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MT工艺中的可制造性设计工艺中的可制造性设计工艺中的可制造性设计工艺中的可制造性设计((((DFM))))越来越受到越来越受到越来越受到越来越受到OEM,,,,ODM及及及及EMS厂厂厂厂
商的关注商的关注商的关注商的关注。。。。一个被优化的可制造性设计能使产品更好的制造出来一个被优化的可制造性设计能使产品更好的制造出来一个被优化的可制造性设计能使产品更好的制造出来一个被优化的可制造性设计能使产品更好的制造出来,,,,减少制造难度系数减少制造难度系数减少制造难度系数减少制造难度系数,,,,
避免了被返修的可能避免了被返修的可能避免了被返修的可能避免了被返修的可能。。。。不仅能更快更好的交货不仅能更快更好的交货不仅能更快更好的交货不仅能更快更好的交货,,,,更能在某种程度上节约成本更能在某种程度上节约成本更能在某种程度上节约成本更能在某种程度上节约成本,,,,
创造利润创造利润创造利润创造利润。。。。本文将以本文将以本文将以本文将以IPC标准为基础标准为基础标准为基础标准为基础,,,,结合实际生产中的要求对结合实际生产中的要求对结合实际生产中的要求对结合实际生产中的要求对PCB焊盘及钢焊盘及钢焊盘及钢焊盘及钢
网的设计进行阐述网的设计进行阐述网的设计进行阐述网的设计进行阐述。。。。
SMT工艺中关键的一点是焊接工艺中关键的一点是焊接工艺中关键的一点是焊接工艺中关键的一点是焊接,,,,可以这样说可以这样说可以这样说可以这样说,,,,SMT就是如何将元件放到预就是如何将元件放到预就是如何将元件放到预就是如何将元件放到预
定位置定位置定位置定位置,,,,通过焊接达到一定的电气性能的过程通过焊接达到一定的电气性能的过程通过焊接达到一定的电气性能的过程通过焊接达到一定的电气性能的过程。。。。
如何根据元件尺寸与特性设计出合理的焊盘如何根据元件尺寸与特性设计出合理的焊盘如何根据元件尺寸与特性设计出合理的焊盘如何根据元件尺寸与特性设计出合理的焊盘,,,,如何根据元件与焊盘及焊点要求设计出如何根据元件与焊盘及焊点要求设计出如何根据元件与焊盘及焊点要求设计出如何根据元件与焊盘及焊点要求设计出
钢网钢网钢网钢网,,,,并且设计出来的焊盘与钢网是可制造性并且设计出来的焊盘与钢网是可制造性并且设计出来的焊盘与钢网是可制造性并且设计出来的焊盘与钢网是可制造性,,,,这将是一个工艺工程师面临的问题这将是一个工艺工程师面临的问题这将是一个工艺工程师面临的问题这将是一个工艺工程师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从如上几方面进行论述本文将从如上几方面进行论述本文将从如上几方面进行论述本文将从如上几方面进行论述。。。。
注:1.文件涉及的标准为IPC-A-610中的二级标准,涉及的检查方法是用如下的放大倍数得出
20X小于0.25mm
10X0.25至0.50mm
4X大于0.5小于1.0mm
1.75X大于1.0mm
用于检测放大倍数焊盘宽度或直径
2.文中默认元件是标准件,以此为基础进行对焊盘与钢网的设计。
SMT工艺中常见元器件的焊盘与钢网开孔可制造性设计工艺中常见元器件的焊盘与钢网开孔可制造性设计工艺中常见元器件的焊盘与钢网开孔可制造性设计工艺中常见元器件的焊盘与钢网开孔可制造性设计
珠海伟创力尹纪兵
2
1.PCB的可制造性设计的可制造性设计的可制造性设计的可制造性设计。。。。
((((1))))Mark点点点点::::
位置位置位置位置::::基板的对角
数量数量数量数量::::2个以上,建议3个,超过250mm或有finePitch(指管脚或可焊端间距小于0.5mm的非片式元件)元件
时增加LocalMark.FPC(柔性线路板)工艺中考虑到拼板数量及成品率还须增加坏板标示。BGA类元
件对角加外围识别标示。
大小大小大小大小::::基准点以直径为1.0mm为最佳。坏板标示以直径为2.0mm为最佳,BGA对角标示以0.35mm3.0mm7型
为佳
((((2))))PCB尺寸及拼板尺寸及拼板尺寸及拼板尺寸及拼板::::
据不同设计而定,如手机,CD,数码相机等产品中PCB拼板尺寸以不超250250mm为佳,FPC存在收缩
性故尺寸以不超150180mm过为佳。
PCBFPC
3
2R1
R1
Clearance
Fiducialmark
R2
Badmark
0.35
0.35
0.75
0.75
0.20
BGAoutlinemark
PCB上直径为1.0mm参考点
BGA参考点(可采用丝印或沉金的工艺进行制做)Finepitch元件的局部MARK
((((3)))).参考点尺寸及示意图参考点尺寸及示意图参考点尺寸及示意图参考点尺寸及示意图
直径2.0mm坏板参考点
localmark
4
最小元件间距以0.25mm为极限(目前SMT工艺做到了0.20但品质不是很理想)且焊盘间
要有阻焊油或覆盖膜进行阻焊
((((4)))).最小元件间距最小元件间距最小元件间距最小元件间距
5
2.钢网的可制造性设计钢网的可制造性设计钢网的可制造性设计钢网的可制造性设计
为了使锡膏印刷后更好的成形,钢网在厚度选择及开孔设计时应注意到如下要求:
((((1))))AspectRatio((((宽厚比宽厚比宽厚比宽厚比))))大于大于大于大于3/2:针对Fine-Pitch的QFP、IC等管脚类器件。
如0.4pitch的QFP(QuadFlatPackage)焊盘宽为0.22mm长为1.5mm若钢网开孔为0.20mm据宽厚比须
小于1.5得出网厚应小于0.13。
((((2))))AreaRatio((((面积比面积比面积比面积比))))大于大于大于大于2/3::::针对0402,0201,BGA,CSP之类的小管脚类器件面积比大于2/3)
如0402类元件焊盘为0.60.4若钢网按1:1开孔据面积比大于2/3知网厚T应小于0.18,同理0201类元件焊
盘为0.350.3得出网厚应小于0.12
0.03-0.08mm0.15mm
0.05-0.10mm0.2mm
0.08-0.10mm0.25mm
flipchip
0.07-0.13mm0.5mm
0.12-0.13mm1.00mm
0.15-0.20mm1.25-1.27mm
BGA
0.08-0.12mmN/A0201
0.10-0.15mmN/A0402
0.07-0.13mm0.3mm
0.10-0.13mm0.4mm
0.13-0.15mm0.5mm
0.15-0.18mm0.65mm
QFP
钢网厚度间距元件类型
钢网开孔切面图钢网厚度与焊盘(元件)对照表
宽厚比AspectRatio=>1.5
面积比AreaRatio=>0.66
W
T
LW
2(L+W)T
W
L
T
((((3))))由如上两点得出钢网厚度与由如上两点得出钢网厚度与由如上两点得出钢网厚度与由如上两点得出钢网厚度与焊盘焊盘焊盘焊盘((((元件元件元件元件))))对对对对
照表照表照表照表,
当钢网厚度被限定后如何保证下锡量,如何保证焊
点上锡量,这将在后面的钢网设计中分类论述
6
3.SMT工艺中的常用元件及其焊盘钢网开孔设计工艺中的常用元件及其焊盘钢网开孔设计工艺中的常用元件及其焊盘钢网开孔设计工艺中的常用元件及其焊盘钢网开孔设计
((((1)))).片式元件尺寸片式元件尺寸片式元件尺寸片式元件尺寸::::包括电阻包括电阻包括电阻包括电阻((((排阻排阻排阻排阻),),),),电容电容电容电容((((排容排容排容排容),),),),电感等电感等电感等电感等
H
L
ST
W
0.300.150.200.300.600201(1005)
2.200.500.702.503.201210(3225)
2.200.500.701.603.201206(3216)
1.200.400.601.202.000805(2012)
0.900.350.450.801.600603(1608)
0.600.200.350.501.000402(1005)
焊端
内距
(S)
焊端
长度
(T)
厚
(H)
宽
(W)
长
(L)
元件类型/
电阻
元件侧视图元件正视图元件反转视图
0.300.150.300.300.600201(1005)
2.200.501.302.503.201210(3225)
2.200.501.201.603.201206(3216)
1.200.401.001.202.000805(2012)
0.900.350.800.801.600603(1608)
0.600.200.500.501.000402(1005)
焊端
内距
(S)
焊端
长度
(T)
厚
(H)
宽
(W)
长
(L)
元件类型/
电容
元件尺寸图
元件尺寸表1元件尺寸表2
7
((((2)。)。)。)。片式元件焊点上锡要求片式元件焊点上锡要求片式元件焊点上锡要求片式元件焊点上锡要求::::包括电阻包括电阻包括电阻包括电阻((((排阻排阻排阻排阻),),),),电容电容电容电容((((排容排容排容排容),),),),电感等电感等电感等电感等
侧面偏移:
侧面偏移(A)小于或等于元件可焊端宽度(W)
的50%或焊盘的50%,其中较小者(决定因素贴装
座标焊盘宽度)
未端偏移:
末端偏移不可超出焊盘,(决定因素
贴装座标焊盘长度及内距)
焊端与焊盘:
焊端必须与焊盘接触,恰当值是焊端完全
在焊盘上。(决定因素焊盘长度及内距)
焊端与焊盘:
焊端与焊盘无接触,致使元件假焊
8
正面焊端焊点上锡高度:
最大焊点高度为焊锡厚度加元件
可焊端高度。(决定因素钢网厚
度,元件焊端尺寸,焊盘大小
正面焊端最大高度:
最大高度可以超出焊盘或爬升
至可焊端顶部,但不可接触元
件体。(此类现象多发生在
0201,0402类元件上)
正面焊端焊点上锡最小高度:
最小焊点高度(F)为焊锡厚度(G)
加可焊端高度(H)的25%或
0.5mm,其中较小者。(决定因素钢
网厚度,元件焊端尺寸,焊盘大小)
侧面焊端高度:
正常润湿
侧面焊端长度:
最佳值侧面焊点长度等于元件可
焊端长度,正常润湿的焊点也是
可接受的。(决定因素钢网厚
度,元件焊端尺寸,焊盘大小)
正面焊端宽度:
最佳值焊点长度等于元件可焊端长
度,最小为元件或焊盘的50%。
((((2)。)。)。)。片式元件焊点上锡要求片式元件焊点上锡要求片式元件焊点上锡要求片式元件焊点上锡要求::::包括电阻包括电阻包括电阻包括电阻((((排阻排阻排阻排阻),),),),电容电容电容电容((((排容排容排容排容),),),),电感等电感等电感等电感等
9
((((3)。)。)。)。片式元件焊盘设计片式元件焊盘设计片式元件焊盘设计片式元件焊盘设计::::包括电阻包括电阻包括电阻包括电阻((((排阻排阻排阻排阻),),),),电容电容电容电容((((排容排容排容排容),),),),电感等电感等电感等电感等
X
Y
Z
G
C
0.700.600.900603(1005)
0.250.300.350201(1005)
2.001.152.801210(3225)
1.901.001.901206(3216)
0.901.001.400805(2012)
0.400.600.600402(1005)
焊盘内距
(G)宽(Y)长(X)
元件类型/电容/
电阻/电感
片式元件焊盘示意图片式元件焊盘尺寸表
据元件尺寸及焊点要求得出如下焊盘尺寸:
10
((((4)。)。)。)。片式元件钢网开孔设计片式元件钢网开孔设计片式元件钢网开孔设计片式元件钢网开孔设计::::包括电阻包括电阻包括电阻包括电阻((((排阻排阻排阻排阻),),),),电容电容电容电容((((排容排容排容排容),),),),电感等电感等电感等电感等
((((4.1)0201类元件钢网设计类元件钢网设计类元件钢网设计类元件钢网设计:
设计要点:元件不可浮高,墓碑
设计方式:网厚0.08-0.12mm,开马蹄形,内距保持0.30总下锡面积为焊盘的95%
0.35
0.30
0.25
0.30
钢网下锡与焊盘吻合图
0.60
0.35
0.30
0.25
0.30
0.15
0.30
元件锡膏与焊盘吻合图
0201类元件贴装图(放大二十倍)
0201类元件焊接图(放大二十倍)
电容电阻
11
((((4.2)0402类元件钢网设计类元件钢网设计类元件钢网设计类元件钢网设计::::
设计要点:
元件不可浮高,锡珠,墓碑
设计方式:
网厚0.10-0.15mm,最佳0。12mm,中间开0.2的凹形避锡珠,内距保持0.45,电阻外三端外加0.05,电容外三端外
加0.10总下锡面积为焊盘的100%-105%。
注:因电阻电容的厚度不同(电阻为0.3mm电容0.5mm故下锡量不同,这对上锡高度及AOI(光学自动检测)
的检出度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0.60
0.600.40
0.800.7
0.45
钢网下锡与焊盘吻合图
0.50
0.600.40
0.80
0.45
1.00
0.20
元件锡膏与焊盘吻合图
0402类元件焊接图0402类元件开孔不避位将产生锡珠
12
((((4.3)0603类元件钢网设计类元件钢网设计类元件钢网设计类元件钢网设计::::
设计要点:
元件避锡珠,墓碑,上锡量
设计方式:
网厚0.12-0.15mm,最佳0.15mm,中间开0.25的凹形避锡珠,内距保持0.80,电阻外三端外加0.1,电容外三端外加
0.15总下锡面积为焊盘的100%-110%。
注:0603类元件与0402,0201元件在一起时钢网厚度被限定,为了增加上锡量须采取外加的方式来完成
0603类元件焊接图
0.90
0.600.70
1.20
1.1
0.60
钢网下锡与焊盘吻合图
0.50
0.600.40
0.80
0.6
1.00
0.20
元件锡膏与焊盘吻合图
13
((((4.4)尺寸大于尺寸大于尺寸大于尺寸大于0603类类类类((((1.60.8mm))))的片式元件钢网设计的片式元件钢网设计的片式元件钢网设计的片式元件钢网设计::::
设计要点:
元件避锡珠,上锡量
设计方式:
网厚0.12-0.15mm,最佳0.15mm。中间开1/3的凹口进行避锡珠,下锡量90%
X
Y
Z
G
C
2.001.152.801210(3225)
1.901.001.901206(3216)
0.901.001.400805(2012)
焊盘内距
(G)宽(Y)长(X)
元件类型/电容/
电阻/电感
片式元件焊盘示意图
片式元件焊盘尺寸表
Y
X
0805以上元件钢网开孔示意图
X/3
Y/3
14
((((5.1)。)。)。)。SOT23((((三极管小晶体类三极管小晶体类三极管小晶体类三极管小晶体类))))元件的焊盘与钢网开孔设计元件的焊盘与钢网开孔设计元件的焊盘与钢网开孔设计元件的焊盘与钢网开孔设计
SOT23焊点最低要求:
最小侧面长度等于引脚宽度
1.10
0.50
1.35
0.95
0.40
2.30
SOT23元件正视尺寸SOT23元件侧视尺寸
SOT23焊点最佳要求:
焊点在引脚长度方向上正常润湿
(决定因素钢网下锡量,元件脚
长,脚宽,脚厚及焊盘尺寸。
SOT23焊点最大要求:
焊锡可升至,但不可接触元件体或
尾端封装
15
SOT23焊盘设计SOT23焊盘钢网设计:
要点:下锡量。
方法:网厚0.12按1:1开孔
1.0
1.2
0.8
0.95
2.2
1.4
1.0
1.2
0.8
0.95
2.2
1.4
SOT23下锡贴片及焊接效果
类似的设计还有SOD123,
0.80
0.25
0.2
0.80
0.40
0.40
SOD123元件尺寸SOD123焊盘与钢网开孔(按1:1开
孔),注意本体不可搭焊盘注意本体不可搭焊盘注意本体不可搭焊盘注意本体不可搭焊盘,,,,否则否则否则否则
易引起元件移位与浮高易引起元件移位与浮高易引起元件移位与浮高易引起元件移位与浮高
SOD123焊接效果
((((5.2)。)。)。)。SOT23((((三极管小晶体类三极管小晶体类三极管小晶体类三极管小晶体类))))元件的焊盘与钢网开孔设计元件的焊盘与钢网开孔设计元件的焊盘与钢网开孔设计元件的焊盘与钢网开孔设计
16
((((6.1))))翼形元件翼形元件翼形元件翼形元件((((SOP,,,,QFP等等等等))))的焊盘与钢网设计的焊盘与钢网设计的焊盘与钢网设计的焊盘与钢网设计
翼形元件分直翼形与鸥翼形,直翼形元件在焊盘与钢网开孔设计上应注意内切,以防止焊锡上元件体
直翼形元件鸥翼形元件
典型的翼形元件SQFP208尺寸分析:
脚数:208
脚间距:0。5mm
脚长1.0
有效焊接长度0.6,
脚宽0.2,
内距28
28
28
0.5
2.5
0.6
0.2
翼形元件焊点最低要求:
最小侧面长度等于引脚
宽度
翼形元件焊点最佳要求:
焊点在引脚长度方向上正常
润湿(决定因素焊盘尺寸钢
网下锡量)
翼形元件焊点最大要求:
焊锡可升至,但不可接触元
件体或尾端封装
17
31
1.60.25
27.8
1.6
0.4
0.6
1.6
31.3
1.750.23
27.80.4
0.6
((((6.2))))典型的翼形元件典型的翼形元件典型的翼形元件典型的翼形元件SQFP208的焊盘与钢网设计的焊盘与钢网设计的焊盘与钢网设计的焊盘与钢网设计
0.230.25
1.600.15
翼形元件焊盘与锡膏吻合图
注:为了不使元件引脚间短路,且前端润湿良好,钢网开孔在设计时应注意内缩与外加,外加不应超过0。25,否则易
产生锡珠,网厚选0。12mm.
翼形元件焊接效果图
典型的翼形元件SQFP208焊盘设计:
元件有效上锡端前加0.4mm,后加0.60mm
宽度为0.25mm
翼形元件SQFP208钢网设计:
0.5mmpitch的QFP翼形元件,
钢网厚0.12mm,
长开1.75(外加0.15),宽开0.22mm,内距保持27.8不变
18
((((6.3))))翼形元件焊盘与钢网设计应用翼形元件焊盘与钢网设计应用翼形元件焊盘与钢网设计应用翼形元件焊盘与钢网设计应用
0.4mmpitchBTB连接器的焊盘0.4mmpitchBTB连接器的钢网设计(下锡效果)
0.4mmpitchBTB连接器的焊接效果0.4mmpitchBTB连接器的贴装效果
0.4mmpitchboardtoboard连接器
焊盘设计:焊盘宽度0.23(元件脚宽0.18mm),长度1.2(元件脚长0.8mm)。
钢网开孔:长1.4,宽0.2,网厚0.12
19
((((7.1))))QFN类元件的焊盘与钢网设计类元件的焊盘与钢网设计类元件的焊盘与钢网设计类元件的焊盘与钢网设计
QFN(QuadFlatNoLead)类元件是一种无引脚元件,在高频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因其焊接结构为城堡形,且为无
引脚式焊接,故在SMT焊接工艺中有一定的难度
QFN类元件观图(正面)
焊点宽度:
焊点宽度不得小于可焊端的50%(决
定因素元件焊端宽度,钢网开孔宽度)
焊点高度:
焊点高度为焊锡厚度与元件高度之和的25%(决
定因素元件焊端高度,钢网开孔长度及焊盘长度)
IPC-610中对QFN(QuadFlatNoLead)类元件的焊点要求
QFN类元件观图(反面)
20
要点:不可产生锡珠,浮高,短路在此基础上增加可焊端及下锡量。
方法:焊盘设计上据元件尺寸对可焊端外加至少0.15—0.30mm,(最多不可超过0.30否则元件易产生上锡高度不足)
钢网:在焊盘的基础上再外加0.20mm,且对中间散热焊盘架桥开孔,防止元件浮高。
QFN类元件焊盘设计对应表
((((7.2))))结合结合结合结合QFN类元件本身的尺寸与焊点要求焊盘及钢网设计对应如下类元件本身的尺寸与焊点要求焊盘及钢网设计对应如下类元件本身的尺寸与焊点要求焊盘及钢网设计对应如下类元件本身的尺寸与焊点要求焊盘及钢网设计对应如下::::
21
(7.3)一个典型的一个典型的一个典型的一个典型的QFN元件焊盘及钢网设计元件焊盘及钢网设计元件焊盘及钢网设计元件焊盘及钢网设计::::
元件:0.4mmpitchQFN,可焊端长0.6mm宽0.2
焊盘:长0.75宽0.25
钢网:长0.95,宽0.22(拉长外加防止短路锡珠),中间散热块按80%架桥开孔,防止浮高造成假焊
焊盘设计
焊接效果
钢网设计
焊接效果
下锡效果
22
(8.1)BGA((((BallGridArray)类元件尺寸类元件尺寸类元件尺寸类元件尺寸::::
元件正面元件反面焊盘示意图
BGA(BallGridArray)类元件在设计焊盘时主要依据是焊球的直径与间距:
焊接后焊球熔化与锡膏及铜铂形成金属间化合物,此时球的直径变小,同时熔化时的锡膏在分
子间作用力及液体间张力的作用下回缩。从而得出焊盘与钢网的设计如下:
(1)焊盘的设计一般较球的直径小10%-20%,
(2)钢网的开孔较焊盘大10%-20%。
注意:finepitch时除外此时0.4pitch时按100%开孔,0.4以内一般按90%开孔以防止短路。
BGA焊接后X-ray图相
23
(8.1)BGA((((BallGridArray)类类类类元件尺寸元件尺寸元件尺寸元件尺寸::::
BGA类元件焊盘与钢网设计对照表
BGA类元件在焊接时在焊点上主要出现空洞,短路等问题。此类问题的出现有多种因素,如BGA
的烘烤,PCB的二次回流等,回流时间的长短,但仅对焊盘及钢网设计而言应注意如下几点:
1。焊盘设计时应注意尽量避开通孔,埋盲孔等可能出现盗锡的孔类出现在焊盘上。
2。对于间距较大的BGA(超过0.5mm)的应适量加锡可以通过加厚钢网或扩大开孔来达到,对于
finepitch的BGA(于小0.4mm)应减小开孔直径及钢网厚度
0.050.130.100.250.15
0.070.180.150.300.20
0.100.230.200.400.25
0.120.280.250.80,0.75,0.65,0.500.30
0.120.350.300.80,0.75,0.650.40
0.120.400.351.0,0.80,0.750.45
0.130.450.401.0,0.80.50
0.150.550.451.00.60
0.150.700.551.5,1.270.75
钢网厚度
Thickness
钢网开孔
Aperture焊盘直径LandDiameter间距Pitch球直径BallDiameter
24
备注备注备注备注::::
钢网:是指采用激光电抛光技术制做钢网。
锡膏:是指SnAg(3.5)Cu(0.5)的无铅锡膏。
PCB:是指采用FR4制做的纤维板
FPC:柔性线路板
参考文件参考文件参考文件参考文件::::
IPC-2222SectionalDesignStandardforRigidOrganicPrintedBoards
(刚性有机PCB设计标准)
IPC-2221GenericStandardonPrintedBoardDesign
(PCB设计通用标准)
IPC-7525StencilDesignGuidelines
(钢网设计指南)
IPC-A-610AcceptabilityofElectronicAssemblies
(电子组装件的验收)
IPC-SM-782SMDLandPatternStandard
(表面安装设计和焊盘图形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