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2课时)
主备人:
【课程目标】: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课程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程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培养基
1.定义: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人们可以配制供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营养基质,即培养基。
2.种类: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凝固剂。
3.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营养成分。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要求。
〖思考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
【补充】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思考3〗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营养物质。
〖思考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________,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_____,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____________。
【补充】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①目的要明确:根据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培养的目的等确定培养基的类型和配制量。
②营养要协调: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要适宜。例如:碳氮比4∶1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谷氨酸少;碳氮比为3∶1时,菌体繁殖受抑制而谷氨酸合成量大增。
③pH要适宜:细菌培养基pH中性或偏碱性,霉菌培养基呈酸性。
二.(无菌技术)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菌技术包括:
(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旁进行;
(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_________________相接触。
3.比较消毒和灭菌(填表)
〖思考5〗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消毒方法:
(1)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是__________消毒法;
(2)对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则使用________________消毒法(作简要介绍);
(3)对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首先喷洒_________________等溶液以增强消毒效果,然后使用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物理消毒。
(4)实验操作者的双手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消毒;
(5)饮水水源用________________进行消毒。
5.灭菌方法:
(1)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___________灭菌法;
(2)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________________;
(3)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________,所用器械是______________。
(4)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等使用____________灭菌法,所用器械是_____________。
〖思考6〗对接种环灭菌时要用酒精灯的______________层火焰灼烧可能伸入试管或培养皿的部位。
〖思考7〗利用干热灭菌箱对玻璃器皿灭菌时物品不能摆得太挤,目的是避免妨碍热空气流通。
〖思考8〗物品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要首先打开排气阀,煮沸并排除锅内冷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随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气压升至__________Pa,温度为_________,并维持_______________;最后切断热源,使温度自然降温,气压务必降至____________时打开锅盖,其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操作
(前5步略)
〖思考1〗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2〗倒平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3〗若皿盖和皿底之间粘有培养基,则该平板能否培养微生物?为什么?
〖思考4〗配制斜面培养基中,试管要加塞棉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5〗试管培养基形成斜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接种
(1).微生物接种的最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法,另外还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
(2).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其操作步骤是:
〖思考6〗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除第一次划线外,其余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___________________;取菌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______________后进行,其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7〗在第1次划线后都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并将不同稀释度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当稀释倍数足够高时,即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标准菌落。
〖思考8〗操作中试管口和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2cm处。整个操作过程中使用了1支移液管。
四.结果分析与评价
1.培养未接种培养基的作用是___________,若有菌落形成,说明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2.在肉汤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呈___________,为圆形,光滑有光泽,边缘整齐。
3.培养12h和24h后的菌落大小_________(相同、不同);菌落分布位置_______(相同、不同)。原因是时间越长,菌落中细菌繁殖越多,菌落体积越大;菌落的位置不动,但菌落数增多。
〖思考9〗在某培养基上出现了3种特征不同的菌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思考10〗频繁使用的菌种利用临时保藏法保存,长期保存菌种的方法是甘油管藏法。前者利用固体斜面培养基培养后,保存在4℃冰箱中,每3~6个月转种培养一次,缺点是保存时间较短,容易发生污染和变异;后者将菌种与无菌体积等量混合后保存在-20℃冷冻箱中。
临猗中学生物科学案年级:高二班级:姓名:
-1-
标准 培养基类型 配制特点 主要应用 物理性质 固体培养基 加入琼脂较多 菌种分离,鉴定,计数 半固体培养基 加入琼脂较少 菌种保存 液体培养基 不加入琼脂 工业生产,连续培养 化学组成 合成培养基 由已知成分配制而成,培养基成分明确 菌种分类、鉴定 天然培养基 由天然成分配制而成,培养基成分不明确 工业生,产降低成本 目的用途 鉴别培养基 添加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剂 菌种的鉴别 选择培养基 添加(或缺少)某种化学成分 菌种的分离
比较项 理化因素的作用强度 消灭微生物的数量 芽孢和孢子能否被消灭 消毒 较为温和 部分生活状态的微生物 不能 灭菌 强烈 全部微生物 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