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从_爱它_到_爱己_西方动物保护运动及其影响
2012-02-29 | 阅:  转:  |  分享 
  
InternationalOutlook国际瞭望

2011年第18期|环境保护|65

从“爱它”到“爱己”

经过百余年发展,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的观念在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们改变了很多人对待动物的方式,甚至

使人们生活、思想的一些方面都深刻地受到了影响。

■文/韩德才王延伟

人类历史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对动

物的利用与驯化。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

考古已有之。有的文化把如何对待动

物看成是人对神的责任和义务的表现,

认为不当地对待动物是对神的冒渎,

有的文化则把对待动物的方式作为检

验人道德水平的准绳。在古埃及人眼

里,蛇、龟、鹰都是神的化身,一个人前

世对待动物的行为会影响他转世后继

续为人的几率。商汤“网开三面”的故

事则表明,中国人的先祖们也把善待动

物看作是美德的表现。

公元17—18世纪,围绕人类是否该

关注动物的痛苦,以及是否该将动物

纳入道德考虑范围的问题,一场现代意

义上的争论在西方国家广泛展开。

受机械世界观及笛卡尔哲学的影

响,当时西方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

动物没有理性,只是人的财产或机器,

感觉不到痛苦,人怎么对待动物都可

以。当时的科学家认为,动物是没有感

觉的,因而放心地在动物身上进行极其

残忍的实验。动物那痛苦的叫声在他

们看来,就像个未经润滑的车轮发出的

“吱吱”声。

尽管科学界的主流思想如此,也

有很多学者在认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

系。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洛

克认为,残忍地对待动物是不对的,如

果一个孩子养成了对动物残忍的习惯,

他长大后也许会把这种残忍加诸于人。

英国伦理学家边沁(JeremyBenthan)把

“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的伦理原则

推广到动物界,他认为凡具有感受痛

苦能力的动物都应该被纳入道德考虑

的范畴。哈姆弗里?普莱麦特(H.Pri-

matt)从宗教和神学角度出发,认为动

物和人都是上帝的造物,对任何一种生

命的残忍都是对神的冒犯。

上述观点尽管并未直接提出动物

福利或动物权利的概念,但基本上都

是关于动物的道德地位以及是否应将

动物纳入道德考虑范围的讨论。正是由

于这样的关心和争论,公众开始了对人

与动物关系的认真思考,反思着那些曾

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观念和早就习以

为常的所作所为。这些争论实际可以看

作是现代动物保护运动史上的思想启

蒙,它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人与动

物的关系问题,一些人直接投身于动

物保护的实践并为此奋斗终生。1824年,

西方历史上第一个动物保护组织——

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在英国成立,并于

1840年改名为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

会。此后,很多西方国家都有了自己的

动物保护团体。

随着大量动物保护团体的出现和

参与动物保护人数的急剧增加,动物

保护运动开始了。不过,参与运动的人

们的理念和目标不尽相同,这催生了人

——西方动物保护运动及其影响

国际瞭望InternationalOutlook

66|环境保护|2011年第18期

道主义运动、反活体解剖运动、素食运

动、动物福利运动、动物权利运动等多

种形式。其中,动物福利运动和动物权

利运动最为典型、影响最大。

动物福利运动

萌芽

17世纪对活体动物解剖的反对,

可说是动物福利运动的萌芽。15世纪以

来活体解剖动物之所以在西方盛行,主

要是受到科学主义盛行和机械世界观

影响的缘故。17世纪的西方国家正处在

科学大发展时期,人改造自然的能力大

幅提升,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在这

一过程中,自然被不断祛魅(指曾一贯

被信奉或追捧的事物,在新的认知体

系下地位下降):动物不再被看成是神

的化身,而被看成从属于人的财产或是

机器。在机械世界观的影响下,人看待

自然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至少从17世

纪开始,西方文化一个占统治地位的长

期趋势,就是把人类与非人类的事物

截然分开,并把后者看成是人类独有

的财产。反活体动物解剖运动,使近代

西方国家从哲学和伦理的角度思考人

与动物的关系成为可能。

发育

人对某种动物的关注程度,往往

与这种动物与人类的亲疏程度有关。17

世纪,英国人开始关注“工作动物”的

待遇。这一时期动物福利运动的关注

点集中于动物遭受的不必要的痛苦:

比如毒打宠物或不喂食;让马在炎炎烈

日下拉车;在动物科学实验中麻醉得不

够充分;不注意改善食用动物的饲养

条件等。还有些不那么容易察觉的困

苦:比如让动物经年累月地呆在动物园

里;训练动物表演马戏;剪羊毛时仅给

羊留下薄薄的一层毛等。

进入19世纪,人们更加强调用法

律手段改变人对待动物的方式。1822

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在国家层面保护

动物的法律——《错误对待马和牛法

案》(也称《马丁法案》)。19世纪中叶,

法国第一次把“在公众场所虐待家畜

的行为”纳入刑法,该法以其提议者德?

格瑞蒙特将军的名字命名。

深化

进入20世纪,两次史无前例的惨

酷的世界大战,让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

转而关注人的痛苦,动物福利的思想

和实践暂时陷入低潮。但随着对工厂化

农场集约养殖方式的批判,动物福利

重新成为热点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

来,关注动物福利的呼声越来越高。这

一时期,动物福利主义者主要关注农

场动物和实验动物的福利,不仅考虑

肉体痛苦,更开始关注人对动物的心理

和精神伤害。对动物福利问题关注得

以进一步深化。

不过,在动物福利理念指导下的

改善动物处境的行为,还是不能满足一

些最积极的动物保护者的要求。于是,

新的主角——动物权利运动就此粉墨

登场。

动物权利运动

动物福利理念并不能从根本上改

变动物受难的处境,动物保护积极分

子对此感到不满。他们认为人之所以能

剥削动物,根本原因在于动物没有人所

拥有的权利。如果赋予动物同样的权

利,人就不能侵犯动物的利益了。

20世纪70年代是动物福利运动与

动物权利运动的分水岭,其原因在于20

世纪70年代动物保护的哲学理念与

物福利理念开始有了根本性的区别。

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提倡动物权

利理念的代表性人物是彼得?辛格和汤

姆?雷根。彼得?辛格没有直接提出动物

权利的概念,而是使用了“动物解放”

一词;汤姆?雷根于1984年出版了《为动

物权利辩》一书,他在书中提出,每一

个生命主体都有不可侵犯的权利。这

两种观点都强调动物的内在价值。因

此,二人被认为是动物权利最典型的代

表人物。

与动物福利主义者不同的是,动

物权利主义者不仅关注动物的肉体和

精神痛苦,而且强调动物的个体价值和

权利。许多激进的动物权利者指出,对

动物的每一次驯化都是对这些生物应

得的自主权的侵害,养宠物也不例外。

动物权利运动比起那些以关心动物肉

体福利为主的传统运动,堪称一种超

越。动物权利运动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而是有其经济、思想和社会基础的。

经济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特别是

欧美国家以经营工厂的方式经营畜牧

业,形成了集约化的养殖方式,这种养

殖方式给动物造成了极大的身体和心

理伤害。一些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深刻

的反思和批判。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

鲁斯?哈里斯(RuthHarrison)的《动物

机器》以及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

其中《动物解放》一书被誉为动物解放

运动的“圣经”。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

提高和城市化的发展。英美国家养宠

物的人越来越多,随着对动物的亲近

和了解,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虐待动物

的现象,这也是动物权利理念被广泛

接受的原因之一。

思想基础

在阶级社会中,被统治阶级是在

神和统治阶级之下的。所以文艺复兴之

前,动物权利表述没有机会成为社会主

流意识。直到后来,权利文化及权利意

识形成,动物权利的提出才终于找到了

思想的基石。

通过与“种族歧视主义”一词的

类比,“物种歧视主义”一词于1970年

诞生,经《动物解放》一书的传播而广

受关注。美国废奴运动后,反对种族

歧视的观念深入人心。“物种歧视主

义”一词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那些可怜

动物与奴隶类似的处境,从而加深对

动物权利的理解;这一概念的使用还

便于触动公众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动物

的同情,这对于让公众迅速接受动物

权利运动的目标和口号非常有利,并

能很快地激发他们参与动物权利运动

的热情。

InternationalOutlook国际瞭望

2011年第18期|环境保护|67

17世纪的英国人便开始了对“工作动物”待遇的关注。

社会基础

动物权利运动之所以首先兴起于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并非偶然,而是

由那里的社会基础决定的。当时,民权

运动、反战运动、反核运动、女权运动

等在美国方兴未艾,这些运动的共性,

就是质疑传统观念中强势群体对弱势

群体利益的侵犯,并提倡平等原则的

普适性。

70年代中期,一个小范围的人际网

络在美国形成,最初只有几十个人,他

们关注动物福利组织对之服务欠佳的

动物们,其中一些人还参与了女权主义

和环境主义等的抗议运动;其他人也多

少受到这些运动思想的影响。由于先

前动物福利运动的发展已打破了“不

应将动物纳入道德考虑”的伦理偏见,

而且培养了大批接受动物福利观念的

积极分子,因此当动物权利的理念出现

后,这些人中的激进者出于对动物福利

运动没有根本改善动物处境的不满,

很容易便转而加入了捍卫动物权利的

队伍。

动物保护运动的影响

经过百余年发展,动物福利和动

物权利的理念在欧美国家的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它

们改变了很多人对待动物的方式,甚至

使人们生活、思想的一些方面都深刻

地受到了影响。

教育在欧美国家,动物福利理

念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与动物相

关的学科尤其明显。1980年之后,动物

福利作为一门系统学科迅速发展:概

念更加精确,评估方法论得到发展,并

和其他科学领域建立了联系。设有兽医

学、农业和生物学课程的大学都开设

了动物福利的课程。很多大学成立了动

物伦理委员会,负责对用动物做实验的

情况进行评估。在中国,北京大学、复

旦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也成立

了动物伦理委员会。

饮食习惯素食的思想在古希腊

就已经出现。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

斯就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当然,与其因

轮回思想而食素不同,当代西方人提

倡素食,主要是因为人们意识到工厂化

农场所养动物的悲惨处境,不吃肉或

少吃肉是为了让尽量少的动物承受这

种痛苦。

服饰裘皮制品一度是时尚和奢

华的标志,很多人以穿着裘皮制品来彰

显自己的尊贵与独特。幸而由于动物福

利与动物权利运动成员的努力,人们看

到了关于裘皮制品来源的真相——为

获得毛皮,圈养和杀死动物不可避免,

动物为此遭受着极大的痛苦。名贵的白

色裘皮,就是通过棒杀刚出生的小海

豹获得的。目睹真相让大多数欧美人拒

绝穿毛皮制品,特别是裘皮大衣。令人

欣慰的是,在我国,一些受过高等教育

的人,特别是有着留学经历的归国人员

和一些明星也开始以穿裘皮制品为耻。

这有助于形成一种充满善意和爱心的

服饰文化。

娱乐休闲人们的娱乐和休闲方

式也在发生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

对斗牛、斗鸡、斗狗等行为进行谴责。

同时,人们越发意识到,宠物不仅是供

人玩乐的对象,欧美国家已出台了动物

福利的相关法律以规范宠物的饲养、

繁殖等行为。动物园动物的福利问题也

已进入人们的视野。

经济动物的养殖方式经济动物

的养殖方式也受到了重要影响。欧盟

已出台相关法律,到2012年时将禁止

层架式笼养鸡所产的蛋上市,因为这

种养殖母鸡的方式被认为不符合鸡的

福利。除养殖方式外,欧盟国家对运

输、屠宰过程中涉及动物的情况都做了

详细规定。

国际政治和国际贸易当今世界,

一个国家对待动物的态度和行为已事

关该国的国际形象。过去30余年,动物

保护已从一个边缘性的国家性或地方

性问题,发展成国际政治日程上的问

题。国际社会对日本大规模捕杀鲸鱼

和海豚的报道、对加拿大猎捕海豹的

报道以及对我国发生的“活拔鹅绒”

事件的报道等都是典型的例子。这类

事件的影响已不仅存在于政治层面,

更直接作用于国际贸易。

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正成为改变

人们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新哲学理念。

随着这些理念的传播,会有越来越多

的人改变那些与动物相关的生活方式

和思考方式。动物福利理念和动物权

利理念不仅会对动物产生重要影响,

在人类文明程度提高方面也有重要作

用。随着尊重动物的意识不断增强,人

们在照顾和保护弱者方面的觉悟也会

相应提高,这有助于使人们更懂得尊重

他人的生命和价值,促进和谐社会的

建设。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管理干部

学院)

献花(0)
+1
(本文系动物伦理首藏)