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910310515_陈琦_初稿
2012-02-19 | 阅:  转:  |  分享 
  
2012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作业









课题名称:无锡市文化旅游方面





学生姓名:陈琦





指导教师:张焕勇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2年7月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作业



姓名 陈琦 校外学习中心 崇安职校 学号 910310515 证件号 320204198806303017 批次 201003 层次 业余高起专 专业 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 张焕勇 课题名称 无锡市文化旅游方面 指导教师



评语

























终稿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无锡市文化旅游方面

摘要:无锡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北倚长江,南濒太湖,东与苏州接壤,西与常州交界,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就位于无锡。无锡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中国四大米市之一。无锡也是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我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素有“小上海”、“布码头”之称。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景优雅秀丽,千年悠久历史,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无锡以丰富而优越的自然风光和厚重而悠长的历史文化,成为全国十大旅游观光城市之一。

关键词:无锡旅游文化鱼米之乡太湖特产

























































无锡市文化旅游方面

无锡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长江三角洲,南濒太湖,西依锡山、惠山,京杭大运河在境内流过。东邻上海市128公里,西接省会南京183公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无锡是江苏经济发达的地区,拥有产业、山水旅游资源优势,是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蠡湖风光基地、服务外包与创意设计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职业教育中心、旅游度假中心。无锡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无锡自明起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苏南模式的发祥地。无锡景色优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无锡文化旅游梳理

(一)、吴文化

无锡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中国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吴文化的发展开创了江南古文明,当时由吴泰伯所开创的基业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个诸侯国家,吴国历经了740年,是历史上任何一个诸侯国都比不了的。吴地区域文化简称为吴文化,通常来说为吴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随着考古的发展、历史遗迹的发掘以及古文物的研究,无锡的古文化甚至还可以推到更远古的年代,而不只是现在所说的吴国。

(二)、戏剧文化

锡剧又叫做“无锡滩簧”,一直广泛流行于苏南地区,解放以后,从原有的太湖地区渐渐流传到长江三角洲等地。锡剧的黄金时代为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一举成为华东三大剧种之一,是江苏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在民国时期,锡剧被称“新戏”,抗战时期又叫“文戏”,建国前后称“常锡剧”,直到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后统称为“锡剧”。锡剧发展为古装戏为主后,主要吸取京剧的表演程式和艺术手段。其以簧调为主要曲调,后又创造了一些新腔以及增加了板式变化,尤其是大陆调从单一曲调成为变化丰富的腔类,除此之外,锡剧还吸收了江南的大量传统的民间音乐。

(三)、紫砂文化

江苏无锡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紫砂陶以其特殊的材质原料,精湛的手工技艺,古朴的自然色泽以及千姿百态的艺术造型,而享誉海内外。在无锡宜兴特有一种澄泥陶,其颜色绛紫,由其所制成的产品都叫做“紫砂器”,或简称为“紫砂”,紫砂历经生产与发展的过程,到明代末期的时候已经非常成熟,此后一直经久不衰。这里所出产的紫砂在明、清时代开始就已经具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宜兴紫砂壶的造型多种多样,完全采用全手工的拍打镶接技法制作而成,这种成型的工艺在世界上可谓独树一帜。

(四)、泥人文化

惠山泥人是江苏无锡地区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以其突出的艺术特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泥人采用惠山地区一米以下的土为制作材料,经多道工序而成,可分为“粗货”和“细货”两类。“粗货”的表现内容大多为喜庆吉祥的主题,如大阿福、老寿星等,表达了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等美好愿望,其造型一般色彩明快,粗犷简单;“细货”为手捏泥人,其取材主要以传统的戏曲人物、神话传说为主,人物塑造得生动传神,色彩突出。无锡手捏泥人对选材的要求十分严格,必须以当地水稻田一米以下的乌土为材料。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品为“大阿福”,其是以民间传说所创作的,这个表现为民间中健壮孩子的可爱形象已经被神化,表达了镇邪,降福的意思。

(五)、饮食文化

无锡民间主食为大米,兼食面粉。大多一日三餐。早餐吃粥或泡饭,中午吃米饭,晚上视家庭经济条件和个人习惯,有的吃米饭,有的吃粥或泡饭,有的既吃米饭又吃粥或泡饭。面粉食品多数用以调剂,品种有面条、馄饨、面衣饼。简便的是吃面疙瘩。佐餐品除蔬菜外,荤菜有鸡、鸭、鱼、肉等。无锡人的口味特别喜爱鲜甜。城里人吃鸡、鱼则以清淡为主,常喜白烧、汤煮,或采用炖、焖等方式烹制。乡间喜欢红烧,务必浓油赤酱。肉类的烹饪讲究色、香、味。色喜酱红色,香必扑鼻,味则咸中带甜。无锡群众喜爱饮茶。吸烟的多为男人,妇女很少。喝酒也较普遍,设筵时备有大曲、烧酒等烈性酒,也备黄酒、葡萄酒等,近来又新增了啤酒。每临春节,农村中很多人家用糯米自酿甜酒或老白酒,春节时自饮和待客

(六)、民俗文化

无锡除贴桃符、门补、春联外,还有在新年挂钟馗象,以避一年鬼祟。传说钟馗善于捉鬼。这个风俗大概始于唐代。无锡民间很多人家还有在门楣上张挂吉庆语句的红单联和剪纸门笺挂络的习俗。无锡地区在元旦早晨盛行吃糕丝圆子,取团圆高升的意思。另还要吃面,取长寿、长春之意。无锡风俗新年中小孩来到,主人就得拿茶点糖果招待馈赠。亲友中有孩子前来拜年都要赏给压岁钱。新女婿到岳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选在年初三。初三称为小年朝,也不能扫地、乞火、汲水、与元旦风俗相同。无锡还有一个风俗与别处略异,即凡有六十、七十、八十祝寿,都在春节举行,而不是在生日祝贺。元旦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不能扫地的风俗,无锡也是这样。认为一扫地要把财气扫掉。年初二即使扫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门,而是堆在屋角边,一直要到正月半,称为"聚财"。岁朝风俗忌向人家乞火、汲水,也不动刀剪,又禁止倾倒污水、粪便。元旦临睡时,又要放二声或三声关门爆仗。无锡这一天晚上睡得都较早,如有孩童贪玩不肯睡时,父母常哄孩子说:"早些睡,今晚听老鼠做亲"。无锡旧俗对元旦这一天的气候十分重视,常以这天的天气占卜今后一年的收成。

二、无锡市文化旅游开发价值

(一)、历史文化价值

无锡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早在六七千年前,无锡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过着定居生活。在鸿声彭祖墩、新渎庙墩、葛埭桥庵基墩和玉祁芦花荡等地,均有原始氏族的聚居点。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后属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和丰富了太湖流域辉煌的远古文化。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后属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无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商朝末年,周太王古公禀父的长子泰伯,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从现属陕西的歧山南奔荆蛮,偕弟仲雍,南来梅里(今无锡县梅村)定居,并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受到当地百姓拥戴,被奉立为君主,筑起城廓,建立荆蛮小国,自号勾吴,筑吴城。周灭商后,因泰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无锡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城中金银、彩帛、烟酒、油酱、食米等作坊错杂开设,市场繁荣。无锡成为富庶江南的一块宝地。上述对于研究中国古城建设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景观价值

1.梅村古镇

公元3200多年前,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周太王非常喜欢季历的儿子姬昌,想将来让姬昌继承王位。泰伯为了成全父亲的这个愿望,就三让王位带着弟弟仲雍,从中原到了现无锡市郊的梅村(也称梅里),开发了广大的江南地区,建立了吴国,因此梅村也被誉为江南第一古镇。以后姬昌继承了王位,就是赫有名的周文王,中国从此进入了长达八百年的周朝。泰伯到梅村时,这里还是荆蛮之地,泰伯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耕种技术传授给当地的人们,并带领人们开挖了我国第一条人工运河泰伯港,以后经历代加宽。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条运河还是当地主要的交通渠道。泰伯开发了江南地区后,建立了吴国,以后这里的人民就以国为姓,延续到现在已有120代。

2.惠山古镇

惠山古镇被认为是无锡市现存的唯一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格条件的项目。2000年,无锡市就惠山正式向建设部申报全国100个著名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称号。古镇的开发也因此提速。惠山古镇以惠山古祠堂为依托,连接二泉寄畅园、惠山镇、惠山直街、横街和惠山泥人厂,整体规划和开发建设历史文化含量较高。拟开发范围具体西起天下第二泉、东至黄埠墩、南抵锡山龙光塔北侧、北界为通惠西路,整个面积约70公顷。届时将以京杭大运河无锡北段为主线,将锡惠风景区的寄畅园、二泉、惠山寺等名胜古迹向外拓展延伸,对由惠山横街直街、寺塘泾南北河组成的祠堂文化建筑群进行核心开发,建成环境风貌优美、景点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江南风情浓郁的古镇园林文化旅游街区。惠山古镇风貌区主体在惠山横街、直街至宝善桥以东惠山浜一带,面积约15万平方米。通过对该区域内各类建筑的重新整合和环境治理,以惠山古祠堂群为依托,恢复原惠山古镇的传统风貌,形成惠山浜沿岸的两条传统古街市、两条夹巷内街和惠山浜水上旅游通道,从而建成从寄畅园东侧延伸至黄埠墩的惠山古貌风貌区。

3.荣巷古街

荣巷老街是我国著名民族实业家荣德生先生的故居所在地,位于梁溪路之南,长约380米,呈东西走向,“∽”状,当地人说是“龙”形。现在的标准路名叫“荣巷街”。和很多江南的旧巷一样,百多年前的荣巷街也应该是青石板路。到了20世纪初,荣氏兄弟开厂办业,认识到交通对地方和企业的重要性,于1914年开始修建迎龙桥至梅园的汽车道,即开原路,荣巷街便成了其中的一段。同时,为了适应汽车的需要,光滑的青石板路也改成了弹石路

(三)、旅游休闲价值

无锡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风景秀丽,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境内外游客。如果将古镇内的文物古迹全部整修开放,保护整修民居街巷,开发建设休闲地产,并以文化旅游形式开设家庭式旅馆、茶园、饭店、手工艺品的制作和销售以及休闲地产等项目的营销,将会进一步提升古城的旅游休闲价值。

(四)、经济转换价值

有了历史文化价值、城市景观价值和旅游休闲价值,自然就会具有经济转换价值。因为,历史文化价值可渗透转化为经济生产力,并通过文化产业的开发带动交通、建筑、娱乐、餐饮、商业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文化的积淀和赋存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获取经济收益。而城市景观价值和旅游休闲价值则可以通过开发带来直接的商业利润。这些价值的开发和挖掘,无疑会将阆中的旅游业发展引向深入,进而对城市发展起到根基和原动力作用。然而,旅游资源经过开发成为旅游产品后,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尤其古城是中华民族历史积淀的结晶,作为旅游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再生。因此,为了确保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当地政府必须妥善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利益的关系,处理好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保护无锡文化旅游,实现可望持续发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旅游发展观念

无锡市旅游业相对全国水平为中等,在特定历史环境基础下,提出“以旅游养旅游”、“全面开花”等发展思路,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些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外延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造成的破坏难以用经济数字来计量。科学发展观提出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这种理念为指导,无锡的旅游产业发展就必须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和效益型,从旅游观光型转向休闲度假型,应通过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向深度发展。

(二)坚持政府主导,全面发挥产业功能

无锡市在现阶段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条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并由此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主体运作、全民参的产业发展态势。在旅游目的地,旅游投资经营者、游客、当地居民三者之间的利益交织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协调好他们之间的现实矛盾,追求并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统一。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提高管理的专业化、业务化水平,摒弃短期行为,做先进文化的代表,引导当地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并由此全面发挥旅游产业功能。

(三)、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以品牌促发展

无锡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文化内涵开发是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是文化创意,在无锡地方文脉的基础上确定文化的开发方向和主题格调,明确定位,围绕主题进行组织,进而通过旅游产品加以体现,并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进行创造性的升级改造。其中,对旅游资源文化主题的感知和把握并经由旅游产品外显是关键,其本质在于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概括、发掘、升华,凝聚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个性化精神,然后通过物化、创新,实现更深层次的整合,将文化内涵渗透、表现在旅游产品的各个层面,形成特色品牌,强化旅游吸引力。

(四)、加快人才培养,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专业是置于经济学范畴内的,旅游文化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对旅游人才文化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而实际上旅游产品设计、资源开发和规划、旅游服务都是基于文化基础上的,但旅游从业人员文化层次偏低,对文化的认知度不够,旅游文化内涵的“白化”环节缺失,无法做到帮助不同文化背景旅游者感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旅游活动只能停留观光的浅显层面,不能适应旅游的发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游人才培养,逐步从单纯的生产性投资转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他们对所处环境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了解程度,既要做好服务员,又要做好讲解员,通过每一位旅游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给予游客全方位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四、总结

文化旅游是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活动紧密相关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文化旅游既不是一种产品,又与旅游文化大不相同,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无锡风景秀丽,自然条件优越,生物物种多样性,文化资源富有内涵和代表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因此,无锡要充分发挥本地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生态旅游经济,以此带动无锡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无锡这颗太湖明珠更加璀璨。





























参考文献:

1.王衍用,《旅游策划理论与实务》,2008年2月

2.马勇,《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论》,2003年9月

3.杨振之.陈谨,《无锡旅游文化产业》,2006年4月

4.曹润,《古运河旅游产品体系初探》,2008年2月

5.陈成,《无锡地方志》,2001年12月

献花(0)
+1
(本文系3123213213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