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种树者必培其根
2012-02-20 | 阅:  转:  |  分享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浅谈家庭教育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俗话说:“根深叶茂”。教育实践告诉笔者,欲想树的枝繁叶茂,除了根要深,还得确保根不受虫害的侵蚀。众所周知,因树根长在地下,盘踞交错,左右横生。很容易被虫害侵蚀,被人所忽视。根部一旦受到侵蚀,危险性更大,直接导致着枝枯叶黄,根烂树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与育人同理。正如《传习录》所说的“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平心而论,现在的孩子接受新鲜事物多,见识广,知识丰富,这好比是“商业簿”上的“贷方”。但“付方”也不少,如今天的学生具有两重性。在学校里表现得很是“乖巧、听话、富有同情心和爱心……”老师往往一叶障目,在学期结束的评语中,什么“品学兼优”什么“思想进步”一些动听的词语慷慨大方用之。学生思想道德这“根”伸到家庭,结果又是怎样呢?实不相瞒,毫不客气地说,有的学生那是判若两人。不亚于“川剧变脸”。熟悉的面孔瞬间变得那么陌生。如我班有一个学生,在校听老师的话,乐于帮助同学,学习刻苦努力,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可是有天下午,她忽然没有来上课,打电话去她家也没有人接。等我安排好课,去她家家访的时候,发现她正在家里哭泣。一问才知道,下午吃完饭上学之前,她让奶奶给买零食吃,奶奶说没有时间,等下买。她便发火了,与奶奶大吵大闹,叫奶奶滚出去,还打电话给在外打工的父母告状。还有一个学生,平时在校细声细语,斯斯文文,我跟他说话都怕声音大了惊吓到他。可是后来却听说,他周末和几个中学生到附近的中学去偷笔和本子。

面对这样的情景,我想,学生为什么在家和在校的表现会截然不同呢?脱离了老师的视线,学生的行为反差怎么如此之大呢?结症在哪里呢?通过观察、走访、剖析、得出如下几点看法:

一.现在的年轻家长受到“学而优则仕”影响,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一白遮百丑”。一线的老师都深有同感地说:“成绩单送到家长手中,他(她)们急于关心的是儿子的分数,很少有人去阅读评语的。”善于“观言察色”的孩子们“投其所好”,要分数,不要品行了。

二.家庭教育缺位也是导致学生道德水准滑坡的一个主要因素。现在普遍的现象是农村一些年轻家长外出务工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管。实际上他(她)们只“带”而不“管”。“隔代爱”的教育弊大于利。宠爱、溺爱多于正面教育。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是处在“温饱型”中生活的。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只要一日三餐提供他们的吃,照顾他们的穿,不给生病,不发生意外,就是尽到最大的责任了。至于孩子的学习、品行他们认为那不是他们祖父、祖母辈的事了。

三.在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晚饭一吃好,“约脚”打牌,纷纷加入了搓麻将大军。鏖战深夜,哪有时间、精力去跟孩子们思想交流交流,问问学习情况。甚至孩子夜不归宿,也不管不问,听之任之。万不得已,敷衍了事,隔靴抓痒说几句,教育效果甚微。

四.缺乏自控力的孩子在家里脱离了家长视线,教育出现了“盲点”,孩子们钻了空子,难免溜出去“野”了,“常年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之理?。

建议与措施

上好思想品德课

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阵地,向学生灌输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清是非,明辨真善美,远离假丑恶。课程再忙,作业再多,不挪用“思想品德”课为它用。

召开家长会

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在会上教师与家长能零距离接触,便于互通信息,了解情况,以利全方位了解学生在家和学校的表现,正确做出对学生的评价,真正做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消除了教育上的盲点。

走访家长

召开家长会那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通通气,打打预防针。而走访家长则是带着个性问题,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情况上门,有的放矢与家长谈谈心,取得家长的支持,双管齐下,同心协力做做学生思想工作。走访家长要做到“两勤”。即“腿要勤,嘴要勤。”

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

现在各学校都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这个“家”是留守儿童倍感温馨的地方,也是他们温暖的港湾。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乐于和我们教师说说心里话,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献花(0)
+1
(本文系cenliulia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