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车间经济责任制
2012-02-29 | 阅:  转:  |  分享 
  
车间经济责任制

为进一步适应市场的要求,紧紧围绕以提升经营业绩为关键点,做好产品经营,强化责任制,使用优质低价的原材辅料,大力倡导小改小革和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责任制。

一、指导思想

1、为了尽快适应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责任成本,强化车间对财务管理的整体观念和意识,感受市场的残酷、无情。

2、以增强效益为核心,促进车间进一步细化指标,细化责任,建立健全各种台帐和考核机制,降低成本,形成完整的经济考核体系,实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责任共同体。

3、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强化流动资产的管理。进一步压低车间流动资金占用,使车间向“零库存”靠近。

二、分配原则

1、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和按效益分配相结合,促使车间由注重产量转向注重效益和质量的提高。

2、坚持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的原则。公司从宏观上调控效益工资增长的幅度,从微观上平衡各单位的效益工资水平,又兼顾全公司和承包单位的利益,使分配拉开档次,严格奖惩兑现。

三、核算原则及传递程序

1、车间领料实行计划价格,建立规范的材料帐,每月20日由财务部下达上月的材料差异率,水、电、蒸汽的价格、月折旧额。车间对生产的产品进行成本核算,材料成本以领料单为准。

2、人工,以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计算。

3、按发放工资总额的19%提取的养老金,14%提取的福利费,进入车间的制造费用。其他车间费用按“费用报销单”单位留存联统计核算。

4、生产旺季,根据生产情况,财务部可适当提取大修费用。提取的大修费用,每月的26日,由财务部下达到车间。

5、单位成本核算:上月车间库存材料余额+本月领用材料合计+本月发放工资总额+本月制造费用总额月末库存材料余额=本月生产产品总成本;本月生产产品总成本÷本月生产产品数量=某种产品单位成本(参照定额成本)。

6、车间统计每月28日(2月份除外),向财务部报送“产品成本核算表”。

四、技术改造费用的界定

车间为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使职工得到更多的报酬,必须进行技术改造。改造方案由车间经过论证提出,经生产部初审,技术质检部审定,报分管副总、总经理、董事长批准后实施。改造方案中形成固定资产部分,不列入车间成本计算,所消耗的辅助材料、机物料进车间成本核算。

五、根据各车间的产量,核定岗位工资。定额产量提取的数额只保岗位工资。超产部分、原辅材料节约、固定费用降低按比例提取效益工资。各类人员的岗位工资,执行《工资改革的实施意见》。

六、效益工资的确定

1、基本效益工资制。车间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目标,实际生产成本小于责任成本,基本效益工资基数为300元/人/月-600元/人/月。

2、利润提成。按责任成本与生产量计算车间收入,按财务核算的实际生产支出成本(财务核算要参照“产品成本核算表”),核算车间利润总额。利润提成的效益工资按月计算,全年通算。即:(收入-成本)x提成系数=效益奖金。3、当月车间亏损,停发效益工资。

4、限产期间,车间仍执行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效益工资的提取原则不变。停产放假期间,车间按240元/人发放生活费。留守的大修人员实行岗位工资和加班费的办法。

七、效益工资否决制度

1、成本否决。车间实际成本超出责任成本,即使产量、质量再好,也否决效益工资。

2、质量否决。产品由国家、省级、市级质检部门抽检不合格或由于质量问题出现索赔现象,对车间和职能部门否决效益工资,对责任人严肃处理。

产品入库合格率100%,每降低1%,否决效益工资1%。

3、安全否决。出现人员伤亡等特大安全事故,全公司实行效益工资否决,并对责任人降级、降职处理;出现火灾、爆炸、重伤安全事故,视情节对车间及职能部门否决20%—100%的效益工资,并对责任人进行降职、降级处理;出现轻伤安全事故,对车间否决10%—30%的效益工资。

4、环保否决。出现一般污染事故,对车间否决10%—30%的效益工资;出现重大污染事故,视情节对车间及职能部门否决30%—100%的效益工资。

八、本责任制由财务部负责解释、考核。

XXXXX有限公司

二00五年八月二十八日













































献花(0)
+1
(本文系杨广瑞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