识点,建立已有知识与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这是解题的关键。二、掌握答题技巧提高得分能力答题既是解题的关键,又是解题的根本。在掌握审题技巧的同时,还必须掌握答题技巧。只有掌握答题技巧,才能快速准确解题,避免解题失误,提高得分能力,确保高考取胜。1.注重答题策略力争提高分数针对理综化学试题“第Ⅰ卷以考查基础为主,第Ⅱ卷以考查能力为主”的命题特点和试卷“由易到难”的编排顺序,同学们应采取“确保I卷,力争Ⅱ卷”和“确保易题,力争难题”的策略。要由易到难,由熟题到生题;要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对容易题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确保准确无误,该得的分一定得到;对生题和难题要沉着冷静,坚定信心,敢于面对,认真剖析,攻其一点,步步为营,力争得分。2.讲究答题程序提高答题能力讲究答题程序,能够抓住答题关键,提高答题能力,快速准确答题,避免答题失误,从而得到理想分数。因此,同学们要掌握答题程序,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一般的答题程序为审题(审清题意,提取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语)→析题(分析涉及知识,确立解题思路或解题方法)→答题(要语言简洁,要点全面,思路完整,体现过程,主次分明,抓住要害,准确无误)→检验(题意是否审准,方法是否合理,表述是否完整,答案是否正确)。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定能掌握答题程序,提高答题能力。3.注重答题规范培养答题习惯答题不规范是同学们在考试中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化学用语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答非所问,出现错别字等,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平时训练不严格,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造成的。因此要注重答题规范性的训练,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在答题过程中,强化规范意识,从细节着手,养成严谨的答题习惯。(1)语言要准确不能凭主观想象和猜测来回答。如:①在回答KI溶液中滴加氯水后有什么现象时,有的同学回答成:“有碘生成”,也有的回答成:“溶液中有紫黑色的沉淀生成”;②有的同学把“胶体微粒带电”说成“胶体带电”。③把“Zn能与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成“Zn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气”等等。(2)化学用语要规范常出现的错误有:①错别字,如“蓝色”写成“兰色”,“坩埚”写成“甘(或钳)锅”,“苯”写成“笨”,“剧毒”写成“巨毒”,“铁架台”写成“铁夹台”,“过滤”写成“过虑”“滤纸”写成“虑纸”。②混淆概念,如:“无色”与“白色”,“广口瓶”写成“集气瓶”,“蒸馏烧瓶”写成“圆底烧瓶”等等。③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写错原子的连接顺序;④化学方程式不配平,不注明条件,漏写副产物等等。4.解答要完整简练回答时要字斟句酌、言简意赅、逻辑性强,不要废话连篇,答非所问;同时还要注意答案要点要全面完整,不要顾此失彼等等。简答题的答题技巧在高考化学试题中简答题已成为非选择题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涵盖在第Ⅱ卷中的每一小题中。从高考试卷分析数据来看,简答题是历年考生失分的“重灾区”,也是高考拉分的关键题型。汞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研究上有广泛的用途,但汞是对人体危害较大的一种金属,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汞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请回答下列与汞有关的问题:(1)HgCl2是一种能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熔点276℃,易升华,是一种弱电解质,写出其第一步电离方程式_______,HgCl2可以在溶液中被FeCl2还原为Hg2Cl2[Ksp(Hg2Cl2)=1.3×10-18],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2)用惰性电极电解某汞的硝酸盐溶液,当阴极消耗amol金属阳离子时,可获得2amol金属单质,同时阳极可得到0.5amol气体。则该气体产物是________(填化学式),由此可推断出该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其阴极上所发生的还原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3)国家制定的工业废水排放标准:汞的含量≤0.05mg/L。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拟用硫化钠法处理含汞废水,其步骤为:先将溶液pH调至8~10,然后加入稍过量的硫化钠溶液,最后加入一定量的FeSO4溶液,过滤后排放。已知:25℃时Ksp(HgS)=4×10-52;Ksp(Hg2S)=1.0×10-47;Ksp(FeS)=6.3×10-18;HgS+Na2SNa2HgS2(易溶)。①先将溶液调节至弱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②若操作步骤完全正确,且废水中只含无机汞,上述处理后的废水能否达标排放________(填“能”或“不能”)。③加入FeS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无机化工生产流程分析型【题型特点】1.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用框图的形式给出,从流程中寻找信息来回答问题。2.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反应原理相结合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考生应注意的问题】1.解题时密切关注反应器中投入的原料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采用何种方法把产物分离开?流程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什么?2.解题时要采用逐个分析、各个击破的方法,认真分析每个小题考查的知识点,迅速转变思路,防止在一个知识点、一个思路上走到底。(1)下表是反应温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情况:由此可知,由A锻烧生成MgO最适宜的温度为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2)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确定A已洗涤干净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3)物质B和C的主要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写名称)。(4)写出碱式碳酸镁生成Mg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答案】(1)60℃此温度下产品中MgO的质量分数高(2)MgCO3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少量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已洗涤干净(3)硫酸钠氯化钠(4)Mg2(OH)2CO32MgO+CO2↑+H2O↑2.黄铜矿的湿法冶金技术,主要包括直接酸浸、电化浸出,最后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生产铜的流程如图所示:当向溶液中加入精矿粉(不考虑黄铜矿中的其他杂质)后,发生的反应主要有CuFeS2+4H+=Cu2++Fe2++2H2S,2Fe3++H2S=2Fe2++S↓+2H+。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化浸出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通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若忽略硫酸铁的其他损耗,理论上反应中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补充硫酸铁,原因是______。(3)浸出液必须趁热过滤,主要原因是_________。(4)浸出过程中常加入NaCl,一方面可以提供Cl-,抑制铜在氧化过程中发生钝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溶液中H+的活性和_______。解析:当精矿粉溶解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有Fe2+、Cu2+、Na+、H+,故在阴极放电的是Cu2+,由于阴极区通入空气,溶液中还存在硫酸,故阴极上析出的铜在空气和催化剂的作用下溶解于稀硫酸中。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由于还原性Fe2+>OH-,故阳极上放电的是Fe2+,电极反应式为Fe2+-e-=Fe3+。溶液中存在较多的硫酸铜,当温度降低后,其溶解度减小,容易析出,影响铜的产量,因此需趁热过滤。答案:(1)Cu2++2e-=Cu2Cu+O2+4H+=2Cu2++2H2O(2)不需要Fe3+被还原后得到Fe2+,Fe2+在阳极放电生成Fe3+,实现了浸出剂的循环(3)防止硫酸铜晶体析出(4)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综合实验型【题型特点】1.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加以变形、转化,考查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2.以新情境实验为背景,考查考生设计与评价、数据分析和处理等能力。【考生应注意的问题】1.抓纲扣本,弄清教材中实验的反应原理、装置特点和反应过程中的注意点。2.动手做一些微型实验,熟练实验技能技巧,提高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保险粉是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的工业俗名,工业上常用HCOONa还原H2SO3制得,在实验室中拟用下列方法制备少量保险粉,其步骤如下:①把甲酸(HCOOH)和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②用Na2SO3固体和某酸反应制备SO2气体;③在一定温度下,将生成的SO2气体通入①的溶液中;④向③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无水乙醇,即有Na2S2O4晶体析出。经过滤、分离等操作,即得保险粉。根据以上所述,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SO2时所选用的酸,你认为下列最适宜的是()A.浓盐酸B.质量分数为75%的H3PO4C.稀硝酸D.质量分数为98.3%的浓硫酸(2)步骤③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3)某同学设计实验步骤③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有2处错误,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4)步骤④中加入适量无水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5)保险粉的另一制法是在无氧条件下,用锌粉还原NaHSO3制得,该反应中产物只有2种,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3.已知Cr(OH)3在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将生成[Cr(OH)4]-,铬的化合物有毒,由于+6价铬的强氧化性,其毒性是+3价铬毒性的100倍。因此,必须对含铬的废水进行处理,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还原法:在酸性介质中用FeSO4等将+6价铬还原成+3价铬。【答案】(1)B(2)HCOO-+3OH-+2SO2―→S2O+CO+2H2O

(3)进气管应插入液面以下装置处于封闭状态,支管c出口处应连接一尾气吸收装置

(4)降低Na2S2O4在溶液里的溶解度,使之析出

(5)2NaHSO3+Zn===Na2S2O4+Zn(OH)2

(1)写出Cr2O与FeSO4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2)还原+6价铬还可选用以下的________试剂(填序号)。

A.明矾B.铁屑

C.生石灰D.亚硫酸氢钠

(3)在含铬废水中加入FeSO4,再调节pH,使Fe3+和Cr3+产生氢氧化物沉淀。

则在操作②中可用于调节溶液pH的试剂为:________(填序号);

A.Na2O2B.Ba(OH)2

C.Ca(OH)2D.NaOH

此时调节溶液的pH范围在________(填序号)最佳。

A.3~4B.6~8

C.10~11D.12~14

电解法:将含+6价铬的废水放入电解槽内,用铁作阳极,加入适量的氯化钠进行电解。阳极区生成的Fe2+和Cr2O发生反应,生成的Fe3+和Cr3+在阴极区与OH-结合生成Fe(OH)3和Cr(OH)3沉淀除去。

(4)写出阴极的电解反应式________。

(5)电解法中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

解析:(1)FeSO4中溶液Fe2+被氧化成Fe3+,方程式是:Cr2O+6Fe2++14H+===2Cr3++6Fe3++7H2O;(2)明矾和生石灰没有还原性;(3)在含铬废水中加入FeSO4,再调节pH使溶液的pH变大,Na2O2会氧化Cr3+,Ba(OH)2会产生BaSO4沉淀。故只能选C、D。pH应大于5.6,小于9.0;故选B。(4)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或2H2O+2e-===H2↑+2OH-;(5)增强溶液导电性或盐析。

答案:(1)Cr2O+6Fe2++14H+===2Cr3++6Fe3++7H2O

(2)BD(3)CDB(4)2H++2e-===H2↑或2H2O+2e-===H2↑+2OH-(5)增强溶液导电性或盐析

解析:(1)c(H+)===4×10-4(mol·L-1)。(2)b点时,由于滴加KOH溶液的体积未知,因此溶液中c(K+)与c(H+)的相对大小未知,所以有3种可能情况。c点时可根据电荷守恒得出关系式。(3)酸性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加入可水解的盐能促进水的电离,随着KOH的加入(c点时,KOH还未过量),溶液中CH3COOK的量不断增多,因此水的电离程度不断增大。由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碱性,故应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4)由于稀氨水显碱性,因此首先排除选项A和C。考虑到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酸性,排除选项D,故本题应选B。

【答案】(1)HgCl2HgCl++Cl-2Fe2++2Hg2++2Cl-===Hg2Cl2↓+2Fe3+

(2)O2Hg2(NO3)2Hg+2e-===2Hg

(3)①防止加入Na2S溶液时生成剧毒H2S气体污染环境②能③除去过量的Na2S,并将Na2HgS2转化为HgS沉淀

1.饮用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NO将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NO能氧化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使其失去携氧功能。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的浓度,某兴趣小组提出如下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一种混合物,则在溶液中铝粉和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固体a是________。

(2)该方案中选用熟石灰调节pH,理由是_______,

在调节pH时,若pH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________的利用率降低。

(3)用催化H2还原法也可降低饮用水中NO的浓度,已知反应物中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均可参与大气循环,则该催化还原法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解析:(1)过滤后滤渣是混合物,说明成分是过量的Al和生成的Al(OH)3。灼烧后生成的a是Al2O3。(2)熟石灰无毒,来源丰富,价格便宜。所以选用熟石灰。pH过大时,OH-与Al反应生成AlO和H2,pH过小时H+会与Al反应,所以pH过大或过小。会使铝粉的利用率降低。(3)因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均可参与大气循环,说明氧化产物是H2O,还原产物是N2,由电荷守恒,产物中还应有OH-。

答案:(1)10Al+6NO+18H2O===10Al(OH)3↓+3N2↑+6OH-Al2O3

(2)引入的Ca2+对人体无害,且来源丰富,价格低廉铝粉

(3)2NO+5H2N2+4H2O+2OH-

氧化镁主要用于制备陶瓷和耐火材料,医药上可用作抗酸剂。以卤水(主要含Mg2+、Na+、Cl-、SO)为原料制取高纯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解析】溶液中存在Mg2+、HCO,过滤后得到的沉淀应是MgCO3,再煅烧生成MgO。溶液中存在Na+、Cl-、SO等,故只需检验滤液中是否存在这些离子即可。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小,因而应先析出硫酸钠,再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

【解析】考虑到SO2易溶于水,故可排除选项A,考虑到SO2具有还原性,可排除选项C,又因为质量分数为98.3%的浓硫酸中硫酸并未电离,仍以分子形式存在,因而不能与Na2SO3反应制备SO2,也应排除。反应中SO2的还原产物是S2O,HCOO-中碳元素为+2价,因此可知HCOO-在碱性条件下的氧化产物必为CO。题中已知反应中产物只有2种,则锌的氧化产物必为Zn(OH)2,否则产物中必有水生成,不合题意。

【解析】(1)根据题意知HgCl2分子中的2个氯离子是分步电离的。根据Hg2Cl2的Ksp可知其难溶于水,在离子方程式中也应保留化学式。(2)阳极产生的气体是O2,当有0.5amolO2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amol,设金属阳离子的化学式为Hg,电极反应式为Hg+xe-===2Hg,根据关系式1∶x=a∶2a,解得x=2,该离子的化学式为Hg。(3)由于Na2S稍过量,根据HgS的Ksp可求得c(Hg2+)=2×10-26mol·L-1,根据Hg2S的Ksp可求得c(Hg)≈3.16×10-23mol·L-1,每升溶液中汞的质量均小于0.05mg,故能达到排放标准。

(5)测定含杂质的产品中CaO2含量的实验步骤是:

(已知:①CaO2在酸性条件下将I-氧化为I2②I2+2S2O===2I-+S4O③杂质不与I-反应)

第一步:准确称取ag产品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bgKI晶体,再滴入适量2mol/L的盐酸,充分反应。

第二步: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第三步:逐滴加入浓度为cmol/L的Na2S2O3溶液至反应完全,消耗Na2S2O3溶液VmL。

①第三步反应完全时的现象为_______。

②产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

③某同学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操作都很规范,第三步滴速太慢,这样测得的CaO2的质量分数偏高(测定过程中由操作产生的误差忽略不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CaCl2+H2O2+2NH3·H2O+6H2O===CaO2·8H2O↓+2NH4Cl(2)冰水浴冷却(或将反应容器浸泡在冰水中)

(3)向滤液中加入适量HCl,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4)取少许洗涤液,向其中加入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已经洗净

(5)①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并在半分钟内不再变化



③在酸性条件下空气中的O2也可以把KI氧化为I2,使消耗的Na2S2O3增多,从而使测得的CaO2的质量分数偏高

献花(0)
+1
(本文系rdfzsang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