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
第四十八期
(总第58期)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0年12月20日
工作动态
董国勋厅长12月8日出席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社会保险法》的贯彻实施工作了部署和安排,广泛开展《社会保险法》的宣传工作认真抓好《社会保险法》的学习培训工作抓紧研究《社会保险法》有关政策问题。”。各级成立了创业指导专家委员会,就业服务机构普遍建立了创业项目信息库,为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方案设计、开业指导等方面指导服务,已向培训学员推荐创业项目信息200余个、经营场所信息300余条,落实小额担保贷款619万元。三是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依托莱芜数码科技港和鲁中商城,分别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和“青年农民创业基地”,为创业者解决了场地问题,并提供信息、租金、广告宣传等优惠服务,入驻基地的创业人员达248人,带动就业650人。
(莱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德州市立足实际“柔性”引进外国智力。一是依托产业项目申报引智项目。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优势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今年以来共申报外国专家需求项目60项,向50余家企事业单位推荐30余名外国专家。二是开展联络对接活动引智。依托美法日德四个海外人才工作站,先后举办了三届海内外高端人才德州行活动,与20余家外国专家服务组织建立合作机制,对接引进外国专家智力147人次,引进“槽式中高温太阳能”等高新项目15个。三是搭建外国智力引进载体平台。建立全国第一家太阳能热发电“国家级引智示范基地”,新增“茄果类蔬菜嫁接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和“抗虫棉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基地”2家省级引智示范基地,省级引智示范基地达到5家。四是建立外国智力区域共享机制。与济南外专局达成合作协议结成引智共享联盟,在外国专家与引智项目上实现共享。与聊城及济南高新区、济南海外人才创业基地结成合作伙伴,在项目、专家共享上实现长期合作。
(德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滨州市着力打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对原有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人事、人才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升级,对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软件进行系统研发,构造覆盖城乡基层平台和全体居民的信息网络体系。一体化信息系统包括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人事人才管理信息系统、劳动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等,涉及7个领域、71个子系统。整体建设按照“先承接现有业务,后推广应用”的思路,2011年1月10日启动运行各项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和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其他业务功能将在明年内全部实现。一体化信息系统启动后,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将实现“一卡通”,城乡居民持社会保障卡可在一体化信息系统网络查询、办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也可足不出户应用互联网、手机等通信工具享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人社部门及经办机构将统一业务流程、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方便、高效的服务。
(滨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东营河口区创新举措扎实推进新农保试点。一是提高待遇标准。河口区基础养老金发放待遇补贴标准定为每人每月60元,比国家和省定标准55元增加了5元,并规定缴费年限满15年的参保人,每多缴费一年增加基础养老金1元。二是增加参保选项。区分农民经济收入状况和承受能力,个人参保缴费标准划分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和800元6个档次,比规定标准增加了800元一个档次,并将根据农民收入增长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不断扩大个人自主选择缴费的范围。三是创新补贴机制。对参保缴费最低每人每年30元的财政补贴实行缴费即补;对选择较高缴费档次的参保人,增加5-10元不等的缴费补贴;对农村一至二级重度残疾人,由政府代缴全部养老保险费。对增加缴费补贴所需资金,全部由河口区财政负担。四是广泛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横幅标语、宣传单、宣传车、民声热线等,进行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宣传。目前,全区新农保参保人数48424人,综合参保率达95.7%,超出全省试点县区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东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临邑县加强“四化”建设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一是推行“细节化”服务。加强就业指导,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开通毕业生就业服务咨询热线,帮助求职者了解相关人才政策;对毕业生信息库中的未就业毕业生,按照专业、学历进行筛选,并与相关企业人才需求相匹配,实现了就业推荐、手续办理、后续跟踪一条龙服务。二是推行“贴心化”服务。建立班子成员联系重点企业和企业人才工作联络员等制度,先后多次走访企业,积极帮助企业搞好人才工作,有效满足了企业的人才智力需求。三是推行“零距离化”服务。每年至少办好两场综合性人才交流会,并结合企业和人才需求,及时召开专场人才招聘会;建立企业人才需求台帐,向用人单位推荐合适人才;在网站开设人才招聘、求职信息等专栏,免费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四是推行“阳光化”服务。举办全县重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座谈会。通过发放服务工作简介、人才需求调查表等形式,征询企业在人才工作方面的成效、人才智力需求和对人才工作的意见建议,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推动了人才工作的开展。
(临邑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济宁任城区创新服务力推失地农民创业就业。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对前来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咨询的失地农民,热情接待、耐心解答,实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二是量化政策支持。对返乡失地农民从事个体、私营企业的,凭街道办事处或村委会证明到辖区工商所备案后即允许试营业,3个月内可不办理工商注册登记;3个月后如需继续经营的,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时一律免收登记费和工本费;办理由自然人出资的私营公司,允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三是细化服务举措。在工商所开设失地农民办理执照受理的专门窗口,对手续齐全、符合规定的当场予以办理;对手续不全的,进行跟踪办理,跟踪服务。四是优化信息沟通。充分利用登记信息资源,结合当地特色产业,根据失地农民的技术特长,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帮助联系有就业需求的企业。对失地农民从事个体经营、经纪人和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一律免收登记费。五是催化跟踪服务。对失地农民从事个体、企业经营的单独设立台帐,定期回访,及时帮助解决其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济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乐陵市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年活动。目前,初创业者已达1万余人,带动就业3万人,扶持项目1000多个。成立了创业服务中心和乡镇全民创业服务站,开展项目资源调查,建立项目资源信息库,向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在创业服务中心建立创业服务超市,根据创业者的不同需求实行“超市化”服务,已帮助创业者解决问题500多个。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立了创业项目库和专家志愿指导团,积极开展创业培训。组建了两家创业贷款担保公司,与银行签约开展全民创业贷款业务,出资7000万元设立了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财政小额应急借款等6项专项基金,并对创业者证照工本费全部实行财政补贴。设立60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用于大学生创业贷款担保、小额应急借款、证照工本费补贴等,每年拿出20万元,专门奖励在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创业成才大学生”。
(德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高青县多措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实行工作项目化扩大就业容量。利用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通过产业升级置换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空间。今年共接收712名大中专毕业生返乡报到,实现到各类企业就业492人。二是多支分流拓宽就业渠道。通过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了70名高校毕业生;通过“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向基层分流毕业生14人;结合事业单位招聘安置15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入伍;公开招聘编外法警人员29名。三是优化服务缓解就业压力。加强大学生供求信息的调查、统计、分析及预测工作,制定灵活有效的就业计划;优化有形和无形市场的就业信息服务;县人力资源市场开辟毕业生服务专区,设置绿色窗口接待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与县人才网站同步为用人单位、大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适应用人单位需求及用工形式多元化,优化人事代理服务,为毕业生提供人事关系接转、人事档案管理等服务。
(高青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发: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领导,各处室、直属单位。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政策研究处印发
本期编辑:周佳晓电话:86101062E-mail:sdrszyc@126.com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